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9105500000018

第18章 烟月不知人事改——体味词曲中的悲欢与离合(6)

苏轼这样的名士大家,关于他的故事不胜枚举,特别是他与表妹那段扑朔迷离、萌动无果的爱情更是被人们不断谈论,可有理有据的论说却很少,大都是人们的猜测和幻想。不过,苏轼的生命中当然真的拥有爱情,原配夫人王弗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位,当然,她也配得上东坡先生这样的绝世人物。关于他们二人的相识相恋,还有一段“唤鱼池”的故事。话说中岩寺丹岩赤壁下,有一泓绿水,平静如明月,灵气涌动,相传是慈姥龙之宅。苏轼闲暇之时,常来此观景娱怀,据说他临池高声“好水岂能无鱼?”而后击掌三声,立刻岩穴中群鱼上浮游跃,不时凌空飞翔。苏轼大喜,当时他的老师王方建议:“美景当有美名。”应该给这个宝地起个好名字。一日,王方遍邀文人雅士,投笔竞题,不过,一时间却难得佳作。最后,苏轼给出了他的题名:“唤鱼池”。众人拍手叫绝,王方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使丫鬟送来了一副题名,同样是“唤鱼池”三字。众人哈哈大笑,好事者故作惊叹:“不谋而合,韵成双璧。”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心有灵犀联通了两个年轻人,也开始了一段让人追怀千古的婚姻爱情。后来,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给苏轼,那一年,苏轼19岁,王弗16岁。

有王弗这样的妻子是每个男人的梦想,苏轼是幸运的,然而他又是不幸的,上天把王弗赐给了他,又残忍的把王弗从他身边夺走。与苏轼相濡以沫十年后,王弗永远地离开了他。治平二年五月(公元106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去世。王弗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她死后,苏轼的父亲苏洵为她素食三日,并对苏轼说:“你应该把你的妻子安葬在你母亲坟茔的旁边。”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在王弗迁墓与苏母合葬时所写的墓志铭中哀叹说,“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苏轼按照父亲的话做了,并在安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感天动地的爱,可歌可泣。王弗泉下有知,死也瞑目了。

王弗死后四年,苏轼孤苦了四年,四年后,他娶王闰之为妻。苏轼是好男人,好男人当然要好女人来陪伴,王闰之就是这样一个好女人。其实很不想说她与王弗的关系,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

于是,很多人向苏轼发出尖锐的质疑,问他是不是把王闰之当作王弗的替代品。这样的质疑可以理解,因为苏轼爱王弗爱得真切爱得深沉,但苏轼绝对没有把王闰之当作王弗的替代品。不可否认,爱屋及乌,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从妹妹的身上可以看到姐姐的影子,这勾起苏轼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但他并没有马上娶王闰之,而是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他审视过自己的内心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十年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八月,苏轼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和,被转迁至密州任知州,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见开篇)。

当了解到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后,再读这首词,可知其中的情感沉痛深切。所幸有王闰之陪着苏轼,王闰之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在王闰之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蝶恋花》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他请大画家朋友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再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生乐土。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时在杭州的苏轼夫人王闰之把王朝云从歌舞班中买出,收为侍女,当时王朝云年仅十二岁。她长大后,大约是在黄州,被苏轼收为侍妾。苏轼为她起字“子霞”,比苏轼小二十六岁。二十二岁为东坡生了个儿子。东坡老来得子欣喜若狂,对友人说:“云蓝小袖者,近辄生一子,想闻之一拊掌也。”给孩子取名苏遁,乳名“干儿”,出生三日按习俗洗浴时,写下了《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但天有不测风云,干儿十一个月大时因病不幸夭折。他哭道:“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知迷欲自反,一恸送余伤。 ”又写朝云悲情:“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苏轼最困顿时,他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王朝云却一直陪伴其左右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一直鳏居。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王闰之走后,王朝云实践了她的诺言,无论苏轼富贵或者潦倒,她都对他不离不弃。苏轼晚年仕途不顺,王朝云这样一个可人儿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他什么都跟她说,高兴也好悲伤也罢,他都愿意跟她分享,因为她理解他,知道他心中的苦。她是医治他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后来,她死在了惠州。苏轼把她葬在惠州西湖,墓边筑“六如亭”,从此,苏轼心如死水,未再续娶,五年后,他也跟着王朝云的脚步离开了。

41.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宋祁《鹧鸪天》)

——宋仁宗成人之美,佳人送才子

《鹧鸪天》

宋祁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宋祁(公元998~1061年)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宋祁与他的哥哥宋庠一同考试,并且都高中进士,《东轩笔录》说宋祁“博学能文,天资蕴籍”,诗人则自称“学不名家,文章仅及中人”。 据说宋祁本是殿试时的状元,宋庠为探花,但章献太后刘娥不同意,谓弟不可以先兄,将宋庠定为状元,而置宋祁为第十名。世人称誉兄弟俩为“双状元”,分别称为“大宋”、“小宋”。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曾与北宋名臣欧阳修同修《新唐书》。曾一度为毫州太守,“出入内外”,把稿件随身携带。在任成都知府时,每晚开门垂帘燃烛,疾笔至深夜。据说宋祁修史期间好写冷僻字词。一次欧阳修写了“宵寝匪贞,礼闼洪休”八个字去请教他,宋祁想了一会儿,说道:“这是说‘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吧’?”欧阳修笑而不答,宋祁明白了他的用意。后来,他写文章再也不用冷僻字词。宋祁与其兄宋庠齐名,时并称“二宋”,名冠京华,风流一时。由于宋祁为弟,故被称“小宋”。

说到宋祁,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说到“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诗恐怕就没有人不知道的了。这句诗出自宋祁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诗精于练字词语艳丽,全诗构思新颖,描写生动,尤其“红杏枝头春意闹”这点睛之笔流传甚广,“红杏尚书”这个雅号也因此而来。

当时,宋祁与兄齐名,但文章见识以及做官之简明干练都超过兄长,然而生活奢华有时耽于享乐,多蓄婢妾声妓,不像哥哥那么严肃庄重。宋庠做官很有一套,官运要比宋祁好些,仕至宰辅,当时人们普遍以为小宋不如大宋通显。有人说是宋祁性格奢放通脱使然。其实,宋庠从政稳重有余,魄力不足,一味循规蹈矩,几无建树可言。而宋祁无论在朝在外,直言高论,且多切实之见,如论宋朝财政的“三冗”、“三费”,论河北军备等,在当时诸家改革意见中较为重要。除此之外,关于宋祁也有一段情史佳话广为传诵,也许是附庸“红杏尚书”的应景之作,也许是对诗人卓越才情的另一种褒扬。

话说一日,宋祁上朝路经繁台街,远远地就看见一列豪华的皇家嫔妃车队由远而近。宋祁连忙让轿夫靠边避让。宋祁下轿,站立在一旁。就在车队擦身而过时,一位衣着华贵的美女正好撩开车帘向外张望,也许是这位进入皇宫还不久,一眼就认出了宋祁。宋祁的名气和风流倜傥的仪表早已在京都广为传颂,官宦家的小姐们大都将其视为偶像崇拜。这位皇宫美女一时惊喜激动,竟忘了礼仪和自己的身份,高呼了一声:“哇,宋先生!”这声娇滴滴的呼喊,让宋祁一愣,但又不敢抬头,只得悄悄瞄上一眼,才发现车帘内一张娇羞而兴奋的粉脸正在看着他。

这场意外的遭遇,让宋祁心绪久久难以平静,不禁浮想联翩。不管什么人,一位妙龄少女的崇拜,总会令人心潮澎湃。诗人内心的波澜一圈圈荡漾扩散,驱使他一气呵成吟出了一首情意绵绵的《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路上的意外相逢,使人意惹情牵。而伊人一去,蓬山万里,音容隔阻。绵绵相思,何时能已!短短几行字,竟然把意外相逢的惊喜和绵绵相思的柔情全都倾注其间,虽然借用了不少唐诗中现成的句子,但糅合得倒也温馨妩媚,委婉动人,想必李商隐也不会介意,版权的问题也不会那么敏感。

宋祁又出了新作,而且是意惹情牵的一首情诗艳词,因此立马唱红整个汴梁城。不久,这首词作连同背景故事就流传到了皇宫之中,也不知怎的,宋仁宗也听说了此事。宋仁宗没有怪罪,反倒十分好奇:自己的嫔妃们都深居宫中,怎么就识得宋祁呢?于是,就派人调查事情原委。那位自知惹祸的美女自然心中忐忑,便主动向宋仁宗坦白,说自己为进入宫中之前,就听说过宣翰林学士,他的词作流传很广,故而自己认得。那天正好在街上碰上,就失礼地呼了一声。

不过,让这位美女没有想到的是,宋仁宗听了她的讲述后十分平静,并没有责怪于她,而是宣宋祁进宫。宋仁宗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问宋祁的那首《鹧鸪天》中女子是哪一位美女。这一问不打紧,宋祁当即吓得魂飞魄散,浑身上下不禁战栗,料想自己这下惨了,一失口惹大祸了。

虽然皇帝身边大都是佳丽三千,美女如云。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将自己身边的美女送给属下大臣的。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宋仁宗并没有责罚于他,而是发了一回大大的慈悲,他决定成人之美,借着宋祁那首《鹧鸪天》词中的句子说:“蓬山不远,一日可到。”随后,这位仁宗皇帝便降下圣旨,将那位钟情于宋祁的宫中美女赐给了宋祁,二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