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教学的思路是:要让学生从厌学情绪中走出来,实际上很简单,只要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件很讨厌的事也就是行。但是,现实的许多问题并不是没有处理方法,而是我们老师不愿有或根本就没有必须处理这个问题的意识。所以,假如老师都能把“如何让学生走出厌学情绪”看作一个自己必须处理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有可能很好地被处理。否则,纵然有千百条处理问题的方法,老师倘若不用,那一切都是枉然。
用心感动你的学生
电视上的一个节目,说的是东北一个小学老师这些年找回了100多个辍学的学生。有一次,他冒着大风雪赶了20多里(1里=0.5千米)路到一个辍学学生家,什么道理都没讲,学生第二天就来上学了。是这位教师的行动和真情感动了家长和学生。
由此不得让人想到,要想医治学生厌学的心理,教师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先付出自己的真情?对于那些喜爱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佩服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但对厌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在意的可能是教师是否真心关心自己,是否愿意倾听他们的感受和学习的苦恼。这是需要靠感情来治疗的。
现在厌学的学生往往都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家长对他好的那几天,他是为了父母而学,但因自己在学校的不良表现,也就难得有几个家长对厌学的子女好,因此他们为父母学习的动力不会持久。但假如他天天面对的老师总以慈祥而亲切的目光注视着他,真心地爱护他,他就会为了教师而学,逐步转化以后,他的学习目的就会明确了,也就持久了。
为了追求中考和高考的升学率,我们很多教师把越来越多的精力都花在了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上,也花在了如何选更多更好的模拟题搞针对训练上,但却把对学生——学习的主体的研究忽略了:没有研究学生是不是想学,没有研究他们对题海的承受限度,也许也没有把他们真正作为有感情的人,而是把他们当作不断考试的机器!在年复一年的重复抄写和训练中,许多学生失去了对获取知识的兴趣,在一次次违反校规校纪被请家长挨打挨骂后,学生厌恶了上学,在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训斥后,学生害怕和疏远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能使学生喜欢学习呢?
先感动你的学生,这时可能不用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也知道要认真地学习了。
课堂教学要富于变化
老师充分发挥才能的阵地主要是在课堂,因此想要让学生喜欢学习,首先要在课堂上下工夫。平淡的、毫无趣味的说教只能使学生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
课堂教学内容富有变化,多姿多彩,老师的表情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讲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老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不要做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副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有任何情绪也不能带到课堂,总以微笑见学生。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是老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肢体语言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应充分利用目光的变化与学生增加感情上的交流,可以通过目光的变化对那些讲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学生表示赞许、表扬和鼓励。也可对那些听课不认真、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的学生暗示批评。老师期待的目光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在课堂上,老师应当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老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对学生一种鼓舞。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上产生和谐的气氛。很多优秀老师都懂得微笑的重要意义,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也总是面带微笑。
如何转化厌学生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他人对自己能够加以赏识。”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的名言。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无疑对改变厌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机会。在素质教育中,他们可以得到关心、爱护的同时,他们的优点也可以得到进一步赏识。而这些正是他们以前所缺少的。现结合平时工作谈几点做法: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学生们以勇气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因为厌学生常常被遗忘,要想使他们在短期内由后进变先进不大可能。它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多接触他们、了解他们,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讲清道理,注意他们一点点的变化,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会改变的。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严师出高徒,是的。然而凡事都得讲个度,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过程。因此,对厌学生的改造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何况是一个中学生。对于厌学生首先得给他们分分类,看看他们属于哪一类,是智力低的还是智力高的,只有弄清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3.挖掘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心
人人都有优点,如同人人都有缺点一样。再好的学生都有缺点,再差的学生也有优点。在班级多开展一些活动,以便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厌学生展现自己闪光点,还可以受到别人的尊重。
4.宽容
厌学生往往缺点比较多,而且有些毛病是在较长时间里养成而变为习惯的,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改掉所有的缺点,那是很不容易的。对厌学生要求过高,欲速则不达,有时还会让他走向反面。所以,老师对厌学生有时必须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对教育转化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宽容,不是对厌学生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而是对其思想反复的理解和信任。
总之,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克服主观上的“晕轮效应”,用我们诚挚的心,真诚的爱,去善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篮球改变一个孩子
某教师回忆他在新生报到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那个男学生,他头发特长,上身穿着印有篮球队字样的红背心,下身穿肥大的牛仔裤。凭经验,他就知道这同学应该属于难管理的厌学的学生。
果然不出所料,从家长那儿得到的“情报”,该同学一直没有较好的表现,到了初中就已经有了厌学情绪,一天到晚只知道打篮球,无论家长怎么劝说都没有作用,结果他中考落榜了。但为了学生将来能有一个好前途,苦心的家长还是花了许多钱选择了这个学校。得知这些,教师马上就想到了处理问题的突破口。
开学不久先是严格的军训,军训期间有全年级篮球赛,该老师于是决定先在班级成立一个篮球队,因为该同学的篮球打得的确不错,因此在教师“故意”的提议下,同学们一致同意他当选篮球队长。最终,班级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就在军训结束送走教官的那天晚上,师生二人促膝谈心。教师首先祝贺该同学能获得军训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说自己已经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吃苦肯干而且很有组织能力的好学生。马上也就是将正式开学了,教师更希望他能在学习上加把劲,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有进步的学生!
该同学非常感激地点点头。教师于是趁热打铁,与该同学约法三章,要求他每天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要求他每一次测验都必须有进步,否则终止他的篮球队长职务,直到下一次有了进步为止。
尽管后来在“师生斗法”的具体的施行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不太顺利的情况,但就这样,该同学逐渐改掉了以前的许多不良习惯,开始认真学习,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基本上各科成绩都能达到班级平均分了。高二分班,该同学去了其他班,但总还能不时听到到他进步的消息。高考前夕,他因篮球水平特长突出而被某高校提前录取。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要改变一个学生的厌学情绪和不良行为,是一个细致的工程,不能光靠简单的高压政策,我们应该将爱渗透到对学生的了解中去,因势利导,在交融中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没有想到,这小小的篮球就能改变了这学生的一生!
作文评级的妙用
有一位语文教师刚接该班时,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写作。作文课的时候,几乎无人主动发言,死气沉沉;学生作文的内容千篇一律,情节平平淡淡,语言干干瘪瘪,十分乏味情感严重缺失。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不仅写作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且很多学生已经把写作当作表达心声的途径,当作一种乐趣,甚至还自发组建了一个晨露文学社,创办了《晨露》报。
学生写作的态度变化为何如此之大?不是别的,一切源于“红星”。
开放的时代使这位教师意识到,对学生评价应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也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只要是学生尽心尽力,充分体现了自己水平的作文都打了优,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但是,不同水平的“优”,又该如何区别呢?如何进一步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呢?经过反复思考,语文教师决定用加“红星”来比较,“红星”越多,写作代表的水平就越高。于是语文教师开始尝试在作文批改中加“红星”,没想到这个无意之举竟然在学生的写作上激起了巨大的激发效应。
事隔不久,学生的写作面貌大为改观。每次写作刚交上来,就有一部分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的等级,想数出得到的“红星”数。语文教师也总是竭力满足他们,放下其他事,先批作文。为了得到“红星”,学生个个都认真写作文。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红星”,竟会花几天时间去思考,真正达到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境界。
“红星”代表了学生的一次写作的水平,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直接动机。为了得到它,学生宁愿付出更多的劳动。然而,个别学生仍会因为客观原因而产生反复的情况。对此,语文教师又积极寻求能维持学生兴趣的方法。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在学期末开展作文能力等级评定。于是,语文教师宣布:“学期末将对同学们的写作做总的评估,并由文学社、学校共同颁发精美的“红星”级别证书。
“具体办法如下:把本学期所有的写作的‘红星’加起来,减去应减的‘红星’(一次良好减1颗,一次及格减2颗,一次不及格减4颗,),再除以写作总篇数,所得的结果就是你本学期的“红星”级水平。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写好每次的作文,人人力争在期末获得“红星”级证书。”
在这个“红星”机制的触动下,学生每次写作,都全力以赴,有效地维持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持续发展。上学期,该班写作文、小作文、日记共76篇,通过计算,评选出10位“红星”级学生。其中,两位同学排行榜首,为四“星”级。“红星”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因为水平的提高,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爱读书、乐表达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又反过来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年来,很多孩子,甚至是幼儿园儿童,参加课外补习班、特长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少的参加1~2个班,多的甚至达4~5个班,学生几乎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睡眠严重不足,降低了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
现在厌学的学生比例非常大,这大都与繁杂的作业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直接关系。学生被各式各样的学习压迫得没有了学习兴趣,长期这样下去,就是把学生埋在书里也不可能真正学到知识,即使是暂时考好了,也不会长久,因为知识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最后也许只是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有些孩子在完成繁重的作业后,家长仍然层层加码,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可是冷静地想一想,长此以往能不能真正提高成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孩子特别是小孩子,没必要给他灌输大量的知识,因为他根本消化不了,在这一阶段只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足够了。学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力、需要韧性。
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踏实、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反正总是有事,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
要想孩子学习好,首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落后陈腐的教育观念,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痛苦不堪,令孩子望而生畏、不时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