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十一月十五日,对于李渊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在这一天以前他为杨家打工,从这一天开始,杨家为他打工。这一天李渊准备好法驾(皇帝出门二级仪仗队)迎接代王杨侑到大兴殿,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杨侑也就成了历史上的隋恭帝。登基之后,十三岁的杨侑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义宁,自此杨广的大业成为历史。从这一天开始,大业消失,义宁开始,公元617年十一月十五日之前为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之后为义宁元年,一年两年号,真够乱的。乱的不仅是年号,还有皇帝杨广的身份。明明杨广还健在,而且还在江都活蹦乱跳,更关键的是人家压根没有辞职下野的念头,可是没办法,李渊单方面宣布杨广的皇帝职称作废,从这一天起,你杨广就是太上皇了。两天后,李渊从长乐宫进入大兴城,正式接手隋王朝的权利,当然从形式上看,这个权利还是隋王朝授予的。十三岁的中学生杨侑授予姨姥爷李渊: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晋封唐王。
假黄钺就是拥有皇帝诛杀时专用的铜斧,使持节就是代表皇帝全权的符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就是全国各军区的司令长官,尚书令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总之一个国家总共有这么多最高权利,现在全归了李渊,因此李渊也就成了不是皇帝的皇帝。从中国大历史来看,一旦权臣到了这个地步,下一步就是登基,至于是不是选择登基,那就看权臣愿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了。当然十三岁的杨侑也不是什么权利都没有,他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权利:祭祀。也就是说除了到郊外祭祀天地和一年四季祭祀隋室祖先这个权力,剩下的权利都让姨姥爷李渊包圆了,中学生杨侑就不用太操心了,集中精力长身体就可以了!杨侑忙着长身体,姨姥爷李渊不能闲着,他得马上开始打赏跟随自己起事的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拿别人的东西送人不心疼,李渊几天的工夫就把宫里的库藏赏赐空了,这下麻烦可大了,政府没有办公经费了,这可怎么办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关键时刻右光禄大夫刘世龙站了出来,轻轻给李渊支了一招,这一招还相当管用。
刘世龙的方案很简单,说白了就是用木材换绸缎。当时大兴城内木材紧缺,绸缎过剩,刘世龙建议李渊把大兴城内和皇家林苑的树木都砍了,然后加工成木材出售,以木材换绸缎。这一揽子计划估计能换到几十万匹绸缎,届时发工资用绸缎,政府采购也用绸缎,几十万匹绸缎支撑一段时间肯定没问题,至少能让政府完全运转起来。本着先公后私的原则,李渊处理完“木材换绸缎”计划就着手处理自己的家事。在他看来,家事还是很简单的,只不过是那三个儿子的待遇问题,这个简单,发个任命就可以了。十一月二十二日,李渊宣布了一项任命,这项任命明确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拥有天然继承权),次子李世民为京兆尹,封秦公,李元吉封齐公。任命一出,李渊一身轻松,在他看来,只要按年龄排序,儿子们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二十年前他曾经耳闻目睹了两个表弟的夺嫡争斗,二十年后他坚信这一幕不会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发生,毕竟自己的家教一直很严厉。然而,春风得意的李渊怎会想到,这项看似简单明了的任命会为日后埋下祸根,十年后的他居然也会步表弟杨广的后尘,被人尊称为太上皇。历史,是轮回,也是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