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经济学
9026600000020

第20章 市场结构分析(1)

§§§第一节市场的分类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学习提示

本章将结合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厂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如何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产品的产量和价格。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市场的类型及其特征;

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

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厂商供给曲线的推导;

寡头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模型;

对不同市场结构经济效率的比较。

一、市场及其分类

市场(Market)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了买卖商品而结成的相互联系。或者说,市场就是把买卖商品的各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交易对象,可以把市场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产品市场和劳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又可以细分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经理市场。可以说,任何一种交易物品都有一个市场,经济中有多少种交易物品,就相应的有多少个市场。在经济分析中,通常根据市场中厂商的数目、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和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等特征,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其中后三种市场也被统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关于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划分及其相应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把市场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就是所谓的市场结构(Marketstructure)。

由于厂商的利润取决于收益和成本。其中,成本主要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厂商的收益则取决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状况。而在不同市场结构的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状况是不相同的,所以,在分析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或价格的决策时,必须要区分不同的市场结构或市场类型。

二、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简称厂商的需求曲线(Demandcurveoffirm),它是市场上的消费者对某一个厂商产品的需求状况或者说是厂商的产品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状况的几何表示。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具体形状和特征,与市场的结构与类型紧密相关,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或类型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不同形状和特征。

厂商的收益就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即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总收益(Totalrevenue)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是产品价格P与销售量Q的乘积,一般用TR表示。总收益的定义公式为:

TR(Q)=P·Q(5.1)

平均收益(Averagerevenue)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一般用AR表示。平均收益的定义公式为:

AR(Q)=TR(Q)Q(5.2)

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加量,一般用MR表示。边际收益的定义公式为:

MR(Q)=ΔTR(Q)ΔQ(5.3)

或者

MR(Q)=limΔQ→0ΔTR(Q)ΔQ=dTR(Q)dQ(5.4)

由(5.4)式可知,每一销售水平上的边际收益值就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

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通常用π表示,则有:

π=TR(Q)-TC(Q)(5.5)

厂商要想获得利润最大化,必须对利润函数进行一阶导数且令其等于0,即

dπdQ=dTR(Q)dQ-dTC(Q)dQ=0(5.6)

或dTR(Q)dQ=dTC(Q)dQ(5.7)

由于MR=dTR(Q)dQ,MC=dTC(Q)dQ,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MR=MC(5.8)

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当MR>MC时,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大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厂商增加产量可以使利润增加,因此,厂商必定会增加产量。

当MR<MC时,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小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厂商增加产量会造成利润的减少,因此,厂商必定会减少产量。

当MR=MC时,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等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此时,厂商增加产量既不会带来利润的增加也不会造成利润的减少,因此,厂商既不会增加产量,也不会减少产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均衡状态,我们称之为生产者均衡。

厂商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几何表示是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点,即生产者均衡点。在生产者均衡点上所对应的数量就是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或供给量,即均衡数量。在均衡点上所对应的价格水平就是市场销售价格,即均衡价格。

由此可见,不管是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厂商都是在寻找能够带来最大利润的均衡产量,而这个均衡产量就是使得MR=MC的产量。所以,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需要说明的是:MR=MC的均衡条件,也被称为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均衡条件。因为当厂商实现MR=MC的均衡条件时,并不意味着厂商一定能够获得利润。厂商能否获得利润,还要看均衡点是否处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上。厂商实现MR=MC的均衡条件,只能保证厂商处于由既定的成本状况和既定的收益状况所决定的最好的境况之中。如果在MR=MC时,厂商是获得利润,则厂商所获得的一定是相对最大的利润;相反,如果在MR=MC时,厂商是亏损的,则厂商所遭受的一定是相对最小的亏损。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competitionmarket)又被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由无数买者和卖者组成的、不受任何外在力量控制或人为因素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或特征:

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由于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所以,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而言,每一个买者的需求量和每一个卖者的供给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任何一个买者买与不买,或买多与买少,以及任何一个卖者卖与不卖,或卖多与卖少,都不会对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市场中,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都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

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无差异的。即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相同的,它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规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完全相同。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任何一家厂商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厂商单独提价,那么,他的产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当然,任何一个厂商也没有必要单独降价。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很小的销售份额。所以,厂商既不会单独提价,也不会单独降价。这个条件,进一步强化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既定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的说法。

第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即资源可以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不存在任何困难。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及时地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产品的生产中去,并及时地从亏损的生产中退出。在这样的过程中,缺乏效率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效率的企业。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得到信息也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这样,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自己最优的经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且,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通畅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上述条件非常苛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符合以上四个条件的市场几乎不存在。因此,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状态,属于理论的抽象。既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为什么还要研究完全竞争市场呢?这是因为,从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中,可以得到关于市场机制及其配置资源的一些基本原理,而且,完全竞争市场的运行结果也可以为我们对其他市场的经济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提供一个参照标准,因此,它是我们分析其他市场类型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由于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市场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的均衡点E所对应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e,相应的,由给定的市场价格水平Pe出发的水平线d就是厂商的需求曲线。水平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按照既定市场价格来销售它所生产的所有商品,厂商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虽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无力影响市场价格,他们都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但并不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在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如经济中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先进技术的推广,或者政府有关政策的作用,等等,使得众多消费者的需求量和众多生产者的供给量发生变化时,供求曲线的位置就有可能发生移动,从而形成新的均衡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得到由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一条水平线。在图中,开始时的需求曲线为Dl,供给曲线为Sl,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1,相应的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从价格水平P1出发的一条水平线d1。当需求曲线的位置由D1移至D2,供给曲线的位置由Sl移至S2时,市场均衡价格上升为P2,于是,相应的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新的价格水平P2出发的另一条水平线d2。可见,厂商的需求曲线可以出自各个不同的给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但它们总是呈水平线的形状。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它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销售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且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即AR=MR=P。于是,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重叠,它们都用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来表示。而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TR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的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因为在每一个销售量水平,MR值是TR曲线的斜率,而MR值等于固定不变的价格水平。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产规模也是给定的。因此,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有某完全竞争厂商的一条短期生产的边际成本曲线SMC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Pe出发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这两条线相交于E点。我们说,E点就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生产均衡点,相应的产量Q*就是完全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时的均衡产量。这是因为,当产量小于均衡产量Q*,例如为Ql时,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有MR>SMC。这表明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总收益的增加量大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是说,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可以使利润得到增加。所以,厂商就会增加产量。同时,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边际收益MR保持不变而厂商的边际成本SMC是逐步增加的,最后,MR>SMC的状况会逐步变化成MR=SMC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厂商得到了扩大产量所带来的全部好处,获得了他所能得到的最大利润。相反,当产量大于均衡产量Q*,例如为Q2时,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有MR<SMC。这表明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小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这时,厂商增加产量是不利的,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就会减少产量。同时,随着产量的减少,厂商的边际收益仍保持不变,而厂商的边际成本SMC是逐步下降的,最后MR<SMC的状况会逐步变成为MR=SMC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厂商所获得的利润逐步达到最高的水平。

由此可见,不管是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完全竞争厂商都是在寻找能够带来最大利润的均衡产量,而这个均衡产量就是使得MR=SMC的产量。所以,我们说,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SMC是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当完全竞争厂商实现MR=SMC时,有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亏损,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在内,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可以表现为五种情况。

由于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厂商获得利润。

由于厂商的需求曲线d相切于SAC曲线的最低点,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因此,厂商的利润为零,但实现了正常利润。由于在均衡点E上,厂商既无利润,也无亏损,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为厂商收支相抵的点。

,由于厂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因此,厂商是亏损的,但会继续生产。因为,只有继续生产,厂商才能在用全部收益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以后还有剩余,以弥补在短期内总是存在的不变成本的一部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要比不生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