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是孩子的引路人。好妈妈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所以她会保持清醒,勤于思考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改进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好妈妈还勤于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让自己赶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不做落伍的妈妈。
不做抱怨的妈妈
一些妈妈爱抱怨,走到哪里,抱怨到哪里。早上,妈妈会抱怨孩子爱赖床,每天都手忙脚乱的害自己上班迟到;等车的时候,抱怨旁边的人吸烟,抱怨周围的人不遵守秩序;逛街的时候,抱怨身边的人挤,在家的时候,抱怨丈夫不替自己分担家务……爱抱怨的人,总能找到抱怨的事情,工作压力太大,天气太冷、太热,邻居太冷漠,电视节目太无聊,交通堵塞……这些都会成为抱怨的对象。
一个爱抱怨的妈妈,不见得不善良,但是却常常不受人欢迎。抱怨就像往自己的鞋子里灌沙,使自己的旅途更为艰难。一个抱怨者在抱怨过之后,非但没有释怀,放松自己,心情反而变得更加灰色、更加抑郁、更为沉重。抱怨无异于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枷锁,让自己背上更沉重的包袱。
爱抱怨的妈妈总感觉到命运的不公,爱抱怨的妈妈也是不快乐的,她永远都只是在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改变。抱怨传递出来的是一种不满,但抱怨的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却没有想出解决的方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抱怨的人是懦弱的,她无法改变现实。
在生活中,抱怨就如同用汽油来灭火,非但不能排遣内心的抑郁和不满,反而会让自己的生活陷入更大的困境。一个爱抱怨的妈妈,很难与自己的丈夫关系融洽,爱抱怨的妈妈也不受孩子的欢迎,爱抱怨的妈妈出去也处处碰壁。抱怨让她贴上了“怨妇”的标签,就如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开始还能博得人们的一点同情,到最后,就只剩下无视了。
爱抱怨的妈妈看不到世界的美,不是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就是抱怨他人,再不就是抱怨老天爷的不公。爱抱怨的妈妈缺乏行动的能力,她对外界的不满永远都只停留在语言上;爱抱怨的妈妈让人看到自己的软弱和无能,却永远也无法改变现实。
所以,聪明的妈妈不会抱怨,不会抱怨工作压力大,不会抱怨孩子不听话,更不会抱怨自己命苦。
聪明的妈妈会坦然接受现实,不会将一切的不顺都归咎为命运。如果自己对现实不满,妈妈会积极奋起,努力地改变自己的现状。所以,好妈妈会教给孩子一种叫做“积极”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积极地改变生活,而不是抱怨,因为抱怨只会让自己在原地打转。
好妈妈会将对他们的抱怨改为意见。如果对别人的做法、对别人的想法有不认同、不满意的地方,好妈妈会心平气和地提出来,与他人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有的时候,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会有不同的结果。爱抱怨的妈妈用抱怨来表达对别人的看法时,充满了不满、愤怒,结果只会引来别人的不满。其结果是,事情没有解决,却将人际关系陷入了僵局。建议则不同于抱怨,它富有建设性,是一种客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却又不伤和气。
好妈妈遵循“不愿意做就不做,做了就不抱怨”的原则。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场景是:一位妈妈边做家务,边责怪自己的丈夫不干活,自己既做了家务,又惹恼了丈夫。好妈妈不愿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会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事情,则不要责怪他人偷懒。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好妈妈也应如此。当孩子不听话,成绩不够理想时,好妈妈不会抱怨孩子,数落他的种种不是,而是通过与孩子沟通,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不爱抱怨的妈妈教给孩子一种叫做“行动”的东西,让孩子在对现状不满时,不是用语言来应对,因为语言是苍白无力,无法改变现实的,而要用行动来改变。
好妈妈不做爱抱怨的妈妈,她会创造出一种宽容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不断地改变现状,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不做爱比较的妈妈
妈妈有时候的心理非常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最棒的;另一方面,却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孩子小的时候,就比较谁家的孩子说话说得早,谁家的孩子会走路了,谁家的孩子会识字了……等孩子长大之后,成绩,就成了妈妈比较的重点,生活中不乏偷偷跑到老师那里,打听孩子考试排名的妈妈。
妈妈爱比较,其实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依依呀呀会叫“爸爸、妈妈”,而自己的孩子却还不开口时,妈妈是在担心孩子是不是发育有问题;当看到别的孩子每天早早放学回家,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天不黑不着家时,妈妈是在担心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担心孩子玩得忘了学习……当然,当比较变成一种习惯之后,妈妈会觉得“月亮总是外国的圆,孩子总是人家的好”,总觉得别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孝顺,比自己的孩子优秀。有的妈妈则比较虚荣,总是忍不住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一番比较,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优秀时,就兴高采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当孩子在比较中处于下风之后,就会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不是怪孩子不努力,就是怪孩子不听话。
爱比较的妈妈会让孩子缺乏自信,还会让孩子变得虚荣。爱比较的妈妈,要么爱拿孩子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看到的总是孩子的不足,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要孩子向别的孩子看齐;要么喜欢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从而让自己获得一种满足。孩子不断地“被比较”,往往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要么在妈妈的唠叨和不满中变得不自信起来,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要么在妈妈放大的优势中失去自我,以为自己优人一等,变得虚荣起来。
好妈妈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一个爱比较的妈妈会培养出一个不快乐的孩子,所以她会杜绝自己的比较行为。
好妈妈也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参照,这样才能让孩子不断地进步。如果妈妈将其他孩子作为孩子参照的标准,整天告诫孩子“你看楼上的小朋友多勤奋,又在练琴了”、“你看你同学这次考得又比你高”,这无疑让孩子有一种挫败感,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低人一头。
好妈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他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质和潜质,所以,凡事向别的孩子靠齐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不符合孩子的个性和发展趋势。好妈妈知道,评价一个孩子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成绩、比较性格来进行。孩子是一个综合体,他有不如人的地方,也有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别的孩子也许成绩好,但娇气不爱干活,自己的孩子也许成绩平平,却是个懂事、体贴妈妈的好孩子;别的孩子性格开朗,结交到许多朋友,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但善于思考,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和见解都比一般的孩子深刻……
好妈妈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自己的孩子无需复制他人的人生,他有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不必事事以他人作为参照。如果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一样的个性,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特长,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妈妈也可以与其他孩子的家长沟通,了解和借鉴其他家长的经验和方法,并从自己孩子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给孩子制定一个目标,作为孩子的参照,让孩子做事有目标。
好妈妈更不会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去参与家长里短的比较。一是因为一旦妈妈变得虚荣,孩子很容易沾染上这种习气,再者,虚荣心驱使下的比较,往往过多的注重物质一类的表面形式的比较,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浮躁。
不爱比较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自信、乐观,脚踏实地,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不爱比较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虚荣,有主见。
向孩子请教
时代发展速度,让父母不由地感叹自己已经赶不上孩子的步伐了。一些父母感叹说:“今天的孩子太难教育了,太难管了,一个一个的跟猴精似的。”的确,这就是时代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孩子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上要比父母更强。当一个个“菜鸟”、“蛋白质”、“雷人”这样的网络词汇从孩子嘴里蹦出来时,父母不得不承认自己迟缓的步伐已经远远地落在了孩子后面,自己面临着来自孩子的无形而又强大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知识不断地更新换代,大部分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只专注于自己专业的知识,对社会的变化缺乏敏锐的触觉。孩子则不同,尽管与父母相比,他们缺乏知识基础,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没有太多既有的东西成为羁绊,他们对新鲜事物吸收和消化能力很快,与父母相比,他们有着全新的看世界的眼光。父母在这方面显然就落在了孩子后面,一些父母至今不懂得如何操作电脑,思想较为保守,逐渐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权威的地位。
这种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吸收的快慢不同而造成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会给家庭教育带来困扰。作为传统家庭权威的家长,父母本来承担着对子女的教化的重任,却由于社会的急速变迁,以及两代人对这种变迁的适应能力的不同,他们的这种绝对权威的地位逐渐丧失了。父母在孩子面前,在许多事物上已经丧失了话语权,不得不转而向孩子学习。面对稚气未脱的孩子,要父母放下自己的架子去向他学习,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在这种无法回避的差距面前,聪明的妈妈会选择向孩子学习。通过向孩子学习,可以了解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兴趣。而且,一个善于学习的妈妈,一个与时俱进的妈妈,会与自己的孩子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妈妈不断充实的知识库会填平横亘在母子之间的“代沟”。
在家中,孩子可能每天都向父母发布一些新知识和新信息,妈妈会做孩子的好听众,从孩子的信息中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妈妈完全可以坦然地向孩子请教,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妈妈可以请孩子教自己操作电脑,教自己上网,还可以就一些新鲜的事情向孩子请教,什么是“菜鸟”、什么是“沙发”。
妈妈虚心的请教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成就感,通过向孩子的请教,妈妈还可以了解到孩子喜欢玩什么,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的时候,妈妈还可以“装傻”,了解孩子的心理。比如,妈妈可以问孩子:“为什么会喜欢那种肥大的牛仔裤呢?”这看似是在问服饰,但却可以问出孩子的心里话。或者妈妈也可以就一些社会问题,请教孩子的意见,从而了解孩子的价值判断。
孩子身上除了这些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性,还有一些难能可贵的不成熟的社会性,例如孩子的真诚、坦荡、不功利,都是父母所缺失的。
有的时候,孩子的真诚和坦荡,会让父母汗颜。越是小的孩子,他身上的这些宝贵品质保留得越完整。当孩子为逝去的小宠物流泪,孩子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喜好时,都可以给父母的心灵带来震动,让他们重新体会那种纯真和坦荡。
不在公开场合训斥孩子
我们常常看到,在人来人往的商场里,孩子赖在玩具柜前哭闹,一旁的妈妈在众人的“瞩目”之下面子大失,心烦意乱,不由分说就“赏”孩子一个巴掌。这样处置的结果是孩子非但不收敛,反倒闹得越凶。许多妈妈训斥孩子,总是不分场合,无论在哪里,一旦孩子做错了事,妈妈就当场训斥自己的孩子。
妈妈以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孩子会因为羞愧而收敛自己的性子,进而达到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还有的妈妈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孩子犯了错时,喜欢当场教训孩子。有些妈妈则是担心自己在公共场合向孩子妥协会让自己很丢脸,让外人看了笑话。
其实,孩子跟成年人一样,也是要面子的。成年人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无论有多深的矛盾,在外面都要维持和谐的形象,有事回家关起门来说。孩子也一样,大庭广众之下的训斥,也会让孩子倍感没面子。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公共场合,妈妈凶巴巴地训斥着孩子,妈妈说得越凶,孩子哭闹得越厉害。这样的训斥并未如妈妈所预期的那样,在众人围观的威慑力下,孩子能够虚心听取妈妈的教诲。其结果是,孩子哭得精疲力尽,妈妈也很尴尬。
孩子并不像成年人想象的那样,是不明事理的。其实,孩子是能听懂大人讲得那些大道理,但是别忘了,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在公开场合训斥孩子,孩子会感到没有面子,在那么多双眼睛的注目下,他下不了台。妈妈这种不给孩子面子的行为让他很生气,所以,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不会听。一些妈妈常常很奇怪,自己的孩子这是怎么了,平日里很听话的,为什么今天跟变了个人似的?原来妈妈你让他没面子了。有的时候,当众斥责孩子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与妈妈对着干。
所以,在公开场合训斥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让妈妈风度尽失,还会让孩子感到丢人,因此而对妈妈心存怨恨。
好妈妈懂得反思,当她发现自己平时听话、懂礼貌的孩子,在公开场合却像个小霸王一样又哭又闹时,她会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