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又疯又狂卡扎菲:落日强人卡扎菲传
9323100000006

第6章 卡扎菲怒吼:我要当烈士!(5)

卡扎菲所待的地堡至少有三层抵抗:最外层的是地面精锐部队,还有妇女、儿童作人体盾牌,让对手不敢轻易动用重武器;第二层是来自乍得等国家、出手凶狠的雇佣兵,他们24小时保护卡扎菲的安全。而离他最近的核心层,则是效忠他的40名女子敢死队员,个个身手不凡。

卡扎菲有地方藏身,有人保护,是因为他有的是钱。据说,对保卫自己的雇佣兵,卡扎菲付给他们每人每天至少1000美元。还有人说,卡扎菲给的不是正贬值的美元,而是硬通货——自己金库里的金条。

卡扎菲有多少钱?没人能说得清楚。西方情报机构报告说,卡扎菲早就开始秘密储备资金,现在有“数百亿美元”,而且早就把部分资金转移到阿齐齐亚兵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是,卡扎菲掌握着利比亚央行143.8吨黄金,价值超过65亿美元。然而,这些还只是公开的数字,不少人说卡扎菲手里还有更多的秘密黄金。有的说黄金藏在撒哈拉沙漠,更多人相信黄金就在位于的黎波里的秘密金库内。

卡扎菲的钱从哪里来的?事实上,从1988年洛克比空难遭致西方制裁封锁之后,卡扎菲就开始谋划自己的理财计划了,也就是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卡扎菲就开始秘密储备资金了。2004年西方解除对利比亚制裁后,不少公司前往该国投资石油和天然气,卡扎菲又赚到了一大笔。此外,他还在国际石油、金融市场上弄了不少钱。关键的是,卡扎菲早就预料到可能和西方再次翻脸,所以把钱偷偷地藏起来。而且,他藏钱有经验,家国不分,掩人耳目,外界始终弄不清哪些是利比亚政府的钱,哪些是卡扎菲家族的钱。这次利比亚发生骚乱,美国趁机冻结了利比亚政府近320亿美元的资产,联合国和欧盟也分别对利比亚实施了制裁,但这并没有管住卡扎菲所有的资金。有人说,卡扎菲攒的钱,既是继续战争的资本,也是给自己留下的一条退路。

卡扎菲有狡猾的一面,也有刚烈的一面。当打着“人道主义”旗号的多国部队战机将炸弹倾泻在的黎波里的平民头上时,卡扎菲手里还有一张牌:民意。

利比亚有620万人口,他们中很多人在卡扎菲执政时得到了好处。长期以来,卡扎菲为利比亚人提供了较高的工资,在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方面也慷慨支出,这一点,这连他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即便利比亚75%的人反对卡扎菲,但仍有些人真的热爱他。”

这样的现实为卡扎菲提供了较强的民意基础。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拉开序幕后,卡扎菲在12个小时之内公开露面两次,并宣称,“地中海和整个北非地区,都将是打击侵略者的战场”,卡扎菲说,“这是我们的国土,我们死也要死在这块土地上,你们法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来干什么?”

现在看,卡扎菲的讲话确实有一定的“号召力”。除了数万“嫡系部队”还在为他拼命之外,3月28日,当反政府军在进军苏尔特时,沿途不少支持卡扎菲的民众也自发组织起来,打击反政府武装。美国媒体称,利比亚有相当一批人坚决忠于卡扎菲。有一位自愿给卡扎菲充当人体盾牌的20岁青年说:“除了卡扎菲我们谁都不要,因为他给了我们自由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还有人愿意为之献身,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卡扎菲手中不错的一张牌。

游牧部落出身的卡扎菲,性格有些孤傲,做事天马行空,但他不缺朋友,更不是“丧家之犬”。这些年来,他利用手中的资源,大力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在非洲颇有人缘。有些还算得上患难之交,万不得已时,他甚至可以流亡。当然,卡扎菲的非洲朋友正在为他寻找更稳妥的出路。

2011年3月26日深夜,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飞抵埃及首都开罗,会见了埃及外长纳比勒·阿拉比,就利比亚问题进行磋商。他还专门会晤了阿盟的秘书长穆萨,介绍了非盟关于利比亚问题的计划。

非盟与阿盟一起为卡扎菲找出路,引起了中东媒体广泛关注。非盟力挺卡扎菲,与此前阿盟倡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参加多国部队军事打击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不少人相信,有非盟与阿盟的参与,卡扎菲的结局或许不同于萨达姆。

一些西方国家也流露出同样的意思。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日前表示,意大利正与美国共同努力,为卡扎菲流亡寻找出路。他希望非盟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看哪国愿意接受卡扎菲。还有报道称,美国已表示,并不反对卡扎菲流亡到某个不承认国际法庭的国家。

英国《泰晤士报》3月28日报道说,虽然英国首相卡梅伦此前坚称,要把卡扎菲送上国际法庭接受审判,但实际上,英法两国此前发表的联合声明只要求卡扎菲下台,并没明确他的去向。英国政府一位高官表示,“卡扎菲的最终命运应由利比亚人民决定”,这等于暗示了卡扎菲可以流亡。

现在看,卡扎菲流亡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结局。西方参战国既能找到一个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也能减少流血,避免激起国际社会更高的反战情绪。

2.卡扎菲去留困扰利比亚

2011年3月28日,利比亚外长穆萨·库萨从陆路进入了邻国突尼斯。两天后的下午,他从突尼斯飞抵英国范堡罗机场。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库萨“自愿来此,并告知我们,他辞去了职务”,“库萨是卡扎菲政府的最高层人物之一,他的职务是在国际上代表利比亚政府,但他不愿再这么做了”。

关于库萨的“出走”,利比亚官方一开始表示,他去伦敦是为了执行一项重要的外交任务,后来委婉地承认了“叛逃”事实。利比亚外交部发言人3月31日称,如果有人累了,想要休息,就随他去吧。

也有报道说,在利比亚动荡发生前,库萨已经被排挤出了利比亚的核心决策圈。而且,库萨曾和卡扎菲的一个儿子发生争吵,后者当着多人的面,一拳打在库萨脸上。在2010年12月的黎波里的一个国际峰会上,有人看到库萨独自在公共区域抽烟,而卡扎菲其他随从们都聚集在一个关起了门的私人房间内。如今,英国方面正在竭力鼓动卡扎菲的外交官们变节,也有人说,库萨的离开,会加速利比亚政府分崩离析。果真如此,卡扎菲政权前景就更不妙了。

尽管如此,由于背后有西方国家撑腰,反对派才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

4月10日至11日,非洲联盟调解代表团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东部城市班加西,分别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反对派就解决利比亚危机举行了会谈。因反对派拒绝接受非盟提出的停火“路线图”计划,非盟为期两天的调停努力无果而终。卡扎菲的去留问题,是这次会谈失败的焦点。

美英法等西方国家联军3月19日“依据”禁飞区决议,开始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民用设施被毁,同时也使利比亚危机更加复杂化。

西方联军的空袭,立即遭到了阿盟的谴责。阿盟秘书长穆萨指责此举违背了阿盟的初衷,造成了更多平民伤亡,超出了安理会决议的范畴。非盟也一直不赞成对利比亚实施军事行动,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危机。并成立由五个非洲国家总统和非盟主席组成的非盟利比亚问题专门委员会,为和平化解危机展开活动。

非盟调解团4月10日在的黎波里同卡扎菲举行了会谈。参加会谈的南非总统祖马说,卡扎菲接受了非盟提出的停火“路线图”计划,愿意和反对派开展和谈,愿以“政治疗法”化解危机。利比亚政府于11日与非盟调解团签署联合声明,同意立即停火,促成利比亚各派结束对话达成过渡期方案、实施政治改革,以消除危机根源。不过,对于反对派提出的卡扎菲下台的“先决条件”,卡扎菲之子赛义夫认为“十分荒谬”。

在班加西举行的会谈中,反对派一方则表示拒绝非盟的停火“路线图”计划,重申“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为先决条件。反政府派别“全国委员会”主席、利比亚前司法部长贾利勒说:“从第一天开始,我们的要求就是卡扎菲下台,推翻他的政府。卡扎菲和他的儿子们想要保全自己,就必须立刻离开。”反对派还坚持要求,停火计划必须包括政府军从当前阵地撤离,并赋予民众自由示威的权利。反政府武装发言人古贾说,非盟的“路线图”计划,是一个月以前拟定的,对当前局势已经失去意义。

非盟的“路线图”计划,的确是早已拟定的。3月25日,非盟利比亚问题专门委员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利比亚政府代表团举行了会谈,正式提出解决利比亚危机的五项“路线图”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保护平民和结束敌对活动;保障受影响的人群接受人道主义援助;启动不同政党之间的对话,朝着结束危机的方向努力;设立过渡时期;启动必要的政治改革,满足利比亚人民的诉求等。

在非盟的“路线图”计划中,确实没有提到卡扎菲的去留问题。对此,参与调停的非盟代表、乌干达驻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大使穆勒给出了解释。他指出:“非盟在给双方的提议中已经包括进行政治改革,但是卡扎菲的去留,要由利比亚人民决定,任何第三方包括非盟都无权决定。”不过,这确实也是反对派一开始就强调的问题。因此,反对派代表根本没有关心“路线图”计划的具体内容,只谈卡扎菲必须下台,他和他的家人必须离开利比亚。

有分析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和北约的态度,决定了非盟这次调解努力的失败。非盟的斡旋,本来是可以取得成果的。但由于背后有西方国家撑腰,反对派才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对非盟的调停虽表欢迎,并口口声声说单凭军事手段无法解决利比亚危机,但北约丝毫没有放松对利比亚政府军的轰炸。而且他还说,任何利比亚停火协议必须“可信和可核实”。言外之意,北约并不相信卡扎菲有停火诚意。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重申,卡扎菲必须下台。她说:“卡扎菲需要放弃权力,离开利比亚。”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也说:“卡扎菲家族今后不能参与利比亚政治。”从这些明确表态不难看出,利比亚反对派在会谈中表达的态度,其实就是美国和北约等西方国家的立场。

阻挠利比亚各派和解的幕后黑手,一目了然。

3.卡扎菲未来向何方

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不论“后卡扎菲时代”谁当家,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冲淡鲜血画出的部族、地域裂痕。

卡扎菲或许是全世界最孤独的统治者,在他当政42年间,得罪了几乎所有大国、邻国,除了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没有一国元首表示对他的同情。尽管英国媒体列举出“至少54个”可供他逃亡的国家,但真正表示“接纳”的只有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但这位总统不但是他昔日曾助纣为虐,帮着当时乌干达独裁者阿明迫害、追杀过的仇人,而且刚刚在媒体上历数了卡扎菲的“五大罪状”,恐怕借他个胆子也不敢贸然投奔,以免被送给海牙国际法庭、或干脆送给利比亚新政府作进见大礼。

联军之所以在继续军事行动方面仍保持高度一致,除了伤亡几可忽略不计之外,卡扎菲的孤立是很重要的因素。中东许多国家都不符合现代民主政体的标准,有些政权同样长期独裁,并对反对派大打出手,但再怎样都有几个“铁杆”朋友,如阿尔及利亚得到非盟支持,叙利亚有伊朗撑腰,巴林和也门则有沙特、甚至美国“小骂大帮忙”,等等。尽管有“双重标准”之讥,但趁乱侮亡,兵法之常,柿子当然拣软的捏,只要利比亚仍然是个软柿子,联军的军事干预就不会停止,虽然会有节制,但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和政治需要的考量。

由于联军的干预始终处于妥协、调整中,而反对派的实力又不足以单独在地面上消灭卡扎菲,不论是继续重演“东西大拉锯”,还是双方隔着意大利划分昔兰尼加和泰拉布鲁斯的“沙漠之门”东西对峙,这种僵局都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最终卡扎菲能支持多久,恐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财力能撑多久的问题。

卡扎菲的前途是黯淡的,卡扎菲“王朝”的结束只是时间问题,即便他可以捱,他的接班人也捱不过去。但卡扎菲的核心部落,尤其西部几个部落的忠诚度和凝聚力较强,而西南部费赞地区的部落则一直隔岸观火,不轻易卷入争端,甚至反对派阵营里,也同样派系林立,部族痕迹深厚。盟军的介入让“内战化”痕迹更加明显,东部的班加西人视卡扎菲和西部部落是“杀人凶手”和帮凶,西部各部落又何尝不会把漫天飞舞的联军炸弹、导弹,看做东部人从外国引来的祸水?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论利比亚以后谁当家,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冲淡鲜血画出的部族、地域裂痕。

劫后的利比亚,有可能出现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伊拉克化”、“阿富汗化”,甚至“索马里化”局面,不论中央政府怎样产生,都很难迅速获得全国范围的公信力。如果说年届古稀的卡扎菲已近黄昏,那么,利比亚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恐怕离黎明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