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9406800000114

第114章 长江“沙王”沈文荣(3)

“沙王”,看来你沈文荣真的可以称为中国“沙王”了!这是不止一个国家领导人对沈文荣戏说的赞美之言。

沈文荣的“沙王”威风其实这个时候才刚刚显露。真正让全世界钢铁行业折服的还是他在2002年的那笔买卖。这笔买卖和买卖后的“国际钢铁大迁移”使得沈文荣和张家港这个市真正地做到了名扬全球……

话从2000年说起。

当了“沙王”之后的沈文荣“一不小心”被张家港的另一位王者--“秦始皇”秦振华在位时推荐到了市政协主席的官位上。沈文荣有些没想到,“我是农民,后来搞了钢铁企业,出了些名,但绝没想到会成为张家港市的四大班子之一的第一把手。我不想再往上走也不行了,秦书记太看重我了,他这个‘秦始皇’比我这个‘沙王’还厉害、还胆大!”沈文荣如此评价秦振华老书记。

于是为了自己的人生新目标和中国的钢铁事业发展,沈文荣在2000年提出“沙钢到2025年要成为年产千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

1000万吨的钢铁生产量,在毛泽东时代是个什么概念?是全国的水平!是彻底与苏联决裂、与美帝国主义打朝鲜战争的毛泽东梦寐以求的国家目标!

仅仅过去二三十年时间,长江边的一个小农民竟想着当年毛泽东都有些不太敢想的宏伟目标。

“我最初想,我们沙钢实现从年产百万吨到千万吨的目标,用25年,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但后来我们仅用了5年时间就上到了年产千万吨的台阶。”沈文荣对我说。

缩短20年的跨度,这是什么魔方?什么奇招?

我听沈文荣讲后简直目瞪口呆。我眼前因此呈现出一场规模无可比拟的“世界大战”--这是一场滚动在东西方之间的“钢铁世界大战”。

主战场在亚洲的中国张家港和欧洲的德国之间展开:

总策划者和总指挥者还是“沙王”沈文荣。他挑起和缔造了这场21世纪最初的“钢铁世界大战”。用他的术语是:要把德国莱茵河畔的多特蒙德的德国著名钢厂的650万吨钢板项目搬到中国来,搬到家乡张家港来。

笑话!天大的笑话!当年攻下柏林城的苏联红军元帅朱可夫在天上笑话沈文荣;当年盟军总指挥艾森豪威尔将军也在天上笑话中国农民沈文荣……这两位元帅和将军有权发出这样的嘲笑,因为他们当年亲率百万大军攻克柏林、打败德国法西斯后,也曾妄想把诸多生产重武器的德国钢铁厂搬到苏联和美国去,但苏联元帅和美国将军没能实现,原因是距离太远,搬迁工程太耗费时间和财力。

大帝国元帅和盟军统帅没干成的事,时至今日,一个生长在中国长江边的农民却想要干这样的事。

当沈文荣传出这件事后,几乎国内外所有行家都惊讶万分地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事!

“那我就把它做成吧!”沈文荣回答得很轻松。

多特蒙德钢铁厂是德国的著名企业,在二战中曾经是一个大军工企业,这里生产的武器在德军侵略诸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战后,它又为德国恢复战后经济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工业开始转型,这个钢铁巨人由于厂址处在城市中心,市民们意见很大,又加上欧洲经济不断萧条,德国政府不得不令其关闭停产。但此厂的钢板产品质量非常好,当它宣布关闭停产后,波兰等国就有人想买下,沈文荣这时也知道了此事,于是他通过香港朋友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德国,并将该厂的实物全部拍照下来,得知这个厂最后一次技改是1978年。

“应该是目前的世界先进水平了。”国内的专家分析得出结论。

沈文荣非常欣喜,命令办公室:“马上组织一个旅游团。”

“组织旅游团干什么?”

“我们要去德国考察,而且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几十个人,可能还要几次三番地出去。不以旅游团的名义怎么出去?”沈文荣这么一说,手下的人才知道原因所在。

想到一个庞大的钢铁厂从隔洋隔海的欧洲大陆搬到中国,想过有多少事要做?想过中间会有多少问题突然冒出来?这可不像在国内到某一个地方去参观开会,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动身,想去多少人就能去多少人。“沙王”沈文荣这回遇上了种种困难,仅关于派专家团到德国就得分批去,还有商务谈判团等等,怎么办?沈文荣想的招是以旅游团名义,好处在于一次就可以多去些人,否则公务代表团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成行,而且还会碰到签证时名额的限制。

谈判是第一步,主要解决怎么个买法。是全部买它的厂,还是买部分?一个月谈判下来,沈文荣发现:买部分主体设备是那么多钱,买整个厂也差不多那么多钱。“这个厂我全要了!”沈文荣最后对德国人说。

日耳曼人惊愕了:“中国人,你怎么把我们的厂搬回你的国家?”

“我有办法。”沈文荣狡黠地朝谈判对手一笑。

“三年内必须全部搬走这里的一切,你们行吗?”德国人不太相信中国人能做得到这样的事。

“没问题,我们会用更短一些时间。”沈文荣告诉德方。

3084万欧元。合同上的金额是这个数目。

沙钢怎么可能做得起这桩生意嘛!合同签订后,国内的同行一片哗然。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了德国,卖家有些紧张了,非要求沈文荣他们交银行担保。

结果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大章的担保书迅速发往了德国有关方面,上面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张家港“沙钢”企业完全有这样的付款能力。

自己国家的著名钢铁企业要被中国人拆掉搬走了!德国民众和钢厂附近的百姓恋恋不舍地来到多特蒙德钢厂,他们像向一位英雄告别一般,成群结队地来到厂区,抚摸着已经有些生锈的钢炉和设备,有人甚至抱头痛哭……

“拜托大伙儿了,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厂子里的所有设备拆卸完毕,否则就不能回家过年呀!”史无前例的钢铁巨人大拆卸、大搬运开始了。1000多人组成的中国“拆运军团”是如何到德国的,沈文荣以“沙王”的口吻告诉我:“能想到的招全都用上了:政府公务访问团的、专家出国考察团的、劳务团的、旅游团的等等等等。”

“办签证说多难就有多难!”沙钢办公室的同志用了一句“不堪回首”来形容当时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难。

“沈总要求的时间太紧了,其实我们大伙知道沈总为什么这么做,道理很简单:1000多人,多在德国呆一天,我们的成本支出就是几万欧元。再算上这边早一天开工、早一天出钢材产品,那又为企业多赚多少钱嘛!”沙钢人这么说。

有德国人曾经断言:按照惯例,拆除这座大型钢厂至少需要700天工作时。沈文荣笑笑,说:“我们用100天的时间足够了。”

德国人眨眨眼,有些傲慢地朝他摇摇头。

沈文荣心想:你们德国只跟苏联人干过仗,你们当然不知道中国人其实比俄罗斯人厉害得多!

最后100天都不到,一座用8年建起的“钢铁城”被1000余名中国农民工拆得“体无完肤”。

德国人不相信中国人是怎么干的,但有一点他们感到不可思议:星期天、节假日,甚至是喝啤酒的月光下,中国人都在挑灯夜战。“中国人不讲人权!”“中国人像奴隶似的进行劳役!”德国有关部门和所谓的人权组织开始出面干预。他们甚至在星期天和法定节假日派出飞机,在钢厂上空巡视……

“他探他的,我们照干我们的!中国人如果不是因为被帝国主义封锁几十年,又因‘文革’耽误了十多年,我们也有西方世界那么现代化,我们自然用不着加班加点!但现在不行,我们必须抢夺分分秒秒!”沈文荣自有他的“王道理论”。他让工人们学会“游击战”--在拆设备现场,搭起工棚,这样德方派飞机巡视就无法知道下面到底是在干活还是在停工。如此捉迷藏式的战斗持续了几十天,最后德方仍然弄不明白中国人到底使用什么样的“先进武器”将一座至少需要700天拆卸完的“钢铁城”,在不到100天的时间内全部化为平地。

大搬运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举动,德国人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在等待中国人再次出招。沈文荣太聪明、太“贼性”,他把所有用得着的设备和材料全部挑选出来,然后一车一车地细心打包装车,又将用不着的废弃物堆在一起。有几天时间里,他叫来当地多家废旧公司,潇洒地将300多万欧元的废钢材收入划到了沙钢的账面上。

大搬运走的是海路。从钢厂到附近港口有300公里远,13万吨设备将被中国人搬运回国。为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后大搬运,当地的德国政府都被中国“沙王”沈文荣调动了起来。

“通往海港的那条高速路,在我们搬运的日子里其他车辆皆被禁运。我们租用的几百辆搬运车队就这样不分日夜地来回奔驰着,许多德国民众整天整夜地站立在公路两旁,恋恋不舍地看着这支钢铁洪流从他们眼前驶过,我想他们的心里肯定是别样滋味……”沈文荣说起那一幕时,很为中国人骄傲。

“13万吨货物呀!整整13艘巨轮,不远万里从遥远的欧洲抵达张家港的那一刻,我的家乡人民欢腾了!谁也没有见过那么多洋货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当时我们的货物,从海港码头一直堆到厂区,连绵十几里……”沈文荣说起那一幕,很为家乡张家港骄傲。

2005年,沈文荣不仅把650万吨钢板设备从欧洲的莱茵河畔全部搬运到了自己家乡,而且将这一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并在当年投产后首次实现了沙钢年产超千万吨的纪录,从而跨入了世界钢铁产业的第一方阵。

2006年,沙钢年产达1463万吨,在全国位居第4位,销售收入587亿元,在全国冶金行业位居第5位,出口创汇8亿美元,位居同行业第3位,人均产钢量1116吨,在全国位居第一位。

“现在沙钢是除上海宝钢之外的中国第二大钢厂。”这话我是从北京的一位冶金专家那里听到的。他后面还有一句话:“宝钢是国家当年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而沈文荣的沙钢是完全靠他们自己搞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沙钢和沈文荣是真正的中国钢铁之王。”

2008年2月19日那天,我在沙钢采访沈文荣结束后,工作人员请我吃午饭,在沙钢的内部餐厅里,我发现一个小小的细节:这里原来的雅间铭牌是“春兰”、“夏莲”、“秋菊”和“冬梅”……现在已经改成米塔尔、阿赛洛、浦项、纽柯等世界钢铁巨头,很有意思,我知道沈文荣这个张家港“沙王”是在将自己的企业定位在与这些世界钢铁巨人的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现在大家听完我对“沙王”沈文荣的介绍,是否同意我最初曾经讲过的“假如离开了沙钢和沈文荣,张家港等于由姚明变成了潘长江--矮了一大截”这句话呢?

我想回答应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