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三步:信念·意志·行动
9552400000030

第30章 锁定行动结果,让生命价值最大化(1)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人行动的原动力都会是结果,没有谁是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的。过程固然很重要,但是结果才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开始行动就要把目光锁定在结果上,只有这样才能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方向,有的放矢,朝着正确的路走。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树立好目标,连自己都不知道结果是什么,自然也不会干出什么成就。

成功者都是重结果的人

在处处讲求实际、求成果的当代,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于通过结果来判定一个人的行为价值。因为只有结果才是可触的。无论你的过程如何的努力,如果没有结果,那么很难证明这段过程的存在。

人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发挥潜能,贡献社会、实现人之为人的尊严。

它既是过程更是结果。至于孰轻孰重,就是要看谁是自我实现的动力源泉,谁是自我实现的价值指引。一位哲人曾说:“最鳖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我们可以想象,同样是建筑的过程,同样是耗费力量,但是结果是不同的。站在人类的角度上,建筑师修建的才是人类可以居住的房产,才是人类可以享受的结果,而蜜蜂的劳动过程再如何闪耀着光辉,对于人类而言也是一个零。

重视结果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和难能可贵的品质。重视结果就意味着你会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念,以及为了目标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意志。历史上,很多伟人之所以能够达到他们最后想要的结果,便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品质在起作用。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的:在一间工具房中,有一些工具聚在一起开会,大伙商量要怎样对付一块坚硬的生铁。

斧头首先耀武扬威地说:“让我来,我可以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于是斧头很用力地对着铁块砍下去。可是,只有一会儿的功夫,斧头便钝了,刃都卷了起来。

“还是我来吧!”锯子信心十足地说着,它用锋利的锯齿在铁块上来回地锯,但是没有多久,锯齿都锯断了。

这时锤子笑道:“你们真没用,退到一边去,让我来显显身手。”于是锤子对铁块一阵猛锤猛打,其声震耳。但锤了好久,锤子的头也掉了,铁块依然如故。

“我可以试试吗?”小小的火焰在旁边请求说。大家都瞧不起它,但还是给了它一个机会试试。

小火焰轻轻地围着铁块,不停地烧,不停地烧。过了一段时间,在它坚韧的热力之下,整个铁块终于烧红,并且完全熔化了。

上面的寓言虽然说的是一个要有恒心的道理。然而,如果一开始火焰就对最后的成功和结果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只是想试试。那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煅烧之后,铁块还没有反应,火焰就会放弃努力。正是一种对最后结果的执著追求才会让人不懈的努力,直到最后获得成功。

过程和结果本来就不是冲突的,重视结果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并不排斥过程,而只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能够让人产生更强的动力,拥有更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下面的故事正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在旧金山的贫民区里住着一个叫辛普森的小男孩。辛普森因为营养不良又患有软骨症,6岁的时候,双腿便严重萎缩成弓形。

但残缺的身体,并没有让他放弃心中的梦想,他的愿望是有一天能成为美式足球的明星球员。

从小,他就是美式足球传奇人物吉姆·布朗的忠实球迷,只要吉姆所属的布朗斯队来到旧金山比赛,辛普森一定会跛着步子,辛苦地走到球场,为心目中的偶像加油。

由于家境贫穷,买不起门票,辛普森总是等到比赛快结束时,从工作人员打开的大门溜进去,欣赏最后几分钟的比赛。

有一次,布朗斯队和旧金山四九人队比赛结束后,在一家冰淇淋店里,他终于有机会和心目中的偶像吉姆·布朗面对面接触,而那也正是他多年来最兴奋、最期待的一刻。他大方地走到这位球星的前面,大声说:“布朗先生,我是您忠实的球迷!”

吉姆·布朗和气地向他说了声谢谢,辛普森接着又说:“布朗先生,我想跟您说一件事……”

吉姆·布朗转过头来问:“小朋友,请问是什么事呢?”

辛普森一副骄傲的神态说:“我清清楚楚地记着您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和每一次的攻防哦!”

吉姆·布朗开心地回应着笑容,拍拍他的头说:“孩子,真不简单。”

这时,辛普森却挺起胸膛,眼睛闪烁着炽烈的光芒,充满自信地说:“不过,布朗先生,有一天我要打破您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

听完小男孩的话,这位体育大明星微笑地说:“哇,好大的口气,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得意地说:“奥伦索,我的名字叫奥伦索·辛普森。”

此后,辛普森为了这个目标一直不懈的努力。在自己遇到挫折或者提升的瓶颈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用“自己已经尽力了”这样的想法来使自己放弃,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他想要的是结果!.是最后的成功。最后他也获得了成功,成为了全美的橄榄球巨星。

重视结果,不是简单的否定过程的不重要,而是进一步强调其重要性。纵观那些名留青史的伟人,或者如今让我们仰视的成功人士,从他们的名言启示中,无不流露出一种观点:在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预料结果并能收获预期结果是关键的,这也是他们奋斗和努力的原动力。正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信念,最后让他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获得最后的成功。

没有结果,就无法生存

现代社会,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在其成长奋斗的历程中都是靠结果生存的,我们往往依靠对所得结果的评定,来确定其是否是个成功的企业或者卓越的人才。所以没有结果,就不能生存,这成了一条毫无疑问的硬道理。

生存靠的是结果,不是理由。以那些知名企业为例,使它们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并不是它们的名牌效应导致了成功的结果。人们不会仅仅因为它们是名牌产品而去购买,更多的是因为它们的产品能满足他们的使用欲望。所以是结果创造出了理由,理由进一步促进了结果,只有企业的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实利,消费者才会认可企业的品牌,否则不管如何响亮的品牌都会在结果的考验中被淘汰,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就是最好的证明。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相当淡泊。没有意识到不良质量的结果会进一步砸掉自己的品牌。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它荣获了国家质量奖;在1990年,它又获得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到1991年,海尔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的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管、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19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1992年到1996年5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升至61.6亿元。1997年1—8月份销售收人达6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19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海尔集团在1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功是因为它博得了广大用户的满意,它拥有着企业所追求的结果,所以它配得上“知名企业”这四个字。

消费者对海尔产品的一个深刻印象便是其良好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这也是海尔集团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武器。海尔集团在最初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的时候就逐渐意识到,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虚名是不稳固的,只有实实在在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才是根本。也只有自己的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好的使用结果,最后才会赢得好评,获得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结果对于企业非常的重要,对于个人同样如此。我国电信行业的巨头华为一直被誉为“狼性文化”的代表。,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华为总裁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作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用狼性文化来说,学习和创新代表敏锐的嗅觉,获益代表进攻精神,而团结就代表群体奋斗精神。

狼能够在比自己凶猛强壮的动物面前获得最终的胜利,原因只有一个:团结。即使再强大的动物恐怕也很难招架得了一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狼群的攻击。所以说,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

同时,既然是狼,还意味着要使用狼性手段来追求结果。“选我不选你”就是华为的核心竟争力。为了能和客户搞好关系,得到好的业绩,让上级看到自己的工作结果,华为的员工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救。一名华为人这样形容华为的销售策略:“华为用一种自然的方式令员工们相信,为了市场销售的增长,大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所有的企业最看重的还是一个结果,有了这个结果,人可以在企业中生存,企业可以在市场上生存。

虽然华为的企业文化或许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毕竟人不是狼也不是其他的动物,不能完全的用狼性来要求企业员工的行为。但是,华为的企业文化无疑向我们展示了结果对于个人、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没有结果就不能生存,在这个竟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更是如此。或许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时候你可以用“过程也很重要”这样的话语来安慰自己,但是我们清楚,过程只有自己知道,要想让别人看到你的努力则只有结果。因此,结果是竟争的核心,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从“我想要”到“我一定要”

成功人士在回忆他们自己的奋斗历程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触:对于某一种结果,必须抱着一定要得到的心态去争取,这样的结果心态,才会使自己把压力变成无尽的动力,拥有这样一种必胜的气魄和信心,才会一步步的接近成功。

“我一定要”是信心也是信念的体现。或许很多人都有远大的目标,也有自己梦想的结果,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的去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获得成功的。成功者的可贵品质就体现在这里。他们不仅有梦想,而且有行动和决心;他们不仅仅是想要,而是在想要的同时就在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正是这种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使得他们在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能一如既往的坚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凡成功者,必是对最终的结果充满信心和决心者,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就是这样一个人。

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曾经向他的员工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除了妻儿,一切都兵变。”当年他下定决心带领三星集团发奋改革,而这句话完全体现出了他当年立志改革创新的决心,体现了他一定要求得创新发展的结果心态。

李健熙在1987年从父亲手中接过三星集团,1993年开始进行三星集团的改革,并且提出了一定要改革的口号。当时,李健熙决心给“沉睡中的三星”注入新的血液,他要给三星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这不仅仅是停留在企业的一项未来规划中,而是一定要实施它。

于是,变革说开始就开始了。三星集团首先从工作时间开始着手,把以前的“朝九晚六”制度变成现在的“朝七晚四”,几十万员工的上班时间都相应的做出调整。可以想象,如此大规模的变革会遇到多少的困难和阻碍。但是李健熙相信,如果仅仅停留在想要改革的层次上,那么振兴三星将永远只是一个空口号。必须以一定要改革的态度去迎接挑战,这样三星集团的再生才不会是个神话。

坚定的改革给三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然而,1997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又给三星集团带来了挑战。李健熙面对金融危机,决心再次改革。李健熙坚定的决心,影响着三星集团的上上下下。在他的指挥下,三星集团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尽:最大力量抵制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现在的三星已经位列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前列,正是这种不只是把想法停留于纸面,能够排除困难,决心改革的精神最后帮助了三星的再生。

当今时代,世界瞬息万变,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行动的时候不能决断果敢,并最后坚持到底,则必然面临失败。其实,结果是你越想得到,最后也就最可能得到。

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我一定要”的重要性。

2000年,全球汽车市场一片萧条,日产尼桑公司也因此陷入了困境,于是公司高层聘请了法国有“营救大师”之称的卡洛斯·戈恩来到公司,期盼他能够使公司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