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经济学
9026600000021

第21章 市场结构分析(2)

由于厂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因此,厂商是亏损的。此时,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由于厂商的平均收益不仅小于平均成本,而且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因此,处于亏损状态,并停止生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厂商还继续生产,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全部弥补,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地弥补了。而厂商只要停止生产,可变成本就可以降为零。显然,此时不生产要比生产强。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短期均衡时,厂商的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

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用来表示在每一个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品的数量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以用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来表示。

由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P,而短期边际成本SMC是产量Q的函数,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此式表示: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P,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在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厂商的SMC曲线恰好准确地表明了这种价格和厂商的短期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P3和P4时,厂商根据MR=SMC(即P=SMC)的原则,选择的最优产量顺次为Q1、Q2、Q3和Q4。显然,SMC曲线上的E1、E2、E3和E4点明确地表示了这些不同的价格水平与相应的不同的最优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厂商只有在P≥AVC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AVC时,厂商会停止生产。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图中SMC曲线上的实线部分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S=S(P),该线上的a、b、c和d点分别SMC曲线上的E1、E2、E3和E4相对应。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同时,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六、生产者剩余

根据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以引申出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生产者剩余(Producersurplus)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厂商的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其原因在于:在生产中,只要每一单位产品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总是有利的。这时,厂商就可以得到生产者剩余。因此,在产量0到最大产量Q0之间的价格线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表示生产者剩余。其中价格线以下的矩形面积OP0EQ0表示总收益即厂商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供给曲线以下的面积OHEQ0是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这两块面积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

由此,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PS=f(Q),且价格为P0时厂商的供给量为Q0,则生产者剩余为:

PS=P0Q0-∫Q00f(Q)dQ(5.9)

式中,PS为生产者剩余的英文简写,式子右边的第一项表示总收益,即厂商实际接受的总支付,第二项表示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

此外,还应该看到,由于在短期内不变成本是固定的,所以,所有产量的边际成本之和必然等于总可变成本。这样一来,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厂商的收益和总可变成本的差额来定义。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由矩形GP0EF表示,它等于总收益(OP0EQ0)减去总可变成本(OGFQ0)。其实,从本质上讲,在短期中,由于不变成本固定,所以,只要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厂商进行生产就是有利的,就能得到生产者剩余。

以上,我们分析的是单个生产者剩余,类似的分析对于市场的生产者剩余也是适用的。生产者剩余和我们在效用论中所分析的消费者剩余这两个概念通常被结合在一起使用,它们被广泛地运用于有关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问题的分析之中。

七、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用MR=LMC来表示。由于在长期生产中,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因此,厂商是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即生产规模的选择,来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首先,我们分析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假定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为P0。在短期内,厂商已拥有的生产规模以SAC1曲线和SMC1曲线表示。由于在短期内生产规模是给定的,所以,厂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进行生产。根据MR=SMC的短期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厂商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1,所获得的利润为图中较小的那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FPoElG。而在长期内,根据MR=L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E2。因此,厂商会选择SAC2曲线和SMC2曲线所代表的最优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优产量Q2,所获得的利润为图中较大的那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HPoE2I。显然,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会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比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其次,我们分析厂商在长期生产中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及其对单个厂商利润的影响。

假设开始时的市场价格为P1,根据MR=L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厂商选择的产量为Ql,相应的最优生产规模由SAC1曲线和SMCl曲线所代表。此时,厂商获得利润,这便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该行业的生产中来。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增加,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下降,相应的,单个厂商的利润就会逐步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为P3时,则厂商根据MR=L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Q3的产量,相应的最优生产规模由SAC3曲线和SMC3曲线所代表。此时,厂商是亏损的,这使得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减少,市场的产品供给就会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上升。相应的,单个厂商的亏损就会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即利润为零时,原有厂商的退出才会停止。总之,不管是新厂商的进入,还是原有厂商的退出,最后,这种调整一定会使市场价格达到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的水平,即图中的价格水平P2。在这一价格水平,行业内的每个厂商既无利润,也不亏损,但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于是,厂商失去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动力,行业内的每个厂商都实现了长期均衡。E2是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E2,LAC曲线达到最低点,相应的LMC曲线经过该点;厂商的需求曲线d2与LAC曲线相切于该点;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2曲线相切于该点,相应的SMC2曲线经过该点。总之,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即:

MR=LMC=SMC=LAC=SAC(5.10)

式中,MR=AR=P。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八、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在以上的分析中,始终隐含一个假定,即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也正是在这个假定下,我们可以直接由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然而,当我们分析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时,这个假定是很不合理的。因为,当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时,整个行业产量的变化有可能对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根据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将完全竞争行业区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这三类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各具有自身的特征。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Constantcostindustry)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只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由市场需求曲线Dl和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1的交点A所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1。在价格水平P1,完全竞争厂商在LAC曲线的最低点E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均为零。由于行业内不再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故称A点为行业的一个长期均衡点。此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il,行业均衡产量为Ql,且有Q1=∑ni=1Qi1。

假定由于外生因素的影响使市场需求增加,D1曲线向右移至D2曲线的位置,且与SS1曲线相交,相应的市场价格水平由P1上升到P2。在新的价格P2,厂商在短期内沿着既定生产规模的SMC曲线,将产量由Qil提高到Qi2,并获得利润。

从长期看,由于单个厂商获得利润,便吸引新厂商加入到该行业中来,导致行业供给增加。行业供给增加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但由于是成本不变行业,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企业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不变。另一方面,行业供给增加会使厂商的SS1曲线不断向右平移,随之,市场价格逐步下降,单个厂商的利润也逐步下降。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即SSl曲线一直要移动到SS2曲线的位置,从而使得市场价格又回到原来的长期均衡价格水平P1,单个厂商又在原来的LAC曲线的最低点E实现长期均衡。所以,D2曲线和SS2曲线的交点B是行业的又一个长期均衡点。此时有Q3=∑ni=1Qi1。市场均衡产量的增加量为Q1Q3,它是由新加入的厂商提供的,但行业内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仍为Qi1。

连接A、B这两个行业的长期均衡点的直线LS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成本不变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提供产量,该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厂商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市场需求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但长期均衡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Increasingcostindustry)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递增行业是较为普遍的情况。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开始时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点E1和行业的一个长期均衡点A是相互对应的。它们表示:在市场均衡价格水平P1,厂商在LAC1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且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假定市场需求增加使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至D2曲线的位置,并与原市场短期供给曲线SS1相交形成新的更高的价格水平。在此价格水平,厂商在短期内将仍以SMC1曲线所代表的既定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并由此获得利润。

在长期,新厂商会由于利润的吸引而进入该行业的生产中来,导致整个行业的供给增加。这时,由于行业供给增加,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成本不变行业不同,在成本递增行业,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使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使得厂商的成本曲线的位置上升,即图中的LACl曲线和SMC1曲线的位置向上移动。同时,行业供给增加又导致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SS1曲线向右平移。那么,这种LACl曲线和SMC1曲线位置上移和SSl曲线位置右移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什么水平才会停止呢?它们会分别达到LAC2曲线和SMC2曲线的位置及SS2曲线的位置,从而分别在E2点和B点实现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均衡。此时,在由D2曲线和SS2曲线所决定的新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为P2,厂商在LAC2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利润又都为零,且Q2=∑ni=1Qi2。

这时,连接A、B这两个行业长期均衡点的线LS就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同方向变动。市场需求的变动不仅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动,还同时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