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1,你为什么不幸福?
9439400000028

第28章 2011年,购房者们在做什么?

对于商业领域里的许多行业,在新年的第一个月里,都会有不错的销售业绩,这往往被称为新年的“开门红”。

然而,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比对房地产行业,可以发现它并不符合这个特征,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结果,在2012年的第一周里,上海成交了1839套房子,环比上周下降43%;广州成交1038套,环比下降37%;深圳成交579套,环比下降30%。

放眼全国,在主要的一二线城市中,接近9成城市的成交量出现了环比下调的现象,其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全部下滑。18个主要城市中有5个城市的成交量环比下降超过了50%,下降超过10%的城市更是达到了14个。

这个现象显然说明,买房的人变少了。

一方面是房价的下跌,一方面却是成交量的下降。追涨杀跌的定律在这时同样得到了发挥,尽管有着刚性需求作为支持,但受“买涨不买跌”心理的驱使,不少购房者开始选择持币观望。

我们暂时还无法判断这样的景象究竟还会持续多久,显然,购房者在等待他们心目中的“底部价位”,而开发商则出于利润的考虑,一方面既要继续进行营销,一方面又不能让购房者看出自己的降价意图。两方面作用下,一些古怪的营销手法就出现了——开发商们甚至打出“抗通胀,买房保值”这样的口号,并花钱聘请来一些经济学者对此进行鼓吹。

显然,这是个带有一定迷惑性的手法,在购房者集体持币观望的环境下,开发商想要制造需求已经不容易了,所以制造对楼市新的投资需求,就成了最迫切的任务。只有消费者的需求趋向于狂热,他们才会有钱可赚。可是我们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通货膨胀是面对全社会的,不是只面对购房者的。在房地产业寒冬与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为什么房地产商不把房子留在自己手里来“抗通胀”、为什么不选择自己用房子来“增值保值”呢?

实际上,即便是这样的把戏,也持续不了太久。自从房地产调控以来,业主因为维权而抗议降价的现象在各地层出不穷。这一现象原本发端于2011年下半年的上海、北京等地大城市,在一些楼盘开始降价后,前期购房业主打砸售楼处抗议并要求退房或补差价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现在,这一现象已经蔓延至全国,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显然,这又是购房者在2011年里的一种心态特征,在这些人当中,有的是为了增值的炒房客,有的是为了保值的抗通胀群体,有的则是真正有住房需求的刚需群体。无论是这三种人之中的哪一种,在买房之后都不希望房子降价。只是,房地产市场背后的市场规律,在经历了十多年之后,终于开始显示出它的威力。我们可以在许多房屋中介中看到,一些低位建仓的炒房族,甚至有挂低价格出货走人的现象出现。

当整个社会开始形成降价共识的时候,那么即便房地产这根利益链条再坚固,也必须服从市场自身的规律。因此,已经买了房的人再不情愿,房地产商再抵御,也很难有人有底气说“房价还会涨下去”这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