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9511000000020

第20章 密件密电的密码 (5)

曼宁曾经对兰默说起过一些令人气愤的事情。曼宁曾说,他负责调查15名伊拉克人被伊拉克警方以印刷反伊拉克政府作品的罪名逮捕的事件,但最后发现这些所谓有问题的文件只是针对政府腐败的学术性批评,文章的名字叫《我们的钱去哪儿了?》,对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政府的腐败问题提出了批评。这样的文章,如果放在美国,并不比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上的厥词更过分。他把这件事向上级报告,但上级却让他闭嘴,“他一点都不想听”,上级告诉他“应该做的是帮助伊拉克警察找到更多的犯人”。从那以后,他开始质疑是否有真相,开始对美军失去信心。

曼宁相信,2004—2009年记载着伊拉克战争50多万个事件的巨大数据库将从内部角度细致地证明“第一世界如何压榨第三世界”。于是,让这个沮丧的年轻人有所期盼的幻想,便是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遍布世界的上千名外交官“一觉醒来,发现整个机密外交文件的储藏室以可搜索的格式向公众打开大门……外交丑闻被披露,他们定会心脏病发作”。他对兰默说:“我得把这些文件弄出来……理由很怪诞……它也许能改变点什么。”曼宁这样告诉兰默:“我不再相信好人对坏人的逻辑,所有只是为一己私利而已。”

很快,兰默就将聊天记录提交给美国联邦调查局。兰默表示,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关注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

5月29日,23岁的曼宁在伊拉克前方作战基地,以非法下载和传输机密数据的罪名被捕,关押在弗吉尼亚州匡堤科(Quantico, Va.海军陆战队基地),受到自杀监控(受到特别监视,以防自杀)。兰默告发的动机和曼宁一样,也是出于正义感,他们都有正义感,但动作却正好相反。曼宁在7月被控8项罪名,美国军方指控他在2009年11月19日和2010年春天向维基解密提供了巴格达事件视频、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演示文稿以及多达25万份的秘密外交电报。美国军方指控曼宁触犯了美国法典1030(a)(1)节的18个条款。美国法典这一节主要针对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下载。不过,这并不是普通的犯罪。

2011年,曼宁将上军事法庭受审。8项罪名如果成立,最高可被判处52年徒刑。曼宁将先接受706审查团(706 board)的评估,在审查团确认他的心理状态后,才会考虑下一步法律行动。706审查团的命名源自军事法庭手册(Manual for Courts-Martial)的章节;针对个别案件,成立审查团的目的,一是厘清当事人是否患有无法判别是非的心理疾病,二是判别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是否有能力承受法庭诉讼。

曼宁案件让维基解密和阿桑奇面临十分微妙的局面。阿桑奇说:“我们从不知道曼宁是我们的信息来源,系统架构决定我们不会知道消息来源者的身份。”“如果我们相信这个指控,那么曼宁就是被一名与维基解密毫无关联的电脑黑客出卖的。很遗憾,我们不能挽救自己人。”

美国国内也有许多为曼宁喊冤的人。在美国人专门为曼宁创建的网站“救救布拉德利·曼宁”上,出现了帖子《签名,为布拉德利·曼宁伸张正义》。该帖称,不管是否真的把绝密录像提供给维基解密,曼宁都不该被捕,更不该受到指控。

英国《经济人》杂志简单介绍了背后的操作流程:“曼宁从政府网站上下载超过25万份的外交文件,他把这些文件全都给了维基解密,维基解密又把这些文件给了新闻媒体,包括德国的《明镜周刊》,西班牙的《国家报》以及英国的《卫报》(之后又传给了美国《纽约时报》)。”《经济人》杂志评论称,维基解密最强大的是它的数据,以高度加密的形式在网络上流传;而它最有价值的则是人员,比如曼宁。

SIPRNet情报网络是张破网

至今,人们很少知道这些机密文件从而何来。

其实,这些文件全部来自美国SIPRNet情报网络系统。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情报机构因为各自为政、不能共享有用情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及时防止恐怖袭击而饱受批评。美国前驻外大使、职业外交官大卫·什恩曾在外交部系统工作37年。他说:“‘9·11’调查委员会曾指出,恐怖主义袭击之所以未能避免,情报失误有重大责任;由于政府部门间各自为政、沟通不畅,信息未能送达应该知道的机构。例如,联邦调查局知道‘基地’组织支持者扎卡利亚·穆萨维试图学习驾驶商用客机,却没有告诉中情局,而中情局当时得知将会发生一起航空密谋,正拼命想找出航班的细节。自那以后,政府部门间的情报分享成了当务之急。”

美国政府痛定思痛,决定利用互联网络的优点,将多个政府数据文件库连接起来,希望重要情报在更便捷和更保密的情况下,给大多数美国官员分享,并标以“Sipdis”字样,作为机密电报的标签,实现“把情报要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大卫·什恩说:“美国政府机构一直尝试在各机构间分享上至机密级别的信息。这意味着,数十万名政府职员,只要有访问权,就能读到任何一条电文。实际上,没有人能读完任何一天从海外汇总的所有电文。“Sipdis”标识的广泛使用,更大大促进了信息的分享,特别是在‘9·11’之后。”

“Sipdis”全写是SIPRNet Distribution(秘密互联网协议分布),而SIPRNet是一个缩略语,代表“保密IP路由网络”,最初是美军在全球使用的内联网,由美国国防部负责运作。传送的是机密(secret)及其以下的信息,独立于民用互联网,与普通互联网是物理隔绝的。由于外交也属于情报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纳入到该网络之中。之前,虽然某些驻外外交机构的电报也从SIPRNet传输,但数量较少,此后由于SIPRNet大规模铺设,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加入。2002年,有125个大使馆接上了SIPRNet。2005年,达180个。现在,有250多个驻外使领馆连上了SIPRNet。美国驻外大使馆与国内之间的电报也走SIPRNet网络。自此,SIPRNet成为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用来存储和传输秘密文件的网络。

SIPRNet底层使用IP协议,但上层使用加密协议。它和NIPRNet、JWICS是美国国防部网络系统的三胞胎,分别用于传输不同密级的文件。NIPRNet(非机密敏感信息网络协议路由网),用于在内部传输非秘密的,但是又有些敏感的信息。SIPRNet、JWICS从物理上是与外面的互联网分开的,但NIPRNet和普通互联网有相连的部分,为外界互联网访问提供门户支持。SIPRNet传送的是机密(Secret)以下的秘密信息,而JWICS(联合万维情报交流系统)传送的则是绝密(Top Secret)信息。它们的前身就是早期大名鼎鼎的军用网络Milnet(Military Network)。人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黑客通过互联网入侵美国国防部的消息,实际上,绝大部分攻击窃取到的秘密十分有限。由于只有NIPRNet与普通互联网物理连接,而NIPRNet的密级最低,即使被攻破,有价值的情报也不多,损失可以控制。至于机密和绝密情报,分别在SIPRNet和JWICS上传输,由于完全物理隔绝,黑客无从下手。物理隔绝是网络安全的最高层面,理论上,如果不能突破物理限制,黑客们几乎无法入侵。

美国国务院官员通常在输入电文前,要对电文进行标记。比如标记为“Stadis”的文件,意味着只能在国务院内部传输。而标记为“Sipdis”的文件会自动进入SIPRNet系统。维基解密网站上所泄露的大量美国外交电文,是这种有“Sipdis”标记的文件。“Sipdis”的含义是,该信息适宜于与其他政府机构分享。这些电文通常是一些日常的政治和经济报告,与外交官员谈话的总结,以及华盛顿的分析文章和政策指导。

在技术上、物理上讲,SIPRNet几乎是无懈可击的。但是,分享的扩大同时意味着网络的脆弱性,特别是由于保密措施执行不力,SIPRNet顿时成为一张漏洞百出的网络。标注“Sipdis”的外交电文,会自动下载到大使馆的机密网站上,不仅国务院职员可以获取内容,连接上SIPRNet的军方人员也一样可以。进入程序和密码基本上每隔150天更换一次。据统计,获准登入SIPRNet的人数达300多万,能阅读到最高级“绝密”文件的人数达85万。可以说,SIPRNet的保密性取决于所有有权访问该网络的人百分之百遵守规定和承诺。在具有机密级别访问权的300万人中,只需要一名“误入歧途”犯规的个人,就能凭一己之力严重破坏美国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