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我们老了怎么办
9390800000011

第11章 第五堂课做大养老金“池子”—适当进行风险类投资(1)

与固定收益投资工具、准固定收益投资工具相对应的,还有另一大类金融投资工具,能够满足我们的养老资金需求,那就是权益类投资工具,比如股票、基金、信托、权证,甚至期货、外汇保证金交易、各类杠杆投资工具等。这些权益性投资工具最大的特点就是“收益与风险相伴相随”,通常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但是,如果能选择得当,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标准,我们仍能够让这些投资工具帮上大忙,让我们的养老金积累得更多,真正实现富足退休。

基金定投,养老理财的首选工具

说到养老投资,最关键的两个考虑因素就是安全性和收益性。

在比较各种金融工具后我们可以发现,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可算是养老的首选投资工具。

基金定投准备退休金优势不少

所谓“基金定投”,就是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它是相对于单笔投资而言的。定期,就是定投资时间;定额,就是定投资金额。也就是说,确定一只或多只投资基金后,确认一个扣款时间(如每个月的8日或18日),每个月按时扣除一定的投资金额(比如200元、500元或1 000元),持续一年、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华尔街曾经流传一句话:“要在市场中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还难。”投资者很难正确地把握投资的时间点。因此采用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法,就可以通过分批买入平摊投资成本。市场上涨了,基金净值高了,因为投资金额固定,你所能买到的份额就少;市场跌了,基金净值低了,你所能买到的份额就多些。如此均摊成本,克服“择时”的困难,而且坚持基金定投的时间越长,平摊成本的效果越好。

由于积累退休金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工程”,因此基金定投这样的“懒人理财方式”有不少的优点。

首先,在可承担的风险下,相较于各类固定收益工具,基金定投可享有更高的收益率。

其次,如果开设了基金定投(扣款日期选择工资发放后的几天内),就相当于强迫储蓄,可以自动将收入的一部分先积攒下来,减少许多额外的花费,逼迫我们进行理财。

长期而言,通货膨胀总是会存在,如果不将年轻时获得的收入进行适当投资,退休后,我们的储蓄资金可能不但没有增长,反而面临缩水的危险,影响我们的退休生活质量。

就基金定投本身来看,由于投入到基金定投账户的资金是不取出本金的,会产生“复利魔方效应”,靠时间创造更多价值。复利的作用犹如滚雪球,且年限越长,效果越明显。退休金的准备,越早越好,这样就可以为资金争取更多的积累增长时间。

可以说,基金定投的高收益率、低风险性以及强制储蓄功能契合了养老投资的要求。

事实上,基金定投在国外已经风行很久,由于基金定投具有能够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最好匹配、最大限度缩小风险的能力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性能,因此可以作为理想的养老投资工具。

但同样是做基金定投,为何有人大赚,有人却要赔钱?其实,基金定投并非是傻瓜投资法,聪明的投资者还得通过“智慧”定投储备养老金,方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根据市场景气度选择基金

开立基金定投账户,挑选一只或几只基金,约定了每月的扣款时间和数额后,并不意味着你的这项投资任务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为了使基金定投的效果更佳,收到更好的财富增长效果,聪明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景气度来选择和变更不同的基金定投标的,或是在同一基金公司不同风险度的基金之间进行适当转换。通过“智慧”定投来储备养老金。

如果股市处于繁荣的牛市行情中,最适合选择股票型或偏股型基金,可以通过掌握多头行情,来赚取较高的报酬。

如果股市行情已经从高峰开始往下走,而且后期不利因素很多,后市整体看跌,此时应减少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的配置,增加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

如果宏观经济处于大萧条状态,股市也没有利好趋势,此时建议卖出偏股型基金,但货币型基金可继续持有。

如果整体经济正从谷底向上,股市回春,处于复苏期,可以逐渐增加一些平衡型或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

如果是处在一个比较长期的震荡调整型股市中,由于震荡行情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未来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需要学会以静制动,遵循原有的投资计划,不可盲目调整或改变投资计划。因为,震荡市正是投资者定投的最好时间,定投本身就是为了摊平进入成本,熨平股市波动的风险。

当然,不论什么时期,定投基金产品的转换都需要三思,不要过于频繁,以免因为转换不当而影响定投计划的完成。

对于将一份基金定投计划用于积累退休金的人群而言,有一些地方是和普通人群不一样的。比如,用于积累退休金的基金定投计划,因为资金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所以最好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目标期望值。当收益水平达到这个期望值以后,就可以选择获利了结,不必盲目为了追求“长期投资”而硬着头皮一直持有,因为长期不等于永远。

另外,在退休前的3~5年,就应该开始注意赎回时机,可以逐步分批将自己的基金转换成低风险产品(比如债券型基金)。

避免基金定投五大误区

如果采用基金定投的方式作为退休金积累的工具之一,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同样是做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为何有人大赚,有人却会赔钱?其实,这个差距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态度和执行过程。基金定投赔钱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无非有以下5个常见的错误:

错误一:市场一调整就赎回

这一点我们在前文已经有所提及,基金的净值不会一直稳定地向上走,总会遇到下跌的时候,这时是考验投资者定力的时候。

其实,最好的应对净值下跌的方式应该是审视市场变化的原因。看是市场走势发生了反转,还是仅仅是短暂的波动。如果无法判断根本原因,但是对于经济和市场的前景仍然保持信心,就不应该贸然停止扣款。

错误二:半年不赚就离场

基金投资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理财行为,而定期定额投资就更需要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比如2011年上半年高位进场的投资者,就会发现自己的定投越扣越赔,干脆“愿赌服输”出场了。其实,定投通常都要经历完整的经济和投资市场景气循环期,至少5年以上,才能够达到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目的。

错误三:只买排名第一的基金

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这句话很多投资者都听过,但却很容易忽略其中蕴涵的意思。随着我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基金业绩每年排名变化其实很大。定投的基金最好是可以长期战胜大盘并超越同类基金的产品,短期回报率第一名的基金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错误四:单恋一枝花

仅买一只基金就像把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然而,也不要以为买了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就等于分散了风险,比如在3家公司定投3只基金,但都是偏股型基金,这样就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要做到真正有效地分散投资,基金投资组合中就应包含不同区域、不同投资特性的投资标的。

错误五:申购后就置之不理

虽然定期定额强调的是长期投资,这也并不意味着扣款之后就可以束之高阁。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场前景的变化、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的变动,都可能导致基金业绩浮动。因此投资者也要定期对基金进行检视,并根据自己理财目标的变化,设定目标收益点。

巧用各种手段降低成本

目前,投资者购买基金主要有三个渠道:银行、证券公司代销和基金公司直销。如果长期进行一项基金定投储备退休金,交易和管理费用也是一块很大的成本。为此,建议投资者在交易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交易成本。

从不同的渠道购买基金费率也各不相同,网上购买基金是最省时省钱的方式。特别是如今投资人投资基金趋于谨慎,银行、基金公司为了促销,也纷纷推出网上银行购买费率打折活动。

笔者在银行和基金公司客服处了解到,一般而言,在网上银行购买,或者直接登录基金公司的网站通过网上直销购买,多数的基金手续费都打6~8折,有些公司还会针对网上定投推出低至4折的手续费。一般股票型基金申购费率大多在1.5%,如果打4折,折扣完之后的费率只要0.6%。

此外,事实上,很多券商的营业网点也可以购买基金,有些小的券商为了吸引客户打出了很低的折扣。

除了降低申购费用,基金转换费用也最好能省则省。

比如,为了鼓励投资者继续购买基金,基金公司对红利再投的部分不再收取申购费用。因此投资者用红利买基金不但能节省申购费用,还可以发挥复利效应。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提醒,基民是否选择红利再投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牛市环境下,红利再投资比较适合,这样份额多了,就可以有更多的收益。但如果市场刚好处于下行阶段,基民还是应该选择现金分红保留部分现金收益,以达到落袋为安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基金公司都提供基金转换业务,即在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不同基金之间进行转换,可享受费率优惠,有些公司甚至不收取费用。但如果跨公司进行转换,将无法享受费率的优惠。

此外,如果想长期进行基金定投,也可以选择“后端收费”来摊薄交易成本。

后端收费模式是指选择在基金赎回时才缴纳认购、申购费用。一方面可增加初始本金所能认购、申购的份额,另一方面随着持有基金时间的增加,费率也随之降低,并且赎回费也会有相应的优惠。比如,有些基金公司规定,随着投资者持有时间的延长,手续费会不断降低;持有3年以上甚至可以为零,可以降低基金长期投资人的交易成本。

让指数型基金伴我们养老

如果是出于养老规划的目的而进行的基金投资,那么还有一个品种绝对不能忽略,那就是指数型基金。

这种基金运作的时候不需要根据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研判进行人为选股,而是直接跟踪某一个标的指数,购买含有该指数的成分股的股票,属于被动投资。

比如以上证50指数为跟踪目标的指数型基金,就主要选择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一只股票在上证50指数中的比例有多大,在跟踪上证50指数的指数型基金中比例也就大致有多大。

这种指数型基金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优点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基金经理人选股可能的失误;其二,由于指数基金不需要人为选股,也不需要频繁买卖调仓,因此就省去了大量的投研成本和交易费用。长期来看,这种投资成本的降低会明显提高基金的收益率。

其缺点是指数基金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保持高仓位,因此无法通过基金经理的合理操盘来有效规避市场系统和局部的风险,也无法减少股市下跌时的亏损。

长期投资指数基金风险小回报优

以上对指数基金缺点的判断是基于中短期投资而言的。如果站在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比如至少5年以上),指数基金“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就会逐渐凸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特点会越发明显。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不是说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吗,怎么到了指数基金这里就变成风险很低但收益很高了呢?

我们知道股市每天都在上上下下,牛熊交替,但是从长期看,其走势通常都是曲折向上的。因为股市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最终决定指数走势的还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态势。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你不熟悉股票投资,但又渴望分享股票投资收益,投资大盘指数基金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在实际投资中,我们虽然不可能投资“股票大盘”,但却可以投资模拟大盘走势的指数基金。

如果你能够坚持长期定投不动摇,在经历了市场若干次牛熊变化后,在所有的基金中,持有指数基金的风险反而是最小的,收益反而是最高的。

按照这个思路推导下去,我们会发现完全可以将定投指数基金作为养老金储备的较好手段之一。而且,如果投资期限能达到20年以上,指数基金的预计收益率应该比目前低预定利率设置的养老保险要高不少。比如,道琼斯指数,长期来看,是呈现“曲折向上”的趋势的。

图5–1?1910~2006年道琼斯指数走势

指数型基金养老适合特定人群

当然,只要是投资就有风险,即使是长期投资指数基金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风险。

鉴于指数基金具有缺乏强制性、稳定性和保障性的缺点,只有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人才适合采用这种形式的养老金投资方式。

首先是性格和纪律。由于投资指数基金缺乏强制性,这就要求那些把指数基金当成养老保险投资的人必须具备很强的个人心理素质和理财意志力,能够严格按照纪律进行长期投资,绝不能半途而废。那些容易感情用事、冲动消费,同时又没有足够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的人就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其次是年龄。年龄越大,挽回投资损失的可能性越小,投资的选择和回旋余地也越小,尤其是面对股市这样高风险的场所,更应该作好万全的准备。因此,距离退休不足10年的中老年人并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最后是在定投指数基金的同时,还必须要配合购买一套纯保障的消费型保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博大”的保险。这样配套安排,能够让自己和家人在面对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和死亡等突发事件时从容应对,避免出现财务危机。

只有满足以上三条,尤其是满足第一条的人,才可以考虑这种投资方法。毕竟,在考虑养老这个刚性理财需求问题的时候,安全和较确定的收益始终是第一位的。

“生命周期基金”,让基金投资与人生规划相匹配

打算长期投资并持有某几只基金,作为将来退休后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听上去,这是个不错的退休金筹备计划。可是,你是否考虑了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在不同人生阶段,一个人在投资上的风险承受力是不同的。通常越接近退休年龄,这笔“准退休金”的抗波动能力就越差。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命周期基金“动态养老”

事实上,海外成熟的基金投资市场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于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生命周期基金”(Life Cycle Fund)。

生命周期基金起初是一种专门为投资人提供退休金规划的理财工具,如今已扩展至子女教育金、购房等长期资金规划。

生命周期基金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自1996年推出以来,规模已由最初的6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年末的1 670亿美元。在美国,生命周期基金是劳工部推荐的退休规划工具之一。截至2005年,美国64%以上的401(k)养老金计划投资于生命周期基金,10年内增长了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