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最突出的一个感受就是:物价上涨的速度变快了。
不幸的是,这样的趋势蔓延到了2011年。其结果是在整个年度当中,物价水平始终处于高位。5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5%,创造了34个月以来的新高,6月上涨6.4%,创3年以来新高,7月破天荒地上涨6.5%,八月依然维持在6.2%的高位。
CPI持续半年保持5.1%以上的高位增速,使得国内通胀压力越来越大,通胀作用在我们头上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市场出现各种光怪陆离的高物价现象。到11月份,CPI的增速终于降了4.4%,这样一个相对的低位,再加上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按照官方媒体的说法,这意味着老百姓可以过一个稍微踏实一些的春节了。
真的可以踏实地过春节吗?答案恐怕没那么美好。
在新浪微博上,这样的牢骚随处可见:“收入增加了,CPI也增加了”、“个税减少了,减掉的税也被物价给吃掉了。”
尽管有年终奖这样的“意外之财”作为补贴,但在翘尾因素、季节因素等多重压力下,价格涨势依然汹涌。2011年12月底,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农产品价格已经连续五周上涨。
显然,食品价格持续上涨,CPI持续保持高位。如果收入的涨幅能够与物价上涨保持同比,那么通货膨胀对生活便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2011年的情况却是——物价涨幅远远超过了大部分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加剧了通胀预期的形成。
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只好物尽其用,用各种巧妙的招数来应对通胀。从11月份开始,一则“龙年采购年货省钱攻略”的帖子便开始在网上流传,“团购年货”、“网购年货”这样带有明显网络特色的词语,也开始出现在一些家庭主妇的口中。
“年货篮”只构成了压力的一部分,它成立的前提是我们可以成功回家。2011年12月底,在铁道部实名制网购火车票的政策推出后,迅速成为新旧年份过度时最炙手可热的话题。然而热度过后人们却发现,这样一个投资千万的窗口网站,最终却经不住春运的考验——能不能从这里买到火车票,凭借的仍然只有运气。
无法指望买到火车票,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乘坐飞机,然而年关之下,飞机票也要比平时贵出几个档次,被逼无奈之下,一些人甚至打起了“曲线回家”的 消息——从深圳取道曼谷,再从曼谷返回昆明,竟然要比深圳直飞昆明便宜几百元。
物价飙升,甚至让送给孩子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往常二三百元即可的红包,在2011年过后已经显得有些寒酸。孝敬父母、添置新衣、走亲访友……这些春节当中的“刚性需求”,无异于一只只伸向你腰包的手。
可以肯定的是,以我们的积蓄和工资,再加上一份年终奖金,在面临着通胀压力的同时,究竟能不能顶得住这一笔又一笔的额外开销,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既没有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也不像传说中一汽大众发下“27个月工资年终奖”,能不能过好这个春节,的确是一件令人心生忐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