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四岁儿子穿的鞋小了,邦焦尔尼逛了数家商场,除了中国制造的鞋外一无所获,只好作罢。两周后,她发现再不给儿子买鞋他的脚趾头就要露出来了,最终她在一家在线商店找到一双价值六十八美元的意大利产运动鞋。下订单前,她到邻居那里征询意见,邻居对她说:花六十八美元给孩子买双鞋,太奢侈了吧?因为相同规格的中国制造的鞋子仅仅售价不到十美元。
2005年,根据美方统计的数据,美国的进口商品中,有百分之十四点六来自中国;到2006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百分之十五点五。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三百一十亿美元的商品。2007年,美对华贸易赤字有所下降,但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创历史新高。很多经济学家说,是中国的廉价商品维护了美国的市场稳定,救助了一部分贫穷的美国人,提高了大部分美国人的生活质量。这确实是个事实。
可是就在邦焦尔尼觉得不应该拒绝“中国制造”的时候,美国政府却正在使用各种手段制裁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动辄采用各种条款,制造贸易摩擦。美国正就贸易不平衡向中国频频施压。
邦焦尔尼的新书出版之际,恰逢中美经贸关系的微妙时期,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经进行了三轮,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美国国会部分议员已经失去耐心,提议制裁中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通过一项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法案,该法案可能导致对中国进行新的贸易制裁,其中包括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对于国会的强硬做法,美国总统热门人选希拉里和奥巴马曾明确表态:支持向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希望藉此使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
二十八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合反对对中美贸易逆差采取制裁措施,他们认为保护主义对美国不利,邦焦尔尼长达一年没有政治倾向的抵制,即说明美国老百姓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表明了中国产品给美国百姓带来的实惠。
“中国制造”进入美国,给美国的老百姓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中国也是美国的出口市场。据中方统计,2005年,中美贸易额达到二千一百一十多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据美方统计,在2001年至2005年的四年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一十八,年均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五,是美国对全球出口增幅的五倍。2005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达到了一千零六十七亿美元。
对此,爱德华·格莱瑟,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对外贸易问题专家承认,“中国制造”让美国老百姓受益,提高关税、人民币升值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他说:“要解决贸易不平衡,只能是美国经济萧条,老百姓购买力减弱。但这样对双方都不好。有些产品美国根本不制造,不从中国进口也要从其他国家进口。”
普通美国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芝加哥论坛报》的网站,关注邦焦尔尼故事的读者颇多。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艾沃里特说:“我想,这是我所读过的最充满歧视的故事。我用过许多来自中国的产品,包括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玩具等等,这些东西价钱便宜,性能可靠,谢谢中国给我机会。”
2010年5月19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访华,当他被问起:“你多次强调美国将推行积极的贸易促进战略,但美国目前却对许多中国商品采取了很多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你怎么看这种矛盾?”骆家辉辩称,这些制裁案件都是美国企业提起的,它们认为受到了中国产品的冲击,而它们提起诉讼后,政府必须履行裁判责任。同时骆家辉也再三强调,受美国制裁的中国商品只占中国输美商品总额的百分之三,“我们不应该关注制裁的数量,而应该关注受到相关制裁和没有受到制裁商品的总值,我要再次强调的是,只有百分之三的(中国商品)受到这些(制裁)措施的限制。”
在美国,老百姓对于“中国制造”的观感和政府就完全不同了,普通美国人不同意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贸易制裁行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公平,中国也是一个大市场,中国的发展也在为美国人提供机会。
2006年7月10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了一篇伊文翻译的《明尼苏达州小镇视中国为重要同盟》文章: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线南部的艾弗里特镇,这里的人都在说,是中国给他们提供了生计。正是由于中国的大量投资,小镇的工厂得以恢复生产,四百多名工人在2003年圣诞节前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艾维塔克铁矿的复苏给这个困境中的美国东北部小镇带来了生机。这个小镇的主干道上竖立着世界上最大的曲棍球棒,这里是美国曲棍球的起源地。
四十九岁的玛丽经营着一家咖啡店,馅饼、煮卷心菜是这里的特色。她说:“躺在床上听着火车经过的声音,这真惬意,人们又回来工作了。”受北京、上海等地的汽车制造厂和建筑公司需求的刺激,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明尼苏达州的铁矿石厂商就从破产走向了繁荣。
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普兰蒂为中国企业铺开了红地毯。他还率领两百人的贸易代表团访问了北京。他说,明尼苏达州应该作为中国公司寻求在美国发展的典范。
美国钢铁工人联合工会的领导也承认中国为美国的采矿业带来了好处。当莱芜钢铁集团成为破产的艾维塔克铁矿的合作者时,小镇钢铁工人联合工会主席斯特莱克说:“当中国潮流兴起时,我们复苏了。”
文章中是这样描绘的:
尽管你在小镇中看不到任何中国人的踪影,也看不到任何中餐馆。但是,这里的人们都知道,他们的命运同半个地球之外的中国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了。在那里,每天都有上千台起重机吊起成吨的钢材建设高楼大厦。
在这里,人们最大的担心不是中国的“入侵”,而是中国的退出。如果中国经济增速放慢,其他地方可能就会开始向美国出口钢铁,这将给明尼苏达的铁矿带来不小压力。
引入中国投资对双方都有好处。对当地公司来说,这给它们打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一个支点。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保证了它们所需要的铁矿石,同时也给它们打开了一扇观察美国商业运作的窗户。四十七岁的机械师保罗说,能回到工作岗位是件幸运的事。只要对方尊重美国人的做事方式,他不会在意付薪水的人是谁。
中国和美国的产业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这些商品给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按照道理,美国精英统治集团应该报一份感激的心情才对,但是美国人对很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轻工产品也予以经济制裁,提高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条件。
按理说,美国人自己又不制造,为什么他要阻止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呢?美国不让中国出口,也许越南马上就能够补上,墨西哥也能够补上,这样做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是美国人不这么想,美国就是要换掉自己的中国供应商,只要不是中国就都可以,因为美国人狭隘地认为,美国人买了中国商品,就是支持中国的富强,这和美国遏制中国的策略形成了对冲。其实美国人需要一种更开放的思维。中国也是一个美国高科技商品的主要市场,如果中国也限制美国的出口,美国该怎么办,怎么想?也许双方的市场繁荣才是对中美都有助益的。
用汇率战和热钱渗透中国
关于汇率的问题,在中国的网络上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许能够激发人们发现金融战争后面的现实和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