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经济学
9026600000003

第3章 导论(3)

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即先有一般假设和基本原理,然后运用它们来解释具体的经济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预测。演绎法的“一般”是逻辑推理的前提,被认为是“公理”,不需要证明。演绎法是逻辑证明的工具,有助于形成概念、提出和检验理论观点,并进行预测分析。演绎法的结论是否正确,既取决于作为出发点的“一般”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又取决于由“一般”出发的论证过程正确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

与演绎法相对应的是归纳法。归纳法是从众多的经验事实中找出一般性规律,归纳提炼出理论观点。归纳法要求对研究对象占有大量经验材料,然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和提炼,提出概念和范畴体系,最终形成反映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系统理论。但是,西方经济学更重视演绎法,比较轻视归纳法。

二、均衡分析

均衡(Equilibrium)是从物理学中引进的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愿望都得到满足,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再变动只会使情况恶化,因而失去了改变现有状态的动力。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研究就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的变化最终趋于相对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Equilibriumstate)。

均衡分析是指在假定经济体系中的各个变量既定的条件下,考察经济体系达到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均衡分析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equilibriumanalysis)是指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市场、一家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及其所需要的条件。它把研究范围只局限于某一市场或某一经济单位的某种经济活动,并假定这一市场或经济单位与其他市场或经济单位互不影响,所以称为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Equilibriumanalysis)是在各种商品和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分析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及其所需要的条件。它把经济体系视为一个整体,认为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价格、供给和需求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因此,一般均衡分析是一种比较周到和全面的分析方法。但是,由于一般均衡分析非常复杂,所以在西方经济学中,大多采用局部均衡分析。

三、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

西方经济学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时最常用的技术方法是建立模型。经济模型(Economicmodel)是对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相关的经济变量或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由于现实经济现象错综复杂,所涉及的变量很多,因此,在实际的建模研究中,要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对分析对象进行简化,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或变量,把复杂现象简化和抽象为数量不多的主要变量,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机制;通过建模得出一般命题以后,再考虑加入一些原来抽象掉的因素,力图使理论贴近现实。

在经济模型中,变量是其中的基本要素。变量可以被区分为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variable)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因此在模型中被视为既定的常数。内生变量(Endogenousvariable)是指在模型中要解释的变量,或者说是在所分析的系统内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影响着内生变量的决定,至于外生变量如何决定,那是其他理论或模型要完成的任务。

经济模型中使用的经济变量还可区分为存量与流量。存量(Stock)是指从某一时点进行测度的经济指标或变量。流量(Flow)是从某一时段上进行测度的经济指标或变量。在宏观经济中,总产出、总收入、投资等是流量概念,财富、资产、土地、资本等是存量概念。在微观经济中,居民的消费量与企业的产量都是流量概念,而居民拥有的资产与企业拥有的资本就是存量概念。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模型并不等同于数学模型。在经济模型的形式上,文字、图表与数学表达式都可以用来建立模型,推导理论命题。但是,西方经济学认为数学是进行逻辑推演的有效手段,因此主要运用数学工具建立经济模型。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观点比较规范和精确,容易进行交流和争论。同时,数学表达非常简练,不需要长篇大论,只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就能把复杂的问题表示出来。另外,借助于数学工具分析和表达,易于避免逻辑上或技术上的错误,即使出现了也容易发现和纠正。

西方经济学认为,无论是简单的经济现象还是复杂的经济现象,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加以分析。如果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明确,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如果需要描述经济决策者的行为方式和选择,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然后求解最优值来实现;如果已经知道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可以用一组方程来表达,并通过求解方程获知经济变量的具体数值。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经济模型有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之分。从分析方法上讲,与静态模型相联系的有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模型相联系的是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analysis)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即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主要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该方法舍弃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孤立地考察经济现象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staticanalysis)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对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分析外生变量的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

动态分析(Dynamicanalysis)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这种分析重点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置于时间过程中进行研究,试图说明经济活动如何从一种均衡状态发展到另一种均衡状态。动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应用得比较多。

五、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Marginalanalysis)是研究一种经济变量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它研究的是经济现象或经济变量在既定状态上的变化。边际是“额外的”、“追加”、“新增”的意思,指经济变量总数量中“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边际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等进行分析。当经济模型数学化后,边际分析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小增量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这里“边际”就属于导数或微分的概念,指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发生微量变化时因变量的变化。

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是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已经发生的经济事件“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据此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而不对经济事件的好坏、善恶作出价值判断。其目的是要了解已经发生的经济事件的真相及其背后的原因,理解经济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以此来对未来的经济变化进行预测。实证分析要求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对结论进行检验。因此,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即实证命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与客观事实相符即为正确,否则就是谬误。

规范分析(Normativeanalysis)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对经济运行的现状及其变化作出评价,并进一步说明应该如何运行和发展,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由于人们的立场、观念、伦理道德标准不尽相同,对同一个经济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规范分析不具有客观性,即规范命题没有正误之分,不同的经济学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在目标的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二者相互补充、功效各异,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规范分析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凡经济学家主张或倡导某一经济政策时,其论据必须来自对该政策的实证分析,建立在对经济形势客观了解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而实证分析是为规范分析提供依据和服务的,要以规范分析为指导。

分析与讨论

1.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练习

1.为什么说资源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人类社会必须进行哪些选择?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