研究对话节奏的学者发觉,在我们与人对话和交往时,轮流发言是非常重要的。“沉默可以控制聆听与说话的节奏,”洛杉矶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古德曼说,“与人交谈时沉默的作用如同数学里的零,虽无表面价值,但极其重要。没有沉默就沟通不成”。
你感到愤怒和焦虑,想插嘴的时候,不妨呷一口咖啡或特意叉起双手,然后微笑。你会发现这些简单动作能帮助你控制大局。
《要怎样说话孩子才会听,要怎样聆听孩子才会说话》的作者之一法布尔讲了一位母亲如何成功运用不开口的战术把8岁儿子乔纳森哄上床睡觉的故事。
一天晚上,乔纳森一如往常地从床上走下来,对母亲说:“妈,我睡不着!”
“噢,你睡不着吗?晤……”他妈妈答道。她停下来,以同情的眼光看着他,并且等着。整整一分钟,彼此都不说话。
最后乔纳森说:“我想要是换上我喜爱的那套睡衣,我会比较容易入睡。”跟着他便回床睡觉去了。
让你所爱的人感受痛苦、挫折或愤怒而袖手旁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想替他们解决问题,而不让他们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
法布尔十几岁的女儿乔安娜有一天放学回家,神情烦恼。法布尔说:“乔安娜,发生事情了?”她女儿却哭起来。“我们坐在沙发上,她在我怀里不断啜泣,”法布尔回忆说,“10分钟之后,她深深吸了口气,看着我,又叹了一口气。‘谢谢你,妈,’她说,然后站起来走开了。”
法布尔始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乔安娜当时最想得到的是有人充满爱心地紧紧拥抱着她,然后她便会自行去解决问题。
“你沉默的支持可以助人找到解决方法,”法布尔说,“沉默并不意味退缩,而是表示尊重。那即是说:‘我在这里等着你,但不会碍你的事。’”作曲家都明白音符之间的空白,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个别音符。同样我们必须明白沉默跟我们所选用的字同具丰富表现力,可以令关系更和谐、更有力。人生的行李身为人类的一员,宇宙让我们印像深刻的地方就是它的巨大——大得使我们做任何“比较”都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上,也已经没有“比较”可言了:在无限的宇宙之间,地球的地位甚至不如沙滩上的一粒沙;而以这种比较基础来看,“我”在地球上的地位则还不如一粒沙中的几个原子。
如果这就是我们在宇宙间的真正地位,那么我们所碰到的问题又算什么呢?当然,这些问题对“我”都很重要,但是如果着眼于整个宇宙,它们就变得无足轻重。
我们每天碰到的困难当然都很真实,但我们若换一个较适当的观点来衡量事物,这些困难根本算不上是“大灾难”。在20世纪30年代晚期40年代初期,有个狂人叫做希特勒,他以病态方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
三十几年后,在史卡德这个地方,有个当时遭难的犹太人的儿子发现自己正陷入层层的困难中:在公司里,有个家伙千方百计地想把他从目前的职位上挤下来;他的医生警告他立刻戒烟,否则要面临严重的后果;他的情妇威胁他,如果不快点和他的妻子办妥离婚,就要把他剁成碎片。好,如果这个人突然发现自己回到1942年的集中营,会有什么结果?毫无疑问,以集中营的观点来看,现在所谓的困境简直就是天堂。
现在,假设你身在日本广岛,而时间是1945年,那就只好老实告诉你,你就要身陷绝境了!但是你只不过是最近在商业交易中被人骗了一大笔钱而已,不过只要你能够冷静下来,理性地衡量一下你的情况,绝对可以找出一条活路,因为你并不在广岛,而现在也不是1945年!
你因步入中年而郁郁寡欢吗?有些人根本不会为这种问题沮丧。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人民的平均寿命仅有37岁,不管男人或女人,他们根本就不必经历所谓“悲惨的40岁生日宴会”!
你曾对柴、米、油、盐等日常开销头疼吗?请记住,这个世界每天平均有一万人死于饥饿,此外,还有好几百万人苦于营养不良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房租太贵让你烦恼吗?也许你宁愿是个生活在印度加尔各答的街头流浪汉。这些幸运的家伙从来不必为房租问题烦恼,他们生在街头,也死在街头。他们惟一要操心的事情就是晚上睡觉前能不能找到一块破布当枕头。
当我们知道有这么多惨状仍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被默默地接受时,我们却因为在某个高雅的餐厅没占到好座位而大发雷霆;因为体重没有减轻而深感懊恼;为了每个月的帐单抱怨不休。这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的问题吗?到底拿它们来和什么标准作比较?
长期不间断地专注于痛苦是一件既不可能又不正常的事。所以,如果我们的手扭伤了还得上场打球,如果我们感冒躺在床上还得担心办公室积压的公事,我们当然会心烦,这一点绝对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处事的观点若只局限于这类芝麻大的小事,那么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困难也可能变成人生的主要障碍,如果拘泥于这种小节终将耗尽我们宝贵又有限的时间与精力。
有太多人在人生旅途上携带了太多的行李——许多行李其实是不必要的。尽可能丢弃那些所谓的问题及烦恼吧!放慢脚步,轻松一下,好好想一想。不要急着想要用压力锅把所有食物一次煮熟,做菜得一道一道来,你最好一次解决一个障碍。
沉默有时是对委屈,对冤枉,对责骂误解最有力的辩解,因为沉默可以射出一切可能驳倒假、伪、恶的光芒,它是思想的源泉,是不竭动力的基础,是猛烈爆发前的酝酿,沉默是金……很多时候,选择沉默是一个伟大的选择……
笑对人生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贝多芬
1954年,当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上台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却谦虚地说道:“得此奖项的人应该是那位美丽的丹麦女作家——盖伦·璧森。”
海明威所说的这位丹麦著名女作家,就是那位曾经凭借电影《走出非洲》获得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的女主人公。《走出非洲》这部电影的结尾,打上一行小小的英文字:盖伦·璧森返回丹麦后成了一位女作家。
盖伦·璧森(1885一1962年)从非洲返回丹麦后,不但成为一位享誉欧美文坛的女作家,而且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她和比她早出世80年的安徒生并列为丹麦的“文学国宝”。 她的作品是国际学者专研的科目之一,几乎每一两年便有英文及丹麦文的版本出现。她的故居也成了“盖伦·璧森博物馆”,前来瞻仰她故居的游客大部分是她的文学崇拜者。
盖伦·璧森离开非洲的那一年,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的一个女人,有的只是一连串的厄运:她苦心经营了十八年的咖啡园因长年亏本被拍卖了;她深爱的英国情人因飞机失事而毙命;她的婚姻早已破裂,前夫再婚;最后,连健康也被剥夺了,多年前从丈夫那里感染到的梅毒发作,医生告诉她,病情已经到了药物不能控制的阶段。
回到丹麦时,她可以说是身无分文,除了少女时代在艺术学院学过画画以外,无一技之长。她只好回到母亲那里,仰赖母亲,她的心情简直是陷落到绝望的谷底。
在痛苦与低落的状况下,她鼓足了勇气,开始在童年老家伏案笔耕。一个黑暗的冬天过去了,她的第一本作品终于脱稿,是七篇诡异小说。
她的天分并没有立刻受到丹麦文学界的欣赏和认可。她的第一本作品在丹麦饱尝闭门羹;有的甚至认为,她故事中所描写的鬼魂简直是颓废至极。
盖伦·璧森在丹麦找不到出版商,便亲自把作品带到英国去,结果又碰了一鼻子灰。英国出版商很礼貌地回绝她:“男爵夫人(盖伦·璧森的前夫是瑞典男爵,离婚后她仍然有男爵夫人的头衔),我们英国现时有那么多的优秀作家,为何要出版你的作品呢。”
盖伦·璧森颓丧地回到丹麦。她的哥哥蓦然想起,曾经在一次旅途中认识了一位在当时颇有名气的美国女作家,毅然把妹妹的作品寄给那位美国女作家。事有凑巧,那位女作家的邻居正好是个出版商,出版商读完了盖伦·璧森的作品后,大为赞赏地说,这么好的作品不出版实在是太可惜了。她愿意为文学冒险。1943年,盖伦·璧森的第一本作品《七个哥德式的故事》终于在纽约出版,一鸣惊人,不但好评如潮,还被《这月书俱乐部》选为该月之书。当消息传到丹麦时,丹麦记者才四处打听,这位在美国名噪一时的丹麦作家到底是谁。
盖伦·璧森在她行将50岁那年,从绝望的黑暗深渊一跃而成为文学天际中一颗闪亮的星星。此后,盖伦·璧森的每一部新作都成为名著,原文都是用英文书写,先在纽约出版,然后再重渡北大西洋回到丹麦,以丹麦文出版。盖伦·璧森在成名后说,在命运最低潮的时刻,她和魔鬼做了个交易。她效仿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把灵魂交给了魔鬼,作为承诺,让她把一生的经历都变成了故事。
盖伦·璧森把她一生各种经历先经过一番过滤、浓缩,最后才把精华部分放进她的故事里。她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因为她认为,惟有这样,她才能得到最大的文学创作自由。熟悉盖伦·璧森的读者不难在其作品中看到她的影子。
盖伦·璧森写作初期以lsakDinesen为笔名,成名后才用本名。lsak,犹太文是“大笑者”的意思。她之所以采用这个笔名,也许是在暗示世人,以笑声面对残酷的命运。
盖伦·璧森成为北大西洋两岸的文学界宠儿后,丹麦时下的年轻作家皆拜倒在她的文学裙下,把她当女王般看待。74岁那年,第一次拜访纽约,纽约文艺界知名人士,包括赛珍珠和阿瑟·米勒皆慕名而来。但盖伦·璧森对她的文学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她的梅毒给她带来极大的肉体痛苦,当梅毒侵入她的脊柱时,她常痛得在地上打滚。晚年时,她变得极其消瘦、衰弱,坐立行皆痛苦不堪。
盖伦·璧森死时77岁,死亡证书上写的死因是:消瘦。正如她晚年所说的两句话:“当我的肉体变得轻如鸿毛时,命运可以把我当作最轻微的东西抛弃掉。”
生命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体验,我们用柔弱敏感的触角,体验着春夏秋冬,体验着人情冷暖。在这个刚柔相济、有爱有恨的国度里,追逐着我们完整且美丽的人生。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学会用微笑面对一切呢?
把握现在
时间的虚实与长短,全看人们赋予它的内容怎样。
——马尔夏克
卓根·朱达是哥本哈根大学的学生。有一年暑假他去当导游。因为他总是高高兴兴地做了许多额外的服务,因此几个芝加哥来的游客就邀请他去美国观光。旅行路线包括在前往芝加哥的途中,到华盛顿特区做一天的游览。
卓根抵达华盛顿以后就住进“威乐饭店”,他在那里的账单已经预付过了。他这时真是乐不可支,外套口袋里放着飞往芝加哥的机票,裤袋里则装着护照和钱。后来这个青年突然遇到晴天霹雳。当他准备就寝时,才发现皮夹不翼而飞。他立刻跑到柜台那里。
“我们会尽量想办法。”经理说。
第二天早上仍然找不到,卓根的零用钱连两块钱都不到。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呆在异国他乡,应该怎么办呢?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向他们求援?还是到丹麦大使馆去报告遗失护照?还是坐在警察局里干等?
他突然对自己说:“不行,这些事我一件也不能做。我要好好看看华盛顿。说不定我以后没有机会再来,但是现在仍有宝贵的一天呆在这个国家里。好在今天晚上还有机票到芝加哥去,一定有时间解决护照和钱的问题。我同以前的我还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快乐,现在也应该快乐呀。我不能白白浪费时间,现在正是享受的好时候。”
于是他立刻动身,徒步参观了白宫和国会山庄,并且参观了几座大博物馆,还爬到华盛顿纪念馆的顶端。他去不成原先想去的阿灵顿和许多别的地方,但他看过的,他都看得更仔细。他买了花生和糖果,一点一点地吃,以免挨饿。
等他回到丹麦以后,这趟美国之旅最使他怀念的却是在华盛顿漫步的那一天——如果他没有运用做事的秘诀就会白白溜走的那一天。“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他知道在“现在”还没有变成“昨天我本来可以……”之前就把它抓住。
就在多事的那一天过了五天之后,华盛顿警方找到他了的皮夹和护照,并且送还给他。
生命的质量不是取决于时间的多寡,而是取决于你对它珍视的态度。上帝给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上帝给每个人一天都不是24小时。
战胜软弱
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它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
——丘吉尔
你感到经常受到压制,被人欺负吗,你想改变这种处境吗?请接受韦恩·戴尔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