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1,你为什么不幸福?
9439400000018

第18章 传说中的堵城

2011年6月23日,北京乌云密布,隆隆雷声中夹杂闪电,使白昼有如黑夜,随之而至的暴雨,局部地区的最大降雨量甚至达到了129毫米,让北京市区内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严重积水。在一些地铁站内,雨水从入口灌入,沿着楼梯形成一层层小瀑布,水深一度没过人脚踝;地上一些地段则更为严重,水已经没过大腿根,许多车辆均因此被淹没在水中。

这场突发的暴雨,让北京的交通陷入瘫痪,在许多路段,都发生了大规模拥堵,人们步行的速度甚至比开车更快,一向被视为主力的地铁,也因渗水而暂时停运。

6月23日当夜,三环、四环及通往郊区的几十条道路都排起了长长的车队。许多上班的白领直到深夜才回到家中,许多人甚至索性把车扔在路旁,在水中跋涉回家。

暴雨诚然是这一次交通瘫痪的罪魁祸首,北京的市政部门也很容易把原因归咎在落后的排水设施上——要知道,在一些居民区,明代的排水管线依然在沿用着。但如果我们对于北京的交通状况有着足够多的了解,就会很清楚地知道——北京的交通拥堵是一个常态事件。要知道,这一次的堵车还不算最厉害。8月,一场交通拥堵让北京京藏高速公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上千辆车滞留绵延长达100公里,一堵就是十天,成为了全世界的热门新闻。而就在中秋节前的9月17日,北京更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堵车,在那一天的晚高峰里,北京拥堵路段峰值超过了140条,全城的路面交通完全瘫痪,人们只能依靠有限的地铁运力来进行移动。

如果说,暴雨带来的是交通瘫痪,那么北京平时的交通状况起码也是半身不遂。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在高峰期间仅在主干道行驶和拥堵着的车辆就接近三百万,这个数字远不是北京高峰时刻全程同时出行的车辆的总数。

此种情况之下,人们日常出行的麻烦可想而知。通州区位于北京东郊,是与北京大兴区、天通苑社区同列的重要人口集中居住地,这一区域与北京相连接的交通路径大致两条:一是被称为“八通线”的地铁1号线延长线,另一条则是京通快速路。然而,不足十公里的“快速路”,人们却往往需要耗费一个小时。以此计算,从通州到位于西四环的中关村,这段三十多公里的路,需要花费三个多小时才能够走完。

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是:2011年1月,央视财经频道邀请北京大学冯长春教授来演播室解说交通拥堵,结果节目开始了,冯教授还没能赶到现场,因为他被堵在了西三环上,最终只好在车内以电话连线的形式来进行。许多观众因此评论:这个节目现身说法,是北京堵车最好的证明。

时间和精力仅仅是堵车所造成的一部分损失,对于堵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没有办法进行详细的统计,但即便粗略估算一下数字也十分惊人。仅燃油一项,每一辆车如果按一小时1升燃油来算,仅高峰时期在主干道拥堵的这三百万汽车,其燃油量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超过两千多万元。

沦为“堵城”的不仅仅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同样面临着严峻的交通问题,在2011年里,生活在这些大城市里的人们对此无不感同身受。和空气污染、海洋污染这样的大事件相比,交通拥堵或许算不上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不过这却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每天都发生着的情形,它实实在在地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相关。

你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也许正舒适地躺在家里的沙发或浴缸中,也许正在北京的四环、上海的高架桥上“堵着”。如果你是前者,你不妨庆幸;如果你是后者,那么相信你会对上面的话感悟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