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砍柴而言,斧头的锋利程度便是影响砍伐速度和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如果像故事中的伐木工人一样只知道一味的埋头苦干,虽然自己的伐木效率每天都在降低,但是却找不到问题的关键和根源所在,那么便只会把大量的精力和力气浪费掉,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当我们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不妨先想想,所要做的事情的重点和关键在哪;当我们行动过程中发现虽然付出了努力却进展缓慢的时候,我们也不妨想一想,是不是还有什么关键的地:疗我们没有看到,从而导致效率这么低。
成功者善于抓关键。再大的事情再棘手的事情就像一只强壮的大牛,如何牵走一头牛?聪明的人会拿一条绳穿在它的鼻子上,小孩牵着都可以走,这就是抓关键。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突破口,聪明人和最后能取得成功的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找到并发现这个突破口,从而把力量集中在关键点上,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力量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抓重点、抓:关键并不是躲懒,也不是贪图轻松和享受,而是将有限的力量作用于最关键的地方,从而产生最好的效果。这才是成功者花同样多的时间却取得远比常人大得多的成功的秘诀所在。
甘于寂寞,做好每件小事
寂寞者,是成就大事业者。并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是大富大贵,声名显赫之人。对于大多数的成功者而言,从来都是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的累积才最后获得成功。这就需要忍得住成功前的寂寞,经受得住不平凡前的平凡。甘于寂寞,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多少人贪图一时虚名,急功近利,心气浮躁,耐不住寂寞。总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成就大事业,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到头来,仍是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还整天怨天忧人。
甘于寂寞,是一种生存状态,对有志者,更是一种奋进的力量。无为者,会在寂寞中沉沦,有为者,总会在寂寞中崛起。
寂寞,实际上也是一种蓄势。猛兽在捕猎之前,都要悄悄地占据有利地形,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然后才能一蹴而就。基辛格博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常常把精心准备的事情,当作是一种极偶然的事情来做。因此,做大事之前总要先从小事开始准备,不平凡的成就总是点滴平凡小事的积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东汉,有一个人叫陈蕃的人。这个人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当过太守、尚书仆射以及太子老师等非常重要的官职。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里面提到的“徐孺下陈蕃之榻”中的陈蕃就是他。东汉末年,陈蕃为了消灭宦官的擅权,曾经筹划过剿杀宦官的计划,由于事情走漏了风声,陈蕃被杀。但是他一生忠君爱国,留下了美名。
陈蕃在年轻的时候,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并因此而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情。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拜访,看到陈蕃住的那间房子里外污秽不堪,到处都是肮脏的杂物。薛勤就问他,客人来访,你为什么不打扫一下你的房子呢?陈蕃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就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问得非常尖刻,陈蕃无言以对。从此,陈蕃不再像以前那样眼高手低,而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修养和言行举止,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士,成就了不朽的伟业。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所有不平凡的伟业都是这个道理,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最终成就大事业,而不能甘于寂寞,时时想着急功近利的人,则只会一生碌碌无为,无所成就。
在现实生活中,越是平凡之中越藏着不平凡,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都会是你成功的累积。所以,别轻视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有一天你会发现,看似平凡的生活,原来有着这么多的不平凡。
18世纪的时候瑞典化学家塞勒在化学领域:有着相当杰出的贡献,可是瑞典国王却对此毫不知情。
一次欧洲旅行途中,瑞典国王才知道自己的国家居然有这么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于是决定授予塞勒一枚勋章。可是,负责颁奖的官员孤陋寡闻,又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竟然没有找到塞勒,而草率地把勋章颁给了一个与他同名同姓的人。
当时,塞勒在瑞典一个小镇当药剂师,他知道国王颁发了一枚勋章给自己,也知道发错了人,但是他只付诸一笑,完全不当一回事,仍埋头于化学研究中。
塞勒在业余时间里用极其简陋的自制设施进行实验,首先发现了氧,此后又陆续发现了氯、氨、氯化氢等几十种新元素和化合物。后来,他更从酒石中提取出酒石酸,并根据实验写成两篇论文,送到斯德哥尔摩科学院。岂料,科学院竟然以格式不合为由,拒绝承认他的论文。但是,塞勒并不灰心。在获得大量研究成果之后,他根据这些实验写成了一本书,并终于在32岁那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如果我们也有塞勒这种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精神,愿意在平凡中追求伟大,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在社会中,除了一些特殊的人从事特定工作外,一般人都很平凡,但不管怎么平凡,只要肯努力,依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那种大事做不了,又不肯为小事付出心力的人,是最要不得的。其实,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企业,成功都源自平凡工作的积累。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在平凡中求成长的人。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的人,才是能够发挥实力的人。
不要小看任何一项工作,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当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宽广,成功的机遇也越来越多。平凡不平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从中找到成功的道路,是否知道要从每一件小事中发现机会。
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漠视自己的平凡,也不小看生活周遭的平凡,如此一来,再平凡的事也能变得不平凡。
行动时注意细节
闻名世界的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感叹“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可见其对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其实,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竟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竟争层面。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也正是在这种重细节的宗旨的指导下,海尔集团一直秉承着“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也正是这种管理风格最终使得海尔集团在众多企业中独树一帜,取得骄人的成绩。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
在商场的竟争中很多细节中分高下的例子,丰田汽车进军美国的历程就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
当初丰田汽车公司为了设计出适应美国人使用的汽车,曾经派人到美国用户家中去进行过调查。
某一天,一位彬彬有礼的日本人没有选择旅馆居住,却以学习英语为名,跑到一个美国家庭里居住。奇怪的是,这位日本人除了学习以外,每天都在做笔记,美国人居家生活的各种细节,包括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等,全在记录之列。3个月后,日本人走了。
此后不久,丰田公司就推出了针对当今美国家庭需求而设计的价廉物美的旅行车,大受欢迎。该车的设计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考虑了美国人的需要,例如,美国男士(特别是年轻人)喜爱喝玻璃瓶装饮料而非纸盒装的饮料,日本设计师就专门在车内设计了能冷藏并能安全放置玻璃瓶的柜子。直到该车在美国市场推出时,丰田公司才在报上刊登了他们对美国家庭的研究报告,并向那户人家致歉,同时表示感谢。
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细致的精神,丰田公司很快掌握了美国汽车市场的情况。5年以后,丰田终于制造出了适应美国需求的轿车——可乐娜。有一个关于可乐娜的广告宣传片是这样的:一辆可乐娜汽车冲破围栏腾空而起,翻了几个滚后稳稳落地,然后继续向前开。马力强劲、坚固耐用、造型新颖,同时价格低廉(不到2万美元)的可乐娜推向美国后获得巨大成功。此后10年,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不断扩展市场份额,1975年时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商。
从丰田汽车进军美国市场的过程中就能看出,完全是细节决定了它们最后的成功。在当今世界的商业竟争,在宏观的竟争层面都已经很难分出高下的时候,细节的把握和改进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上面的故事是通过细节获得成功的例子,下面的则是一个反例。
东北某国有企业与一家美国大公司商谈合作问题,这家企业花了大量功夫做前期准备工作。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公司邀请美国公司派代表来企业考察。前来考察的美国公司的老板在这家企业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技术中心等一些场所,对中方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工人操作水平等,都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可。
中方工厂非常高兴,设宴招待美方老板。宴会选在一家十分豪华的大酒楼,有20多位企业中层领导及市政府的官员前来坐陪。美方老板以为中方还有其他客人及活动,当知道只为招待他一人之后,感到不可理解,当即表示与中方的合作要进一步考虑。美国老板在回国之后,发来一份传真,拒绝了与这家中国企业的合作。中方认为企业的各种条件都能满足美方的要求,对老板的招待也热情周到,却莫名其妙地遭到美方拒绝,对此也相当不理解,便发函询问。美方老板回复说:“你们吃一顿饭都如此浪费。要把大笔的资金投人进去,我们如何能放心呢?”
这个故事从反面很好的教育了我们,让我们知道: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然而要很好的注意到和把握住细节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也正是成功者优于常人的品质所在。
细节之所以难把握,一方面是因为细节往往都是隐藏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让人很难发现它们,这也是细节考验人的地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的疏忽和麻痹大意。细节的忽略往往都出现在事情即将取得成功的时候。正如上面例子中的中方企业一样,事情一切都进展顺利,以为成功唾手可得,于是便容易忽略一些关键的细节,从而导致最终功败垂成。
因此,我们要注意细节就要每时每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只要事情还没有完结就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因为往往是在你最大意的时候,对细节的把握就会体现出差距。细节决定成败,成功要从细节开始。
让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人不是机器,状态总会有好坏的变化,无疑,状态的好坏是会直接影响行动的效果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都能保持好的状态,但是,正如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潮涨潮落。每个人的状态总是在变化的,没有人能永远都保持在好的状态下。
当我们处于一种不好的状态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调整。人的状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物质条件等都是影响状态的因素。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或许很多时候都很难再去改变,但是心理状态却是我们自己能够把握和调整的,而且心理状态也是决定着人们状态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我国古典文化向来讲究修身养性,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心理状态的波动总是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杂念和欲望,这些杂念和欲望就像野马,只有给它们套上枷锁,让它们处于你的意志控制之下,那么也就能够把心理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了。
心理状态调整的重要性应该说不言而喻的了,下面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鲁国木匠梓庆用木头做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上面雕饰的猛兽栩栩如生。让看见的人都惊讶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
鲁侯召见梓庆,要问一问他其中的奥秘。梓庆对鲁侯说:我准备做这个的时候。不敢损耗自己丝毫的力气,而要用心去斋戒。斋戒的目的,是为了“静心”。
斋戒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庆赏爵禄”了。斋戒到第五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非誉巧拙”了,也就是说。大家说我做得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我都已经不在乎了,也就是忘记名声了。到第七天的时候,达到忘我之境,我可以忘记是在为朝廷做事了。大家知道,为朝廷做事心有惴惴,有杂念就做不好了。
这时,我就进山了。静下心来,寻找我要的木材,观察树木的质地,看到形态合适的,仿佛一个成型的就在眼前。我就把这个最合适的木材砍回来,顺手一加工,它就成为现在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