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商品房,我们见过多少商品是只涨不跌的呢?”
财经作家郑作时在他的微博上做如是说,说这话的时候时间是2011年4月份,当时的情形是:跌价成势,未成事实。那么,8个月过去了,情形如何呢?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所进行的调查,房价确实呈现出明显的下跌。
进入2011年以来,15个大型上市开发企业销售均价明显下降,由1月份的11900元/平方米下降到11月份的10000元/平方米,降幅达到19%。虽然这里面包括了高档住宅成交比重下滑的结构性影响,但是总体上来看,房价的的确确开始跌了。
房价下跌成为了铁一样的事实,但房价跌到什么时候才是底,我们究竟可以在什么时候可以买房?这恐怕是2012年里,绝大多数社会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心理上的房价底位,是以其各自的购买力所决定的。
中国在计划经济、分配制度的环境中浸淫了太长时间,而中国特有的强势政府特点,也决定了国民的心态是完全有别于自由市场的。
在一个拥有强势政府的社会中,房屋是拥有天然的福利属性的,对于一个强势的大政府而言,房屋是其为了确保人类基本居住权而设定的公共产品,其属性便决定它注定从属于保障范畴。
事实上,这样的义务在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民众的公共意志,这一点是民众与政府的社会契约中达成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人倾向于认为,房屋绝对应当以一种公共产品的面目出现,只要民众的居住需求因为价格因素而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它就必然是高昂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什么时候才是房价的底部,其判断标准只有很简单的一条:房价是否超过了民众的实际购买力。
这是一个基于消费者心理上的判断,它是准确的,但是却不能作为实际购买房子的参考。在量化的预测中——房价的底部有它的数学曲线。
2011年12月29日,中国银行发布2012年一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2012年房价仍将持续缓慢回落,全年销售量跌幅约15%。美银美林则预测最多有10%到15%的下跌调整。在花旗集团所发布的报告中,预计第四季度平均房价将下跌10%到15%,2012年再下滑10%。
我们可以在许多研究报告中找到这样的数字,并综合出一个相对为大多数人认可的标准。不过需要提醒读者的是:房价曲线的底部在哪里,既不由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决定,也不由研究机构的数学模型决定。真正决定这个底部的,是串联了许多相关方的地产利益链条。
众所周知的是,由于中央政府强制性的调控政策,地方政府不得不反戈一击,退出与地产商、建筑商等结成的攻守同盟。而作为整个利益链条的主要协调人,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金度日已经有多年历史,一些对土地财政依赖较重的政府,其土地出让金甚至占到了其收入的一半以上。没有了卖地收入的开源,地方政府奢侈的开销又不愿意节流。
如此情形下,时间一长,势必会招致地方政府的反扑。届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角力,将会成为房价下跌最后的障碍,越过这个障碍,底部还会再下探,越不过这个障碍,那么曾经出现的报复性反弹势必还会重演。无论如何,在中国目前这个阶段,能决定经济的因素还将是政治,而非市场规律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