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能够决定其潜力开发状况。要向跨栏的人学习,将自己面前的栏杆竖得高一些,高兴地跨过去,就算一两次不行也不要紧,因为你开开心心地去做,就可以坚持下去,就会有好的身体和足够的力量坚持下去,也就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作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二期培训学员,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困难可能也会有很多。但我想,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就能跨越一个个栏杆,去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
培养有情有义的学生
时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了,不知道什么是情、什么是爱。的确,现在的孩子,一般的事还真打动不了他们。很多时候,我们看电视或者感人的新闻,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而孩子们却在一旁一脸漠然,甚至还嘲笑你。
“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们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一句话。
我想:教育本应能培养人心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唤醒人性中的真、善、爱与美。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着原来天真活泼、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了只对知识怀有“单纯”好奇心的麻木之人,而他们恰恰是我们这些整日里辛苦忙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杰作”。
有必要时常问问自己,问问老师,问问家长:这样的悲剧、这样的窘态是怎样造成的?这是我们重智轻情、重知轻行、重表轻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所致,是追求教育功利化、表面化的结果。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里激起情感的浪花,必须着力培养有情有义的学生。
要努力让学生感动。说实在的,如今能让学生感动的事情还真不多。想想我们小时候,一部《董存瑞》让观者心潮澎湃。雷锋、英雄小姐妹……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深深扎根于青少年心中。老师、校长亲切得像我们的长者,学生们完全沐浴在助人为乐的氛围中,在感动中、在激动中、在激情与梦幻中成长。而如今的影视作品呢?是搞笑、是做秀、是暴力……这些作品带给学生的只能是冷酷、冷漠和浅薄。再看我们这些生存于残酷竞争状态下的成年人,带给孩子的又是什么?是沉重的压力,是无休止的考试、做题,是无奈的虚荣,是有意无意的做假……这些留给孩子的只能是重负、空虚和烦躁。所以,要让学生感动,成年人自己首先应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以真心对待他们,不能事事只从娃娃抓起!
要让学生多实践。人的情感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彼此的关系中培养建立的,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多让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诸如帮助贫困生、为孤寡老人服务、关心残疾人、与边远山区的学生手拉手等等。在这些道德实践活动中,学生在从未有过的付出和奉献中,体验快乐,感受幸福,享受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真情与真爱。
要让学生知道感恩。在大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下,他们从小就认为大人的关心是应该的,自己的享受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说起来,这也是我们成年人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何等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失去了它就等于失去了做人的根基;其次,我们应知道,培养它决不仅靠简单说教,它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需要通过身边一件件小事的体验而逐步内化。从认识、情感到习惯,品行的培养和养成既是长久的事,也是每日每时不可放松的事。我们一定要重视,再重视。
生活告诉我……
生活不只一次告诉我:人越过,胆子越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感触也就越来越深。
一天,儿子放学回来,说回家的路上,有个人横穿马路,差点撞着他,而且一点礼貌也不懂,他真想和那个人干一仗。我和爱人听了,说:“以后多多注意,在外别和人家计较。”以后每每出门,总要叮嘱一句“慢点骑”。想想年轻的时候,自己不也有过横冲直撞的时候,如今开车、骑车,绝不会和别人抢道,生怕碰着不划算。
人越过,脾气越来越小了。往往在单位看见年轻气盛的人,不论对与错,都能一笑置之,学会了包容与忍让,有时和家人笑谈,以前为一点家庭小事,会不依不饶,而今,不再争强好胜。
胆量脾气小多了,就连理想也变小了。吃晚餐时,儿子经常侃侃而谈,讲人生抱负,讲鸿鹄之志,讲未来发展,对我们真有点不屑一顾的感觉。作为家长的我们,报以宽容的一笑,如今孩子初长成,自己也不过是一凡夫俗子,毫无成就。于是明白:一个人有多大作为,可不能光凭一腔热血。
人越过,自己的世界也在逐渐变小。想当初不是和同学就是与朋友到处游玩,一起欢笑,留下多少美丽的回忆。如今除了必要的应酬与外出外,基本上就是家校之间一条线。
经历了一些成功,也经历了一些失意,进取、彷徨、沮丧、如意、挫折陪伴我们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路。终于懂得了,叱咤风云者寥寥无几,还不如平平淡淡,从从容容,重新定位一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一花一草一虫一鸟才是真。
人越过,胆子越小,智慧却越来越大。
人越过,脾气越来越小,心胸却越来越大。
人越过,志向越来越小,韧性却越来越大。
人越过,圈子越来越小,责任却越来越大。
人越过,皱纹越来越多,包容心却越来越大。
我想:这丝毫不是什么颓废之态,而是对人生的冷静看待,是向现实的理性靠拢。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我常想: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合适,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人争夺它,而应该去问问自己的内心和灵魂,看看它们是否真正快乐。
那天陪我的好朋友去医院验血,这是令我头疼的事。我最害怕走进医院的大门,拥挤的人群,个个愁眉苦脸。来到验血处,人们排成了一条条长队,不时有一些外地人手拿单子,神情茫然地四下询问,或挤到窗口,向医生打听。医生们无一例外头也不抬,连搭理也不搭理。看着眼前的一幕,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我环顾左右,每次来时总能看到一个30多岁的向导员(姑且叫这个名称吧),今天怎么没在呢?正思忖间,那个向导员一边说笑一边走来,顿时好些外地人围拢过去问这问那。不大工夫,人们疏散开来,队伍又恢复了先前的样子。我笑着对她说:“还真离不开你啊,你的位置还真挺重要。”她听了,脸上笑开了花,眼眉往上一挑,有些骄傲地说:“好多人都这么说呢!”从她的眼神、她的表情,我可以窥测出她内心是满足的。虽然她的工作再简单不过了,但她把它看成了无可替代的,相信她一定会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价值的认可和灵魂的安放。
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对他最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而这往往被我们忽视。
我们常常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仍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乃至折腾。尤其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不少人奋力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甚至压根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属于他的位置,而那个位置始终等侯着他去认领。
当这个认识逐渐清晰起来之后,如今的我丝毫不怀疑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最适合我的,外界任何诱惑都打动不了我,因为我已深深地爱上了教育,在我的生命和灵魂深处已经刻上了教育的痕迹。在这个神圣的工作领域中,我体味了人生,我从中受到了超凡的精神洗礼,也感受到了生命的享受!读书、育人、修己已成了我的必修课,使我逐渐看清了我究竟需要什么,应该远离什么。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是生命和灵魂。在这两件事情中得到妥善安放和真实的满足,无需多求,所以我过着安静淡然愉悦的生活。
我知道我的生活仅仅适合于我。有的人适合闯荡江湖,有的人适合指点江山,有的人适合叱咤风云,有的人适合商场鏖战,有的人适合在舞台上光彩照人。人的禀赋各不相同,唯有一点共同的是: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合适,只有去问问他的内心了。心安放,位置就是最合宜的了。
因需而教
如果没有会,我每天早晨都会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一年级有一个小同学,长得着实可爱,特别像动画片中的小丸子,每天像小燕子一样跑到我的跟前,笑嘻嘻地说:“张校长好!”我也会用手摸摸她的小脸蛋,拍拍她的小脑袋。时间长了,我们双方都已成习惯。可是今天不知为什么,她脸拉得好长,嘴嘟嘟着进了校门。我热情地跟她打招呼,而她脸上没有一丝愉悦的神情,眼里似乎还含着泪水。我俯下身子,轻轻地捧着她的脸问道:“孩子,今天怎么不高兴啊?”她看看我,好像更委屈了,但仍然不做声。询问几次,她就是不开口。我笑着说:“既然今天不高兴,我就不问了,哪天想告诉我再说好吗?”她小脸仰着,点了点头。
望着她离开的背影,我想:孩子每天的心情该是多么重要啊,这一天她上课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呢?
我在巡视各班上课情况时,特意把小丸子的心情告诉了班主任,让她尽量让那个小朋友开心上好每一节课。
第二天,小丸子又恢复了先前的样子,像小鸟似的飞奔到我的眼前,仰着脸一个劲地冲我笑。我抚摸着她的脸,悄悄地在她耳边低语:“今天能告诉我昨天为什么不高兴吗?”“因为昨天我妈妈有事不送我上学,让我自己走。”“哦,那今天妈妈送你啦?”她呵呵笑出了声:“送啦!”我听后,拍拍她的脑袋,轻声说:“好孩子长大了,就不要妈妈送了,今后如果妈妈再有事,我们就自己来上学,好吗?”她眨巴着眼睛,似乎不认同。我接着说:“你家住得远吗?”她一个劲地摇头,回头指着后面说:“就在那,走一会儿第二排楼房。其实我早就认识了。”我望着她的自豪神情,开心地笑了,“小丸子,我特别喜欢你,你也特别喜欢张校长,对吗?”她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我接着说:“咱俩订一个约定好吗?明天你告诉妈妈,自己走试一试。如果可以,那就和妈妈约定,如果妈妈有事,就不需要她送,如果没事,她愿意送就送,不愿意就送自己来上学,好吗?”“行!”清脆的童音在我耳畔回响……
孩子正在蹒跚学步,我们教什么?孩子学什么?我想:小丸子的现象也会在其他孩子身上发生。记得我们小时候都是自己去上学,而现在孩子们每天都需要大人接送。但这能怪孩子吗?能怨家长吗?都不能!社会复杂了,试想:孩子自己走,大人能放心吗?尽管如此,终有一天,我们的孩子都要离开大人,要自己独立行走。那么,在他们童年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什么呢?自护的意识!
如何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在德育主任的策划下,我们相继开展了“遇到这些事情,我们该怎么办?”的主题讲座,各班召开“我能行!”主题班会。
活动是开展了,应该深思的东西还有很多。教育不是挂在嘴边的,而要靠我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们逐渐成长。教育是因需而做,只有这样,才会更有实效性。
教师需要有悟性
今天刚上班,学校的一名教师找到我,问我:“您有时间吗?我想和校长说说心里话。”我笑着点了点头。她好像情绪很激动,列举了与同办公室一位老师的种种纠葛,还一再强调说那位老师几次给她设套,让她钻,她心情异常郁闷。我一直没有说话,静静地听她述说,还站起来给她倒了杯水。平心而论,这位老师是很要求上进的,和那位老师闹意见也都是为工作,以前有点隔阂,始终压在心头,挥之不去。
我听了之后,没有评论谁是谁非,只是给她提了三条建议,请她回去好好思量。第一,要她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好,不要因生气而影响身体,得不偿失;第二,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很容易,建议在她说别人的同时,想想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妥之处,这个观点马上得到了她的认同;第三,找时间和那位老师聊一聊,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讲出来,看看双方能否达成共识。我特别强调:“你的委屈、你的怨恨、你的苦恼,都要真诚地和她沟通。你在这里生气,也许对方全然不知呢。敞开心扉,试着去主动赢得友谊。”说到这,她似有所悟。因为后面要开行政会,所以我简单地但很推心置腹地对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包容,每个人都要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不要猜疑,多沟通,多交流,多劝解,让阳光心态永驻我们的心房。”她点了点头,我鼓励她马上去找那位老师心平气和地说说心里话,有需要我还会随时帮助她,她高兴地答应了。
晚上回家翻阅报纸,一篇<;另类天使>;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
喝酒时,朋友苦恼地说,有人暗中算计了他。他给我讲了他的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办公室的故事,反反复复在许多办公室演绎着。
“这个可爱的天使!”我笑着说。
“对于这样的卑鄙小人,我揍他的心都有,你还说他是个可爱的天使?”朋友责怪道。
“你以为天使是什么样?”我问,“是背上长着羽毛翅膀的可爱宝贝?是穿着洁白纱裙的美丽少女?还是耐心慈祥的幼儿园老师?”“难道不是吗?”朋友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