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9511000000029

第29章 与美国决战到底 (3)

在维基解密遭到严重攻击之后,维基解密呼吁拥有Unix服务器和接入托管资源的人回应,建立各自的镜像网站。不到24小时,网上就出现了数十个维基解密的镜像网站,形成“芭芭拉·史翠珊效应”(Barbra Streisand Effect)。“芭芭拉·史翠珊效应”一词,最早出现在几年前。有一名摄影师对美国女星芭芭拉·史翠珊的住宅拍了一张照片。芭芭拉·史翠珊随后就提出诉讼,称摄影师侵犯她的权利,设法要让照片自网络上移除,但很快就有数百人将照片复制到他们的网站上。

就这样,无数维基解密镜像站点如孙悟空分身术,或星火燎原,迅速在全球激增。如此一来,文件资料被备份到数千个服务器上,服务器可能架设在全球任何地方,想要封锁资料就像要筛子不漏水一样难。在美国网络服务商EveryDNS.net关闭wikileaks.org地址仅6个月后,一个在瑞士的新的域名www.wikileaks.ch就出现了,用户可顺利登入。这个域名被24岁的Denis Simonet注册,他是瑞士一个黑客组织的主席,同时也是Zurich的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他的Twitter上,他强调,“wikileaks.ch是瑞士黑客组织注册的,但并不知道维基解密的计划”。

一名来自哈佛的技术高手Laurence Muller,把所有这些镜像站点收集到一起,并通过Google地球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可以让人们对全球的维基解密镜像网站一目了然。Laurence Muller首先写了一段PHP脚本,搜集了维基解密网站上的主要镜像的名单,他很快就找到1885个网址,并利用GeoLite City找到了这些镜像网站的地理空间位置。最后,他把网址、IP和经纬度坐标做成了一个可以用Google地球打开的KML文件。结果在一个3D地球仪上生成了一系列坐标,每个大头针代表一个维基解密镜像网站。然后,Muller创建了一个类似按时间顺序的传播视图。

如果点击打开维基解密全球镜像站点地图,在12月5日~10日不同时段里,维基镜像站点在全球激增的态势一览无余。用光标指向图中任一亮点,镜像站点的网址就会随之出现。

要为所有这些镜像站点编制可靠的目录是不可能的,因为镜像站点过多,其位置过于易变不定。根据http://wikileaks.ch/mirrors.html公布的统计,维基网站的镜像网站有1885个,如wikileaks.ch,wikileaks.de,wikileaks.fi,wikileaks.nl,Wikileaks.info,etherpad.mozilla.org,wikileaks.as50620.net,等等。

Muller采用同样的数据并按时间顺序描出了这些点,显示出维基解密以病毒式复制的速度:从屈指可数的几个镜像增长到近1885个,仅用了不到7天时间。

分析镜像网站数据可以看出,很多镜像站点分布在欧洲,南美、北美、亚洲和非洲也有,可以说是遍布全球。大部分镜像在德国,而美国、法国和荷兰紧随其后。

海盗湾星星之火燎原

在维基解密先后公布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秘密文件之后,美国政府强烈要求维基解密归还所有的涉密文件,并且彻底删除服务器里的文件存档。既然维基解密的机密文件已经向公众开放,看来美国再想收回来已经太晚了。

那么,维基解密的海量秘密文件,在互联网上传播到底有多么广泛,有多么快呢?让我们去海盗湾找找。海盗湾(The Pirate Bay,缩写TPB)是一个专门储存、分类和搜寻BT种子的全球性网站,它自称是“世界最大的BT种子服务器”。

海盗湾由瑞典的一个民间反版权组织海盗署建立于2004年,同年10月从海盗署完全独立。2007年,海盗湾由Gottfrid Svartholm(代号Anakata)、Fredrik Neij(代号TiAMO)与Peter Sunde(代号brokep)等人营运。海盗湾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全没有版权限制的自由网络国度。海盗湾曾多次被瑞典警察取缔过,其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服务器也不得不迁移到荷兰。后来,海盗湾又因荷兰政府的压力,不得不搬回了瑞典。2008年1月,海盗湾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00万,网站拥有的种子超过100万,成为世界最大的BT网站。海盗湾官方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说:“请记住,我们是关不掉的!”

截至2010年12月8日17时,如果在海盗湾搜索关键字“wikileaks cablegate”,会返回113个不同的torrent文件。当时,有109个人正在从这些torrent文件下载维基解密的档案,而在全世界的电脑里却有5801个种子存活着。最受全球下载者欢迎的种子文件容量是10M。这个种子是最早出现的美国外交电报文件。

微博用户@wikileaks第一次在Twitter上说明这份文件存在之后,仅仅两个半小时,第一份完整档案文件的种子就出现了。之后20分钟,第一个种子出现在维基解密的一个镜像站点。当时有721人在为最早的美国外交电报文件做种,并且有14个人正在下载它们。这份文件是目前种子数最多,也是下载人数最多的单一解密文件。我们可以以完整且未打包的方式在网页上5分钟之内下载完成。同时,还有26个不同的维基解密的torrent被上传。

维基解密总共有251287份文件,到现在只有1193份文件被释放,还不到0.5%。只要我们愿意加入到数以千万的种子下载人群当中,就可以保存一份美国外交电报的副本。

下一个目标对准华尔街

在维基解密泄露25万份外交电报后,阿桑奇继续以威胁的口吻说:“相关的文件中你们会看到赤裸裸的、缺少职业道德的种种违规行为,你完全可以称之为腐败的温床--在银行内部,所有人都对种种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理者们并不在乎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他们只关心如何满足个人私欲和利益。”

2010年11月11日,阿桑奇在伦敦某公寓接受了《福布斯》记者专访。他一头标志性的银发,此时已经被染成了棕色,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追踪他。在这次采访谈话中,阿桑奇继续一贯的神秘谨慎作风,回答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之前都会沉思片刻,想好之后才会缓缓给出答案。

阿桑奇在采访中言之凿凿地表示,他坐拥“一座巨大的秘密宝藏”,其中一多半涉及美国多个银行和财团的内幕信息。他打算在2011年初,开展一次名为“美国一家大银行”的解密行动。这次即将公布的“数万份或数十万份文件”将揭秘美国一家大型银行“公然违规行为”和“不道德的做法”。解密文件将让人们看到银行的管理层是怎样在幕后操作的,让公众了解到公司内部交易、暗箱操作等龌龊行径。届时,涉及的财团和银行或许会被“折腾”倒闭。事件的影响,将不亚于当年的“安然丑闻”。阿桑奇甚至为这次即将到来的解密起好了名字:“巨量解密”。

对阿桑奇的这次采访,刊登在11月29日的《福布斯》杂志上。结果,11月30日,美国银行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收报10.95美元,下跌36美分,跌幅3.2%。因为有人猜测维基解密将很快公布美国银行的秘密文件。美国银行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市,是按资产计美国最大的银行。阿桑奇2009年10月接受美国科技业杂志《计算机界》采访时声称,美国银行一名高管的5G电脑硬盘就在他手里。

12月1日,美国银行随即就对“美国银行就是维基解密的下个目标”的传言进行了公开且严厉的驳斥。华尔街也对维基解密的下一步动作非常关注,因为现在华尔街的丑闻早已层出不穷,如果阿桑奇真的抖落出真金白银的要命材料,就是雪上加霜。一位名叫巴里·里萨兹的投资经理对《财富杂志》表示:“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是银行业最缺乏竞争力、最弱不禁风的时候。如果没有纳税人的支持,银行早就死光了。如果公众发现所谓的免费支票账户根本不免费,你想想会是一幅什么场景?而且所有长期关注银行业的人都知道,那些表面风光的家伙们根本没有支付能力,早就破产了,所以真要是露出什么劲爆的消息,我也不会惊讶。”

采访阿桑奇的《福布斯》记者安德鲁·格林伯格在博客上透露:“阿桑奇在采访中表示,手中的材料都是未曾公布的,而且对数家金融企业具有相当大的潜在杀伤力,严重程度远远超过现在所讨论的泄密文件。”

12月17日,获得保释后的阿桑奇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说,仍然计划公开一批涉及多家银行的信息。阿桑奇说:“我们(维基解密)受到袭击,主要不是来自政府……而是来自银行,迪拜的银行、瑞士的银行、美国的银行、英国的银行,所以我们当然会继续泄露有关银行的资料。”

维基解密在Twitter上呼吁支持者抵制美国银行。它在Twitter上说:“我们吁请所有热爱自由的人关闭他们在美国银行的账户。”它接着劝告人们,应该把钱放到更安全的地方。

不久,美国银行决定不坐以待毙,15~20名高层管理人员在首席风险总监汤普森的带领下,展开大规模调查行动,检查数以千计的内部文件。美国银行也一直在检讨相关事件,例如是否有遗失计算机,以及寻找计算机系统遭破坏的线索。还聘请了一家顾问公司,协助管理这次行动,同时寻求多家顶级律师行的法律意见,了解一旦维基解密披露的文件涉及客户个人数据时,银行可能要负的责任。

幕后主使若隐若现

2010年12月10日,阿桑奇在英国被捕之后,数万澳大利亚青年组织集会示威游行,公开声援阿桑奇和维基解密,促请澳大利亚政府改变立场,支持阿桑奇。但是有人发现,参与示威游行的人许多都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国际七三学社澳洲委员会成员,并且有传言说国际七三学社在幕后支持阿桑奇和维基解密。

国际七三学社总部立即回应,对传言进行谴责,希望国际社会不要将维基解密与国际七三学社联系起来。国际七三学社总部还专门召开记者会,就有传言称阿桑奇是国际七三学社高级成员,维基解密受国际七三学社主导的情况,及时予以澄清。国际七三学社说明,学社并没有触及各国情报网,学社在世界各地的成员也没有向维基解密传输任何资料。国际七三学社与维基解密没有任何关系。

无风不起浪。实际上,维基解密背后始终有一个很大的谜团。最可怕的不是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网站,而是为维基解密提供情报的网络。美国情报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庞大的情报体系,不是一般的组织所能为,美国中情局只是想通过阿桑奇找到背后的网络。毫无疑问,美国人很自然就会联想到一个庞大的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七三学社。因为阿桑奇正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有消息称他参与创办国际七三学社,而且始终是学社的骨干成员。

国际七三学社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学社,英文名是International Seven Three Society,简称ISTS。国际七三学社源于1908年旧金山华人发起的“七三学社”,在沉寂百年之后,2008年5月,全球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政、商、学三界领域知名人士决定沿用“七三学社”这个名字,开办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同年代人发起的经济学社和互助联谊会。

美国情报部门甚至怀疑阿桑奇和维基解密是受国际七三学社操纵,因为阿桑奇似乎参与了2009年的白宫泄密事件。美国方面一直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国际七三学社就是维基解密的幕后主导者。虽然美国的猜测遭到国际七三学社总部的否认,但是国际七三学社的许多成员,因阿桑奇和维基解密而遭受澳大利亚和美国情报部门调查。结果证明,杯弓蛇影的美国情报部门的怀疑,又是一次“疑邻窃斧”的典型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