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彬县政协志
9021000000063

第63章 经验材料(3)

题好文一半。选好题目是提高提案质量的先决条件。选题是否得当,对于提案能否被党政领导机关采纳,并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关键性意义。实践表明,选什么题,怎么选题,对选好题目来说十分重要。总起来讲,应当选择一些党政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最能发挥政协优势的课题。要选准提案的题目,就要抓住重点,注意方法,选好途径。

选题重点

围绕中心。党的中心工作就是提案的重点。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围绕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党委、政府能办、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自己能够承担的题目。力求所选题目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针对性,这样不仅容易受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也能获得工作上的一定帮助和物质上的一定支持,形成的提案也容易被接受、采纳和落实。

紧扣发展。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自然是提案的首选课题。这就要求提案必须把握大局,把促进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民主党派更要谋全局、议大事。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指出,民主党派有政治优势,参政议政要解决那些比较具体的问题,但更要重视参政议政题目的宏观性。要从宏观的政策上,从大的方面来关注发展、改革和稳定。因此,提案选题立意要高,紧跟时代,着眼大局,选择一些关系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来研究。对事关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层问题、焦点问题、薄弱问题、苗头问题,提案都应着力研究。对影响发展的政策问题、倾向问题以及被掩盖的矛盾等,都要敢于触及,敢于攻坚。要努力做到,通过落实一件提案,推动一条战线、一个地区和一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关注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政协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同各方面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既是政协的责任,又是政协的优势。所以,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要求,维护群众的利益,就成为提案的重要任务。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来选题。要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关注群众的安危冷暖,关注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尤其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诉求。一句话,要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瞻前顾后。政协比较超脱,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因此提案既要敢于鞭挞落后,又要善于超前思考。要把眼光放在开拓创新上,着力研究一些前瞻性、预见性、先导性的问题。当然,超前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太长远的事,如几十年以后的事,那就要让科学家们去研究。提案选题的着力点要放在“适度”二字上。例如那些预见预警性的问题、先期先导性问题、抢前争先问题、发展战略问题、未雨绸缪问题和居安思危问题,等等,就要着力去研究,使提案具有很强的开拓性。

拾遗补缺。在新形势下,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面临许多新课题、新矛盾。要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案选题就要关注社会,紧贴现实,注意选择那些“冷点”问题进行研究。诸如有的问题虽重要但领导机关尚未发觉,有的问题虽急需解决但领导机关尚未引起重视,有的问题虽已发现和重视但缺少有效对策,有的问题虽制定或采取一些措施但不完善或不到位,或者只有专业知识才能发现的重大隐忧和危情等,也要做好文章,提出对策,切实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

选题方法

扬长避短。政协是一个大团结、大联合体。毫无疑问,在政协这个大家庭中,集中了一大批经验丰富、学有专长的人才,是一个“综合人才库”。但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论是党派、团体还是委员,选题时都要扬长避短,注意选择一些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题目。即:一要从自身的优势领域中选题;二要从自身熟悉的问题中选题;三要从自已所联系群众的反映中选题。当然,熟悉和优势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即使不熟悉,我们也可以去努力学习,加强调研,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相信也可以变生疏为熟悉,变劣势为优势。

多方交流。要顺应时代发展,就必须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政协委员是各界代表,应该成为各界群众的代言人。因而在选题时,不能仅靠自己一个人冥思苦想,更不能搞“临时动议”或“即兴之作”,而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方听取意见,广罗有关信息。一是多听群众首先是本界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期盼;二是多深入实际特别是基层看看,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三是多同党政部门交流,找到群众期盼同党政工作的结合点,同心、同向又同力,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不可简单从事,而应把选题的过程作为深入调研和反复协商的过程。

好中选优。现在,在提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主要矛盾是一般提案多,高质量的提案少。不少提案办理的结果不够理想,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往往在于提案提出的时间不成熟或者内容不成熟。党派、团体和委员提出提案是行使民主权利,既要体现责任意识,又要体现参政水平,是一种政治行为。提案者要行使好这项权利,就必须郑重选题。不能急于求成,更不可“低标准”、“凑份数”,而应对初选题目进行反复比较,好中选优,以免贪多而效果不佳。

小题大作。实践证明,提案题目大了,材料难以收全,问题难以讲清看透。而且提案的撰写涉及内容多,难以具体;尤其是建议的办理涉及部门多,难以协调,往往事倍而功半。因此,我们提倡题目宜小,挖掘宜深。对于宏观课题最好采取子题化或系列化,小中见大,即要虚题实作,小题大作。

选题途径

结合本地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以及党委、政府全年的工作安排部署实际,从政协有能力、政府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中选题;

从政协全委会和常委会上,委员们讨论和反映比较集中的重大问题中选题;

经常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从部门需要解决或涉及面大,部门又不好提出的突出问题中选题;

从日常生活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具有一定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中选题。

二、建议要实

提案的本质是发扬民主,就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重要事项广开言路,建言献策。可以说为党政领导机关科学决策和正确实施提供依据与措施,这是提出提案的唯一目的。因此,提案的建议要实,要把提案的建议部分写得明确具体,实事求是。如果建议不明确,含含糊糊,或者要求不够合理,可行性差,难以办理,就无法做出针对性的答复。我们说一份高质量的提案必须做到“三有”(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最主要的是要提出有份量、有可行性、符合实际的建议。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一些提案的质量上不去,关键是建议不实,没提好。根据对一些质量较好的提案所提建议的剖析,要提好建议,使建议客观实在,至少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把握四性

针对性。每一份提案都必须针对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而提。因此,提案必须抓住最主要的问题说深说透。不可面面俱到,使人不得要领,而要击中要害,找准病根。不要怕人家说“找岔子”。提案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如果不研究问题,不提出意见,就失去了意义。这里的关健在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时,一要真实,要实实在在,不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二要准确,要恰如其分,不可夸大其词、歪曲事实或无限上纲;三要深刻,要抓住本质,入木三分,不可泛泛而论、搞街谈巷议。

建设性。可以说一份提案的中心内容和全部精力,就是要着眼发展,认真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它的核心就是要以战略的眼光观察客观世界,以发展的观点研究面临的问题,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在发展方略上创新。要紧随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进行预见性、创新性思维,寻求开拓性对策,提出突破性措施,为承办单位研究和解决问题打开新思路,提供可供采纳和参考的新方案。

科学性。政协由各界代表人士所组成,不应该受到地方和部门利益的影响。那么,所提提案就必须情况要客观,观点要公正,分析要合理,特别是建议要做到“四个符合”,即: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条件,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政策法规(当然对政策法规有意见也是可以提的,但要针对某个具体政策法规专门提出提案)。总之,不能赶时髦,不能跟潮流,而要考虑客观可能性。否则,如果脱离实际,提出一些根本办不到的建议,愿望再好也是无法实现的。

操作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提出提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所提建议,一要切实,是实话,是实招;二要可行,条件允许,方便操作。否则,承办单位就无法落实。当然有的建议属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开阔思路,是金点子,其价值也不能低估。但就提案而言,还是应该强调建议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有利于落实。

(二)抓好四个环节

知情。这是提好建议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提案者要提出提案,不论是全局性问题还是局部性问题,不论是战略性问题还是战术性问题,都要处理好局部同全局、当前同长远、继承同发展的关系。只有全局在胸,才能把握有度,得心应手。因此,一方面,从政协组织来讲,要把知情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创造条件帮助提案者知情。另一方面,作为提案主体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协委员和专委会都必须把知情作为提好建议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知“上情”;要积极参加报告会、座谈会,邀请党政部门通报工作情况,知“内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知“下情”。通过多种途径经常地了解全局、了解时政和所要研究课题的各种信息,尽最大努力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和县情。

调研。深入调查研究是提好建议的基础。这是所有提案者都明白的道理。绝大多数委员特别是党派、团体和专委会都做得比较好,但在实践中,有的则由于种种原因做得不尽如人意,致使“闭门造车”,甚至仅仅反映一种现象、提出一个看法的提案还占有一定比例,这种提案即使勉强立案也办不出多大效果。因此,要真正把提案提好,就要下决心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现场,着力在“新、深、广”三个字上下功夫。所谓新,就是要弄清新发展,发现新问题,寻求新办法;所谓深,就是要揭露深层矛盾,把握事物本质,抓住问题症结;所谓广,就是要了解全面情况、发展变化、各类典型乃至外地经验,注重听取专业人士和知情人士的意见,复杂问题还应进行跟踪调查和比较调查。就委员来讲,还要做有心人,养成随时注意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从偶然发现必然,从个别看到一般,从表象深入本质。

沟通。这是增强建议针对性,使提案进入决策、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重要环节。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沟通是个薄弱环节,是影响建议质量诸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沟通不够的原因不少,但主要是认识问题。从职能部门讲,主要是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提案者来讲,有的认为提出提案是我的权利,为什么要受别人左右。其实这是误解,提提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采取哪些措施,为什么不能凑效,政策、法规有哪些规定,领导、群众、职能部门都是怎么想的,等等,很多都要靠沟通来解决。我们说提出提案的过程也是协商过程,道理就在这里。显然,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政协组织要加强措施,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但主要还是提案者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更加积极主动地多做沟通工作。

论证。这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是提炼升华建议的过程。现在存在比较普遍的重调查、轻论证的现象,使建议质量受到影响,必须着力克服。不只是集体提案要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党派提出重大提案应举全党派之力,以充分展示本党派参政的水平,委员提案也应同提案所涉及的群众讨论一番,还要听听有关专家和人士的意见,善于利用外脑。论证中要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许多思想火花往往在争论中才能迸发出来。论证时要注意吸收不同方面的人士参加,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研究问题,确保建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文字要简

提案是书面意见,要通过文字进行对话。这就要求提案的文字必须简明扼要,一看便懂。否则,会前功尽弃。所以,一份高质量的提案除了内容好外,还必须注意语言文字。鉴于此,对于提案的文字也必须进行一番提炼。根据对提案在文字方面的得失的综合分析,从提案的性质和作用出发,在行文中最主要的是应注意并把握好“三要”、“三见”、“四忌”。

“三要”,即:一要观点鲜明,也就是观点要亮。对于所提问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观点要鲜亮,令人耳目一新,有振聋发聩的效果。二要语意中肯,也就是态度要诚。要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字里行间要体现出高度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和语重心长、和风细雨的精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三要简洁明快,就是要言简意赅,朴实鲜活,深入浅出,通俗流畅,不可华而不实,晦涩难懂。

“三见”,即:一是开门见山。就是要开宗明义,不要说一些套话、空话、大话。即使是肯定成绩,也是份量要足,文字要少,不必搞一大篇赞美词。二是一针见血。就是要直言不讳。提出问题当然要讲事实、摆道理,但不可拐弯抹角,隔靴搔痒。三是独到见解。就是要富有创见,言人之未敢言,言人之未能言。不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四忌”,即:一忌长篇大论,枝蔓繁复。提案必须简明扼要,如果啰里啰嗦,庞杂散乱,不仅办理起来困难,恐怕让人看下去也难。二忌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如果吞吞吐吐,似是而非,甚至自相矛盾,那就不要说采纳办理了,只怕立案也不可能。三忌观点片面,语意偏激。提案必须客观公正,如果主观臆断,以偏概全,甚至率性随意,感情用事,那就站不住脚,而且也不是提案者应取的态度。四忌老生常谈,尤其是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提案的任务说到底是促进发展,这就要求提案者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提出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来。如果陈词旧调,那将毫无意义;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后头,用旧的眼光、旧的观念、旧的思维、旧的方法去判断新形势下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就有可能闹出笑话来。

(此文获得2008年咸阳市政协理论研讨征文二等奖)

把握“六字要诀”努力提高提案质量

政协彬县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