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玉法所谓蒋介石“宣布引退之日”任命“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为京沪警备总司令”方面,也发生有趣的变化。李宗仁回忆:
蒋对地方政治的控制还不止此。8月中旬福建省主席朱绍良突被蒋先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非法“撤职”。其事实经过尤为离奇滑稽。原来在我巡视台湾之后不久,汤恩伯忽衔蒋先生之命飞往福州,在机场上打电话给朱绍良,约其来机场相商要公。朱绍良即赴机场相见。汤恩伯遂取出蒋的手令,上称朱已撤职,遗缺由汤接替。朱接阅手令大惊,声称当同回省府赶办移交。汤说不必了,便促朱即时登机飞往台湾,简直和绑票一般。汤便在福州发号施令,做起福建省主席来。此事的发生,行政院与总统府毫无所知,真是荒唐绝顶。嗣后福建省政府有一职员离职来穗,阎锡山和我才知此事的始末。不久,蒋先生派一秘书来穗,要阎锡山在行政院政务会议中追认此一既成事实,任命汤恩伯为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向我报告此事,并问如何处理。
我说:“蒋先生今日在宪法之前只是一个平民,以一个平民随便撤换封疆大吏,成何体统?况且,蒋先生如要在幕后干预行政,尽可向行政院建议。今政府事前既毫无所知,事后却要追认此既成事实,实在太不成话。政府不应自毁法统,承认汤做主席。”
闾锡山苦笑说:“总统,你和蒋先生共事多年,难道还不知道蒋先生做事向来不顾法统?他如果看重法统,也不致有今天了。现在汤恩伯已做了福建省主席,我们反对也反对不了,说出去反而有损政府威信。你已经忍耐很多了,这件事我劝你还是忍耐算了。”
后来阎锡山便在行政院政务会议提名通过,做了一些追认的手续,把任命状送至国民政府文官处来盖印。秘书长邱昌渭向我请示,我说:“暂时把它搁下去。”所以这张任命状留在总统府有六七天之久,阎院长又来疏通,才盖印发出去。这就算是我的无言的抗议。
蒋经国在他的《负重致远》一书中曾提到10月2日汤恩伯有电报致蒋,抱怨我反对他任闽省主席,“词极愤懑”,蒋先生“甚表同情”云云。经国却未曾写出汤恩伯是怎样地当了闽省主席,而我又为何反对。因为他如果把事实说出了,蒋先生也就见不得人了。
朱绍良原是蒋的心腹,此次何以受到如此难堪的处置呢?最大的可能便是朱在7月26日招待我太殷勤了。蒋先生是个多疑而睚眦必报的人,心胸极狭,朱绍良偶一不慎,便由心腹股肱转眼之间变成仇雠了。
由此可见,不论从《李宗仁回忆录》,还是蒋经国的《负重致远》,无一不证明了张玉法所说非实。复查《朱绍良先生年谱》,亦证实“8月16日,汤恩伯氏奉命来福州,接掌军政事宜,先生遵谕移交”,并当日离福州之事;而《雷震日记》8月15日条下,也证实“上午恩伯兄来访,渠奉总裁之命,即到福建,福建军政完全交与他,并嘱其任主席”的蒋介石作风,8月25日条下且有汤恩伯自道“来此两周,既无军事上之名义,亦无政治上之名义,单凭个人指挥,既无效,又属违法”之语,无一不证实了蒋介石在引退后,还照样任命黑官不误!
以上论证,证实蒋介石在引退以后仍玩法弄权之事——连当事人和御用文人(如董显光)所不敢曲笔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玉法却悍然曲笔之,这种历史家,未免太乱写历史、谄媚蒋介石了吧?
1991年11月16日
蒋夫人断袖记——国民党变造、湮灭照片举隅
1983年8月,老友江南在《台湾与世界》第三期里,发表了一篇《一个蒋夫人的悲剧》,是一篇记述蒋介石的妻妾大全。文中说:
现卧病于纽约长岛的宋美龄,和蒋介石结缡四十八年,是人尽皆知的蒋夫人。
蒋宋缔姻之前,通过明媒正娶的,尚有两次。那是1901年冬,和本乡毛福梅女士结秦晋之好。这年蒋十五岁,毛十九岁,相差四岁,且女大于男[1],毛思诚[2]的注释:“王太夫人以门祚式微,乃早为完娶。”
1910年3月18日,毛为蒋生下一子,即继承乃父衣钵的蒋经国总统,但这段婚姻,勉强持续了十九年,随王太夫人去世,蒋即与毛氏“宣告脱离家庭关系”[3]。
这位蒋夫人的遭际最惨,可以说是所淑非人,假如蒋先生有胡适之那样的修养,未始不能从一而终,至少不会挨拳打脚踢,从丰镐房二楼摔到楼下的冷酷非礼[4]。
毛福梅于1940年农历十一月初二,为日机炸死[5],终年五十八岁,葬摩诃佛殿前,现改武岭小学。
侧室姚冶诚,原名怡琴,是上海法租界某妓女院的房侍,1911年,“在筵席间见蒋氏,怡琴刻意奉迎蒋氏,终至以身相托”[6]。纳妾的时间,大致是这年夏天,因蒋此时仍为飞松宽吾手下士官候补生,据毛书所载“夏,托故假归,8月回日”[7]合理地推测,当在七八月之间。
1921年,和苏州籍的陈洁如结发,即本文的主题,另一位蒋夫人。
20年代的蒋介石,尚未发迹,只是江湖浪荡。毛思诚称为“韬养时期”,时住上海新民里,交往的乃陈果夫、苏玄瑛、张静江、杜月笙之流。毛所说“唯以读书自遣”[8],自是阿谀溢美之辞。
蒋的职业,为股票交易所经纪人,资金来自日本。中国方面的合伙人有虞洽卿、张静江等。赚钱之余,逛逛三堂子,追寻一下声色之娱,就当时十里洋场的风气、环境,无足为奇。何况,蒋此时才三十不足的盛年。
估计,蒋陈缔爱,在1920—1921年间。唐纳文所摄蒋陈婚照,时间是1922。那么,洞房花烛,应是此年,可惜月日不详,结婚地点不详。
周瑞和克洛席尔合著的《蒋介石传》(Eric Chou,Brian Crozier:The Man Who Lost China)有关蒋陈婚姻,这样写着:
以上海的金钱、权力和腐化,这个中国最大的港口,对蒋介石的吸引,从未褪色。
由陈其美的引导,蒋始涉足上海的淘金窟,就在此时,蒋陈邂逅,蒋当时很潦倒,住在一个密不通风的陋室里,到长三堂去,对他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慰藉。蒋陈先同居,后结婚。等到宋美龄介入为止。[9]
陈洁如的家庭背景,无从稽考。只知道原籍姑苏,既出来做妓女,家世必然很贫穷,或原来的有钱人家,因家道中落而沉沦。
长三堂子,属高级妓院,堂规严,对姑娘们的要求也高。不仅人要漂亮,懂得如何款待花钱的大爷,还要会点技艺,诸如弹琴、清唱等等。简单地说,要色艺双全。否则,蒋一表人才,当不会双双坠入情网。
陈比姚冶诚的运气好得多。姚是侧室,留沪不久,即遣奉化乡居,和毛福梅和平共存。史载1919年9月,“挈眷离屿”,那个“眷”,并非别人,即蒋纬国的养母姚氏。
蒋得道,夫人的风光,还是没有姚的份,仅陈独享。据宋希濂将军告诉我,蒋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期间,住黄埔校长官邸,和蒋同进同出的蒋夫人,就是陈女士。
傍晚,蒋陈携手散步,有时牵着活泼天真的纬国,我们经常看见。[10]
历史照片的档案里,除唐纳文的婚照,白修德编著《愤怒的根源》一书(The Root of Madness),即有蒋陈在一起的镜头。这张照片,摄于北伐前夕,地点:广州车站。张静江坐在轮椅上,围张站立的,有吴敬恒、鲍罗廷和蒋氏夫妇。陈洁如穿一身带花的旗袍,双袖及肘,可能在当时的标准,已相当暴露了。台湾新闻局出的《蒋总统画报》,曾刊出同一照片,可是经过窜改,当年风光一时的蒋夫人,仅剩下半个袖子,而少掉夫人倩影。
北伐军由广东、南昌,到蒋总司令凯旋上海,陈洁如一直随侍,这期间,且为蒋生下一个女儿。1980年,我重回故国,听说,蒋的这位掌上明珠,已自小学教师岗位退休,定居上海。遗憾未遑访问,好写出第一手的历史考证文章。
官方的正式文件,包括毛编《民国十五年前的蒋介石先生》和董显光的《蒋总统传》,大概碍于宋美龄的颜面,对陈只字不提。
就在蒋陈打得火热,且已结发之际,蒋“在国父宅中”,认识宋美龄,得陇望蜀,心猿意马,何异埋下定时炸弹一颗。
当时早有人责蒋“好色”[11],用中国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蒋先生的行为确难为道学先生所接受。然而,蒋为宋所颠倒,并非姿色那么单易。
官史说:
及与宋女士相稔,知其为理想之终身良伴,而向所求之不得者,故不稍犹豫,露求婚之意。……其后五年间,蒋总统致力于革命事业,北伐军兴,蒋总统即率师北上,此期间与宋女士函牍往返,仍时申前请。[12]
所指“五年”间,即1922—1927这五年。事实上,他和陈洁如甫谱过结婚进行曲,即开始打宋家三小姐的主意,且“露求婚之意”,弦外之音,他从来没有把陈视为终身伴侣,陈洁如只是蒋感情生活上的一个泡沫。
官史中有一点匆而不提。此时宋美龄并非自由之身,她是总司令部军需处长刘季文的未婚妻,蒋自己两妻一妾,横刀夺爱,也不很方便。
陈洁如和蒋破裂,无正确日期记载,大概1927年8月,桂系驱蒋下野,蒋东渡日本前夕。
蒋首途日本,是这年10月29日,行前致函奉化县长“请许可与夫人离婚。[13]”说明两件事:一、和毛福梅的夫妻关系,只是中断,而无法律手续,毛思诚说他于1920年“连日处理家务,与妻毛氏、妾姚氏宣告脱离家庭关系”,完全是毛的虚构。二、已下定决心,和陈洁如一刀两断,好和宋美龄成正式夫妻。
毫无疑义,没有宋美龄的介入,陈蒋婚变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因蒋是年已进入四十岁,感情思想,比较趋于稳定成熟阶段。
当蒋快与新娘宋美龄喜气洋洋地在悠扬音乐声中,走进大华饭店的礼堂之际,另一个蒋夫人——陈洁如,已在杜月笙的安排下,搭轮赴美途中。
陈蒋婚姻只有五年时间,大部分岁月,系在南方的广州度过,开始于纸醉金迷的上海,亦结束于上海,论出身家世、学识修养,以至姿色,当然,都不是宋家小姐的对手。
从照片上看,陈两颧高耸,个性相当凶悍,为蒋遗弃,固出于现实形势,无可抗拒,内心里,她却是吞不下这苦丸的。
杜月笙送她一笔巨金,生活上绝无衣食之虞,她尽可走一般女人的道路,找个合适对象,在彼邦安安稳稳地过个家庭主妇的生活。
陈洁如不此之图,一、终身未再嫁;二、苦修英文,最后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获硕士学位[14],学问不一定赶得过她的情敌宋美龄,学历至少稍胜一筹。
到她1971年在香港去世为止,陈住美四十四年,在旧金山,有自己的产业。1967年完成自传稿,纽约一出版公司有意付印问世,唐德刚教授且受到邀约,为书稿提供审查意见,无奈为蒋家收买,胎死腹中,传说这件事由陆以正负责进行谈判、成交,代价:美金三十万元。
不久,陈迁居香港,可能再难耐异国枯寂,也可能叶落归根,既无法回大陆,到香港总聊胜于无。1971年,病故香港。她的独生女且获准赴港奔丧。
陈的骨灰送回美国安葬,异乡孤冢,正和她生前一样,无人闻问,在寂寞中来,亦在寂寞中去。
留下的问题:陈的女儿何以未在陈生前来美定居?这个答案,只有在下次,我到上海亲访蒋小姐,才有答案了。
毛夫人
江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写“另一位蒋夫人”陈洁如,文章用了不少心。但是因为江南不是搞科班历史出身的,他的功力容有粗疏。事实上,蒋介石宋美龄的婚姻,其他蒋夫人的受害面,江南写的,实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