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群众工作
8939400000002

第2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2)

第二,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从事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在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人类历史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基本前提下,不否认领袖、政党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而不是机械的唯物主义者。人民群众在创造人类历史的活动中,由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环境、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的千差万别,于是就有了一个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少走弯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整体“合力”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基本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着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我们党百折不挠,深入群众,组织和动员了千百万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着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团结和带领人民,积极投身于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新胜利,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走在群众前面的事情是认真研究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证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

第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从事群众工作的基本路线。人民群众在创造人类历史、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动中,最直接、最基本的目的是追求美好的生活,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成果和文化成果。但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现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都被少数人所剥削和占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在无产阶级政党指导下,奋起斗争,共创美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举起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英勇奋斗的过程中,首先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为了这一目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一切为了群众,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角度出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一切依靠群众,就是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原则,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正如《国际歌》所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党在群众工作中,切记不要充当“救世主”的角色,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启发群众、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只有人民群众自己才是历史的主人。进而激发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拓自己的美好生活和伟大事业。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民群众不断地解放自己,教育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推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党的全部工作,主要依赖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党的长期执政,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全力支持。我们党八十多年的积极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将一事无成。

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今天的伟大事业,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其次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民群众创新成果的总结、提高与升华,是对人民群众民情、社情、乡情、国情深入调查研究后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集中群众智慧,实行民主决策,防止工作决策上的失误等等。“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是把党的从群众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再回到群众的实践中,检验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循环往复,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次比一次更科学,一次比一次更正确。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发展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证明理论,从而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第四,坚持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更加注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必须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所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全党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必须更加发扬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第三节)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整套的从事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是:

一、坚持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群众路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致力于革命和从事群众工作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认真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群众路线。

第一,在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日益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第一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依法管理重大事项,确保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要健全和完善决策跟踪和反馈机制,一项决策做出后,对它的实施过程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跟踪检查,并及时将执行中的各种问题反馈给决策机关,以便适时修正。跟踪者要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搜集信息,如实反映情况,不能为迎合决策者而片面筛选信息,或者隐瞒实情。

第二,改革和完善决策制度与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设,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和信息支持系统。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专家学者参与重大决策的论证与咨询,逐步地走上了制度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为使各级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富有前瞻性,必须在过去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向专家学者咨询,必须事前让专家学者详细了解需要决策的基本内容,仔细分析需要决策的基本内容,认真进行必要的全面的科学考察与评估,然后让其发挥聪明才智,提出意见,使他们真正成为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决策的“智囊团”、“思想库”,切忌让专家学者咨询成为仅是给领导作“注脚”、作装饰。

要整合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支持系统。现行党政机关的政策研究部门、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承担着决策咨询和信息支持的职能,但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重复劳动现象很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应加强领导和协调,明确各自的侧重点。党政政策研究部门应侧重对规划中的近期决策进行调研论证;科研机构应侧重中长期决策的深入研究;新闻媒体应把重点放在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跟踪反馈,检验决策是否正确,并根据最新的实践发展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上。鼓励民间咨询机构,就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和重大决策开展独立研究,进行民意调查和政策评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忠于真理,独立思考,敢说真话。要组织专门力量搜集网上信息,对有用的信息,经过筛选、甄别、查实,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

第三,改革和完善决策制度与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设,要实行决策的论证制、责任制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对事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必须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党委提出决策动议,然后通过广泛的论证,经过多个层面、多个回合的反复论证,最终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确立决策责任制,使决策自始至终有专人主持,有专人负责管理承办,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追究责任,从而自始至终都保证决策的法律效力。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都应当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解决执行中的调整、完善问题,坚持“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要健全投资项目评价制度,集体决策出现严重失误的,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也要追究领导人员的责任。要加强对决策权力的制约和控制,明确决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权力和责任,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应相对分离,各司其职。要加强人民群众对决策实行监督,对错误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偏差要及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不只是为了追究决策当事者,根本目的还在于减少决策失误以及当失误发生时能及时纠正。

所谓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有机结合与统一。各级党组织要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系统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到群众中去,在群众的实践中考验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科学和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如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推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坚持从安徽小岗村来,然后回到全国农村去,然后把农村改革的经验再推广到企业体制改革中去。经过多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这种改革对推进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世纪新阶段,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坚持学习、实践、调查研究三者有机结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党的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学习研究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用以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认识发展过程,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同步,使我们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深刻,一次比一次更鲜活,从而能动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