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了,雷曼兄弟
9553900000022

第22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9)

【2】第二类资产是指在公开市场上并没有完全相同资产的报价,但是存在相似或可比产品的报价,或者其价格可以通过在市场上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相关参数来间接获得,比如说,标准利率掉期;

【3】第三类资产是指不存在足够流通性的公开市场中,无法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报价的资产。比如说,非投资类评级的住房贷款抵押债券。

第157号会计准则要求,对于第一类资产,应该用当时市场上的公开报价来衡量其价值。事实上,经纪自营商和资产管理公司这类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都在实施这种会计方法。每一个投资银行里,都专门有一支庞大的日盈亏结算队伍来跟踪其价值的变化。

对于第二类资产,第157号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用具有可比性的相似资产的报价来间接观察其价格;或者,利用数学模型或公式来推导其公允价格。而且,用来推倒或者计算其价格的参数,必须是在公开市场能够观察到的数据。比如说,利率掉期。虽然这个产品的价格不能直接从市场上观察到,但是和这个互换相关的利率,可以在市场上观察到。那么,这个利率掉期价格就可以从这些利率参数中,通过公式或者模型来推算出市场价格。

而对于第三类资产,则需要利用复杂的定价模型来对其估价,而且,很多这些模型所需要的参数以及假设,不能直接从市场上得到,从而需要公司“合理的主观判断”,以及企业在计量时可获取的最佳信息。

盯市价格

2006年第四季度,通过二级市场,雷曼购买了超过20亿美元的次优级按揭贷款池。这些贷款池是生产贷款抵押债券/抵押债务债券【CDO】这些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原材料。将这些原材料打包、评级、定价、最终卖出大约需要30~60天。这一到两个月,用我们的行话,叫做库存阶段。贷款池并没有一个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之类的交易中心,主要通过各个贷款经纪牵线搭桥在私下交易。但贷款池二级市场的交易量非常大,也有着很强的流通性,因此,根据第157号会计准则的定义,贷款池属于第二类资产,所以我们通过市场上的相关信息来间接衡量其价格。

2006年正是贷款抵押债券/抵押债务债券【CDO】风风火火的一年,大家都玩了命地发行资产抵押债券/抵押债务债券【CDO】。而原材料贷款池却相对有限,狼多肉少,僧多粥少,贷款池的成交价格一路上升。到了季末,原来用本金面值买来的这20亿美元贷款池,现在市场上相同类型已经卖到了101%的价格。也就是说,哪怕抵押债务债券【CDO】还没来得及做好,20亿美元的贷款池一动不动地待在资产负债表上已经赚了2000万美元。根据第157号会计准则,2000万美元直接计入本月盈利,相应地,总资产也上涨2000万美元。

不仅如此,按揭贷款池还是最常用的回购协议抵押物之一。回购协议是华尔街每个银行每天运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贷款池市场一直上扬,盯市定价以后,资产负债表上的贷款池的价值也水涨船高,你就能用它借到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钱,你又能去买更多的贷款池,发更多的抵押债务债券【CDO】,赚更多的钱;然后用它们做抵押,再去借更多的钱,再买更多的贷款池,再发更多的抵押债务债券【CDO】……长此以往,无限循环。

除了在回购协议上大占便宜,第157号会计准则还解决了投行长期以来最头疼的“资本储备金”难题。“资金杠杆”是华尔街的祖传秘方,100多年来撬起了无数美丽的神话,却也成了众矢之的。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首的大大小小机构变着法儿地抑制杠杆率,“资本储备金”就像紧箍咒,得时时提防,碍手碍脚。有了“盯市”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根据市场价格一路上扬,债券却不变,这样一来,权益大涨,所需预留的资本金就越来越少,杠杆就能越撬越高。

但是,好景不长。

贝尔斯登对冲基金的倒塌拉开了投资者疯狂出逃的序幕。次债成了每一天新闻的主题。一度被排队抢着买的贷款抵押债券/抵押债务债券【CDO】,变成了过街老鼠。而其原材料贷款,也就逐渐无人问津。按揭贷款池的二级市场交易量越来越小,流动性越来越差,到了2007年已经无法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市场来观察其市场价格了。这个时候,雷曼把按揭贷款池从第二类资产转为了第三类资产。作为第三类资产,其价格必须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推算,即盯模。

盯模定价

华尔街上的数学模型,都是由那些来自普林斯顿或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物理、金融工程的博士,加上C++、Java等计算机牛人们,关在小黑屋子里面,没日没夜地运算、模拟捣鼓出来的,让这个世界上99.99%的人绝对搞不明白的东西。这些极其复杂的模型建立在无数个参数假设的基础上。

比如说,对按揭贷款池的估价。和前面已经介绍过的结构性产品估计模型一样,贷款池的定价要涉及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假设,提前偿付假设,拖延和违约假设,累积亏损假设,折现率假设。投行原本就已经浩浩荡荡的产品控制部门,为此又设了一个专门的小组从事定价按揭贷款池这项高智商投入的工作。这个小组每天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参数假设做各种各样的测试和调整。

复杂的数学模型,往往对假设参数非常敏感。折现率,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控制器,下调几十个基点,总的价值就会马上上升0.5%~1%左右,对于按揭贷款池这样动辄上百亿美元的资产,1%就意味着多了1亿美元。市场瞬息万变,这些参数也必须随之进行不断调整。举个例子,累积损失比率假设:华尔街普遍采用的累积损失比率是标准普尔水准。虽然各行对这个模型各有微词,但是既然标准普尔用这个假设来给所有的抵押债务债券【CDO】、资产抵押债券评级,作为这些AAA评级下的抵押按揭贷款池,这也不失为可以一用的参考。2007年11月,标准普尔在投资评论员们越来越大的不满之后修改了其模型,新的模型提高了对未来累积损失的预测。未来损失一旦提高,贷款池的价值就降低。可是难道你让标准普尔换个参数假设就来压低你的资产价值吗?虽然拖欠付款率和总损失率在不断提高,自愿的提前偿付率--因为贷款机构收紧银根不再轻易提供房贷--却在一直下降,提前偿付率的下降会使按揭贷款池估价上升。这样一来,在标准普尔调高损失参数的同时,我们下调提前偿付参数,二者作用相互抵消一部分,我们的按揭贷款池的价值并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先不要有微词,所有的调整都是有数据根据的;也不要责备四大会计事务所里面所谓为财务报表把关的审计师。像次级房贷、次优级房贷这些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既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又没有集中的交易市场,要他们去评估这些博士们倒腾出来的参数和模型,实在是强人所难。更何况,如果他们真的能弄明白,为什么会待在年薪比投行少一半的四大会计事务所呢?

盯市还是盯模?

2007年11月以后都发生了些什么就不必多重复了??当每一个墨西哥大叔都开始关心美国的房价,当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中国股民们都开始讨论次贷抵押债券【Subprime ABS】的时候,贷款抵押债券/抵押债务债券【CDO】市场几乎全线关门。抵押债务债券【CDO】没人买了,按揭贷款池也就成了废品。用来交易按揭贷款池的二级市场全线瘫痪。对投行这类必须靠不断借钱还钱、以钱生钱的公司来说,数百亿美元的资产砸在手上不能短时间变现是致命的打击。这逼得那些快要挺不住的公司不得不开始“甩卖”它们的按揭贷款池存货和其他“困难资产”。

只有卖家没有买家的畸形的供求关系,“大放血”式的限时“贱卖”,对冲基金对次贷抵押债券【Subprime ABS】价格指数的不间断的卖空,使得次贷抵押债券【Subprime ABS】价格指数--长期以来市场上用来衡量次贷抵押债券【Subprime ABS】表现的【指数】--开始大跳水。对于一个完全没有交易量、完全失去了流动性的市场,一笔交易就可以搅动指数上下几个百分点,这个指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本来衡量市场集合平衡估价的意义。而相应地建立在次贷抵押债券【Subprime ABS】价格指数基础上的数学估价模型,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按揭贷款池市场上只剩下“脱手”交易,一笔比一笔贱卖。

虽然第157号会计准则允许我们选择盯模或者盯市,但是如果我们选择盯模而产生比所谓市场交易的“公允价格”高的价值,投资者和分析员的质问就扑头盖脸而来:“如果市场交易是以这个价格,你凭什么标高20个基点?”所以虽然完全错位的市场交易价格彻底失去了对基本面的衡量,我们也只能按照那个价格来标价。

7月,美林从纽约证券交易所新挖过来的CEO约翰·赛恩“壮士断腕”,用相当于0.22美元对1美元本金的价格,“贱卖”掉了面值306亿美元的抵押债务债券【CDO】以及相关资产。顿时,所有类似的资产,不管是质量高20%也好,还是你完全不需要准备甩卖也好,现在这“0.22”就是“公认”的市场交易价值,一大堆的冤大头被纷纷拖下了水。

不叫一个名字的债券也一样。商业抵押债券【CMBS】是建立在商业不动产资产或者按揭贷款上的一种债券,是一个相对于住房抵押贷款债券【RMBS】小得多的市场,其交易量和流通性也远远不如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虽然2007~2008年,美国居民住房市场一片萧条,商业不动产,尤其是大城市的写字楼、公寓、酒店等等,却表现得十分坚挺。然而,受居民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市场的影响,商业抵押债券【CMBS】这个本来就缺乏交易深度以及流动性的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就更弱了。投资者感到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买家纷纷撤出市场,买家报价达到历史最低,商业抵押债券【CMBS】指数也达到了历史最高【与次贷抵押债券【Subprime ABS】价格指数不同,商业抵押债券【CMBS】指数越高代表商业抵押债券【CMBS】价格越低】。而商业抵押债券【CMBS】指数,正是各种数学模型用来衡量商业不动产抵押债券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数。于是,明明基本面表现得很好的商业抵押债券【CMBS】,就这样生生被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拉下了水。就在那些公寓和写字楼仍然源源不断地创造丰厚的现金流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按照“公允价格”去冲减我们的商业抵押债券【CMBS】资产。“谁让你是住房抵押贷款债券他家亲戚呢?”

一旦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低于上一次估价,会计上就要把库存资产/负债的价值减少或者冲销,同时将这个冲减值计入本月的亏损。这就是如今天天上亿美元的冲减/冲销。

零值冲销

除了对“公允价格”的定义和衡量方法作出说明,第157号会计准则还对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做了进一步的要求。新的准则要求公司必须对所有资产及负债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分布做出详细的披露。这样一来,对于华尔街的每一个公司,投资者和分析师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你有多少第三类资产?我不管你的第三类资产里包括了什么,我不管你标榜你的资产质量如何之高,只要是第三类,它们就只有一个帽子,“毒性资产”。你只要有一个子儿留在第三类资产一栏里,我就要质问你,我就要怀疑你,我就要卖空你。

为了挽回大家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未来表现的信心,投行所剩下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地去减少资产负债表上的第三类资产,尤其是次级/次优级住房贷款这种“毒中之毒”。一方面,竭尽所能地廉价卖出这类资产;另一方面,继续一个劲儿地打包这些贷款池把它们制造成资产抵押债券/抵押债务债券【CDO】等抵押债券。但是,这时候我们并不是为了将它们卖出去,也没有人再来买这些债券。我们却要支付高额的费用仍然不断地生产它们。为什么呢?因为投资级别为BBB以上的抵押债务债券【CDO】的交易市场比未经证券化的贷款池本身要高得多。按照第157号会计准则它们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资产,而且与无评级的未证券化贷款相比,它们属于投资级别评级的可交易债券。如果原来有10亿美元的贷款池,我们就有10亿美元库存的第三类资产。一旦变成了抵押债务债券【CDO】,这10亿美元就有70%以上转为了第一类或者第二类资产,这样,我们的第三类资产只剩下了30%。虽是“换汤不换药”,面貌却大不相同。

就这样,我们的贷款池,还有很多其他资产,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从原来的成本估价,到盯市,再到盯模,直到最后的零价值,这就是神奇的第157号会计准则。

资料来源:雷曼2007年第一季度财务申报。

无巧不成书--系统性失败

挺过了2007年,雷曼CEO福尔德所相信的最糟时刻已经过去的初春的黎明却并没有来临。2007年所出现的所有不利市场不但没有任何平稳迹象,反而加速恶化;危机也没有像预料中那样只停留在次贷债券市场,而是迅雷不及掩耳地在整个金融系统中蔓延开来。2007年成功让雷曼稳住阵脚的对冲、加速清仓、战场转移以及风险控制在2008年一开春就开始四处破洞。

决策失误+无力支撑--资贷抵押债券指数对冲

到了2008年1月,ABX.HEAAA级别已经从发行时100美元跌掉了50%,BBB级别更是跌掉了70%,我们砸在自己手里还没有卖出去的次级贷款还有30亿美元,次贷债券还有20亿美元,市场有没有到底?我们还继不继续对冲?50亿美元的存货值不值得每天花上百万美元跟着市场跑?在目前波动如此之大的市场里,两个星期的对冲基点误差【Basis Risk】交易不当就足以亏损掉这50亿美元,一个不小心,对冲交易的亏损反而会远远大于被对冲标的的价值,或者说我们已经再也没有足够的钱和足够的时间让我们追着次贷抵押债券【Subprime ABS】指数跑。与花大把的钱去“保护”这些“垃圾”相比,我们开始意识到“最好的对冲就是减少资产本身”。于是,从2008年初开始,我们基本放弃了对次贷抵押债券【Subprime ABS】库存的对冲,我们全力以赴贱卖这些资产,那些“暂时”没有卖出去的库存则任由它们在市场“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