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中国统治世界
9700600000032

第32章 分(13)

“二战”后纷纷取得独立,这一局面也没什么改变。但是,我们应该更全面地看待问题,这点很重要。华人在东南亚地区控制着很大一部分私营经济,而且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原住民。华人与占人口多数的本地人交往较少。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华人在东南亚国家遭受种族歧视的问题:一方面,华人作为一个少数族裔,确实遭到各种形式的歧视;另一方面,华人的确比当地原住民经济条件要好,一些人存有优越心理。印度尼西亚籍华人作家理查德·奥这样形容华人对当地人的态度:“华人社区好像蜷缩在整个社会的一角,几乎不愿意同其他社会成员交往。尽管华人经常遭受歧视,但他们依旧非常高傲自大。他们的优越感到底从何而来呢?”所以,他个人更喜欢与印度尼西亚人交往。海外华人认为只有中华民族才是“正统”,这种民族自豪感根深蒂固。英国作家詹姆斯·金奇【JamesKynge】曾给我讲述了发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普拉多的一件奇事。一家由华人社区创办的报纸,在头版报道了“三名外贼”在当地唐人街多次行窃的新闻。金奇曾打电话给该报主编,结果发现当地华人不光把这些意大利人叫做“外贼”,甚至把华人之外的所有人都称做“外人”,而且这还是世界各地中文报纸的一贯做法。白鲁恂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华人认为自己和其他民族有着本质区别,所以即便他们生活在遥远的国度,忍受着孤独且无法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他们在潜意识里还是顺理成章地将其所在国的其他国民称做‘外人’。”

海外华人社区有个明显的特征,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始终保持着“华人特色”。比如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华人通常更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进中文学校;而在不少西方国家,华人虽然在人数上远不如在东南亚多,但华人社区还是组织起了各种“周末中文学校”,在那里他们的孩子可以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简单地说,也就是学习如何做一个华人。在美国旧金山华人很多,那里广泛流行着一种“寻根”文化。当地美籍华人会回到中国、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村落,希望找到自己的远房亲戚。梁埃文【EvanLeong】就是其中之一。1997年,当时的埃文还是加州大学的一名学生,在谈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时,他激动地写道:

“虽然我的祖先在125年前就来到了美国【埃文已经是第六代美籍华人】,但我至今仍不是彻头彻尾的‘美国人’。不论别人怎么称呼我,不论我穿着什么样的衣裳、吃着什么样的食物、有着怎样的喜好,不论我的朋友们来自哪些种族,也不论我和什么样的女孩约会,我明白,我还是一个华人。”

他还写道:

“有两类华人【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和刚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有趣的是,在美国,新来的中国移民似乎比在本地出生的华人更觉得光荣,因为大家觉得他们的中国味更正,而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则没有这种情结。埃文在谈及家族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时说:

“虽然我远离我在中国的那些一脉相承的亲人,而且同他们有了很大的差异,但我的祖先们仍然在美国沿袭着许多中国传统习俗。比如过年过节以及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一个大家族会聚在一起;到了中国农历春节,我们也会穿新衣、大扫除、把家里装点一番,迎接新年的到来;清明节,还有其他的重要日子,我们也去给祖父扫墓。”

最近25年来,“大中华”的概念在华人中间日益流行,充分体现了“华人身份”所带来的凝聚力。这个概念囊括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所有华人社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其他海外华人。“大中华”实际上只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领土或者政治上的观点。此类身份界定深深扎根于华夏文明,因此进一步扩大了华人把中国视为文明古国的维度。尽管中国大陆实行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华人还是通过投资大陆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的俄国人大都避谈前苏联,海外的印度人对印度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极小。而在中国,我们则看到了“大中华”的概念在文化上形成的一种强大向心力。

在为北京奥运会而举行的全世界火炬传递活动中,我们又可找到这种向心力的另一种新解释。在伦敦、巴黎、雅典、旧金山,一些人以中国西藏问题为由阻挠火炬的传递,但其他各地则与这些城市的景象大为不同。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拥护中国举办奥运会的足有1万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反对者;在韩国的首尔和日本的长野,北京奥运会博得了广泛的支持;吉隆坡、雅加达、曼谷和胡志明市的情况也是如此。各个城市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包括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

无须惊讶,海外华人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无比自豪。在祖国遭受两个世纪的贫穷与落后之后,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性的大国,并在短期内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全世界各大电视台充斥着关于中国的节目,许多国家的民众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而这与中国在海外庞大的华人社区不无联系。我儿子所在的教授汉语的学校甚至决定停课一天,以使孩子们能参加伦敦为奥运会火炬传递而举行的庆典活动。中国人从四面八方赶来,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象征,也让全球意识到了奥运会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为了支持北京奥运会,海外华人在全球各大城市中举行的活动声势如此浩大,表明他们对所在国家和中国政府都是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当然此类现象并非新生事物,也不是仅存在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流浪他国的人们长期在支持祖国的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犹太人对以色列的支持。但是华人相对于其他侨民又有着几个特殊的地方:他们广布全球,数量庞大,从非洲到欧洲、从东亚到美国,我们都可以看到海外华人熟悉的身影;由于受到特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海外华人拥有强烈的“中央之国”的身份认同;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国,并希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及其全球利益的扩大,海外华人的数量将大幅增加。伴随着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海外华人华侨的声望也会随着中国地位的提升而不断提高,并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中国的凝聚力。

中国如何对待差异

得尤为重要。那么,中国会怎样对待其他民族呢?会在多大程度上对其他民族表示尊重和理解?能否包容其他民族的不同经历吗?回答这些问题存在一定难度:首先,中国在历史上除了与邻邦有所往来,基本上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其次,这些问题的答案目前显然还是个未知数,中国当前的行为还只能作参考,因为中国目前的实力和影响还十分有限,也许将来会大不一样。在当前的讨论中,我们应考虑如下因素。

中国具有独特的民族史。虽然中国由众多民族组成,但汉族在今天的中国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而其他民族加起来还不到中国总人口的9%【虽然也有105亿人之多】,因此被称为“少数民族”。王小东认为:“中国人的起源也许有多个,不过95%的中国人都相信,中国人属于同一个民族。”之所以会出现多民族合而为一的情况,是因为中国的历史极其漫长,延续了数千年。于是,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族得以形成,并占到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黄平教授认为:“历史上中国称雄的过程,也就是多民族相互融合、丧失各自民族特色的过程。‘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结果,中国趋向于缩小或忽视民族差异,因而有些少数民族的特征只能维持很短的一个时期。

虽然中国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但其民族构成却非常单一,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罕见的。不仅如此,许多汉族人还相信,中国人不仅同属一个民族,而且所有华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黄帝。中国人在种族问题上的看法同世界其他所有地方都不一样,这不得人让人提出疑问:中国人能真正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那些民族吗?世界其他人口大国,比如印度、美国、巴西以及印度尼西亚,不仅都承认它们有着多样化的起源,而且现在的人口也是由多个种族构成的。事实上???这些国家还以“民族大熔炉”为荣。反观中国,除了一些偏远地区,种族和民族实际上已经合二为一,这在其他人口大国绝对是不存在的。

中国独特的民族史不可避免会影响它对其他民族的看法。黄平说:“汉人认为所有本族人都同根同源,他们这样看自己,也是这么看别人的,比如印度人或者非洲人。”换言之,对于如何理解外部世界里各民族差异的实质这个问题,中国人确实有不小的困难。黄平说:

“中国要了解的东西还很多,不仅是我们是谁、从哪里来、怎么来的这些简单的问题。人们不应该理所当然地就认为‘我是中国人’,还应该多问问为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大家都把它当成了必然,其实不然。我们可以交给中国之外的世界一些东西,但首先我们得了解其他一些东西。”

由于中国人的这些观点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因此,任何观念上的重大改变都需要极为漫长的过程。

汉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由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因此中国人常常极度自信,甚至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充满了动荡和灾难的岁月里也没怎么动摇过。当然,那段黑暗的历史的确留下了很深的伤疤。1986年,《丑陋的中国人》一书非常流行,作者柏杨是中国台湾人。他说,“中国人总是处在两个极端,要么极其自卑,要么极度自满。自卑时,中国人就是奴隶;而自满时,他就是暴君。自卑时觉得其他人都比自己好……同样,自满时觉得其他人都不值一提”。这刚好抓住了“屈辱的世纪”对中国人的心理以及他们脆弱的情感所造成的影响。然而,如果据此就像柏杨那样断言:中国人曾在其他所有种族面前都感到自卑,那可就错了。我们惊奇地发现,虽然中国人在现代历史中长期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但他们仍然没变,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民族。的确,中国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曾自卑过,但这个阶段相当短暂,因为中国人很快就恢复了自信。陈光兴教授则认为:

“这种民族自豪感为汉族人提供了一个心理机制,用来对抗帝国主义的干涉,并使自己的生活显得不那么糟糕。‘这些【白】鬼佬可以在物质上将我们打倒,但绝对无法征服我们的思想’……”

另一位台湾学者在谈到中国人的这种观点时也清楚地表示:“中国人在心底里自认为是优秀民族。”除了中国,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都没有如此强烈的自信。

如果我们认为中国人的优越感完全或者主要源于其种族身份,那就错了。因为这种优越感是他们的文化和种族身份共同作用的产物,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中华帝国能够持续扩张,首先是靠武力征服,其次是靠渐进的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过程。中国人的观念摇摆不定,有时认为其他民族无法接纳中国的文化,有时又认为其他民族可以被同化,这都取决于中国人当时的自信度,以及当时各方面的实力对比。换句话说,中国的扩张是一个霸气十足的伟业,渴望将其他民族吸收进来,用中华文明去开化他们,最后达到民族同化的目的,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因此,“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在中国扩张的过程中不断被重新定义,因为新的民族不断被吸收进来,包括在中国历史上那些不是由汉族建立的朝代也是如此。历史上“种族”这个概念在中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都在变化,只不过比较缓慢而已。所以说,“种族”在今天看来确实有排他性,但这并没有妨碍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量吸收、征服以及同化其他民族。

中国人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这种态度在中国积贫积弱时是一回事,在他们拥有巨大的全球权力和影响力时又是另一回事。当然,欧洲等西方世界也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他们也长期抱有文化和种族观念上的优越感。但两者却存在两个明显的区别:首先,中国的骄傲源远流长;其次,中国有世界上1/5的人口,要比西方世界的人数多得多,即便是英国和美国到达人口顶峰时也未能望中国项背。那么,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后会产生什么样的优越感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人认为,中国应该实现民族复兴,过去的200年对中国来说不过是历史的车轮稍稍偏离了原有的方向。20世纪,每一位中国领导人几乎都以洗刷半殖民地时期的民族耻辱、重塑中国辉煌作为历史使命。阎学通是中国国际关系方向的著名专家,他对中国的复兴有着以下简要的描述:

“中国的崛起是上天注定的。中国人对自己在人类文明史上取得的早期成就颇为自豪。在过去的2000年里,中国数次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比如在汉代、唐代以及清初……中国在历史上的超级大国地位一方面让中国人极其自豪,另一方面也让中国人对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深表痛心。他们相信,中国的没落是历史的错误,所以他们应当更正这个错误……中国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只不过是中国重获它应有的国际地位,而并不是得到什么新东西。”

或者如白鲁恂所说:“很多中国人都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中国有着非常伟大的历史,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不可动摇。因此,‘我是中国人’这样一个事实就足以被看做最伟大的历史奇迹。”在中国人眼里,中国的复兴以及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似乎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有强烈的自豪感,其根源并不在于近代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经历,而在于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所拥有的悠久历史。事实上,作为民族国家的中国在近代史上曾饱受他国凌辱。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首先,中国的文化优越感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而正是文化优越感支撑了历史上中华帝国的扩张;其次,中国的民族优越感同它在文化上的自豪感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特有的“中央之国”心态。那么中国的这些信仰和观念到底已经存在了多久呢?这的确是个有意思的历史问题。显然,我们可以拿中国与埃及、希腊、罗马这三个文明古国作一下比较。如果现代埃及人、希腊人、罗

马人也认为,他们辉煌的古代文明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