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定义
一、创新与创新思维
"创新"作为一个复合词,在中国古代、近代似乎没有进入流行用语中,它是现代创造出来的新词。"创"字原意是被刀刃所伤,看来要想开创一点点新事物或新思想,都是要冒被刀砍伤的风险。而"新"字原意,"取木也"(《说文解字》),"新"是"薪"的本字,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就是有所获的意思。"创新"英文为innovation,解释为"the introduction of something new",指某种新事物的引进和采用。也表示对旧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
创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引用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二、创新与创造
要理解"创新",就不得不比较它与"创造"的异同。在英语中,"创造"表述为creation,表示"producing new and original ideas and things ",也就是产生新的、新颖的、独创性的想法或者事物的意思。可见这两者在内涵上有相当广泛的共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和"创新"往往是通用的。无论是"创造"还是"创新",实际上都是以人的创新、创造活动以及人的创造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中的原始概念。然而,差异也的确存在。"创造",由于这个"造"字,更多的是强调造出来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新事物、新产品等,也就是强调"创造"结果有具体物化形态。因此,"创造"常与"发明"联系在一起。"创新",重点落在"新"上,所以,只要具有"新"的特征,人们就会认定是"创新",因此很多新的思维成果的萌发,就只能说是"创新"了。总的说来,我们认为"创新"与"创造"的关系,既有相区别的差异点,同时,也存在意义上的交集。
第二节 几种常见创新思维模式及训练方法
一、发散思维
(一)发散思维的定义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的一种思考方法。它是一种能让人从同一个问题出发点,得到许多种不同的答案的思考方式。在这样的思考方式里,我们能得到大量非常富有创造性的设想。
提出背景:"发散性思维的概念早在1918年由伍德沃斯提出,经由奥斯本具体分类,直至科学史专家库恩在其重要著作《必要的张力》中进一步的阐述,以及无数创新学者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发散思维能力测试:下列的等式在何种情况下成立?
1+1=1 2+1=1 3+4=1
4+9=1 5+7=1 6+18=1
参考答案:1(里)+1(里)=1(千米)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5(月)+7(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二)发散思维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征。
1.流畅性指在较短时间内使观念自由的发挥,它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诺贝尔奖获得者莱纳斯·鲍林说:"要想产生一个好的设想,最好的办法是先激发大量的设想。"
案例:10分钟以内说出砸核桃的20种方法
组长:我们的任务是砸核桃,要求多、快、好,大家有什么办法?
甲:平常在家里用牙磕,用手或榔头砸,用钳子夹,用门掩。
组长:几个核桃用这种办法行,但核桃多怎么办?
乙:应该把核桃按大小分类,分别放在压力机上砸。
丙:可以把核桃粘上粉末一类的东西,使它们成为一般大的圆球,在压力机上砸,用不着分类。(发展了上一个观念)
丁:粘上粉末可能带磁性,在压力机上砸压后,或者在粉碎机上粉碎后,由于磁场作用,核桃壳可能脱掉,只剩下核桃仁。(发展了上一个观念,并应用了物理效应)
组长:很好!大家再想想用什么样的力才能把核桃砸开,用什么办法才能得到这些力。
甲:应该加一个集中的挤压力。用某种东西冲击核桃,就能产生这种力,或者相反,用核桃冲击某种东西。
乙:可以用气枪往墙壁上射核桃,比如说可以用射软木塞的儿童气枪射。
丙:当核桃落地时,可以利用地球引力产生力。
丁:核桃壳很硬,应该先用溶剂加工,使它软化、溶解......或者使它们变得很脆。经过冷冻就可以变脆。
组长:动物是怎么解决这一任务的,比如鸟?
甲:鸟儿用嘴啄......或者飞得高高的,把核桃扔在硬地上。我们应该把核桃装在容器里,从高处往硬的地方扔,比如说在气球上、直升机上、电梯上往水泥板上扔,然后把摔碎的核桃拾起来。(类比)
乙:可以把核桃放在液体容器里,借助水力冲击把核桃破开。(物理效应)
组长:是否可用发现法如认同、反向......解决问题呢?
丙:应该从里面把核桃破开,把核桃钻个小孔,往里面打气加压。(反向)
丁:可以把核桃放在空气室里,往里打气加压,然后使空气室里压力锐减,内部压力就会使核桃破裂,因为内部压力不可能很快减少。(发展了上一个观念)或者可以急剧增加和减少空气室压力,这时核桃壳会承受交变负荷。
戊:我是核桃,是核桃仁。从核桃壳内部,我用手脚对它施加压力,外壳就会破裂。(认同)应该不让外壳长,只让核桃仁长,就会把外壳顶破。(理想结果)为此,例如可以照射......外壳。
乙:我也是核桃。我用手抓住树枝,当成熟时就撒手掉在硬地上摔破。应该把核桃种在悬崖峭壁上,或种在陡坡上,它们掉下来就摔破。
甲:应该掘口深井,井底放一块钢板,在核桃与深井之间开几道沟槽。核桃从树上掉下来,顺着沟槽滚到井里,摔在钢板上就会摔破。
结果,仅用十分钟就收集了四十个观念,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得到极大锻炼。
2.变通性变通性是指思维具有多方指向,它常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从而提出独特的问题解决方案。
案例:将鱼养在沙漠里
你有没有想过将鱼养在沙漠里?
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虽然没有中国的毛乌素沙漠和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那么著名,但也是寸草不生,不适宜人类生存。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弹丸之地,与巴勒斯坦因土地之争,硝烟弥漫,烽火连天,但他们却有着非常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境内湖泊沟壑极为有限,竟然也是鱼虾等水产品的出口国。
他们如此众多的水产品难道是从天而降?
沃莱夫是到沙漠里养鱼虾的开创者。他创办的以他名字命名的沃莱夫水产品公司,立足沙漠,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以色列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开发公司。他的旗下,还有一个沙漠水产品养殖研究所,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是什么促使沃莱夫异想天开地相中了干旱的沙漠,而且还要在那里投资养鱼呢?
沃莱夫在到沙漠开发水产品养殖之前,就在他的家乡从事水产品养殖,限于条件,总是上不了规模。一次他到内盖夫沙漠游玩,不慎迷路。他在沙漠里苦苦挣扎三天,企图寻找到沙漠里的水,算他幸运,眼前还真的出现了一个沙漠湖泊,在那个干旱的地带,湖泊里的水主要是冰川融化积蓄下来的。水倒是清澈见底,但又苦又涩。活命要紧,沃莱夫不顾一切地喝了下去,枯萎的生命才焕发了生机。
就是这趟惊心动魄的死亡之旅,让他产生了幻想。沙漠深处竟深藏一片未曾开垦的水域,既然有一片水域,应该有更多的沙漠湖泊存在。这些湖泊,若是能投资养殖,那将是一笔因祸得福的巨大财富。
可是迄今为止,从没有谁首开在沙漠养殖鱼类的先河。他抱着一线希望,到希伯来大学水产学院请教在沙漠里养鱼的可行性。那里的教授说,"我们研究的一直是常规养殖,至于利用沙漠湖泊资源养鱼,对不起,我们还从未涉及过。"
沃莱夫有些不死心,他专程到那个湖泊里实地考察,经过化验,那里的水含盐量很高,味道苦涩不堪,这是不是沙漠里的水不长鱼虾的真正原因?可根据科学判断,这恰恰说明沙漠里的水是最适合鱼类生息的呀,否则,水同样苦涩的大海为什么成了鱼的家乡?
一意孤行的沃莱夫带着鱼苗出发了,他将那些鱼苗放养在一个小的湖泊里,年底再到那里捕捞,结果令他大吃一惊,那些鱼比在自己的鱼塘里放养的同样的鱼长得还大还肥。沃莱夫欢欣鼓舞,于是他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使用这片沙漠,那块不毛之地,自然没人在乎,沃莱夫得到了免费使用的许可。
沃莱夫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养殖的鱼,因为是出自远离城市的沙漠,没有污染,正宗的绿色产品,进入市场,供不应求。这真的让人匪夷所思,就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感到不可思议。现在,沃莱夫将他的水产品注册成沙漠商标,成了声名远播的品牌,他的鱼在价格上也就比同类鱼虾高出20%。在他的影响下,以色列人在沙漠里养鱼蔚然成风。
在谈到沙漠养鱼的成功经验时,沃莱夫深有感触地说:"一些人认为,沙漠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所以没有人真正想过沙漠,似乎那里什么都不可能,但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千万别因不可能而不去做"。
沃莱夫就是运用思维的变通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3.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作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案例:"快乐伤口"创可贴
日本米多尼公司是生产创可贴的专业厂家,由于创可贴的生产工艺极其简单,所以生产厂家很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创可贴的销售日趋疲软,该公司老板会田正昭经过一番苦思后悟出:"要使人们产生新的购买冲动,必须从心理上创新产品。"于是,一种名为"快乐伤口"的新式创可贴被米多尼公司开发出来。
新型创可贴摒弃了传统产品的肉色色彩,一反常态地采用了鲜艳的桃红、橘黄,天蓝、翠绿等花哨的颜色。外形上也摒弃了原先的条形,采用了"心形"、"五角星形"、"十字形"、"香肠形"等形状,在上面还印上了颇具幽默色彩的"花头巾"、"好疼啊"、"我快乐极了"等文字,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这种几乎完全诉诸"精神需求"的新型创可贴一经推出,尤其受到孩子和女士的喜爱,传闻还有没有伤口但也闹着要求贴上这样一张创可贴的孩子。女士们手上有了伤口,贴上新型创可贴后也不再感到难堪,因此也十分爱用它。
新产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销出了830万盒,销售额高达15亿日元,效益非常可观,令同行目瞪口呆。
米多尼公司正是成功运用思维的独特视角,从而稳固地占有了市场。
(三)发散思维的培养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我们不得不谈著名的思维方法:奥斯本简表法。
1.奥斯本简表法
(1)原理:奥斯本简表法又叫做稽核问题表法,当我们思考某一问题时,为了不漏掉要点便于逐项检查核对而做成的表,即参照稽核问题表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思维,从而达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2)奥斯本简表法提出的背景:奥斯本简表法是由美国AF奥斯本博士提出的,奥斯本为美国创造学的创始人,他在《实用想象》一书中指出:为了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力,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可预先设计一个稽核问题表,将一系列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罗列为有序的某种模式或模型。然后,按照这种有序的稽核表进行思维,可望获得高效率或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这种方法适合任何类型与场合的创造性活动,有着"创新技法之母"的美誉。
2.奥斯本简表法内容奥斯本简表教你如何根据一个对象,以提问表格的形式列出九方面有关的问题,然后逐一审核讨论以得出创新的答案。它的特点是用制式提问表对一个主题进行研究以防止思考角度的疏漏,同时可以突破旧框架的束缚。
3.奥斯本简表法案例分析如果你是一家制鞋厂商,你打算如何让你生产的"鞋"与众不同?
现在,我们运用"鞋"的问题来学习奥斯本简表法的九个方面吧。
(1)能否他用:思考现有的事物还有无其他用途?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