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看来这支舰队不但对朝廷毫无益处,反而会成为深深扎进大清国身体里的一根毒刺,万一将来中国再与列强发生冲突,这支舰队就会成为外国人攻打中国的急先锋。
另一方面,李泰国这个家伙也太贪毒了。舰队总共有英国官兵六百多人,每个月却要中国人供给他们七万五千两银子的经费!
就是这么一支舰队,中国人买回来,中国人花钱供养着,却不归中国人管,一旦有事,它还会扭过头来进攻中国人!
八十万两银子交给了人家,舰队却还没个影儿。它们不开回来,自己的银子就没了,它们要是开回来,自己的主权就没了!
于是几天之后李泰国再来要钱时,李鸿章脸上一丝笑容也挤不出来了,瞪着眼告诉李泰国,自己手里一个钱也没有,不给!
李泰国是个出了名的凶恶家伙,哪能受李鸿章的气?两人越吵越凶,最后几乎对骂起来。李鸿章早就让这个洋骗子气炸了肺,忍不住吼叫起来:“没钱就是没钱,你能把我怎么着?!老子手里握着十万雄兵,没有你们洋人帮忙,我照样拿下了半个江苏,你想拿洋船大炮吓唬老子?行!你把你的舰队弄来,咱们就到黄浦江上去交战,看看到底谁死谁活!”
这句话把李泰国吓愣了。
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年,他还没碰到过一个如此凶猛的官员。当年签订《天津条约》的时候,朝廷里的大学士桂良都被他耍得团团转,在上海的吴煦、杨坊更是像两条摇着尾巴的哈巴狗,却想不到今天这个浙江巡抚竟然指着鼻子冲他叫骂,而且用战争来威胁他。
如果真要和中国打仗,大英帝国肯定会占上风。可问题是小小的李泰国根本没有能力挑起一场大战。在这个统领重兵的江苏巡抚面前,他的实力差太远了。
没奈何,李泰国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3.天上掉下个洋伙计
骂跑了李泰国,李鸿章离开上海回到前敌。
此时的淮军已经装备一新,粮饷充足,战斗力远远超过了湘军,太平军中也没有一支部队是他们的对手了。可是淮军的军纪却实在不敢恭维,作战时凶残嗜血,攻下城池后往往烧、杀、奸、掠,如同匪贼,就算平时在外驻扎,也经常三五成群地到附近乡村抢掠,地方上怨言四起。可眼下朝廷还指望着这帮乡勇打仗,而且当时不管淮军、湘军,包括绿营、八旗都是一样的军纪败坏,所以上头对此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此,李鸿章决定沿路巡视淮军各营,训诫官兵。这一天经过张遇春的营地,待了半天,正要离开,忽然背后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喊他的竟是个大个子黄头发的洋人,不由得站住了脚。
这个洋人名叫马格里,以前是常胜军的军医官,现在调到张遇春的春字营里当炮队教习,之前李鸿章跟他几乎没打过交道。今天这个洋人忽然自己找了过来,而他提出的两个问题,着实让李鸿章目瞪口呆。
第一个问题:听说淮军不断扩充,洋枪越来越不够用,弹药尤其缺乏,经常派人到上海和香港去购买军火,还通过一切渠道收集每一颗能买到手的子弹和炮弹。可是俗话说无商不奸,不管洋商华商,都从淮军手里骗钱。在香港购买一万粒最差的“铜帽”要花十九两银子,曾经有个窃贼从英国军舰上偷了一颗十二磅炮弹,本来这发炮弹只值不到一英镑(三两银子),而在淮军这儿居然卖了三十两银子!有没有这回事?
有。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既然淮军这么需要军火,为什么不自己制造呢?
为什么不自己造军火?因为中国人根本不会造!这个老外问的纯粹是废话。可一个大老爷们儿站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废话,不是吃饱撑的,就是别有用心。
这马格里还真是“别有用心”。他回屋搬出个木箱,揭开盖子,里面赫然是一发十二磅炮弹,还有几个药引和几支炮门纸管自来火。这枚炮弹和平时用的十二磅炮弹的大小、长短毫无区别,可是弹体远不像平时用的炮弹那么光滑漂亮,灰溜溜的,还带着一道道明显的划痕。
“这是我做的,如果大人有兴趣,我可以替咱们的军队建立一个兵工厂,生产一定数量的火炮和弹药,这样就不用花大价钱去买偷来的东西了。”
说真的,这些洋人说起话来真气人。可眼前这枚炮弹早把李鸿章的全部注意力吸引过去了,把炮弹摆弄了半天,却又不禁心生疑惑。
一个炮兵教习在自己的小屋里就能攒出一颗炮弹来,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弄不好这又是洋人的什么圈套,拿这个铁疙瘩来哄骗自己?
十分钟后,马格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李鸿章的顾虑。他命人拖出一门十二磅洋炮,装填了自己造的炮弹,瞄准射界,炮弹轰的一声打了出去,随即在远处炸响。
这一下李鸿章惊疑不定,心想这个洋人难不成是上天降下来帮自己忙的?赶紧问马格里,这样的炮弹他一天能造几个?马格里说了,一个人造炮弹,造不出什么来,可要是李鸿章肯拨一笔钱建个小兵工厂,一天造五六发炮弹问题不大。
枪子儿能造出来吗?
这还用说?炮弹都能造,枪子儿更能造了。
李鸿章深吸了一口气,叫过张遇春,告诉他,这几天什么都别管了,陪着马格里找个合适的地方把工厂建起来,马格里要买什么器械、雇多少人、开多少薪,全由他说了算。要多少银子只管到淮军的粮台去支,不够,就到上海去找海关道黄芳要钱。
见李鸿章如此大方,跟着一块儿来的周馥不放心了,在边上一个劲地咳嗽。
是啊,不久前刚挨了赫德和李泰国的坑,眼下这个事儿还没过去呢,李鸿章又拿出大把的银子让洋人张罗事儿,他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要说李鸿章这个人,真正是吃一堑长一智,最有记性了。就是因为有记性,他清楚地记得,刚到上海那年去洋枪队参观,洋人的开花大炮轰隆一响,吓得他小脸儿煞白。现在淮军手里虽然也有了洋枪洋炮,可那都是买来的。现在居然有机会自己造炮弹!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无论如何得办起来,就算吃亏,也认了。
这就是李鸿章,他这一辈子永远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而且永远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其实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并不难。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人人心知肚明,该怎么去做自然也就清楚了。
可有的人因为往正确的方向走阻力太大,就停滞不前了,这样的人,就无法和李鸿章这种实干家相提并论了。
事实证明马格里并不是骗子。拿到银子之后就动起手来,很快建起了一家军火作坊,从上海请来五十名工人,弄了一堆锤子、锉刀之类的工具,再买来铁、煤,托人搞来了硫酸盐、硝酸盐之类的原料,又从上海的洋人手里买来现成的火药,前线所用的炮弹就在这么个小作坊里被一颗颗地造了出来。
听说马格里的军火厂子已经开始生产炮弹,李鸿章马上把自己的同乡、参将韩殿甲找来了。
李鸿章这人的心眼儿最多,眼看天上掉下个洋人帮他造炮弹,当然高兴,可是技术在人家手里,万一这个洋人忽然走了怎么办?所以李鸿章眼下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让中国人把这门手艺学回来。韩殿甲早年是读书人,后来投笔从戎进了淮军,平时心思灵巧,脑子最快,所以李鸿章派他到马格里身边,名义上是协助,其实就是偷师,要把洋人生产武器弹药的技术尽快学回来。
与此同时,李鸿章写了一封信给自己在曾国藩幕府时的好友丁日昌,告诉他,淮军已经搞成了一个“炸弹局”,如有兴趣,请丁日昌立刻来军营相见。
丁日昌这人前文提过,他是晚清时一位著名的洋务派实干家,可称为“第二李鸿章”。
李鸿章组建淮军之初就曾经向曾国藩索要过丁日昌,可曾国藩没答应。湘军虽勇,却没什么新东西,丁日昌在曾国藩手下做的无非是管理钱、粮、账册之类的事情,而李鸿章的淮军大量配备洋枪、洋炮,在战场上势如破竹,使丁日昌对淮军越来越感兴趣。现在李鸿章已经独当一面,势力几可与曾国藩分庭抗礼,又来信邀了,于是丁日昌立刻抽个空子跑到前线大营来和李鸿章见面,一来就看见了马格里那间兵工厂刚铸出来的短炸炮。
短炸炮是一种小炮,又粗又短,“蹲”在一个铁架子上,模样有点儿像蛤蟆,得了个外号叫“田鸡炮”,这种炮是前膛装填的,因为炮小装药少,威力并不大。但和丁日昌不久前刚参与铸造的那批铁炮相比,“田鸡炮”也算得精良火器了。
丁日昌这人是个急脾气,见了眼前的好东西哪还坐得住,拽着李鸿章就走。
马格里开设的军火作坊就设在松江城外的一座小庙里,离得老远就听见里面“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响成一片。进庙一看,几十个工匠在大殿配殿里出出进进,正殿里有个用泥土堆起来的熔炉,两个工人正抬着烧得通红的铁水往里浇铸,地上摆着一溜儿已经成型的炮弹壳,几个人正拿着大锉刀一点点修锉。
谁能想到,这个破烂摊儿就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端。
马格里挽着袖子满手油污地迎了出来,韩殿甲紧跟在他身后。李鸿章引荐丁日昌和他们认识,随即问起眼下的生产情况,马格里说一天已可生产十几发炮弹,随着工人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产量还能成倍提高。
在这么个破地方用几把锉刀一天能造出十几发炮弹来,李鸿章已经很满意了。回头找丁日昌,却见这个广东佬儿已经甩了长衣挽起袖口,拿着把锉刀跟在马格里身后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