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9313500000015

第15章 理论篇(15)

在第三个基本问题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上。这个理论明确了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正如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的那样:

“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论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就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个理论提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大论断。这个论断,概括起来,一是发展要科学,二是发展要以人为本,这就涉及到如何做大“蛋糕”和如何分好“蛋糕”的问题。第三点,这个理论科学解决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问题,这就是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新的实际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四个问题: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十八大主题的第三句到第六句回答了坚持和弘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问题,这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党的十二大以来,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写进党代会的主题,在八句话里占了两句话的分量,这是引人注目的。这与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有关,与我国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现期有关。我们要认真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形成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妥善应对面临的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8000多万党员,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执政业绩,长期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的老党、大党来说,精神状态至关重要。过去,我们靠良好的精神状态,特别是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今后,必须坚持十八大提出的四句话、十六个字的精神状态,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凝聚力量、形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弘扬十六字精神状态,一是始终牢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二是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三是始终牢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活力;四是始终牢记关键在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五是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用苦干、实干完成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性课题。

第五个问题:朝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十八大主题的第八句回答了朝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这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小康是一个老提法。我接触的资料,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古代思想家就用小康来描绘一种理想社会的状态,表现了人们对宽裕、殷实、安定生活的向往。从我们党来说,在执政初期没有把小康作为阶段性奋斗目标。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目标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目标。后来,逐步把目标定为“四个现代化”。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要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小康作为我们党阶段性奋斗目标,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阐述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认为实现现代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于是逐步放弃了上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提法,逐步提出了“小康”、“小康社会”的设想。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经济奔小康的目标。很快,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就改成了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1987年8月29日,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明确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十三大明确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小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即把21世纪的头50年,也就是“三步走”的第三步,分为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党的十六大把十五大“小三步走”的前两步合并,把本世纪头20年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提出“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比十六大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由总量翻两番调整为人均翻两番。党的十八大重申了十三大以来逐步形成、十五大明确提出的“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这里,我们把从鸦片战争到本世纪中叶的200年作如下归纳:

第一, 两个100年:一个是1949年以前的100年,一个是1949年以后的100年;

第二, 两大历史性课题:一个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即中国人民站起来,一个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即中国人民富起来;

第三, 两次结合:一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实际结合,一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实际结合;

第四, 两大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即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理论和经验,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理论和经验;

第五, 两条正确道路:一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革命道路,一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建设道路;

第六, 两个百年目标:一个是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个是新中国成立100年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党的十八大主题的重要内容,与十六大、十七大的表述相比,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改,是质的飞跃,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人们的幸福感普遍增强。

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目标要求。这些目标要求,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相衔接,也与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一致,说明我们党所阐述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是不断发展的,也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体现了方向的一致性、战略的连续性、步骤的阶段性、实施的务实性。特别是“两个翻番”的量化指标: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十六大、十七大只有经济总量指标,没有人民生活指标,十八大经济指标、生活指标都有了,并且指标设定不是以2000年为基期,而是以2010年为基期,目标要求就大大提高了。

从人均收入来说,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按10年翻一番计算,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这个目标从全国来说,只要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7.5%左右,就完全可以达到。

我们甘肃小康实现程度落后全国6年、西部3年,要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要对照全面小康的6大类23项指标找差距、定举措,转型跨越、后发赶超。特别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最核心的民生来抓。

我省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24元。实现2020年城镇人抣38000元、农村人均12000元的收入目标,就需要城镇10年翻1.5番,农村10年翻两番。所以,我们的“收入倍增计划”,确切地说,在城镇是1.5倍的“收入倍增计划”,用10年走别人15年走的路程;在农村是双倍的“收入倍增计划”,用10年走别人20年走的路程。为此,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5年翻番的目标,省委省政府确定了确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超15%的目标,比全国7.5%的年均增长速度翻了一番。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达到西部平均水平,或者尽可能缩小与西部平均水平的差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经过努力也是能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