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大新语—百年北大的经典话语
9233900000009

第9章 德行(1)

。张百熙爱才如命,但不喜欢谄媚之徒。曾有一位青年为张所器重。

一次,张的小妾生病,这位青年知道后,居然在家中设立香案,天天为之祈祷。张闻听此事后,叹息道:“我一直很爱他的才气,但我没想到他的德行却是如此。”后来就逐渐疏远了这个青年。

0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严复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严复接管大学堂后,困难重重,数月领不到经费,“几至不名一钱”。严不得已想办法借债应付,筹备复学。此时,财政部又下令减少教员薪水至六十元以下,严极力反对,提出“为今之计,除校长一人准月支六十元,以示服从命令外,其余职教各员,在事一日,应准照额全支”,以保证教员到校复学。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正式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蔡开始到校办公。当天,北大师生和校役们照例列队相迎。像往常一样,校役们恭恭敬敬地向新来的校长鞠躬行礼,以示尊敬和欢迎。北大校长当时是由大总统直接任命的特任官,官高位尊,以往的校长对校役是从不理睬的。出乎人们的意料,蔡在校役们行礼过后,当即摘下礼帽,规规矩矩地向他们鞠躬还礼。这个举动让北大师生感到异常惊讶和新鲜。此后,蔡每次出入校门,校警向他行礼他都脱帽鞠躬。蔡元培对于所有北大中人,都能一视同仁,从无尊卑之分。老北大的人,无论师生员工,都称蔡元培为“蔡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称他的名号和职称。

1919年5月4日,在五四游行中,军阀政府派军警抓走了32名学生,其中北大学生20人。当天晚上,蔡元培便邀请与司法部关系密切的王宠惠一起到北大和同学们共同商议营救之事。5月7日,被捕学生获释,蔡元培亲自率领北大全体教职员和学生在沙滩广场列队迎接。大家见面分外激动,彼此相对欲言无语,许多人竟致大哭起来。蔡元培劝慰大家应当高兴,不要哭,话未说完自己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北大被捕获释学生许德珩在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我们出狱由同学伴同走进沙滩广场时。蔡先生是那样的沉毅而慈祥,他含着眼泪强作笑容,勉励我们,安慰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1920年冬,蔡元培赴欧美考察教育,出国期间,由蒋梦麟代理其校长职务。当时,北洋政府久欠北平高校教育经费,各校教职员领不到薪水,便向政府请愿,反被警卫殴打,因而宣布罢教。后经北平师生的努力斗争,北洋政府意识到事态严重,才为各校教员补发欠薪,并表示歉意。

各校才开始复课。蔡回国后,听说此事,大为不满,召集北大教职员痛切地说:学校教育青年,教职员应为学生模范,岂可因索薪罢教,贻误后生?如果认为政府太坏,不能合作,尽可自动辞职,另谋他就。如大家都求去,亦可使政府惊觉反省。岂可既不离职,又不尽教学责任,贻误青年?他坚决要求把罢教期间未为学生上课,而领得的薪水,交出归公。教职员都接受了蔡的提议,请求将所领薪水分期扣除。

“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蔡元培直接间接对于促进国内团结共御外侮,用力甚多。一次,蔡在南京时,应汪精卫之邀,共进西餐。

席间,蔡力劝汪改变亲日行为,坚定爱国立场,以推进抗战的国策。语至恳切处,潸然泪下,泪水滴入汤盘中,蔡将汤和泪一并咽下。在座的人除了汪无动于衷以外都大受感动。

李大钊被捕期间,作《狱中自述》长文,回忆革命一生,其文日:“李大钊,字守常,直隶乐亭入,现年三十九岁。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幼时在乡村私校,曾读四书经史……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又云:“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曾给自己定有一份自课计划:第一、卫生:每日七时起。

每夜十一时必就寝。

晨起做体操半时。

第二、进德:表里一致——不自欺。

言行一致——不欺人。

对己与接物一致——恕。

今昔一致——恒。

第三、勤学:每日至少读六时之书。

读书以哲学为中坚,而以政治、宗教、文学、科学辅焉。

主客既明,轻重自别。毋反客为主,须擒贼擒王。

读书随手作记。

林语堂赴美留学前,曾与北大约定,学成回国后去北大任教。不料在美期间,林的生活遇到困难,拍电报给胡适,请求北大给他预支1000美元接济生活。这笔钱由胡适担保,按时汇到。林在哈佛拿到硕士学位后,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又向胡适写信,向北大借1000美元,钱也如数汇到。林语堂回国后,去北大向校长蒋梦麟道谢。蒋梦麟满脸疑惑地说:“什么两千块钱?”事后才知,那2000美元并非北大的公款,而是胡适自己的钱。之前,胡适对此事只字未提。

大约在1935年冬,一位北大学生约见胡适,胡适在电话中告其明天上午7时相聚,学生误听为下午。当下午7点去时,门房告胡已离家,学生正欲转回,胡适回来了。当接见时,胡适问:“上午在候,为何不来?”学生答:“误听以为下午。”胡适笑道:“我亦疑你误听,故特趋回。”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反对旧礼教最为坚决,发表了很多言辞愤激的文章,被视为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但钱自己在行为上却极守礼法,自律极严。他曾说:“‘三纲’者,三条麻绳也,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许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头上!可是我们自己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就永远不会解下来。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着提倡新文化来自私自利,新文化还有什么信用?还有什么效力?还有什么价值?所以我自己拼着牺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秉志1908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后来成为著名的动物学家,被认为是中国动物学研究的主要奠基入。他曾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担任教授。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他为自己制定了“工作六律”和“目省六则”,并写成卡片随身携带,时时对照,以做到终生恪守。所谓“工作六律”,是指:身体强健、心境干净、实验谨慎、观察深入、参考广博、手术精炼。并在旁边写上“努力努力,勿懈勿懈”以自警自励。所谓“日省六则”,是指:心术忠厚、度量宽宏、思想纯正、眼光远大、性情平和、品格清高。其下另有“切记切记,勿违勿违”八个字。

0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在北平讲演“人心与人生”,他规定前来听讲者都要交费一元。梁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真想让人来听,或因花过钱而注意听,否则不免有人随便入座并不真有兴趣听。”但他又恐怕有的学生没钱,想听却不能听,因此遍告学生,没钱者可以写信给他,他可送上一张听讲券。他的学生唐君毅因为“受到一种精神的威胁没敢去听”。一天晚上,唐突然收到了梁托别人带给他的五元钱。因为梁怀疑唐是没钱才没去听的。

梁漱溟坚信孔子的“仁者不忧”之说,因此而“乐天知命”。抗战期间,袁鸿寿在桂林七星岩请他吃素席,饭后在一株小树下聊天,恰逢敌机在头上盘旋轰炸,袁大惊失色,要避。而梁则镇定自若,聊天如常。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人都逃出了户外,梁却安居不动。后在居委会、家属的再三劝告下,最后才有几个晚上到寓所后门的草地上露宿。

梁漱溟好布施,经常接济一些有困难的朋友和晚辈。解放初期他每月工资300元,只留百元左右家用,其余都拿来帮助生活无助的友人。

他还定有一条独特的规矩:“送的钱不要还,但借他的钱必须要还”。一位友人借钱忘记归还,梁竟亲自去索债。梁提醒已摆脱困境者还借款,目的是拿出更多的钱接济另一些仍在困苦中的友人。

梁漱溟待人平易,对所有的不速之客,无论对方年长年幼,位尊位卑,他都竭诚相迎,客人告辞,必要送之门外,还鞠躬揖别。梁晚年时,苦于访客过多,为健康计不得不亲自书写“敬告来访宾客”的字条,并贴于门前。上写:“漱溟今年九十有二,精力就衰,谈话请以一个半小时为限,如有未尽之意,可以改日续谈,敬此陈情,唯希见谅,幸甚。”有心人从字的颜色和笔迹上判断,那“一个半小时”的“半”字,是后来加上去的。有人因此而说梁“真可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梁漱溟每遇有人相求,只要认为在理,从不厌烦。从来都是亲自给人回信。垂暮之年,来信众多,他一时无力作复,都要在未复的函件上注明“待复”。91岁时,他亲自参加“梁漱溟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开幕式上,发言者大多坐着讲话。他为表示对与会者的尊重,在发言的15分钟一直站立,主持人三次请他坐下,他都谢绝了。

0194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办事处,汤用彤被邀请兼任主任一职,且每月有薪金若干。接到薪金后,汤如数退回,说:“我已在北大拿钱,不能再拿另一份。”任继愈用朱熹晚年的境遇来形容汤用彤:“‘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若陈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汤先生只要一谈起学问来,什么医生的嘱咐、家人的劝告全都忘了。”1964年5月汤病逝前,念念不忘的是他的两个研究生还没有培养到毕业。

C)20世纪20年代,罗常培潜心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成果甚著。1929年,罗加入人寿保险20年,并说:“我要玩儿命,非干出名堂不可!”最终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代大师。

朱光潜是享誉中外的美学大师,但他从不以大师自居,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一直在学美学,一直在开始的阶段……”从1918年到1922年,朱光潜在香港大学读了四年书。在学校里他与高觉敷、朱趺苍一道被称为Three wisc:men(三个聪明人)。他一直在书斋的墙上挂着同乡书法家方柴石给他写的四个大字:“恒、恬、诚、勇”。据他后来解释,“恒”就是有恒心,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恬”就是恬淡,清心寡欲,生活简朴。“诚”就是诚实,待人处事,开诚相见。“勇”就是勇气,奋发进取,敢于搏击。他把这四个字奉为座右铭。

朱光潜一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01920年,熊十力从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学。其间首尾三年,潜心苦修,独具慧心,颇有创获,而生活却艰苦异常,唯一的一条中装长裤,常是洗了之后要等干了才能穿的。

熊十力说他35岁时才认真读书治学。他到复性书院报到时,身上穿的衣服破旧,背着一个小铺盖卷,别人一看他那寒碜相,就把他安排在下人住的地方住下,一住三年。熊在这三年里埋头读书。到了第三年,书院举办有关佛学方面的论文比赛活动,这位不被人重视的寒酸青年的论文被评为最好!熊从此一鸣惊人。

马寅初青年时期学习非常刻苦,生活也很清贫。白天上课,晚上还要挑灯读书。他用不起电灯,油灯用的是相对便宜的菜油作燃料。有一次,一位朋友来他宿舍探望,发现灯光非常昏暗,便为他点上了两根灯芯。

马发现后,立刻把其中一根熄灭,歉意地对朋友说:“我点不起两根灯芯,请别见笑!”马寅初早年曾在浙江省任财政厅厅长、省府委员。一次,家乡有位候任的县长(已被提名,但没有被正式任命)给马送来一千多块银圆,想请马代为疏通。送钱时马不在家,便托马家的杂工转交。马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大声骂道:“真是无耻之极!蚊子叮菩萨——他是找错人了!这种人,今天可以用钱托人情,日后,万一当上县长,一定也是个贪官污吏。

就凭行贿买官这一条,他就根本没资格当这个县长!”立即命人将银圆原封退回,行贿者最终也未能当上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