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9313500000023

第23章 实践篇(8)

(一) 从深化改革来说,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要举措: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三是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强化中央、省、县三级基本财政层级。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继续完善税制,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四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

(二) 从扩大开放来说,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对外开放进入由出口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由吸收外资为主向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的新阶段。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和内外联系更为密切,也对我国与国际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要适应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扩大和深化同各方的共同利益,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六、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把会议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研究制定我省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我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10月29日到11月2日,省委在天水举办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暨省委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我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工作的殷切期望,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我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总要求。那么,面对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我省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呢?对这个问题,需要从什么是跨越式发展、要不要跨越式发展、能不能跨越式发展、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等四个方面作出分析和判断。

(一) 什么是跨越式发展

“跨越”,按照《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迈过”、“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跨越式发展,就是相对落后者通过快速或超常规发展,赶上或超过相对先进者。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既包括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位次前移,也包括社会事业和民生指标的位次前移。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主要是通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层次,以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速度,实现发展位次的前移,尤其是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的位次前移。从生产总值来说,一是按照国办“47条”的提法,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缩小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全省生产总值的增幅必须达到13%;二是人均生产总值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增幅必须达到15%。从居民收入来看,按照国办“47条”的提法,到2015年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必须达到13.8%,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必须达到14.4%。

(二)要不要跨越式发展

我省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自然灾害多。面对我们的基本省情和阶段性特征,面对长期积累的矛盾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面对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如果没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就不可能缩小与西部地区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也不可能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什么叫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收入水平?就是把我们的人均收入的位次前移3位,由现在的倒数第一提高到倒数第四。如果要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就要把我们的人均收入位次前移5位,由现在的倒数第一提高到倒数第六。无论是接近还是达到西部平均收入水平,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你发展人家也在发展,速度慢了不行,同样速度也不行,必须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没有跨越式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其他省份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改革发展面对的难题会越来越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很难如期实现。

(三)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现“十二五”时期跨越式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1.从经济发展规律和我们面对的宏观背景看,我省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国际经验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实践充分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3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经济社会就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2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34.6%,意味着我省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我们面对的宏观背景看,“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政策为我省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国家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与此相关的政策举措已经明确,再加上国内外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我省获得的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

2. 从我省自身的实际看,跨越式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一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今年我省生产总值将超过38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15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770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70亿元。从总体上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全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把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地位,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藏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出台了为我省量身定做的国办“47条”,为我省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三是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我省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我省作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地理区位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资源和区位优势,为我省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是有科学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符合省情、具有甘肃特色的发展思路,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起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对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指导作用日益显现。

五是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广大干部群众缩小差距、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振兴甘肃、富民兴陇的热情高涨,为我省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六是有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事实上,我省的有些领域和有些产业,近些年已经在跨越式发展。2009年8月,中国首座、世界范围绝无仅有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在酒泉玉门奠基。2010年11月3日,750千伏联网工程甘肃段建成投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电力外送成为现实。我省风电装机容量在全国的排名,也由2008年的第八位提升到现在的第二位。这标志着我省“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风电发展战略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对全省跨越式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三农”方面,通过推广双垄沟播技术等措施,粮食连续4年获得好收成,今年总产达190亿斤,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30亿斤;通过启动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我省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增长率2008年居全国第一,2009年居全国第三,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很可能超过贵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谐抓民生”,采取调整支出结构等有力措施,在财力比较单薄的情况下做到了三个“提前一年”,即比全国提前一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提前一年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提前一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这些成功实践说明,只要思路对头、措施扎实、真抓实干,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四)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推进科学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抓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在突出特色中推进发展,在发挥优势中实现跨越。要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注重引进海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助推我省的跨越式发展。这次省委全委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共十个方面、三十九条,科学地回答了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陆浩书记、刘伟平省长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的《建议》,对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都讲得很明确,现在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优势,进一步开拓创新,进一步狠抓落实。只要我们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转化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举措,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就一定能够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开创我省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3年9月)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是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开展这项活动,也为认真研究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提供了重要契机和难得的机遇。

一、 突出问题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江泽民同志曾就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指出:“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使我们党失去民心,丧失执政资格,甚至会亡党亡国!”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队伍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农村党员思想观念滞后、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左”的思想、小农意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以及“等、靠、要”的思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队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据调查,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贫困户占党员总数的10%~20%。少数农村党员宗旨意识不强,党性观念淡薄,价值观错位,一事当前,先替甚至只替自己打算。如有的党员只顾自己,不顾身边群众;有的不关心集体,对公益事业不热心,不带头;有的家族观念、私心杂念较重;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模糊,缺乏信心;有的精神空虚,不信科学信宗教。据在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的调查,农村信教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9%左右。党员队伍思想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制约着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制约着党员队伍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管理不到位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明显滞后,后备力量不足,导致农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如某市共有农民党员63251名,其中55岁以上的占总数的40.7%,农民党员中文盲占24.7%,小学占36.1%。在农民党员的教育上,形式陈旧,内容单一,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党支部以党员冬训代替所有形式的党员教育,以读文件、念报纸代替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形式。在党员教育的内容上,通俗易懂、适合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民党员理论学习的教材、资料很少,电化教育的光盘短缺。开展扫盲、法律法规知识、科技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教材匮乏。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村党员学习的需要。同时,在党员管理上,少数村党支部不能认真落实党员管理制度,很少组织党员开展党的活动。相当一部分村党支部放松甚至放弃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的村党支部对不合格党员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一些老党员不满地说:“村党支部平常不管党员,一年只收个党费”。

(三)少数农村党员干部民主意识不强,艰苦奋斗精神不足,与群众感情不深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江泽民同志说“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和村干部,工作作风不民主。少数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能广泛联系群众,群众观念淡漠,与群众感情疏远。个别村干部不坚持原则,党性不强,处事不公,优亲厚友。一部分党员缺乏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些站所的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办事效率不高,对待群众态度生硬,作风粗暴。个别党员干部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这些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