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十八题
9038200000001

第1章 编者前言

刘再复先生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散文作家。他以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称着,同时又是一位不断突破自我的思想家。再复先生的学术成就,特别体现在对文学的宏观把握和理论提升上。他从作品文本切入,长期探索人性的奥秘和文学的真谛,在中国文学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领域都独辟蹊径,自成气象。

刘再复先生学术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20世纪70—80年代的鲁迅研究开始,出版和发表了《鲁迅美学思想论稿》、《鲁迅传》以及其他鲁迅研究论文,对80年代初期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研究鲁迅的过程中,他自身深受鲁迅的启迪,如他自己所说,鲁迅“作为中华民族大苦闷的总象征,光芒一直照耀着我的灵魂。如果没有鲁迅,我也许不会如此热爱思想和如此进入思想的深处”。第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再复先生围绕“文学与人性”的命题展开探索。他针对以往几十年中国文学的政治化偏颇,提出“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出版《性格组合论》,继之又着《论文学主体性》,还与林岗合着《传统与中国人》,开创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新格局。

他对文学主体性的求索和成就,从根本上推倒了“苏俄理论模式”,引领了新时期文学的一代风气,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不同凡响的一页。第三,漂流海外以后,再复先生更不辞艰辛地在文学、思想的园地里勤奋耕耘,并把视野投射到全世界范围,超越国家民族边界,将关怀推向全人类。他既是一位充满生命激情的诗人,又是一位在广阔的理论领域里不断求索的思想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都在自己确定的三种精神道路上探索前行,即在文学研究、散文创作和人文思索上发出醒人耳目的声音。在这期间,他出版了《放逐诸神》、“红楼四书”、《双典批判》、《李泽厚美学概论》,并与林岗合着出版了《罪与文学——关于文学忏悔意识与灵魂维度的考察》,与李泽厚先生合着出版了《告别革命》,其影响更是非同一般。

刘再复先生的着作涉猎范围十分广泛,融贯古今文学、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要将再复先生的思想和学术在一两册选本中反映出来,是很难做到的。编辑时只能采选部分具代表性的文章,侧重于文学批评,以期给读者一个概貌。

全书分五辑,共十八篇。第一辑,从历史的角度概说中国文学。其中选收《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的头条即总论(与周扬共同署名),此论反映了刘再复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宏观理解。另一篇(《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维度及其局限》)则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内涵的整体把握。这两篇合成一辑,可视为刘先生的中国文学宏观史论。

第二辑选了三篇,是刘再复先生关于古典文学经典的评述。刘先生把《红楼梦》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正典”,称它为中国的“原形文化”;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视为“负典”,把它称做“伪形文化”。我从一百多万字的“红楼四书”和《双典批判》中选择三篇,只能涵盖刘再复先生对古代文学论述的一小部分。

第三辑选了五篇。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刘再复先生的研究出发点,这方面的着述很多,从《鲁迅美学思想论稿》到《现代文学诸子论》,从《放逐诸神》到《共鉴“五四”》,内容非常丰富,独到见解很多,选择时感到更为困难。在难以处理的情况下,我把有关鲁迅的部分几乎全部放下,尽可能地选择最近十年发表的现代文学评论文章。

第四辑是“当代文学论”。刘先生是着名的当代文学批评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仅高行健就写出一部《高行健论》。纵观刘先生的当代文学评论,可以看到他的评论分两类,一类是综合性批评;一类是个案(单个作家作品)批评。因编辑限制,编选时只侧重于综合性评论,也照顾了特殊个案。

第五辑是在20世纪80年代引发全国性讨论的“文学理论”。这方面刘先生出国之前就有《性格组合论》、《论文学主体性》等论着,出国后又有许多新的论述。我的办法是选择20世纪80年代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至于他的新世纪的新理论,则侧重从《罪与文学》中选取;我个人喜欢他最近发表的天才现象论,所以也挤上了“十八题”。

向读者朋友们交代这几辑的编选情况,主要是诉说苦衷,以让读者原谅我这“挂一漏万”的难以周全的工作,好在我另外编选了一套《刘再复论文学》,篇幅大约是此书的四倍。篇幅宽松,反而更好编选,少了许多选择的艰难,多了许多从容的愉快。前些年我编了十卷本的《余英时文集》并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高兴之时又接着编选刘再复文学选集,更是高兴,这得感谢此书的策划者周青丰先生和为我搜集打印许多论文的叶鸿基先生。

沈志佳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