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头到脚谈养生
9744900000002

第2章 分人体各部位常见疾病与中医对治法

第四章头部

头发

传统文化中头发的意义

头发在中医里是一味药,叫业余。业余就是血剩余的东西,血足了以后长出来的东西叫头发。民间有个止血的妙方,用的就是头发,当头被碰破时,把伤口周边的头发剪下来,用火点着,烧成炭糊涂在伤口上,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头发伴随着人的生长而生长,但头发是人体中唯一不腐烂的东西,不易被“降解”,比人的寿命还长,所以出土的古墓常少见尸骨,而多有头发。也正因如此,古人常拿头发代指年龄,通过发型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垂髫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束发

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及笄

女子15岁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弱冠

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黄发

长寿老人

古时候人们说老人活到一定岁数时头发会由白变黄

《礼记·内则》里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人认为女子15岁时就会来月经,来月经的这一天要行及笄之礼,把头发盘上去,这就标志着此人已成人,具有生育能力了,外人一看就知道这家的女孩已经成熟了,这样的话就可以到她家来提亲了。而男子成熟之时要行冠礼,古人认为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就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约束自己、负起责任了,这一年男子要把头发梳上去,并插一根簪子,然后再戴上一顶帽子,这从古代的“夫”字可见端倪。

过去有种刑罚,叫“髡首”,就是剃去头发,这在古代算是很重的惩罚。《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在古人心目中,头发是父母所赐,是不可以随便剪的,给犯人剃头发就是在告诉他,你是个不孝不忠的无道之人。

在戏文或传奇里,我们常见痴情女人,以头发作为定情信物赠给心上人。发在,如人在,身不能相伴,头发代替自己,陪伴、温暖着心上人。要是痴情女遇了负心汉,到爱熄消灭,便会再次剪发,甚至剃成光头遁入空门,这在古代叫看破红尘。现代很多失恋或失意的年轻男女也会剪发,因为这样做可以调整心情,使自己忘记或开始一段感情历程。我们知道在头部,发型的改变是最引人注目的,所以在郁闷之时,你不妨去理发店理个发,这样心情就会好很多。

以前农村的小孩子常留的一个发型是壶盖型,巴西著名的足球明星罗纳尔多也留过这样的发型。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留这样的发型呢?北方有个习俗,就是在门上吊个帘子,这样一来可以挡风遮雨、避蚊虫,二来可以防止暑湿燥热之气直接进入房间,三可以防止“小鬼”入侵。小孩的这个发型正好在囟门这个地方,囟门在古人眼里就是灵魂来回出入的地方,是不能被其他东西破坏的,而小孩子的囟门还没有长坚固,没有完全闭合,很容易遭到破坏,所以要用头发把这个地方给遮挡起来,以防暑湿寒气、妖魔鬼怪乘虚而入。

自古至今,头发一直与中医密切相连,与民俗息息相关,止血疗伤也好,留发避邪言志也罢,总之,体现了人们对头发的重视和关注。作为现代人,我们更要好好关爱自己的头发,因为它还是观察疾病的窗口。

看头发,辨疾病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把头发弄得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认为这样很时尚。如果你朋友是中医,那么她(他)肯定会劝你不要这么做,原因就是从头发我们可以知道身体的健康状况,一旦破坏了头发原有的颜色、形状,那就相当于关闭了观察疾病的窗口。

1.头发变白

人老了以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不如以前了,体内也没有多少元气可以消耗了,气血不足,头发也逐渐变白,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现在很多人,不到四十头发已经白了不少,这预示着健康出现了问题,应引起重视。

前额的头发开始变白,说明胃气衰老,因为胃气走前额,所以这时颜面也会出现憔悴之相,比如长抬头纹和鱼尾纹。两鬓的头发开始变白,是胆气衰老的症状。在中医看来,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所以,胆气不足的时候,人两鬓的头发就慢慢地变白。这类人还有个特征就是爱挠头(挠的地方一般也是在两鬓,是胆经经过的地方)。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而后脑勺的头发变白就是因为膀胱气衰老了。

当然,头发变白与心情和生活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如果把每根头发都梳得一丝不苟,那心情一定是愉快、悠闲的;倘使头发如乱草,像鸟窝一样,则很可能是生活窘迫、困顿,或心思迷茫、愁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人所共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尽白发,这与愁、忧伤、悲愤等不良心绪有关。所以,希望自己拥有乌黑秀发的年轻人,一定要调控好情绪。

2.脱发

很多人都有掉头发的经历,尤其是早上起来梳头时,常发现头发脱落。头发有一个生长与衰老的周期,生理性的落发其实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有一些掉发是由病态性因素所导致。以年轻人来说,比较常见的是秃顶,也就是俗称的“鬼剃头”。中医认为这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血热伤阴,阴血不能上至巅顶濡养毛根,就会出现发虚脱落;二是脾胃湿热,脾虚运化无力,致使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发根渐被腐蚀,头发便会脱落。三是食用了过多的甜食,甘的东西是涣散的,经常吃甜食会影响肾的收敛功能,收敛气机减弱,就会造成头发脱落。

此外,秃顶与压力、情绪也密切有关,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多、心中苦闷,就会出现大把大把掉头发的现象。

3.头发的生长速度

肝主生发,肝主藏血,头发的生长速度与肝气相关。如果你的头发长得比较快,说明你的肝气充足,这类人一般显得很聪明,反应很敏捷,而且还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反之,头发长得非常慢,则说明肝气不足,常见的症状还有手脚冰凉、脸色苍白等。

4.头皮屑

中医认为头皮屑是阴盛阳虚导致的,当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就会慢慢变少,头皮得不到滋润,头皮屑也就产生了。我们知道用食醋洗头可以有效去除头皮屑,这其实是利用了醋的收敛作用。酸是主收敛的,可以使虚火下降,敛阴护阳。所以,如果你正被头皮屑的问题困扰,那么不妨试试用醋洗头。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洗头发时,要把洗发水倒在手中搓起泡再搽在头发上,而不要将洗发水直接倒在头上,因为未起泡沫的洗发水会对头皮造成刺激,形成头皮屑或加剧头皮屑。

5.头发的浓密、颜色

发为肾之华,是肾的外在表现,而肾又主黑色,所以头发黑不黑与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另外,头发的滋润和浓密也与肾有关。肾主收敛,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比较好的话,头发就又黑又浓,反之,肾虚的话,气机不能很好地收敛,就容易掉发。

如何保养头发

头发是观察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好好保养它,以便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具体该怎么保养呢?

1.经常按摩头皮

提到头发的保养,很多人会想到洗发膏、护发素等,其实有个简单,而且能从“根”上护发的方法——按摩头皮。

头皮上有很多经络、穴位和神经末梢,按摩头皮还能刺激头皮,使头皮上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毛囊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有利于头发的生长,并能防止头发变白、脱落。此外,按摩头皮能够通经活络,刺激末梢神经,增强脑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人把按摩想象得很复杂,其实按摩很简单,可以在每日的早、晚,用双手手指按摩头皮,从额骨攒竹穴位开始按摩,经神庭穴位、前顶穴位到后脑的脑户穴位,用手指各按摩数十次,直至皮肤感到微微发热、发麻为止。

2.千万不要像搓衣服一样洗头发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洗头发时像洗衣服一样反复搓洗,殊不知这样很容易使头发打结、摩擦而受损,甚至在拉扯中扯断发丝。

正确的洗发步骤是,洗发前先用宽齿梳将头发梳开、理顺,用温水从头皮往下冲洗头发,洗发水挤在手心中,揉出泡沫后均匀抹在头发上,然后用十指指肚轻柔地按摩头皮几分钟,再用手指轻轻捋发丝,不要将头发盘起来或搓成一团,保持发丝垂顺。

3.洗头发时最好水洗

干洗头发是发廊流行的洗头方式,直接将洗发产品挤在头发上,然后喷少许水揉出泡沫,按摩十几分钟后冲洗掉。很多人觉得这既是一种享受,又能将头发洗得更干净。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大错特错的。干燥的头发有极强的吸水性,直接使用洗发剂会使其表面活性剂渗入发质,而这一活性剂只经过一两次简单的冲洗是不可能去除干净的,它们残留在头发中,反而会破坏头发角蛋白,使头发失去光泽。

另外,中医认为洗头发的时候做按摩很容易使寒气入侵。理发师在头发上倒上洗发水,就开始搓揉头发,再按摩头部、颈部。按摩使头部的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并加速血液循环,而此时头上全是冰凉的化学洗发水,按摩的直接后果就是吸收化学洗发水的时间大大延长,张开的毛孔也使头皮吸收化学洗发水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寒气、湿气也通过大开的毛孔和快速的血液循环进入头部。由此可见,洗头发还是水洗的好,同时在洗头时不要做按摩。

4.“发常梳”,但一定要有个限度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里有个“发常梳”。经常梳头是一项利于生发、护发的保健运动,但是凡事都应有度,梳头也是如此,应该有个合理的限度。调查研究证明,如果连续梳刷50次,甚至100次以上,很容易会因梳头过度,增加头发负担,使头发受损,不但不能达到按摩效果,反而更加刺激皮脂腺,使发根过于油腻,发尾易于干枯、断裂。而适度合理的“发常梳”是: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到颈部。早晚做10次。

5.睡觉时要把头发散开

人工作了一天,晚上要睡觉休息,头发也一样,扎了一整天,晚上一定要散开来。尤其在春天,由于是生发的季节,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都不要把头发扎成马尾辫,而要让它散开,这样才能让它生发起来。

6.等头发干了再去睡觉

很多人洗完头发没等头发干就去睡觉,殊不知,经常这样会引起头痛。因为大量的水分滞留于头皮表面,遇冷空气极易凝固。残留水凝固于头部,就会导致气滞血淤,经络阻闭,郁疾成患,特别是冬天寒湿交加,更易成病。所以,洗完头后一定不要马上睡觉,要等到头发干了再睡。

7.护发素一定要在发梢重点“施肥”

洗发后使用护发素会让头发变得柔顺,所以很多女性在使用护发素时毫不吝啬,厚厚地涂满头,特别是在发根处重点“施肥”,可是久而久之,头发却出现油腻、粘贴、头屑多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实头发不比植物,更何况植物的根吸收过多营养也会发育不良,在发根使用过量的护发素只会阻塞毛孔,给头发造成负担。其实,发梢才是最易受损、需加强保护的部位,使用护发素时,应先涂抹在发梢处,然后逐渐向上均匀涂抹。

大脑

中医对脑的认识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在中医看来,人的脊髓是先天的,而大脑是后天形成的。道教认为脑是阴性的,而《黄帝内经》却认为脑为阳,为“诸阳之会”,脑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入脑的经脉有督脉、膀胱经、肝经、胃经、奇经八脉中的阳经和阴经六条。

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和主感觉运动。

1.主宰生命活动

《本草纲目》中说“脑为元神之府”。大脑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元神存则生命在,元神败则生命逝。得神则生,失神则死。

2.主精神意识

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脑主精神意识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否则,便出现精神思维及情志方面的异常。

3.主感觉运动

眼、耳、口、鼻、舌等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

脑髓充则神全,神全则气行,气行则有生机、感觉和运动,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养自己的大脑。

警惕损伤大脑的十大“杀手”

脑力工作者整日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生存状态,大脑很容易疲劳。要做到科学用脑,必须认识一下损伤大脑的十大“杀手”。

1.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饱食,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现象。

2.嗜酒,嗜甜食

酒精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减弱,故酒后人觉得头重脚轻、举步不稳、反应迟钝等。酗酒对大脑的损害尤其严重。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发育。

3.不愿动脑

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动脑、勤思考,人才会变得聪明。反之,越不愿动脑,大脑退化越快,聪明人也会变愚笨。

4.带病用脑

在身体不适或患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对大脑造成损害。

5.蒙头睡觉

蒙头睡觉时,随着被子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会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的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6.不注意用脑环境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只有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用脑时,要特别讲究工作环境的空气卫生。

7.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会使机体和大脑得不到正常的血糖供给,若大脑的营养供应长期不足,就容易损伤大脑。此外,早餐质量与思维能力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吃高蛋白早餐的人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吃素的人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8.睡眠不足

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糊涂。

9.少言寡语

大脑有专司语言的功能区,经常说话尤其是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可促进大脑这些功能区的发育。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这些功能区会退化。

10.长期吸烟

吸烟会破坏大脑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造成记忆力衰退。常年吸烟会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这是因为长期吸烟可引起脑动脉硬化,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变性,继而发生脑萎缩。

健脑七法

脑为元神之府,是精髓和神经高度汇聚之处,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受到脑的控制,是生命要害的所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健脑的方法,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1.咬牙切齿

咬牙的动作可以使头部的肌肉得到活动,这样会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进而起到清醒大脑、增强记忆力的功效。反复紧咬牙齿,还能促进唾液分泌,唾液中含有腮腺素,而腮腺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所以,经常咬牙切齿可使大脑清醒,增强记忆力。

2.节欲健脑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与脑有密切关系,节欲可养精,养精才能健脑全神,延缓大脑的衰老。反之,纵欲过度,则会伤精耗神,未老先衰,百病丛生。

3.气功强脑

练气功得法,可充分发挥意念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激发健脑强脑的自调功能。气功功法很多,有不少以补脑强脑为目的的功法,具体练习以有气功师指点为好。

4.“浴脑”锻炼

每日清晨起床后,宜到公园、江边、郊外、庭院内等地,进行太极拳、跳舞、散步等活动。清晨空气清新,能唤醒尚处于抑制状态的各种神经肌肉的活动,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氧气,提高脑功能。

5.服食补脑

分析古今健脑方药,一般是以补肝肾、益精血(如山萸肉、地黄、首乌、枸杞、菟丝子、五味子、川杜仲、牛膝、当归等)、益元气、活血脉(如黄芪、人参、丹参等)为主,化浊痰、开清窍(如石菖蒲、远志、茯苓、泽泻等)为辅,临床应用时应当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配制较好。此外,芝麻、动物脑等食补亦可取。

6.手脑结合

手脑关系最为密切,手托两个铁球或核桃,在手中不停地转动,可以使手脑协调,从而起到健脑的作用。

7.颐神养脑

脑藏神,精神愉快则脑不伤;如果精神紧张,心绪不宁,神乱神散,那么脑就会受到损害。颐神养脑,须重道德修养。如豁达大度,恬淡寡欲,不患得患失,不追名逐利,悠然自得,助人为乐,就利于养脑。

头部疾病与保养

头痛

头痛是现代人的一种常见病症,很多人靠止痛药来缓解头痛,但长期使用止痛药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为其他疾患埋下病根。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头痛是因为经络不通。在中医看来,头痛症状相同,但发病的原因不同,所以治疗时要找到根源,分清头痛的发病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如果是两边痛,是胆经出了问题。治疗时就拍胆经。拍胆经的时间最好在子时,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胆经在人体的侧面,拍的时候从臀部开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够三百下。

头部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经出现问题,头痛患者可以按摩肝经。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值班,我们当然不可能在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起来,因此可以在19点到21点的时候按摩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经,所以在19点到21点时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后脑勺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黄帝内经》上说,膀胱经有问题人会发热,穿厚衣服也觉得冷,流鼻涕,头痛,项背好像被人拉拔一样难受,腰好像要折断一样疼痛,膝弯部位好像结扎一样不能弯曲,小腿肚像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屈伸不灵活。膀胱经大部分在背后,自己一般情况下够不到,所以这类头痛患者可以找家人帮助按摩后背,或者找一个类似擀面杖的东西放在背部,上下滚动以刺激相关俞穴,疏通经气。还可在头部循经进行按揉或者用手像梳头似的进行刺激,对头昏脑涨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除了对背部和头部进行按揉梳理外,还可以对腿部的循行进行按揉,因为膀胱经的循行深层解剖有坐骨神经,所以循经进行按揉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疼和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按揉腿部时一定要加力,因为大腿的肌肉很发达。

前额痛就是胃经出了问题,和痤疮一样,都是归属于胃经的病。治疗时要从胃经入手。

而左边偏头痛和右边偏头痛也是不同的,因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边偏头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问题,而右边头痛可能是肺气的问题。治疗时要分清症状,对症施治。

如果你分不清自己是哪里头痛,那么有一个治头痛的简便方法:泡手法。手指上的经络全部都通头部,手受热刺激后就会打通经络,通则不痛。具体方法如下:头痛发作时,把双手伸到热水里(水温以把手放进去能感觉到烫为宜),然后赶快抽回来,再放入水中,再抽回来,如此反复直到手指感到麻木,头痛马上就能缓解。

抑郁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处于生活和事业重压下的人们极容易受到情绪困扰,其中抑郁症最具普遍性,故被人形象地称为“情绪的感冒”。情绪的困扰是诱发肿瘤的主要因素之一。

那么抑郁症该怎么医治呢?

第一,按摩膻中穴。

按摩膻中穴,可缓解胸闷、咳喘、吐逆、

心悸等,可用中指按揉,约揉50~100次

生气郁闷时,人会习惯性地拍打胸脯,其实表面看是在打胸脯,实际上打的是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于正中心的心窝处,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是主喜乐的。如果膻中穴不通畅,人就会郁闷,这对人的身体是不利的。在西医里,膻中穴就是胸腺,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人出生以后它就会慢慢退化,所以我们要经常按摩刺激这个穴位,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第二,双手合十。

我们知道佛家对人表示问候和尊重时,都会双手合十。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双手合十其实就是在收敛心包。双手合十的动作一般停在膻中这个位置,那么掌根处正好是对着膻中穴。这样做,人的心神就会收住,一合十,眼睛自然会闭上,因为心收敛了,眼睛自然也会收敛。

第三,按压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向后1寸许的凹陷处。在这个穴位下边,有静脉血管通过。因此,用手指按压这个穴位,会对脑部血液循环产生影响。不光是烦恼,对于头痛、头晕、用脑过度造成的神经性疲劳、三叉神经痛,按压太阳穴都能使症状有所缓解。

按压太阳穴时要两侧一起按,两只手十指分开,两个大拇指顶在穴位上,用指腹、关节均可。顶住之后逐渐加力,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产生了这种感觉后,就要减轻力量,或者轻轻揉动,过一会儿再逐渐加力。如此反复,每10次左右可休息较长一段时间,然后再从头做起。

第四,拨心包经。

腋窝下面有一根大筋,用手掐住然后拨动它。每天晚上拨10次,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排去郁闷和心包积液,增强心脏的活力,从而增强身心的代谢功能。

另外,对经常处于委靡状态、有忧郁倾向的人来说,每天在上午接受日照半小时,每周到郊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缓解抑郁情绪也很有效。

高血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了高血压,在中医看来,人之所以会出现高血压,是跟人体元气虚弱和脏腑功能衰退密切相关的,这也是在提醒人们应该注意休息,进行适当的调整了。

高血压一般分肝阳上亢和肝肾阴虚两种证型。肝阳上亢的人经常脸色发红,脾气也相对比较暴躁,特别容易着急,这种人血压的波动比较大。肝肾阴虚的人经常会觉得口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等,一般血压波动不大。

高血压多由肝肾两地引起,按揉太冲、太溪和

曲池三个穴位,疏肝平气,能改善病症

但是,不管什么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都可以利用人体自身快速降血压的三个关键穴位——太冲、太溪和曲池。

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平肝降逆,不让肝气升发太过;肾经上的太溪穴补肾阴就是给“肝木”浇水;大肠经上的曲池穴可以扑灭火气,降压效果最好。如果坚持每天按揉这3个穴位3~5分钟,每次不低于200下,两个月就会有效果。

另外,用中药泡脚也是比较简易有效的降压方法:取钩藤30克的碎,放到盆里煮,不要大火,10分钟以后端下,稍微凉一点的时候加一点冰片,然后把双脚放进去,泡20分钟。长期坚持,就会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在饮食上,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戒掉一切寒凉的食物,多吃补肾补肝的食品。平时保持心情舒畅、豁达,也能让心经、心包经畅通,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总之,高血压是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精心进行调养的病,患者本人一定要注意防治结合。

脑血管疾病

目前,中风、脑溢血、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下面我们就一一分析。

1.中风

中风往往被认为是突然发生的疾病,实际上,中风是有很多前期征兆的,如突然无故流鼻血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现象,往往有下列几种表现:

(1)麻木、刺痛或软弱无力

这几种症状如果发生在手臂、腿部或半边脸上,多数是表示流到脑中某一部分的血液已经减少。有一位63岁的网球手发现自己突然失去了发出大力球的能力,于是去找医生检查,结果查出他通往头部的两条颈内动脉已经变窄。医生施行外科手术将其血管中的一层厚脂肪清除后,血液运行不畅的现象便消除了。

(2)短暂的失明

这种情况也许只持续数秒或几分钟,它往往是脑部血管严重狭窄的警告信号,对这种现象不应置之不理。

(3)短暂的说话困难

“我的嘴巴好像忽然塞满了棉花”,这是一位教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的体会。对于这种情况,神经科医生会给病人服药或用手术方式将淤塞的血管打通。

元代医学家刘完诉说:“中风起病急,故属火热为患。火热之成,皆由内伤,如平日穿衣饮食,安处动止,精魂神志,性情好恶,不循其宜而失其常,久则气变兴衰而为病也。”脏腑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招用外邪、忧思恼怒、饮酒饱食、房事不节,都会引发中风,所以要预防中风就要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

2.脑溢血

脑溢血就是脑血管破裂,那么为什么血管会破裂呢?体温降低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以前这类疾病常见于老年人身上,但现在的人每天坐在空调屋里,喝冷饮,吃反季节蔬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体温降低。当体内温度长年偏低,血管自然就会变硬变脆,危险也就随时存在,这也是脑溢血开始越来越多地光顾中年人,甚至年轻人的原因。另外,脑溢血也是人体元气不足的表现,当人体元气充足时,血液就不会黏稠,气能够带着血在人体各处运动,且末梢血管有弹性而不会脆裂,就不会发生脑溢血。

脑溢血发病比较迅速,如果能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对减少合并症,防止病情加重十分重要。正确的做法是十宣放血。

十宣放血法就是在十个指尖放血,这个方法可以很快止住脑溢血。原理是头部和指尖都属于末梢,头部的压力太大了,通过在手这个末梢的地方放血,把上面的压力宣泄出去。

3.脑血栓

脑血栓是由气血淤滞造成的。在人体元气的推动下,血液通畅地在血管内流动,而一旦元气不足,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血液上升到脑部,就会致使血液凝固在脑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所以,预防脑血栓疏通血管是治标,固摄元气才是治本。

那么对于脑血管病,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首先要做到“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分钟”就是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又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钟。经过这三个半分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猝死、不必要的心肌梗塞、不必要的脑中风。

“三个半小时”,就是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打打太极拳、跑跑步,但不能少于3公里,或者进行其他运动,可因人而异,运动适量;中午睡半小时,这是人体生物钟的需要,老年人更是需要补充睡眠,晚上老人睡得早,早上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晚上6至7时慢步行走半小时,这样老年人晚上睡得香,可减少发病率。

其次要经常活动双手。指尖是最容易产生堵塞的地方,平时只要我们把指尖这个地方疏通开,就能减缓头部的一些压力。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用双手指腹点击式按摩头部,每天2次,一次50下,这样不仅活动了手,也可有效治疗头昏脑涨。

再有就是控制情绪,少生气。注重饮食,多吃性温平的食物,少吃寒凉之物,避免体温降低,血管收缩。

睡眠及睡眠问题

人为什么要睡觉

在人的一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于睡觉的。有人说睡觉是为了消除疲劳,弥补一天劳累的耗损。也有人认为,睡眠的主要功能是恢复大脑的功能。还有人说,人的睡眠根本没有恢复体力的作用,仅仅是人们打发黑夜的多余的本能行为。

那么,中医是怎么理解“人为什么要睡觉”这个问题的呢?

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名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于阴经。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这就是中医对睡眠机理的解释。

此外,中医还认为人一定要在晚上11点前睡觉,而且中午也要睡觉。这是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最旺的时候,《黄帝内经》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之说,就是说五脏六腑都取决于胆的生发,全身气血都跟随胆气而起。这时人进入睡眠状态,第二天就会头脑清醒、面色红润,反之则会头脑昏沉、面色苍白。

而上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是心经当令之时,这也是上下午更替、阳气与阴气的转换点。所以说,中午吃完饭后要午睡一会儿,睡不着即使闭一会儿眼睛也是好的。因为我们的身体不可能扰乱天地阴阳的转换,最好还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中医讲究顺时养生,不仅是顺应四时,也要顺应一天里的十二个时辰。

梦是身体有话要说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很多人把它跟吉凶祸福联系起来,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我们暂且不说,但是根据梦来判断身体状况却古已有之,只不过不被人们重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梦被称作“五脏的附体”,能够反映脏器的虚实盛衰。《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的论述,大意是:如果肺气虚,就会梦见白色怪物,见人就杀;如果肾气虚,就会梦见船沉,人浮水中,心生恐惧;如果肝气虚,则会梦见草木阴森,人伏在树下不敢起来;如果心气虚,多会梦见被火烧灼;如果脾气虚,则会梦见吃不饱饭……如果阴气盛,就会梦见在大水中惊恐逃窜;如果阳气盛,则会梦见大火烧身;如果阴阳都盛,则会梦见刀光之灾;如果上面气血过盛,则梦见飞翔;下面盛则梦见坠落。饥饿时,会梦见食物;吃太饱,就会梦见扔东西,等等。

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因此,梦怒即为肝气盛,梦恐为肾气虚,梦哭为肺气虚,梦笑为心气盛,梦歌为脾气盛。西方医学在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方面也有研究,认为:梦是大脑部分高级神经活动在睡眠状态下的持续,可分为生理性(良性梦)及病理性(噩梦)两大类。良性梦是白天的所思所想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可起到平衡心理、缓解压力的作用。噩梦往往是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是疾病向大脑发出的信号,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绞痛发作前,病人会噩梦不断,还伴有呼吸加快、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及情绪激动等反应;心血管性疾病(诸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发作前病人也多惊恐噩梦;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则常常梦见大快朵颐;精神疾病患者则经常在梦中哭泣,还会梦游,等等。

梦对健康的预兆是有科学依据的。早晨醒来,如果对晚上的梦还有印象,不妨对应做身体相关脏腑的检查或自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失眠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如今,失眠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都知道,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就是一个典型的失眠者,林黛玉一年之中也睡不了十个整宿的觉,可见其失眠程度已经非常严重了。经常失眠会令人烦躁易怒、精神不振、脏腑功能紊乱,加速人体的衰老过程。

那么人为什么会失眠呢?

中医认为失眠从总体上讲都是因为阳不交阴,具体可分为四种:

一是胃不和安。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说,白天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吃的东西会被体内的阳气消化掉,而到了晚上,体内以阴气为主,任何东西都不容易被消化掉的,所以古人说“过午不食”。现在虽不主张大家不吃晚饭,但一定要少吃,否则会“胃不和安”,导致失眠。

二是精不凝神。精为阴,神为阳,精不凝神就是指阴阳不能和谐统一。肾主藏精,精不凝神就说明肾出现了问题,治疗时要从肾经入手。

三是思虑过度。思虑伤脾,一个人如果想事情太多,脾胃就会不和,由上知脾胃不和人就会失眠。我们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喝些小米粥,这可以健脾和胃,有助于睡眠。

四是心火过旺。中医把心火太盛叫“离宫内燃”,离为南方,属心火。心火太盛的人不仅会失眠,还会出现舌头发红、小便发黄等症状。

此外,心肾不交、肝火亢旺、胆热心烦等也会导致失眠,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原因,不可擅自服药。失眠不太严重的人,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1.按摩法

每天睡觉前按摩“安眠穴”5分钟可以帮助睡眠。安眠穴在耳后乳突后方的凹陷处,具有安眠镇静的作用。

安眠穴镇惊、安神,按摩安眠穴对失眠、

头痛、眩晕均有疗效

2.泡脚法

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帮助人进入睡眠状态,尤其适合脑力工作者。其做法如下:先用温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处近三阴交穴,男性到脚踝即可),再慢慢加热水,泡到的热、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

3.食疗法

取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最后吃龙眼肉。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遵循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养成好的睡眠习惯对防治失眠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章五官

眼睛

从“眉目传神”说起

中国有个成语叫“眉目传神”,就是说从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神,比如目光闪烁不定,说明这人心里有鬼;不敢与别人对视,可能是心虚,等等。那么为什么眼睛会传神呢?

中医有“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一说,心主管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心来主宰,而眼睛又是心的使者,心一有情况都要借助眼睛来传达,所以就有了“眉目传神”。

《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睛能反映五脏六腑的变化。“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睛,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意思是说,整个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的精华表现在瞳孔;瞳孔外的黑睛是由肝精来决定的,心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为白睛;脾的精华表现为约束整个眼系。

现代医学认为,眼睛基本可以预报全身的疾病。如眼结膜充血是麻疹、狂犬病早期的重要征兆;肝炎、肝癌、肝硬化患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妊娠中毒症患者的眼底血管都有改变;脑卒中患者的瞳孔会有所变化;耳源性眩晕患者的眼球会震颤;癌肿块转移的时候,视力会有所改变;癫痫病人抽搐时瞳孔散大;梅尼埃病人眩晕时水平性眼球震颤,等等。

另外,眼睛及周围的颜色也可以告诉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已经发生病变:失眠病人的眼眶会发黑;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病人的眼眶下会出现黄瘤;缺铁性贫血病人会有白睛蓝斑,等等。

所以,我们要学会从眼睛发出的信息中了解我们的身体。

人为什么会流眼泪

平时我们经常会听说这样的话,“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为什么我们哭的时候有眼泪,同时鼻涕也会流出来呢?

《黄帝内经》里说,心是君主,是五脏六腑之主,眼睛是宗脉聚集的地方,是上液的流通渠道,嘴和鼻子是气息的门户,所以人一动感情,五脏六腑就会受到震动,宗脉也感受到了震动,泪道就会打开,眼泪鼻涕就一齐出来了。

汗、涕、泪、涎、唾五液都属于人体的元精,耗损过多,身体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一个人要是经常流眼泪就会“夺精”,久了会把眼睛哭瞎。

五脏与五液对应表

生活中,有的人不哀伤也总是眼泪汪汪,人们称之为“含情眼”,《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眼睛就属此种。中医认为这是肺气不足、肝的收敛功能不足所致。肝主水道,而肺为水上之源,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当肝肺之气不足时,水气就会总在上面壅着,或者水道总收敛不住,就会出现眼泪汪汪的现象。

还有一些人迎风就流眼泪,在中医看来这是肝肾阴虚的征兆,因为只有当肝肾阴虚,肾气不纳津,受到冷风的直接刺激后才会流眼泪。

中医解读眼部常见问题

眼部常见的问题主要以下几种:

1.眼袋

眼袋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比如晚上喝水过多、熬夜等,一旦消除这些因素,眼袋也就不见了。但是有些人准时睡觉,从不熬夜,夜间也没有喝太多的水,但早上起床时,仍然会出现大眼袋,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下眼皮正是小肠经的循行路线,它跟三焦、小肠、肾都有关。这里出了问题多是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这属于寒邪造成的疾病。

2.眼前发黑

眼前发黑大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由于一个人体位突然改变引起低血压所致。当人蹲着时,腰和腿都是屈曲的,血液不能上下畅通。如果此时猛地站起来,血液便快速往下流去,造成上身局部缺血。脑子和眼睛对氧气和养料的要求特别严格,来不得半点松懈,短暂的供应不足,也会使它们的工作发生故障,因而会有眼前发黑、天旋地转的感觉。如果身体本来就虚弱,情况就会更严重些。不过,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惊慌,不必去医院。头部供血不足,心脏会马上加紧工作,把血液输送上去,用不了多久,人体就能恢复正常了。当然,站起时,不要动作太猛,尽可能缓慢一些,让血液不要下流得过猛,心脏供血就能跟上,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3.目眩

目眩是指视物昏花迷乱。比如蹲后起立,忽觉眼前一片乌黑,或黑花黑点闪烁,或如飞蝇散乱,俗称“眼花”。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神散了看东西就会老花。一般来说,如果偶尔在站起来时有昏眩感,则问题不大,只需多按按中渚穴便能见效。中渚穴在手背的第四掌骨上方,离小拇指和无名指指根约2厘米处。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上下用力揉按此穴,先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约按压5~7秒。做完之后,再换另一只手,按同样程序做一遍。每只手做5次。

中渚穴是三焦经

上的重要穴位,主治

目眩、头昏眼花

对持久性目眩,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和出汗等一系列症状,则不容忽视,因为这很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征兆。

4.眼皮跳、眼皮耷拉

不少人都有过眼皮跳的经历,民间常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其实,眼皮跳和用眼过度或劳累、精神过度紧张有关,比如用电脑时间过长、在强光或弱光下用眼太久、考试前精神压力过大等。在中医看来,有时候眼皮跳是脾的问题。我们常见一些老年人会出现眼皮耷拉下来的情况,眼皮为脾所主,眼皮跳、眼皮耷拉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

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

眼睛不仅使我们能识别万物,欣赏秀美景色,还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眼睛是人健康的标志,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眼睛。下面介绍一些眼睛保养法:

1.转眼

经常转眼睛有提高视神经的灵活性、增强视力和减少眼疾的功效。先左右,后上下,各转十多次眼珠。需要注意的是,转动眼珠,宜不急不躁地进行。

2.用冷水洗眼

眼睛干涩时,有人喜欢用热水来的眼洗眼,觉得这样很舒服,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用热水洗眼睛,虽然暂时能感到滑润,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发涩。眼睛用冷水洗是最好的,虽然刚开始时眼睛发涩、不舒服,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很舒服。

3.按摩“后眼”

晚上走路的时候,我们总感觉到身后有人跟着,之所以出现这种感觉和“后眼”有关。在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椭圆的凹陷,这就是“后眼”。在眼睛干涩、疲劳时按摩“后眼”,症状会很快得到改善。

4.食疗护眼

视疲劳者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平衡,平时多吃些粗粮、杂粮、红绿蔬菜、薯类、豆类、水果等含有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

此外,木瓜味甘性温,将木瓜加薄荷浸在热水中制成茶,晾凉后经常涂敷在眼下皮肤上,不仅可缓解眼睛疲劳,还有减轻眼袋的作用。无花果和黄瓜也可用来消除眼袋,即睡前在眼下部皮肤上贴无花果或黄瓜片,15~20分钟揭掉。生姜皮味辛性凉,食之可以消浮肿、调和脾胃。

耳朵

心脏有问题,耳朵先露出马脚

中医认为:“耳主贯聪而通心窍,为心之司,为肾之候也。”《黄帝内经》中也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记载,并认为耳与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清代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中也有“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说法。现代医学也发现了耳朵与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并确认了八十多种内外科疾病与耳朵的变化有关系,所以人体有病时,耳朵就会有反应。耳朵的形态、色泽和纹路的变化都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关于耳诊,很多中医书籍中都有记载,我们在这里只说一点,就是“冠脉沟”。冠脉沟是耳垂上的一条纹路,是判断冠心病的有效指标。如果耳垂上出现了这条纹路,就说明有患冠心病的可能,纹路越清晰说明问题越严重。

伦敦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拉金达拉·夏尔马也认同这种判断。他说:“耳垂里有很多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如果不能吸收到适量的养分,就会凝固,皱纹就会形成。年轻人耳垂上出现这种皱纹,应去做心血管检查。”拉金达拉·夏尔马只提到了年轻人,其实,这个征兆对老年人也同样适用。

现在,耳诊在西方国家也已经流行起来。西方国家越来越认可中医,中医耳诊疗法已经成为一些社会名流竞相追捧的治病法宝。遗憾的是,这本来属于中华瑰宝的东西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实在是一大损失。

如何防治耳鸣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朵疾病。

肾开窍于耳,肾的精气充足则会耳聪、听觉灵敏,如果精气不足则会耳鸣。此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度紧张时,也可能产生耳鸣。对于前者引起的耳鸣,治疗时应该去补肾精、补元气,后者只需将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戒除即可。

此外,如果平时生活中坚持进行保健按摩,对耳鸣的防治很有效果。

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的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按摩听会穴,可治疗耳鸣、

耳聋、耳部流脓等

2.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头后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约50次,使耳内听到类似击鼓的声音。

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将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4.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郭,然后从下至下按捏,这样反复按是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郭100次。

5.按摩合谷穴(伸掌,大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并拢,在两指间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如何养护我们的耳朵

保养耳朵可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流通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增强听力,达到养生的目的。下面介绍几招耳朵养生法:

1.提拉耳朵

现代医学认为,提拉耳朵能刺激耳郭的末梢神经及微血管,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并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对全身的生理活动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还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特别是耳与肾脏有密切的关系,常提拉耳朵能使“肾精以充”。

其方法是食指放在耳屏内侧,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宜,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搓耳

握住双耳郭,先从前向后搓49次,再从后向前搓49次,以耳郭皮肤略有潮红、局部稍有烘热感为宜。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搓过双耳后,会有一种神志清爽、容光焕发的感觉。

3.双手扫耳

用双手由后向前扫耳朵,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30下,每天数次。

4.搓弹双耳法

双手轻捏两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2~3次,每次20下为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耳部的清洁,尤其是女性朋友。很多人只重“面子”,而忽视了耳朵,在洗脸时也没有“洗耳”的习惯。其实不单要洗耳朵外部,耳内也要擦净,否则脏脏的耳垢会使形象打折扣。

鼻子

趣说“鼻”

西汉扬雄在《方言》中说:“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在古人看来,人的五官当中,最先生成的是鼻子,所以中国人称祖先或者创始人为“鼻祖”。

“鼻”字是后来演化过来的,最初被写作“自”。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指鼻子。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手指指向的地方常常就是自己的鼻子。

另外,当我们讥笑别人,或对一些事情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一个词,“嗤之以鼻”。为什么要用鼻子来吭气呢?鼻子是五官中最先生成的,《灵柩·脉度》中说“肺气通于鼻”,鼻为气道,为肺之门户。当我们对某人、某事情有意见的时候,心情肯定是不爽的,会憋着一口闷气,这气就是肺中之气,因此有“气炸肺”一说。但是闷气不能老憋在心里,需要排泄出来,而鼻子就成了排泄管道。

面相学中说大鼻子的人有福气、财运好,很多人觉得这是迷信,但在中医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认为鼻子的外形由胃经所主,鼻孔为肺经所主,“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一个人的鼻子大,肺气就足,就会非常有魄力,同时胃口好,吃得也多。在相书里,鼻子被称为粮库。一个人要是有魄力,得到的俸禄自然不会少,而古代的俸禄就是粮食,吃得多了自然对天下的粮草占据面积也就大,所以会有发财之相。

鼻为“面王”,可报疾病

中医里有“上诊于鼻,下验于腹”的说法,可见在中医面诊中,鼻子具有很大的价值,有“面王”之称。鼻子位于面部正中,根部主心肺,周围候六腑,下部应生殖。所以,鼻子及四周的皮肤色泽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疾病。

鼻子在预报脾胃疾病方面尤其准确。

中医怎么看待流鼻血和鼻炎

鼻子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流鼻血和鼻炎两种。

1.流鼻血

脾统血,流鼻血是脾不统血,气血上逆导致的。鼻子出现病症,一般来说,与肺和肝等部位出现异常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气血上升,特别是肺气较热时,就会流鼻血。肺气过热时,人的眼底也会带血或出血。上火和流鼻血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气血上逆导致的结果,但上火不是导致鼻子出血的原因。

流鼻血时,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是错误的,如此做只是眼不见血外流,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在流——在向内流。正确的方法是: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使已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以免留在鼻腔内干扰呼吸的气流。

与此同时,应用凉毛巾敷在额头或鼻部,降低头部和鼻子的温度,以减轻出血症状。

2.鼻炎

鼻炎是鼻病中最常见的,如果是流清鼻涕,易喷嚏、鼻塞,是膀胱经和肾经的问题,治疗上要从祛风寒、清脾湿、补益肺肾入手;如果流脓鼻涕,吃饭无味,则是胃经和胆经的问题,治疗时应清肝火、化痰浊、通肠利胆。

如何保养鼻子

鼻子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接,既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能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等侵入,所以一定要好好保养它。

保暖是保养鼻子的第一要务。鼻是空气进入呼吸道的开口,具有呼吸、嗅味、助发音等功能。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是人体内外空气交换的关口,是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必经之路。由于鼻子与外界相通,所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如天气变寒、保暖不够,就会出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天气炎热干燥,又会出现鼻干或流浊涕的症状。所以,对鼻的保护亦十分重要。

我们可通过穴位按摩来保养鼻子。

印堂穴按摩: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在两眉中间)12次,也可用两手中指一左一右交替按摩印堂穴。这可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迎香穴按摩: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若干次。因为在迎香穴位有面部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的分支,是面部神经和眼眶下神经的吻合处。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治鼻病,还能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症。

此外,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可增强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护黏膜;在冬春季节,能有效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减少咳嗽之类疾病的发生,增强耐寒能力。拉动鼻中隔软骨,还有利于防治萎缩性鼻炎。

《内功图说》中有三步锻炼健身功法,我们也可以拿过来一试:两手拇指擦热,指擦鼻两侧36次;然后静心意守,排除杂念,双目注视鼻端,默数呼吸次数3~5分钟。晚上睡觉前,俯卧于床上,暂去枕头,两膝部弯曲,两足心向上,用鼻深吸清气4次、呼气4次,最后恢复正常呼吸。

嘴巴

嘴巴的“迎粮”之道

鼻子旁边有个穴位叫迎香穴,而在嘴巴两旁有个穴位叫迎粮穴。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鼻子是用来闻香味的,而嘴巴是用来吃东西的。

现在有很多素食主义者,他们觉得吃素就是吃蔬菜。还有些人认为菜是好东西,比饭好吃也比饭有营养,所以“少吃饭,多吃菜”的饮食观念也风行起来。

其实我们祖辈早就给我们指了条明道——“迎粮”,就是说人要多吃大米、玉米、高粱、地瓜、胡萝卜、土豆等种子类粮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蔬菜要做得可口需要大量的油,现在这不是什么问题,但过去的时候,人们缺衣少食,能吃饱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吃点有油水的东西并不容易。所以,蔬菜的制作一般都是用水煮煮加点盐,根本谈不上可口。而土豆、地瓜等种子类的食物,不需要加油,煮熟后就香喷喷的,引起人的食欲,还容易饱腹,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祖辈们都是用种子类的食物作为口粮,蔬菜只是辅助。

虽然如此简单,那时人们的体质也相当不错,很少生病。现在那些以蔬菜摄入为主的素食者,动不动就上火、生病,体质弱得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

另外,少吃饭,多吃菜,饭没有营养,营养都在菜里,这种观点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很有道理,然而从科学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健康极其不利。

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在合理的饮食中,人一天所需要的总热能的50%~6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如果我们每顿都少吃饭、多吃菜,那么就不能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满足人体的需求,长期下去,人就会营养不良,疾病也会不请自来。

牙部疾病与治疗

为什么人老了牙齿会掉呢?中医认为肾主骨,牙齿是肾精的外现,也是骨头的象,一个人牙齿好不好和肾精是否充足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肾精越来越少,超过一定的限度后,牙齿就会慢慢脱落。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节情控欲,戒除不良生活方式,以防阴精暗耗。

关于牙部的疾病主要有两种:

1.牙疼

牙痛主要是由风热侵袭、胃炎上蒸、虚火上炎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治疗时要分清情况。没有学过中医的人都不懂得如何分辨,那么这里教大家一个快速简单的治疗牙疼方法。

取10克花椒,加入适量的水,约煮5分钟,加入1两左右的白酒,完全凉后,将花椒过滤掉,再把白酒花椒水倒入洁净玻璃瓶中备用。牙痛时,用洁净棉签蘸此水后放入牙痛的部位且咬住,很快就能止疼。

2.牙龈萎缩

中医认为牙龈萎缩是虚证。人体的气血不足时,气血不能到达牙龈,这才是牙龈萎缩的原因。调理脾胃、补充肾阴则可以让气血充足,气血充足则可以到达牙龈,滋养牙龈。

口水太多,病可能在脾肾

我们习惯上把唾液称为口水,其实中医认为唾和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黄帝内经》中说得很清楚,“脾为涎,肾为唾”。如果一个人的口水过多,就说明脾肾出现了问题。

唾多而且黏稠,口中还伴着苦味,往往说明是脾热,这时候一定不要吃辛辣的食物,牛羊肉也尽量少吃,可以吃一些清脾热的药物,如栀子和连翘等。口水多,且伴有咸味的话,这可能是肾虚的征兆。

很多小孩子特别爱流口水,如果大一点不流了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如果都七八岁了还在流口水,这就说明孩子脾虚。脾是主肌肉的,如果脾虚,嘴角就不紧,不能抑制口水外流。

口水多了不行,但少了也不行。如果嘴里总是干干的,这就说明你的津液不足,是内燥的表现。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多喝水,多吃酸味的食物,以及多吃水果,苹果、梨、葡萄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含水分很多就可以了。

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唾液来自于肾脾,对人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吕洞宾将唾液喻为长生酒:“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唾液对养生十分重要,经常咽口水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延年益寿。具体方法是: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等到唾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并用意念将其送到丹田。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养生法,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受益无穷。

口中有异味大多是脏腑出了问题

口中有异味是一件挺尴尬的事,但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没有规律,导致口中异味的人不在少数。不过很多人只是认为口中异味是个人卫生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具体原因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在中医看来,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相通的,口中异味往往是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篇》中说“胆液泄,则口苦”,《素问·痿论》中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也就是说,口中发苦多为热证,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热证患者除口苦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此时,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牛黄上清丸等清火药物,但身体虚弱者慎用。

口中发酸,其病根在于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不用担心。如果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可以服用一些保济丸或山楂丸。如果病人的口酸与胃酸上泛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为主。

口中经常发甜的人则是脾胃有问题,多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久了会发展为糖尿病。这一点《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就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

口臭是由胃火引起。胃的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出血、便秘等引起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口臭也就发生了。

我们知道火分虚实,口臭多为实火,由胃热引起。胃热引起的口臭,舌质一般是红的,舌苔发黄,这时只要喝用萝卜煮的水,消食化淤,口臭很快就能消除。胃热引起的口臭多是偶尔发生,如果是经常胃热、消化不良的人,治疗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敲胃经,一直敲到小便的颜色恢复淡黄清澈为止。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胃热引起的口臭已经很少,最常见的口臭还是胃寒的原因,这类人多是舌苔普遍发白,口臭时有时无,反复发作。那么对于这类由胃寒引起的口臭,平时就要多喝生姜水,如果怕麻烦,也可以将姜切成薄片,取一片含在嘴里。

还有的人经常会觉得口中淡而无味,食欲不振,这多是脾胃的问题。如果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则多半是脾胃虚弱,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如果伴有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并且不喜欢喝水,则多半是脾胃有湿,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

人体脏腑的变化都会在舌头上呈现出来

我们常常会在小说、影视剧里看到某某咬舌自尽了;去医院的时候,医生会让你把舌头伸出来,然后告诉你得了什么病;一群女人东家长西家短地说闲话时,人们会说,她们又嚼舌了……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与舌头有关。这里我们只谈谈中医是怎么看待舌头的。

中医诊病特别重视舌头,认为舌为心之苗,人体五脏六腑的变化都会在舌上呈现出来。

舌尖为心、肺的反映区。当一个人上火或咽喉疼痛时,舌尖往往会发红,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舌尖就会溃疡。

舌头的两边是肝胆的区域,如果两边发红,甚至发紫、溃疡,说明此人肝火旺盛,近来脾气比较大。

舌的中间反映脾胃,如果舌头中间有裂纹,说明脾胃虚。

舌根为肾,如果一个人的肾阳气不足,舌根就会发白,这样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如果一个人的手脚爱出汗、尿黄、腰酸,舌根就会发红。

舌的颜色代表人体内有着不同的病症。

口腔溃疡不要忽视

口腔溃疡是人体阴阳失衡的典型表现,它虽不是什么重病,却时时给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与痛苦。治疗口腔溃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

如果是因为吃东西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可以用西红柿来治疗。西红柿是蔬菜、水果中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最多的,治疗内热上火效果特别好,方法是:将西红柿去皮,切成小块,拌上白糖连吃2次。

另外,口腔溃疡患者还可以食用绿豆鸡蛋花。方法:鸡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取适量绿豆放陶罐内冷水浸泡十多分钟,放火上煮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煮),这时绿豆未熟,取绿豆水冲鸡蛋花饮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好。

身体亏虚和寒湿较重所致的口腔溃疡会反复发作,这时要在饮食上忌掉所有的寒凉食物。另外,还要用艾叶煮水泡脚,将虚火引下去,一般泡一两次就好了。

胃有火气、肝热,就很容易患口腔溃疡,有时还会伴随口臭。如果想治好口腔溃疡,就每天坚持敲15分钟腿内侧的肝经和腿外侧的胃经。只要肝平了,胃好了,口腔溃疡自然就会好了。

眉毛

眉毛不是摆设,可以预示疾病

很多人只知道眉毛对外貌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眉形会让一个人的气质发生很大变化,却很少有人知道眉毛对于健康的意义。中医认为,眉毛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盛衰。《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这就是说,眉毛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其盛衰依靠足太阳经的血气。眉毛长粗、浓密、润泽,反映了足太阳经血气旺盛;眉毛稀短、细淡、脱落,则是足太阳经血气不足的象征。眉又与肾对应,为“肾之外候”,眉毛浓密,说明肾气充沛,身强力壮;眉毛稀淡恶少,则说明肾气虚亏,体弱多病。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的眉毛非常稀疏甚至几乎没有,这就是气血不足、肾气虚弱的表现,但有的老人眉毛还是比较浓密,这样的老人一般身体比较硬朗。如果年轻人眉毛过早脱落,就说明气血早衰,是很多病症的反映,其中最为严重的要算麻风病了。瘤型麻风病的先兆就是眉毛脱落,开始是双眉呈对称型稀疏,最后全部脱落。

印堂穴不仅可以预报疾病,

按摩印堂穴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另外,两眉之间的部位叫印堂,又称“阙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也特别有价值。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有算命先生说“你印堂发黑,近日必有大祸”,就是指的这个地方。民间也认为印堂发黑是不好的征兆。《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说:“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可见,印堂可以反映肺部和咽喉疾病。肺气不足的病人,印堂部位呈现白色;而气血淤滞的人,印堂部位则会变为青紫色。

女性一定要把对眉毛的伤害降到最小

在女性的面部中,最为简单、最容易改变的地方,而且在变化时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就是眉毛。很多爱美的女性朋友也都注意到了这点,所以很注重对眉毛的修理,但是修理眉毛是刮还是拔呢?

很多女性不顾疼痛,选择用小镊子拔除多余的眉毛,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长出的眉毛更加杂乱,眼皮还出现松弛的现象。这是因为眉毛多长在靠眼周的位置,这个部位的肌肤本来就很脆弱,拔眉毛时的反复拉扯的动作很容易令肌肤松弛、产生皱纹。而且眉毛周围神经血管比较丰富,若常拔眉毛,易对神经血管产生不良刺激,使面部肌肉运动失调,从而出现疼痛、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症状,还有引发皮炎、毛囊炎的可能。

此外,眉毛拔除后,使毛囊张开,如果不及时采取收敛护理,很容易感染发炎,造成红肿或暗沉。所以,眉毛最好是用刀子刮,而不是拔。

还有些女性为了更彻底地修眉,干脆把眉毛都剃光,然后用眉笔画出自己喜爱的线条。人体是天地生成的一个最完美的仪器,任何零部件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眉毛也是如此,它可以为眼睛挡风遮雨。如果把眉毛剃光,就是去掉了一道保护眼睛的防线。所以,女性朋友们千万不要轻易将它去掉。

此外,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拔眉,也不想作出改变的女性朋友,建议在拔眉时顺着眉毛的生长方向拔,而且拔眉前要用温水敷眉,让毛孔张开后再拔,这样对眼部肌肤的伤害最小。

脸部

看面色知病变

古有“望面色,审苗窍”之说,即从面相可辨疾病。那么,该如何根据自己的面相审视其中透露出的疾病呢?

1.面色苍白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面色苍白是血气不足的表现。一般情况下,面色淡白多是气虚的表现,如果淡白的脸上缺乏光泽,或者是黄白如鸡皮一样,则是血虚的症状。另外,体内有寒、手脚冰凉的人也会面色苍白,这是阳虚在作怪,这样的人需要多运动,因为运动生阳,对改善阳虚很有效果。热水泡脚和按摩脚底的涌泉穴的效果也不错,饮食上可多食用红枣、红糖等。

2.面色发青

肝在五行当中属木,为青色。面色发青的人,多见于肝胆及经络病症,多是阴寒内盛或是血行不畅。天气寒冷的时候,人的脸色会发青,这是生理反应,只要注意保暖就可以了。如果不是处在寒冷的环境中,脸色还发青,就是肝肾的病了。经常喝酒的人也常会脸色发青。

3.脸色土黄

脸色土黄的人一般有懒动、偏食、大便不调等症状,这时应注意健益脾胃,而捏脊可以督一身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对于改善脾胃有很好的效果。

从面相可以看出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关注自己的健康。

人中与寿命

人中是脸部一个很重要的穴位,位于鼻子和嘴巴之间。

古人认为人中和寿命有关,人中短的人命短,人中长的人寿命也长,传说彭祖的人中长八寸八,而他活了八百八。《相书》中也说:鼻下人中长一寸,年龄百岁。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人中关涉两条重要的经脉,人体前阴和后阴的中间叫的阴穴,从的阴穴的里面延伸出一条经脉,叫道脉。这是人体的一条大阳经,而且是最重要的阳经。从前胸正中线一直到头部,这里也有人体的一条重要的阴经经脉,叫任脉。人中就是这两条最重要的任督二脉的交会处,在古代这个穴位叫“寿宫”,就是说长寿与否看人中。还有叫“子停”,就是将来后代的发育的情况如何也要看人中,也就是说,人中是阴经和阳经的沟渠,从它可以看出阴阳的交合能力如何。

人突然晕倒时,有个急救措施就是掐人中,很多时候,晕倒的人就会苏醒,这是为什么呢?

人突然晕倒时掐人中就是通过刺激这个穴位,使其阴阳交合,从而苏醒。相面时,人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人中在古代的相面学中是非常有讲究的,要求长、宽、深。如果人中又平、又短、又浅,好好地休息几天就可以改善,人中的沟渠会慢慢变深。人中的深浅可以修,但是长短不能改变。古代相面时认为,人中特长的人会做官,而且长寿,后代的发育也会比较好。如果人中是歪的,就说明你的阴阳交合出了问题,会出现腿痛或者脊背痛的问题,这也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望诊。

第六章五脏六腑

从“心腹之患”说起

在生活中,人们常用“心腹之患”形容问题的严重性,却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将心与腹部联系起来。所谓“心”,即指心脏,对应手少阴心经,属里;“腹”就是指小肠,为的,对应手太阳小肠经,属表。“心腹之患”就是说,互为表里的小肠经与心经,它们都是一个整体,谁出现了问题都是很严重的,不可小视。

临床实践证明,心经的问题常常会在小肠经上反映出来,比如心脏病发作时常常会表现为背痛、胳膊痛,有的人甚至还会牙齿痛,而这些疼痛部位大多是小肠经的循环路线。

一位病人小肠部位疼痛,医生诊断为肠胃穿孔,准备马上进行手术。当一切准备就绪,只剩下心、肝、肾功能等几项必要的术前检查,病人就上手术台了。但心电图一出来,大家吓了一跳,原来病人的心脏问题非常严重,主治医生请来心脏病专家进行会诊,得出结论:这位病人并不是肠胃穿孔,而是心脏病发作,心肌梗塞,只不过,他的心脏病发作表现为腹部疼痛。

这个病例就很好地说明了中医里的“心与小肠相表里”。因此,当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全盘考虑,千万不能盲目下结论,以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心为君主之官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命名为十二官,其中,心为君主之官。它是这样描述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君主,是古代国家元首的称谓,有统帅、高于一切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全体国民的主宰者。把心称为君主,就是肯定了心在五脏六腑中的重要性,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

“神明”指精神、思维和意识活动,它们都是由心所主持的。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则可致精神异常,出现惊悸、健忘、失眠、癫狂等症候,也可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另外,心主神明还说明,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主宰,统帅各个脏器,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活动,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如果心发生病变,则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也会出现紊乱,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以君主之官比喻心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了解心经

心经是属于心的一条经脉,是人体十二正经之一。心经起始于心中,出于属于心脏的系带(心系),穿过膈肌,络于小肠。它的一条分支从心系分出,上行于食道旁边,联系于眼球的周围组织(目系);另一条支脉从心系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之后,向下到肘内,沿前臂内侧后缘,到腕后豌豆骨部进入手掌内后边,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

心经、手少阴心经是心经支脉,

按摩心经穴位可治疗心、胸、神志病

《黄帝内经》中说,当心经异常时,反映到人体的外部症状包括: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眼睛发黄、胁痛、手臂靠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麻木、手心热等。经常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用心经,就可以缓解这些症状,还可以放松上臂肌肉,疏通经络。点糅合弹拨心经上的重点穴位还可以预防冠心病、肺心病(极泉穴),改善颈椎病压迫神经导致的上肢麻木(少海)等,还有治疗失眠(神门)的功效。

暴饮暴食易引发心脏病

与朋友聚会,开开心心、吃吃喝喝是难免的,但如果狂喜加上暴饮暴食,那么你可要注意了,你的心脏未必能承受!

欢喜过度会让人心气涣散,再加上吃了很多东西,结果就会出现中医里讲到的“子盗母气”的状况。“子盗母气”,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子”在这里是指脾胃,“母”指心,是说脾胃气不足而借调心之气来消化食物,就会伤害到心。因为心也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同样需要很多的心气,被脾胃盗走的心气过多,心一定会有所伤。

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有心脏病,欢喜过度时心气已经涣散了,这个时候又暴饮暴食,脾胃的负担超负荷了,只好“借用”心气来消化这些食物,心气必然亏虚。因此,心脏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这个时候往往会突然引发心脏病,这就是乐极生悲了。

所以,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节庆假日里,都要在饮食上有所节制,要管好自己的嘴,千万不要让美食成为生命的威胁。

舌头的变化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也就是说心与舌的关系密切,心脏的情况可以从舌的色泽及形体表现出来。心的功能正常,舌红润柔软,运动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脏气血不足,则舌质淡白,舌体胖嫩;心有淤血,则舌质暗紫色,重者有淤斑;心火上炙,则舌尖红或生疮。所以,心的养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证心脏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

养生先养心,心养则寿长

现在患心脏病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人年纪轻轻心脏就不好,不是憋闷,就是疼痛难忍,或者老是心慌。其实,养心贵在坚持,那么在生活细节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第一,静心、定心、宽心、善心。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生活中我们要做到静心、定心、宽心和善心。

静心就是要心绪宁静,心静如水,不为名利所困扰,不为金钱、地位钩心斗角,更不能为之寝食不安。

定心就是要善于自我调整心态,踏实度日,莫为琐事所烦忧。豁达乐观,喜乐无愁,纵有不快,也一笑了之,岂非惬意?

宽心就是要心胸开阔。宰相肚里能行船,心底无私天地宽,让宽松、随和、宁静的心境陪伴自己,自然快乐每一天。

善心就是要有一颗善良之心,时时处处事事都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好善乐施献爱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第二,通过饮食来保护心脏。

合理的饮食能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病率。平时饮食要清淡,因为盐分过多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不要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多吃一些养心的食物,如杏仁、莲子、黄豆、黑芝麻、木耳、红枣等。

第三,保护心脏的穴位。

一方面,内关穴可调节心律失常。平时既可以边走边按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每天花两分钟左右按揉,有酸胀感即可。

内关作为冠心病的日常保健穴位之一,经常按揉该穴位,可以增加心脏的无氧代谢,增强其功能。

另一方面,内关穴可止住打嗝。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打嗝不止的经历,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停止,也有的长时间不停。这时,你可以用拇指在内的穴上一压一放地按,很快打嗝就能止住。

内关穴在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

内关穴是冠心病的日常保健穴位,

按压内关穴能快速止住打嗝

第四,适量运动益养心。

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此外,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锻炼,因为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发病和脑出血的危险性最大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

肝为将军之官

“肝胆相照”这一成语大家都知道,比喻以真心相见。其实里面蕴涵着中医的理论。《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足厥阴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足少阳胆经在表,负责决断。只有肝经和胆经相表里,肝胆相照,一个人的健康才有保证。同理,一个国家要想兴盛发达,也需要“肝”(谋略之才)和“胆”(决断之才)相表里,肝胆相照。

也许有人会问:“负责谋虑和决断的不是心吗,怎么又说是肝和胆呢?”其实,这就相当于一个单位有个一把手总揽全局,还有一些副手负责具体事务一样。心是“君主之官”,负责全局,具体的工作则交给肝和胆。肝和胆的谋虑和决断又不同于心。中医的心包括心和脑,心和脑的谋虑和决断主要在思维和意识之中,它是理性的;而肝与胆的谋虑和决断主要在潜意识中,它是感性的,是本能的。一个人胆小就是胆小,你很难让他通过理性思考变得胆大起来,但是如果你让他的肝和胆发生变化,他的胆子就会本能地大起来。

言归正传,我们看一下肝脏在身体内有什么具体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要有两大功能,主藏血和主疏泄。

肝主藏血一部分是滋养肝脏自身,一部分是调节全身血量。血液分布全身,肝脏自身功能的发挥也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如果滋养肝脏的血液不足,人就会感觉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肝调节血量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肝根据人体的不同状态,分配全身血液。当人从安静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时,肝就会将更多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供所需。当肝的藏血功能出现问题时,则可能导致血液逆流外溢,并出现呕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病症。

肝主疏泄的功能即肝气宜泄,也就是说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这个功能其实与肝主藏血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气为血之帅”,肝气疏通、畅达,血就能顺利地流向身体各处,如果肝气淤滞,则血流肯定不畅,不能供给全身,就会导致全身乏力、四肢冰冷等症状。如果肝气长期淤滞,全身各组织器官必然长期供血不足,影响其生长和营运功能,这样,体内毒素和产生的废物不能排除,长期堆积在体内,就会发展成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闻之色变的“癌”。

一个人怒气冲天,实际上就是肝的功能失调。谋略、理智全没了,全靠情绪去做事,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想发挥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肝的功能正常。要想孩子聪明,就要养他的肝的生机,要让孩子的天性都发挥出来,该学就学,该玩就玩,该睡就睡,别逼着孩子把那点生机给毁了。

用好肝经,让肝气畅通

如何使肝气畅通,让人体的气机生发起来呢?我们开头已经说过,就是要配合肝经的工作,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值班,这也是肝经的气血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体的阴气下降,阳气上升,所以应该安静地休息,以顺应自然。另外一个养肝气的方法就是按摩肝经。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在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起来按摩肝经,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19点到21点的时候按摩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经,所以在19点到21点时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肝经:想要心情平和,就多按摩肝经、

脾气非常暴躁的人,可坚持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疗各种肝病的特效穴位,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与菊花的功效很相似,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它的位置在脚背上大脚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足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那些平时容易发火着急,脾气比较暴躁的人要重视这个穴位,每天坚持用手指按摩太冲穴2分钟,直到产生明显的酸胀感,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感觉到体质有明显的好转。

要想“牛劲十足”,丑时就要好好修养

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这段时间,此时是肝经当令,也就是肝的气血最旺的时候,这时人体内部阴气下降,阳气继续上升,我们的一切活动也应该配合这个过程,而不要违逆它。

在十二生肖中,丑对应的是牛,牛是一种很有力量、很有韧性的动物,我们开玩笑时就经常说一个人“很牛气”,但牛也很温和谦虚,这就是丑时的特征。这个时段体内的阳气比子时更加壮大,但并不会一味地生发上去,此时当令的肝经有主藏血的功能,能起到收敛的作用。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妙所在,所谓一物降一物,有生发就要有收敛,有生长就要有收藏,不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同样的道理,人在丑时也一定要休息好,最好处于熟睡状态,这样才能好好养肝血。

虽然睡觉养肝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是对于很多经常应酬的人来说,凌晨一两点钟可能正在兴头上,一笔生意就要谈成了,精神正处于兴奋状态,根本不可能睡觉。其实,这是非常伤肝的,现在有很多得乙肝、脂肪肝的人,就是不注意养肝造成的。

为什么春天要养好肝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每至春分时节,就屡发咳嗽、痰血之疾,这是由于黛玉多愁善感,自幼犯有肺痨宿疾。肝脏在五行中对应“木”,而春季为草木繁荣的季节,是生发的季节,生发之际易造成肝气郁结,再加上情怀郁结,横逆犯肺,引起痰血,故每到春季林黛玉的病情就加重。所以,春天一定要注意养好肝。那么,该怎么养呢?

首先应注重精神调摄。肝主升发阳气,喜条达疏泄,恶抑郁。要想肝气畅通,首先必须重视精神调养,注意心理卫生。如果思虑过度,日夜忧愁不解,则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滋生。例如,春季精神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肝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在春季病情会加重或复发,所以,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心情舒畅,切忌愤然恼怒。按照中医理论,怒伤肝,故春季养生必须戒怒。

其次是注意加强运动锻炼。春天阳气生发,风和日丽,树林、河水边的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对人体很有利,人们应尽量多到这些地方去活动。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还要坚持体育锻炼,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以舒展筋骨,畅通气血,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消除,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吸收与运载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遂致体质虚弱,病患滋生。所以在春天的时候,要多出去活动活动。

在饮食保养方面,宜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葱、蒜、韭菜是益肝养阳的佳品,菠菜舒肝养血,宜常吃。大枣性平味甘,养肝健脾,春天可常吃多吃。春季除保肝外,还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硒,多吃富含硒的动、植物,如海鱼、海虾、牛肉、鹌鹑蛋、芝麻、杏仁、枸杞子、豇豆、黄花菜等,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保健养生。

自我调养,防治肝病不求人

现在,我国约有1300万慢性乙肝病人,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硬化和肝癌。而且从儿童到老人,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对于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病,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特效药物,各种中西药物也各有利弊。其实与其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不如着重进行调养。而如何加强自身调养,搞好养生之道,则应遵照《黄帝内经》中“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的教导。

1.起居有常

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每天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按时睡觉、起床和午休。这是因为休息是肝炎病人最重要的保健治疗基础。

实践证明,不注意休息是肝炎转为慢性的最常见原因。当然,休息不是做家务,不是打牌和散步,而是卧床休息。中医认为“人动则血归于诸经,人卧则血归于肝脏”,肝脏供血充足不仅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还会增加肝脏的局部免疫能力。

2.饮食有节

不能暴饮暴食,并注意食物禁忌,如不能饮酒,忌吃雄鸡、鲤鱼、牛、羊、狗肉等发物;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肥肉、猪油、辣椒、油炸等上火食物。要做到不偏食,注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荤为充,合理均衡地搭配饮食。

3.不妄作劳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肝的重量逐渐减轻,肝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肝的储备、再生、解毒能力下降,若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肝很容易受到损害。

以前遇到一位徐先生,他在一年中常感浑身无力、没有食欲,晚上看一会儿电视眼睛就会发干。后来我告诉他,他这种情况是劳累过度造成的轻度肝损害,要注意多休息。没过多久,他的状况就有所好转了。

所以,我们在工作、学习时不能过于劳累,不宜苦干、加班加点和熬夜,性生活应适当节制。

保护肝脏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保护肝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不要生气。因为怒伤肝,所以要保持好心情,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也不要生气,学会放松,找到最能发泄情绪的方式。

第二,找个好的环境居住。居住在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最好,如果住在城市中,可以多去公园转转,那里有草有木,环境幽雅,空气新鲜,对健康有益。

第三,按摩太冲穴、三阴交。太冲穴在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太冲穴并前后滑动20次。三阴交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手法同前。

第四,食物养肝。养肝的食物有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它们不但能保持肝脏所需的营养,而且能够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第五,运动养肝。运动方式以缓慢柔和最为适宜,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等。

第六,小便清利洁净,表明人体水液代谢和肝功能正常。保持小便清洁、通利的方法是少食。食少化速,则清浊易分。小便时不宜过度屏气用力,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大脑一时供血不足而致突然晕倒。饱时气血充足,老年男性可以保持站立解小便,饥饿时宜蹲式排尿,有利于肝脏的养护。

脾为后天之本

脾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怎样理解这个“后天之本”呢?你不妨想一想土地。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汽车、电脑、高楼等,但这些不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没有这些,人类照样生活了几千年,那么什么才是人类离不开的呢?那就是土地,离开了土地,人类将面临毁灭。在中医理论中,脾属土,它就是人的后天之本,是人体存活下去的根本。

脾主运化,把水谷化成精微并吸收,转换成气血津液,传输至全身,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行。没有脾的运化作用,人体就不能得到能源,也就不能生存和生活下去。

脾还有统血的作用,就是统摄、约束血液行于脉内而不外溢。如果脾气虚弱,失去了约束血的力量,就会出现一些出血病症,如皮肤紫癜、产后出血不止、呕血、便血、尿血等。治疗脾虚引发的出血症状重点在于补脾气,中成药“归脾丸”就是治疗这类出血症的有效药物。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因此,要观察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很简单,看嘴唇就行了。脾的运化功能好,嘴唇就会滋润、丰满,否则就会比较干瘪。“在液为涎”也好理解,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小孩爱流口水,衣服前面总是湿的,还有一些大人,中风后也会流口水,这都是由脾虚导致的。另外,“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也就是说,身体出现莫名的消瘦、流口水、湿肿等症状,都是属于脾病,从脾上治肯定是没错的。

如何使用脾经

脾经的循行路线是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骨,与肝经相交,在肝经之前循行,上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沿舌根散布舌下。

脾经:消化系统患病可多按摩脾经。女性出现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只要

坚持按摩脾经,也会收到良好效果

脾经不通时,人体会表现为下列症状:身体的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或者全身乏力、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等。

以上症状都可以从脾经去治,最好在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脾经上的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上午9点到11点正处于人体阳气的上升期,这时疏通脾经可以很好地平衡阴阳。在日常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以减轻脾经的负担。

此外,思伤脾,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虑过度就会扰乱脾的正常工作,使其方寸大乱,反映到身体上就是食欲不振、无精打采、胸闷气短。所以,一定要做到思虑有节,这样脾的功能才会正常。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揉或者艾灸此穴,对脾虚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佳、腹胀、大便稀溏等脏腑病有很好的作用,也可以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太白穴在脚的内侧面,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脚背脚底交界的地方。

三阴交是治疗

妇科病的万灵丹

三阴交,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脚底肿胀、手脚冰冷等,刺激这个穴位都有效,所以有人称它为妇科病的万灵丹。月经开始前5~6天,每天花一分钟刺激本穴,远比生理痛时再刺激有效。三阴交在脚内踝尖上三寸,就是从内踝向上量四指,胫骨(小腿内侧骨)后缘凹陷处,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有点胀疼的感觉。

最常见的脾病就是糖尿病

对于现代人来说,最常见的脾病就是糖尿病。人的脾本来应该把精华送给心肺,但是脾不好好工作,亵渎职责,却把这些精华往下送,人体所需的糖分都随尿排走了,使肌肉不能正常工作。

饮食不当、运动不足是糖尿病致病的主要原因,其中饮食不当最为重要。经常买菜的朋友可能知道,现在的菜场菜样丰富,很多菜不管什么季节都有,乍一看市场丰富了,却违反了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反季节的蔬菜与水果与自然的五行之气相驳,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久而久之便有可能成为致病的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善,很多国外的生活方式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不合理就会致病。比如,果汁饮料以自然鲜榨为好,经过加工后加入了添加剂和防腐剂或者香精、色素等,对脾脏就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很多人喜欢喝带气的饮料,觉得爽口、过瘾,殊不知其中的气体对人体的脾脏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对脾脏的机能有损害作用。

有胃病的人喝了带气的饮料就会引起胃部的不适,甚至胃痛,没有胃病的人喝多了就容易发胖,其原因就是人的脾脏机能受到了影响。因此,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碳酸饮料对人体的脾脏机能有不利的影响。啤酒对人体的脾脏也是有害的,多喝不利于人体健康,啤酒肚就是脾脏变弱的一个信号。

多运动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脾主运化,预防糖尿病就要注意锻炼,吃好、睡好、运动好,这样糖尿病就不会再侵扰你了。

想要脾好,吃好睡好最重要

脾好,身体运化就好,身体就健康、养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吃好睡好、多运动、少生气就没问题。

怎么算吃好呢?其实就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要暴饮暴食,该吃什么吃什么,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多喝粥,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盐,清淡饮食,等等。

怎么算睡好呢?就是到时候就要睡觉,不要熬夜,10点之前最好上床睡觉,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睡到自然醒。

多运动,但不是让你天天大量运动,只要散散步、打打太极就可以,也不要太刻意,收拾屋子也算运动,只要不老是躺着坐着就行。

生气对一个人的伤害很大,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生气造成的。尤其是癌症,你可以去问一下周围的人,患有癌症的人大多脾气不好,爱急躁、爱生气,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生气,凡事心平气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就没事了。

肺为相傅之官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中有:“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悬命于天”不是封建迷信,不是说命运由上天决定。人不吃东西,可以活上十天半月,但是人不呼吸空气就连十分钟也活不下去,这不就是悬命于天吗?人体与空气相连的是肺,所以命悬于天,就是命悬于肺。

点揉经渠可治疗任何症状

的咳嗽、喘不上来气

可按摩太渊穴

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黄帝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的职责是什么?负责了解百官、协调百官,事无巨细都要管。肺是人体内的宰相,它必须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所以《黄帝内经》中有“肺朝百脉”,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汇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所以,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映,中医通过观察肺经上的“寸口”就能了解全身的状况。寸口在两手桡骨内侧,手太阴肺经的经渠、太和二穴就处在这个位置,是桡动脉的搏动处,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在观察肺经。

另外,肺外合皮毛,皮毛是肺的外延。皮肤是由肺经的气机来充养的,如果肺经气机太足,血液循环就会加快,导致皮肤发红、怕热、容易过敏;如果肺经气机长期虚弱,皮肤血液循环不足,就会失去光泽,肤色比较暗淡。这时,只用化妆品并不能达到美容目的,首先要将肺经的气机养起来,这样内外兼修,才有效果。

在情志方面,肺主悲,很多时候我们悲伤过度会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就是太过悲伤使肺气受损了。反过来,肺气虚时,人也会变得多愁善感,而肺气太盛时,人容易骄傲自大。所以说,过犹不及,凡事处于平衡时,才是最好的状态,身体也是一样,只有各个器官之间、器官内部平衡、和谐,身体才是舒适的,人也才是健康的。

如何利用好肺经

肺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它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下行沿着臂内侧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沿着臂内侧桡骨边缘(大拇指方向),进入寸口(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下至大鱼际部,沿边际出大拇指的末端。

肺经:按摩肺经主治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肺经上的尺泽穴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另外,按压尺泽穴对于肺经引起的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等很有效。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孔最大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疗痔疮。孔最大在前臂掌面桡侧(大拇指方向),在尺泽穴与太渊穴(腕部动脉搏动处)连线上,腕横纹上七寸(手腕至肘共十二寸,按比例取穴)。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有吸不上气的感觉,这个时候就可以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尤佳,位于手腕部位,手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小偷偷东西为什么经常选寅时

寅时是凌晨3点到5点这两个小时,这段时间是肺经当令,肺在人体内值班,这也是人睡得最沉的一段时间,所以,小偷经常选寅时作案。为什么说人在这个时辰睡得最沉呢?

肺是人体内的宰相,它负责将气血输布于全身。寅时肺开始工作,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所以这时候人睡得最沉。如果你这时候偏偏不睡,就是在硬往上调体内的阳气,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有的人一到这个时候就睡不着了,自己就醒了,这其实是身体精气虚弱的表现。一般出现这种问题的都是年老体衰的老人。

冷水浴对肺脏的健康有好处吗

冷水浴、冷热水浴对肺脏健康有很好的作用。

1.冷水浴:即用低于20℃的冷水擦洗全身。中老年人开始进行冷水浴锻炼时,最好选择在夏季,先用低于体温的35℃的水进行锻炼,随着机体的适应逐渐降低水温至20℃以下。身体条件较好者亦可参加冬泳运动。

2.冷热水浴:先用热水洗全身,再用冷水冲洗,然后用毛巾将全身皮肤擦直至产生热感。冷热水浴可以使全身的血管受到刺激,使血管既有舒张又有收缩,能增强血管的弹性,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还有促进肺脏功能和提高适应性的作用。

关于几种肺病的防治

1.咳嗽

中医认为咳嗽虽然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自古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指出咳嗽不仅为肺脏疾病的表现,其他脏腑有病累及肺时,也会发生咳嗽。

咳嗽发生的原因,有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大类。

如果咳出来的是黄痰,说明体内还能够化火,基本上已经接近治愈了;当咳嗽的声音越来越小,出现青痰的时候,就说明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如果咳出来的是白痰,白痰相当于命痰,就说明已经把体内的一些精华都咳出来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

为了减轻咳嗽的痛苦,可以吃蜂蜜、柚子、莲藕、白萝卜、金橘等食物,这些都有止咳润肺的作用。

2.哮喘

哮喘是幼儿最常发生的疾病,最初的症状就是一连串的咳嗽,严重时会出现胸闷、咳痰、呼吸困难等。

幼儿之所以容易患哮喘,主要是因为幼儿的气血比较足,在受到寒气侵袭的时候,身体有能力把这些寒气排出去,在排除体内寒气的时候,就会出现哮喘的症状。当体内的寒气排除干净后,哮喘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那么为什么大人较少得哮喘呢?有的人说这是因为大人的抵抗力强,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承受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每天不断地应酬、熬夜,气血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我们透支,这就导致当寒气入侵我们身体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气血来排除寒气,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哮喘的症状了。

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寒气比喻成入侵你的国家(身体)的敌方军队,你的军队(气血)没有足够力量来打败它,于是双方就会暂时和解,也就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是如果你能好好地休息几天,你的军队(气血)的战斗力就会得到提高,也就有能力和敌人(寒气)开战了,所以这场驱除寒气的战争就会使你产生一些症状,例如出现哮喘。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自称从来不感冒的人,这些人的脸色通常是黑而且干,从外表的症状上看,他们体内的寒气已经很重了。但是由于他们的气血严重不足,已经没有能力排除深藏在经络和脏腑中的寒气,因此,这些人只有通过日常的保养,使气血提升上去,才能彻底排除体内的寒气,使脸色变得红润起来。

所以说,如果成年以后,不再轻易犯哮喘、感冒这类疾病,你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以为是自己的抵抗力增强了,因为这很可能代表着你的身体已经虚了。

哮喘应怎样防治呢?应该多吃蔬菜,如萝卜、丝瓜等。多食用水果,例如梨、柑橘、核桃、香蕉、芝麻、蜜糖,有助于大便通畅,腹压下降,能减轻哮喘;避免敏感性食物,如鸡蛋、肥肉、花生和油腻不易消化食物;少食盐;忌食鱼虾。

如何养护我们的肺

中医提出“笑能清肺”,笑能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消除疲劳、驱除抑郁、解除胸闷、恢复体力,使肺气下降、与肾气相通,并增加食欲。清晨锻炼,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的“清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

要养护肺,应注重饮食,多吃蒜。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可健胃、杀菌、散寒,适合于肺病患者食用。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人得了第三期肺病,很严重。医生跟他讲,他的寿命只有三个月,叫家里人和他隔离。他想吃什么东西,尽量给他吃。家人就把他送到菜园,菜园里有个菜寮,叫他住在那边,三餐给他送饭。他在菜园里很无聊,菜园种了很多大蒜,他每天吃大蒜,就像吃水果一样。他吃得很舒服,过了半年没死,身体愈来愈健康。家里人认为医生诊断不可靠,再把他送到医院。医生看到这个人,非常惊讶,马上成立一个专家小组研究,查饮食、生活起居,都查不到。最后问他还吃了什么,他说,吃大蒜!后来经化验发现,大蒜里含有治肺病的元素。

饮食养肺还应多吃玉米、黄豆、黑豆、冬瓜、番茄、藕、甘薯、猪皮、贝、梨等,但要按照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此外,养肺要少抽烟,注意作息,保持洁净的居室环境等。

每天坚持跑步、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肺脏的抗病能力。

同时,应注意保持周围空气的清新,因为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吸清呼浊,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保证机体对氧的需求,所以日常生活中肺的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周围空气的清新。不管是家里还是单位,多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不要让垃圾长时间在屋里滞留。

肾为作强之官

肾最大的功能就是繁衍后代。每一个孩子最初都是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相遇、结合,然后慢慢成长起来的。而精子和卵子与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中就说过:“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这就是在肯定肾的创造力。“作强之官”,“强”,从弓,就是弓箭,要拉弓箭首先要有力气。“强”就是特别有力,也就是肾气足的表现,其实我们的力量都是从肾来,肾气足是人体力量的来源。“技巧出焉”的技巧,就是父精母血运化胎儿,这个技巧是你无法想象的,是由父精母血来决定的,是天地造化而来的。

肾经:肾是先天之本,

先天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应该

多按摩肾经,增强体质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一个人肾气开始衰弱了,最先表现在头发,普通人一过四十岁就开始有白头发了,这说明你的肾气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少年白发,说明先天不足,在母亲肚子里就亏了一些,应该多从后天之本的脾胃上补偿一些。肾的精气充足则会耳聪,听觉灵敏,如果精气不足,则会耳鸣。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也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亏牙齿就会松动,甚至会脱落。

肾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主纳气。这个气就是元气,元气是天生的,有的人先天元气充足,身体就比较壮,但是如果倚仗自己出生时带来的那点元气,不知保养,肆意挥霍,也不一定能长寿;相反,有的人先天元气不是非常充足,自小身体就比较弱,各种病痛不断,但是注意调养,不随意耗费元气,反而会长命百岁。所以,元气虽是先天带来的,但是后天的养护也非常重要。元气足了,我们的五脏六腑才能够平安健康。

每天的17点到19点,也就是酉时,是肾经当令的时间。肾经是与人体脏腑器官联系最多的一条经脉,健康强大的肾经能激发身体的巨大潜能。与肾经相对应的是肾。肾主藏精,这是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这里所说的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藏精气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从父母那里传承来的,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初物质;后天之精是出生后摄取的水谷精气及脏腑生理活动过程中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又称“脏腑之精”。“先天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后天之精”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所以说,肾精是否充足与人的生老病死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如何利用好肾经

肾经的具体循行路线是:由足小指开始,经足心、内踝、下肢内侧后面、腹部,止于胸部。肾但如果有问题,人体通常会表现出口干、舌热、咽喉肿痛、心烦、易受惊吓,还有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肌肉萎缩麻木,脚底热、痛等症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刺激肾经来缓解。一种方法是沿着肾经的循行路线进行刺激,因为肾经联系着很多脏腑器官,通过刺激肾经就可以疏通很多经络的不平之气,还能调节安抚相联络的内脏器官。另一种方法是刺激肾经上的重点穴位。

太溪穴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如果感觉腰酸膝软、头晕眼花,按揉太溪穴,当时就会见效。太溪穴对咽炎有效,尤其是那种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属于中医上讲的肾阴不足原因引起的炎症。

太溪穴涌泉穴

涌泉穴对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肤粗糙等都有很好的疗效。涌泉穴的正确位置是在足底,正坐或者仰卧,跷足,在足底部,当足趾向下卷时足前部的凹陷处,约相当于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另外,肾经是在酉时当令,如果需要服中药的话,这个时候服用,效果比较好。另外,如果家里有人经常在这个时候发低烧,很可能就是肾气大伤引起的,一定要多加注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青春期的男孩子和新婚夫妇身上。青春期的男孩子情窦初开,手淫的次数可能会比较多,新婚夫妇性生活往往不加节制,这两者都会过多损耗肾精,伤了元气。

总之,为了我们一生的幸福,一定要了解肾,利用好肾经。肾精充足,肾就会变得强大,整个人充满了活力。

怎么看一个人肾好不好

“肾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这个概念反映了肾的功能活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尤为重要。若肾气不足,不仅早衰损寿,而且还会发生各种病症,对健康极为不利。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封藏失职

肾气不足,精关不固,男性易发生遗精、早泄、滑精;老年女性则会出现带下清稀而多、清冷。肾气不足,膀胱失约,会表现为小便频数而清长,夜间更为严重,严重时还会小便余沥不尽或失禁。

2.肾不纳气

肾主气,肾气不足,气失所主,气逆于上,表现为喘息气短,气不连续,呼多吸少,唯以呼气为快,动则喘甚,四肢发冷,甚而危及生命。

3.主水失职

肾气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老年人肾气不足,水液代谢紊乱,就会造成水失所主,导致水肿发生,还会引起尿频、尿失禁或者尿少、尿闭。

4.耳鸣失聪

肾气不足,不能充养于耳,就会造成肾虚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5.衰老提前

肾气在推动人体生、长、壮、老、死中起着重要作用。肾气不足,五脏六腑功能减退,则会出现诸如性功能减退、精神疲惫、腰膝酸痛、须发早白、齿摇脱落等衰老现象。

肾虚≠性能力降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总是把“中年”和“肾虚”画上等号。再加上广告宣传中的“十男九虚”、“疲劳就是肾虚”等,使得不少疲于奔波的中年人总觉得自己肾虚。

在中医看来,“肾”不等于西医所说的“肾脏”,它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包括了人体若干系统的功能。肾藏精,能充养骨髓、脑髓,调节生殖、泌尿功能,对生长发育和生命进程起重要作用。

由于男人们对“肾虚”缺乏必要的了解,往往片面地将“肾虚”理解为“性能力降低”,与西医所说的ED(勃起功能障碍)等同,给自己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表现出来,就是男人们最忌讳别人说他“不行了”。因此,一提到肾虚就让男人感到“心虚”。

其实,男人们大可不必言肾就虚。其实,“肾虚”多是心理压力大造成的。据统计,有相当一部分“肾虚”的男人,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肾虚的症状。即使出现肾虚,也不一定就是性功能降低,而可能是其他的一些症状,如耳鸣、眩晕、心悸等。因此,“90%的中国男人肾虚”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肾虚作为生理机能衰退的表现,男人们也没必要感到“没面子”、“心虚”。

虽然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其进程却是可调节的。有的人刚进入不惑之年,早衰征象已现端倪;有的人虽年近花甲,却壮气未减,其关键就在于肾气的盛衰。要使肾气旺盛,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适度、节制房事、积极锻炼、及时治疗慢性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滋补。

房事的频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以房事后第二天身体不疲劳、心情舒畅为宜。从年龄上看,青年夫妇每周2~3次,中年夫妇每周1~2次为宜。因此,日常护肾必须注意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

在饮食方面,感到无力疲乏时可以多吃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如木耳、大枣、乌鸡等;消化不良者可以多喝酸奶、吃山楂。有补肾作用的食品很多,其中最简单可行、经济实惠的是羊背骨汤。

经常进行腰部活动也能起到护肾强肾的作用。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一定要按时休息。

怎样补好我们的肾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补肾的药品、保健品,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是补肾也有讲究,不要盲目。大家都知道“亡羊补牢”的故事,羊丢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把羊圈补好,而不是再买回几只羊来。补肾也是一样,首先要保住现存的,然后再想怎么去补,不要一边补,一边继续大量消耗,这样是没有用的。所以,补肾首先是固摄元气,每天吃好、睡好,心情愉快,休养的同时也是一种保护。补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节制性生活

在中医抗衰老、保健康的理论中,常把保护肾精作为一项基本措施。对此,前人早有定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当闭故而勿泄。”意思是对房事要有节制,既要节而少,又要宜而和。只要做到节欲保精,就会阴精盈满,肾气不伤,精力充沛,从而有利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2.调畅情志

“恐则伤肾。”只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则肾气不伤。肾气健旺,五脏六腑得以温煦,身体才能健康。

3.爱护脾胃

养肾一定要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平时应当对食物进行合理调配,烹调有方,饮食有节,食宜清淡,荤素搭配,忌食秽物,食后调养。只要脾胃不衰,化源有继,肾精得充,精化肾气,自然健康长寿。

4.起居有常

古人曾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肾法则。阳者肾气也,阴者肾精也,所以在春季,应该是“夜卧早起,广庭于步”,以畅养阳气;在夏季应该是“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温养阳气;在秋季,应该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收敛阴气;在冬季,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正光”,以护养阴气。若能做到起居有常,自然精气盛。肾气旺,就能够达到抗衰老、保健康的目的。

5.按摩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穴等

按摩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穴

不但可以调养肾脏,还可以调节血糖

(1)揉涌泉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

按压右足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左旋按压

30次,右旋按压3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涌

泉穴,手法同前。

(2)揉太溪穴。盘腿端坐,用左手

拇指按压右踝太溪穴(内躁尖与跟腱的

中点),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

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踝太溪穴,手法

同前。

(3)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

压右三阴交穴,左旋按压20次,右旋按压20次,

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胆为中正之官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所谓中正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左是阴右是阳,胆就在中间,它就是交通阴阳的枢纽,让两边都不出现问题。胆是少阳之气,是人体一天阳气生发的起点和动力,所以少阳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是阳气最少但又是最宝贵的时候,要养少阳,子时一定要睡觉。

五脏六腑为什么取决于胆?为什么不是取决于心,取决于肺,取决于肝、肾、脾?按一般人的想法应该是心脏第一,而《黄帝内经》为什么把胆提到那么高的位置?

人要生存下去,首先必须有足够养分。没有养分小孩无法成长,没有养分成人活不下去,没有养分人体生命需要的血就造不出来,没有血人体五脏六腑的气机不能升腾,甚至无法维持。养分的来源主要是人们每天的进食,人们吃了足够的食物,虽然有牙齿的帮助、胃肠的蠕动,但如果没有胆囊疏泄的胆汁参与或胆汁分泌疏泄不足,人体是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的。胆的好坏影响到胆汁的分泌疏泄,而胆汁的分泌疏泄又会影响到食物的分解,食物分解的好坏影响到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与转化,而营养成分的吸收转化又直接影响到人体能量的补充供给,能量补充供给又影响到其他脏腑的能量需求(五谷、五味、五畜、五禽、五色等入五脏)。

也就是说,气血上来以后,机体会根据所需造血原料的缺乏而选择食物的种类,比如这一段时间喜欢吃甜食,过一段时间又想吃酸的;这一段时间喜欢吃肉类,过一段时间又想吃水果。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多吃点想吃的,想吃就吃,因为机体需要这种东西,脏器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补给就会出现问题。

如何利用好胆经

胆经是人体循行线路最长的一条经脉,它从人的外眼角开始,沿着头部两侧,顺着人体的侧面向下,到达脚的小趾和倒数第二个脚趾,几乎贯穿全身。

胆经

胆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11个脏气都取决于胆气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人体状态才会好。要想更好地让胆发挥作用,就要利用好胆经。胆经顺畅了,人体才能吸收更多更好的营养。如何让胆气生发起来呢?可以拍胆经。拍胆经的时间最好在子时,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胆经在人体的侧面,拍的时候从臀部开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三百下。

胆经上有很多特效穴位,如阳陵泉治两肋疼痛,光明穴可治老花眼,悬钟治落枕,风市可治各种皮肤疹。胆经上的穴位对气的感觉明显而强烈,如能善加利用,都有极好的效果。

子时为什么要睡觉

子时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这个时辰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人体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过程,体内阳气开始生发,阴阳相交。古代的人非常重视这个时间段,通常会在这时静坐修行以求心肾相交。什么是心肾相交呢?心在南方,属火,肾在北方,属水,心肾相交就是要让心火向下走去温肾,肾水向上升腾起来润心,也就是实现阴阳结合。如果心火一直往上走,肾水一直向下去,心肾之间没有任何交联,阴阳相隔,人体就要出问题了。在中医看来,人体内部只有阴阳调和才会处于健康状态。

子时睡觉就像午睡一样重要,都是为了配合身体完成这个心肾相交的过程。此时,应好好睡觉,什么都不要做,不要打扰这个过程,让阳气好好生发。但是现代很多人都做不到在子时好好睡觉,或者是忙工作或者是娱乐,总要拖到很晚才睡。娱乐的人精神非常兴奋可能感觉不太明显,但熬夜工作的人就会有这样的感受:九、十点钟的时候非常困,几乎要熬不下去了,到十一点多的时候,又精神起来了,有时还会觉得饿,这就是阳气开始生发了,你的精神其实是在耗费体内的阳气。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觉得这个时候精神好就继续熬夜,最好还是在11点以前就睡觉,让阳气好好地生发起来,否则是很伤身体的。

胆病大多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

胆病主要是指胆囊炎和胆结石,致病的原因大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汁中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胆囊中形成结石。另外,晚饭后常躺着看电视、报刊,饭后立即睡觉,晚餐摄入高脂肪等,也会使胃内食物消化和排空缓慢,食物的不断刺激又引起胆汁大量分泌,这时由于体位处于仰卧或半仰卧,便会发生胆汁引流不畅,在胆管内淤积,导致形成结石。如果经常吃甜食,过量的糖分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同时胆固醇合成与积累也增加,造成胆汁内胆固醇增加,易导致胆结石。

因此,日常饮食应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植物纤维类、富含维生素类食物;饮食以温热为宜,以利胆管平滑肌松弛,胆汁排泄;少量多次喝水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胆汁排出,预防胆汁淤滞,利于消炎排石。

最后要告诫中老年人,应特别关注自己,不要得胆病,尤其是胆结石,因为罹患胆石症的以中老年人居多,且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中老年人一般运动减少,控制胆管系统排出胆汁的神经功能也日趋衰退,胆囊、胆管的收缩力减弱,容易使胆汁淤滞,导致其中的胆固醇或胆色素等成分淤积而形成结石,这是主要原因。其次,中老年人身体发胖,体内脂肪代谢紊乱,造成胆汁内促成结石形成的物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色素)增加,尤其是女性,故而中年妇女是胆石症的高危人群。所以中年人一定要在生活习惯上严格要求自己,不要随心所欲,起居要有常,饮食要科学合理,睡眠要充足。

胃为仓廪之官

胃上承食道,下接十二指肠,是一个中空的由肌肉组成的容器。胃是人体的加油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胃的摄取。金朝医学家说:“胃者,脾之腑也……人之根本。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胃为水谷之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由于胃在饮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脾一起被称为“后天之本”,故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气强则五脏功能旺盛。因此,历代医家都把固护胃气当做重要的养生和治疗原则。

胃以降为顺,就是胃在人体中具有肃降的功能。胃气是应该往下行、往下降的,如果胃气不往下降,就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这就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

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生血。“血变于胃”,胃将人体吸纳的精华变成血,母亲的乳汁其实就是血的变现,血是由食物的精华变成的,在抚养孩子的时候,母亲的血又变成了乳汁。

如何利用胃经

胃经是人体很长的一条经脉,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很多人脸上爱长痘痘,这其实就是胃寒的相,例如现在很多人都爱喝冷饮,不管冬天夏天都爱喝,这就容易造成胃寒。而当身体遭遇到外界来的寒气的侵袭,出于自我保护,身体就会用自身散发的热来抵御寒气,这种热是燥火,燥火不停地往外攻,皮肤就成为它的出口。所以说,痤疮就是体内的燥火,根源在于胃,治疗时从胃经入手就可以了。另外,经常情绪不好的人也容易长痘痘,这也是由于胃寒造成的。

胃经:按摩胃经对胃脏道疾病

效果显著,对青春痘亦有上佳疗效

但是也有很多人,经常情绪不好,经常喝冷饮,却很少长痤疮,这怎么解释呢?其实,不长痤疮不一定是好事,并不是说他没有胃寒,而是他已经没有胃火攻出来了。那么他的胃寒怎么疏解呢?虽然不在脸上,但是这股寒气会顺着胃经一直向下走,经过乳中(乳房的正中线),假如胃寒的是女性,她就很可能会发生痛经、月经不调,并且在经期前后乳房胀痛和大腿根酸痛,这就是胃经不调的征象。因为胃经经过乳房和大腿根,她的经血下不来,这些地方就会不通则痛。

胃经上的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大穴。刺激足三里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力而有规律,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率,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的凹陷处便是此穴。

足三里天枢穴

按摩胃经上的天枢穴,对便秘、消化不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腹泻时按压天枢穴会有很好的疗效,只是力量应该稍大一些。天枢穴位于肚脐向左右两侧大约2寸处。

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

胃经在辰时当令,就是早晨的7点到9点之间,一般这段时间大家都非常忙碌,赶着去上学、上班,但是不管多忙,早饭都一定要吃好,而且最好是在这段时间吃。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升起来了,天地之间的阳气占了主导地位,人的体内也是一样,处于阳盛阴衰之时,所以,这个时候人就应该适当补阴,食物属阴,也就是说应该吃早饭。

很多人以为不吃早饭就可以减肥,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早饭即使吃得再多也不会胖,因为上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食物很容易被消化。胃经以后是脾经当令,脾可以通过运化将食物变成精血,输送给人体五脏。如果不吃早饭,9点以后,脾就是在空运化,它也没有东西可以输送给五脏,这时人体会有不适现象产生,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头晕。所以,早饭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好。中医说脾胃是“后天之本”,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人维持生命靠的就是食物,而脾胃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不好,人体运转就会出问题。

胃是人的第二张脸

我们都知道胃是人体的加油站,人体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胃的摄取,但很少有人清楚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胃是人体的第二张脸。

虽然你看不见你的胃,但它每时每刻都反映着你的情绪变化。当你处于兴奋、愉悦、高兴的情绪状态时,胃的各种功能发挥正常甚至超常,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运动加强、食欲大增。如果你处于生气、忧伤、精神压力很大的消极情绪状态,就会使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增高,胃黏膜充血、糜烂并形成溃疡。在你悲伤或恐惧的时刻,胃的情形更糟——胃黏膜会变白、胃液分泌量减少、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下降,导致消化不良。所以,爱美的女性朋友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保护好“第二张脸”。

下面教追求美丽漂亮的女孩子们一个养胃好方法。

煲一锅“花胶”,每天喝上一碗。花胶,也就是鱼的鳔,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是一种美容圣品。靠海居住的朋友应该知道,价钱大约是一百多元到一千多元一斤,建议买一百多元的就可以了,可以吃20次左右。花胶有咸吃和甜吃两种。咸吃就是拿花胶煲鸡,加几颗红枣。花胶要先用水泡半天,去腥味,煲两小时就好了。甜吃是加冰糖、红枣、桂圆、枸杞、银耳一起煮。

调摄胃气,防病治病的根本

《黄帝内经》中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也就是说,胃气决定人的生死。

所谓“胃气”,中医是泛指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对正常人来说,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体现;对病人而言,胃气则影响到康复能力。

曾有人将胃气比喻为国家之饷道,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而胃气一败,便百药难施。证之临床,此言不虚。中医流派虽多,但治病置胃气于不顾者没有。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人以水谷为本,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胃气衰则五脏六腑皆衰。

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气,胃气强壮,则气血冲旺,五脏和调,精力充沛,病邪难侵,可祛病延年。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调养胃气。

调摄胃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早餐应该吃“热食”。一些人贪图凉爽,尤其是夏天,早餐喝蔬果汁代替热乎乎的豆浆、稀粥,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也许不觉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但长此以往会伤害胃气。

从中医角度看,吃早餐时是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红茶、绿豆沙、冰牛奶的。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因为早晨的时候,身体各个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这时候你吃喝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血流不畅的现象。也许刚开始吃喝冰冷食物的时候,不会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你会发现皮肤越来越差,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或是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因为早餐长期吃冷食伤了胃气,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

因此,早饭应该是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片、热羊乳、热豆花、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等,然后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心等。牛奶容易生痰,导致过敏,不适合气管、肠胃、皮肤差的人及潮湿气候地区的人饮用。

其次,午饭前先喝肉汤,可以很好地调摄胃气。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若饭前不喝汤,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感,这时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仰卧摇摆可加强胃肠功能

胃是一个特殊的器官,酸甜苦辣、荤素五谷都要在胃里消化,而胃又是一个颇为娇嫩的器官,不注意保养便可能出现问题。

摇摆运动通过脊柱的轻度活动,能减轻局部疼痛、肌肉麻痹,还可以带动胃肠的活动,从而加强胃肠功能,对防治便秘、肠粘连、腹胀、腹痛等有良好效果。

1.仰卧式

去掉枕头,平躺在硬床上,身体伸成一条直线;脚尖并拢,尽力向膝盖方向钩起;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颈后;两肘部支撑床面。身体模仿金鱼游泳的动作,快速地向左右两侧做水平扭摆。如果身体难以协调,可以用双肘与足跟支撑,帮助用力。练习协调之后,可以逐渐加快速度。每次练3~5分钟,每天练习2次。

2.俯卧式

身体俯卧,伸成直线。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垫于前额下。以双肘尖支撑,做迅速而协调的左右水平摆动。

3.屈膝式

仰卧,双手十指交叉,垫在颈后,掌心向上。两腿并拢屈膝,脚跟靠近臀部。摆动时以双膝的左右摇动来带动身体的活动,向左右两侧交替扭转。开始时幅度可小,熟练后可加大幅度,加快频率。

多吃香菜可以让你胃口大开

香菜是一种人们经常食用的香料类蔬菜,具有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等功能。

《本草纲目》中有:“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香菜提取液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香菜还具有和胃调中的功效,因为香菜辛香升的,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一般人均可食用香菜。患风寒外感者、脱肛及食欲不振者、小儿出麻疹者尤其适合。但是患口臭、狐臭、严重龋齿、胃溃疡、生疮、感冒者要少吃香菜,麻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者不宜食用。

大小肠

为什么医生总问大小便怎么样

古代有“入国问俗”的说法,就是当你新到一个国家后,一定先要问它的风俗,要依据人家的风俗去行事;还有“入家问讳”,当你到一个陌生人家里时,你首先要清楚这户人家有什么避讳,不要做人家不高兴的事情;再有是“上堂问礼”,对待老人时,一定要问礼数是什么,这样才知道该如何去施礼。面对病人的时候要问什么呢?“临病人问便”,就是要问一下病人的大小便。

为什么大夫要问大小便呢?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实际上大小便的问题不单纯是肠胃的问题,问“二便”是在了解肺、心、肾的功能,肺、心、肾跟大小便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比如,小便出现一些问题时,便与肾气不足、命门火衰密切相关。

大肠为传道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

中医认为小肠为受盛(chéng)之官,大肠为传导之官。怎么理解这个“受盛”呢?受盛就是“承受和兴盛”,就是小肠接受由胃传送下来的水谷,将其解析变化成精微物质,并大量吸收,使体内的精微物质非常富足,故称“兴盛”。这些精微物质就是“精”,精就是能兴盛人体脏腑功能和真阳元气的最基本的物质。

那怎么理解大肠是“传道之官”呢?也就是说,大肠是主传道的,水谷被小肠吸收后,那些糟粕和少量没有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仍然是清浊混杂,但是浊的多清的少,这时就需要大肠的道路来传输。传输的过程就是要在大肠中进行最后的过滤以分别清浊。清者,包括一些营养和水最后被彻底吸收和利用;浊者,也就是那些糟粕就会被传送到的门也就是肛门,最后被排出体外。

大肠经当令宜排便

大肠经起自食指桡侧顶端,即挨着拇指的一侧,沿着食指桡侧上行,经过第一、二掌骨(食指和拇指延伸到手掌的部分)之间,进入两筋之中,向上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其分支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牙槽,再绕回口唇两旁,在人中出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

大肠经

大肠经值班是在卯时,也就是早晨5点到7点之间。为什么这个时候正是排便的时间呢?

一般5点到7点天就亮了,也就是天门开了,与天门相对应的是地门,即人的肛门也要开,所以就需要排便。另一方面,这个时候,人体的气血也到达大肠,身体经过一夜的代谢,已将废物输送到大肠,这时如果不把废物排出体外,又会重新代谢吸收,所以,在这个时候起床排便是最好的。已经养成习惯的人自然不成问题,没有养成习惯的人也可以在这段时间到厕所蹲一会儿,培养便意,长期坚持,肯定会对身体有好处。

利用小肠经治疗颈肩综合征

13点到15点(未时)是小肠经当令的时间,这段时间小肠经最旺,它的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进行分配,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入脾脏。因此,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有热的人,这时则会咳而排气。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当令时,人体主要吸收养分,然后重新分配,以供下午的消耗,因此,应在午时1点前用餐,而且午饭的营养要丰富,这样小肠才能在功能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和分配。但是营养丰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人体的吸收能力要好,否则再好的营养到体内也会成为无法消化的垃圾,人体还要耗费元气来处理这些垃圾,得不偿失。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女人脸上有蝴蝶斑,这就是小肠的吸收功能不好,垃圾在体内堆积导致的,用西医的观点来说就是内分泌失调。

小肠经上的天宗穴能治疗颈肩综合征,长时间伏案工作或操作电脑常使人觉得发困,颈肩部僵硬、发紧,这时候可以按压一下天宗穴。取穴时一手下垂,另一只手从肩关节上方绕过,向下顺着肩胛骨往下走。它的位置相当于肩胛骨的中线上中点处,点按时感觉非常明显。

如果患了肩周炎,可以按压肩贞穴。它位于肩关节的后面,自然下垂手臂时,手贴近身体,在腋后线向上一寸处。操作时胳膊稍向上抬起,另一手从腋下穿过向上用中指点揉;或者另一手从前面经过,手掌掌根放在肩关节的正上方,中指到达的地方就是肩贞穴。

关于放屁

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有些未被分解,如果未被分解

的部分包含纤维和糖类,就会成为大肠菌的食物。大肠菌饱

餐后就会排气,这些气体在体内累积,产生一股气压,当压

力太大时,就会被排挤出体外,形成屁。

屁的多少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有些人爱吃洋葱、生

姜、生蒜、薯类、甜食、豆类和面食,由于这些食物分解后可产生大量氢、二

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所以食后往往会废气大增,不断放屁。

屁的多少还与人的消化机能强弱有关。消化不良时,肠道细菌发酵快,容

易产生气体而使人放屁。

科学家调查发现,一个人每天放屁大约14次,每个人每天释放的废气,

大约500毫升左右。

屁虽臭,但放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将对人身体不好的气体排泄出去,

有利健康。如果一天到晚一个屁都没有放,极有可能是胃肠道出了毛病。

在接受阑尾炎等腹部手术后,医生和家属常会询问病人“有没有放

屁”,这是因为“放屁了”是手术后肠子没有粘连到周围组织,并且开始正常

工作的证据。

喝了牛奶肚子总是不舒服怎么办

有些人喝了牛奶后会感觉肠胃不适,出现腹胀、腹痛的症状,甚至发生

腹泻。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对牛奶中的乳糖消化不良造成

的,叫做乳糖不耐症。我国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很多。但是牛奶中的各种营养

非常丰富,还含有大量钙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以下几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1.少量多次。每个人的乳糖不耐受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减少饮用量后

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了。对这部分人来说,每天多喝几次,每次只喝少量,

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饮用量,使胃肠慢慢地适应牛奶后,症状就会有所减轻,甚

至有可能完全不会产生任何症状。

2.避免空腹喝牛奶。与其他食物一起进食,可减缓牛奶的消化过程,减

轻不适感。一般来讲,乳糖不耐受者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与谷物类食

物共同进食时,牛奶中的乳糖浓度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相应的“稀释”,使乳糖

不耐受程度降低。喝奶前吃些饼干、面包会减少排气和不舒服的感觉。

3.改喝酸奶。对于大多数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喝酸奶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酸奶是在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乳酸菌经发酵后制成的,发酵过程使

得原奶中20%~30%的乳糖被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也被分解成为更容易吸收的

成分,有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同时,酸奶中的乳酸菌还具有助消化的功能。

所以,酸奶对饮用牛奶后常发生腹胀、腹泻的乳糖不耐受人群最为适宜。

4.干酪。干酪是乳糖不耐受人群的理想奶制品,因为牛奶在加工成干酪

的过程中,95%以上的乳糖都已经被排除。干酪的主要成分是酪蛋白和

脂肪,并经过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发酵,使得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更容易被人体

消化吸收。

无花果、蜂蜜治便秘,手到擒来

便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小毛病”,虽然小,却让人烦恼。它不仅使体内毒素无法排出,而且使得肌肤颜色灰暗,出现色斑、痘痘等,是健康、美丽的隐形杀手!

便秘可以发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年龄段,它与我们的饮食不均衡、运动不足、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的肠壁并不是光滑的,而是有褶皱,我们每天所吃食物的残渣就会一点一点地积存在这些褶皱里,如果食物残渣在大肠中移动过慢,使便体变得又干又硬,增加了排便的困难,就形成了便秘。

一旦便秘,粪便堆积在肠道中,会产生相当多的毒素,这些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导致面色晦暗无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痤疮、腹胀腹痛、口臭、痛经、月经不调、肥胖、心情烦躁等症状,更严重的还会导致结肠癌。

无花果、蕨菜、红薯、蜂蜜等都可以促进排便。《本草纲目》中说:“无花果开胃、止泻痢,治五痔、咽喉痛。”“蜂蜜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

便秘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只要我们注意生活习惯,一样可以避免。例如,不要久坐,不要吃过咸的食物,经常运动,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等。

保养大小肠从揉腹做起

大小肠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保养。

我国宋代的大诗人陆游非常喜欢按摩,并从中受益不少,他坚持“饭后自做揉腹功”,认为饭后揉腹有助消化。揉腹不仅可以养生,而且对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便秘及肾炎等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此外,揉腹可以调和气血,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明显改善大小肠蠕动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防止和消除便秘。

腹部按揉: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

值得注意的是,揉腹不宜在过饱或过饥的情况下进行,如有胃肠穿孔、腹部急性炎症及恶性肿瘤时,最好不要揉腹。揉腹时如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有便意及肠鸣、排气等都属正常现象,无须担心。揉腹运动必须持之以恒,方可取得健身强体的效果。

膀胱

膀胱与肾相表里

《黄帝内经》上说“肾开窍于二阴”,这是指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是做强之官,肾精充盛则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膀胱是州都之官,负责贮藏水液和排尿。它们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影响。所以说,如果排尿有问题,就是肾的毛病。另外,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有的人因为惊吓,小便失禁,其实这就是“恐伤肾”。恐惧对肾脏造成了伤害,而肾脏受到的伤害又通过膀胱经表现出来了。

同样,肾的病变也会导致膀胱的气化失调,引起尿量、排尿次数及排尿时间的改变,而膀胱经的病变也常常会转入肾经。“风厥”多是由于膀胱经的病症转入了肾经所致。《黄帝内经》中说:“太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足太阳膀胱经统领人体阳气,为一身之表,外界的风邪首先侵袭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经的热邪影响到肾经,肾经的气机逆而上冲便形成了风厥。

膀胱经的神奇功效

15点到17点为申时,这是膀胱经当令的时段。在中医里,膀胱经号称太阳,是很重要的经脉,它从足后跟沿着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因为在申时,膀胱经很活跃,它又经过脑部,使气血很容易上输到脑部,所以这个时候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效率都是很高的。古语云“朝而授业,夕而习复”,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温习早晨学过的功课,效果会很好。如果这个时候出现记忆力减退、后脑疼等现象,就是膀胱经出了问题,因为下面的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又不够用,脑力自然不足。也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小腿疼、犯困,这也是膀胱经的毛病,是阳虚的相,很严重。

足太阳膀胱经

《黄帝内经》中说:膀胱经有问题的人会发热,即使穿着厚衣服也会觉得冷,流鼻涕、头痛、项背坚硬疼痛,腰好像要折断一样疼痛,膝盖不能弯曲,小腿肚疼,股关节不灵活,癫痫、狂证、痔疮都会发作,膀胱经经过的部位都会疼痛,足小趾也不能随意运动。要缓解这些症状,就要经常在申时刺激膀胱经,但是膀胱经大部分在背部,所以可以找一个类似擀面杖的东西放在背部,然后上下滚动,这样可以有效刺激相关穴位,还能放松背部肌肉;也可以在脊柱两旁进行走在,对感冒、失眠、背部酸痛的疗效很好。在头部,沿着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用手模仿梳头动作进行刺激,能够很好地缓解头昏脑涨。

另外,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而其他诸如大肠排便、毛孔发汗、脚气排湿毒、气管排痰浊,以及涕泪、痘疹、呕秽等虽也是排毒的途径,但都是局部分段而行,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要想祛除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膀胱经上有几个穴位很好用,例如睛明穴能治打嗝,打嗝时可以用双手拇指加大力气点按穴位,使其产生强烈的酸胀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靠上的凹陷处。承山穴主要用来治疗痔疮和缓解肌肉疲劳以及腰痛等,对便秘也有一定的效果,尤其对治疗登山或长时间运动之后引起的小腿酸困、抽筋效果很好。这个穴位位于小腿的后方正中线上,提脚尖时就能看到或摸到的小腿后方肌肉的交角凹陷处。

睛明穴承山穴

膀胱的日常养护

膀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养护,方法是:

1.男士排尿时的注意事项

男士排尿时,尽量把裤子褪得足够低,以免压迫尿道,阻碍尿流。阴囊处是尿道

最宽也最有可能积存尿液的地方,所以在

排尿结束之前,最好在阴囊下面轻轻地压

一压,使可能残存的尿液都排出来。否则,

在你排尿完毕后,有可能会有尿液流到短

裤上。

2.不要憋尿

如果尿液潴留过多,超过膀胱的储量,

便会向输尿管回流,时间长了可能导致尿

毒症,膀胱的括约肌也会因此变得松弛。其

次,尿液长时间不能排泄,对盆腔也是个

不良刺激,长期反复,会使盆腔器官功能

紊乱,造成抵抗力下降。对于一些老年男

性来说,随着身体各器官的不断衰退,经

常憋尿会导致前列腺肥大,容易引发排

尿困难。

3.这样避孕损害膀胱

有的男士为了达到避孕效果,射精前

用手指压住会阴部的尿道,不让精液射出。

那精液流到哪里去了呢?精液发生倒流进

入膀胱了,在房事后第一次排尿时会在尿

液中发现有白色混浊物,就是精液。经常

这样做除会造成性功能障碍外,还容易发生

逆行射精现象,就是即使不压迫尿道,也

会无精液射出。精液经常流入膀胱,会使

尿道和膀胱产生憋胀和灼热等不适感,并

容易引起尿道炎症。

4.戒烟

研究表明,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

烟草特异性亚硝胺等多种毒性致癌物质,

经常大量吸烟的人,尿中致癌物质的浓度

比较高。

5.多饮水

饮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膀胱内尿液

的浓度,对膀胱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饮

水量少者膀胱中的尿液必然减少,而致

癌物质从肾脏排泄到膀胱后,在尿液中

的浓度也相对较高。这些高浓度的致癌

物质会对膀胱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同

时,饮水量少者,排尿间隔时间必然延

长,这就给细菌(如

大肠杆菌)在膀胱内

繁殖创造了有利条

件。膀胱癌患者,大

多数是平时不喜欢饮

水、饮茶的人。

三焦

三焦在人体中的作用

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

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胸、头部、上肢和心肺两脏,是以心肺之气的“开发”和“宣化”,将气、血、津液和水谷精微等“若雾露之溉”布散于全身为其主要生理特点,故称“上焦如雾”。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是以脾胃的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泌糟粕,蒸津液”为其主要生理特点,故称“中焦如沤”。下焦是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其主要生理特点是传化糟粕和尿液,故称“下焦如渎”。

三焦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为身体服务。对于它的具体形状,现代有的医家把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组织间隙、微循环等,但都不能涵盖三焦实际的功用。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这时它更像是一个财务总管,负责合理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简而言之,三焦有两大主要功用——通调水道和运化水谷。

三焦经当令,性爱黄金时刻

21点到23点(亥时),这段时间是三焦经在我们体内当令。在三焦经当令时,身体应保持不温不火的平衡度。

亥时是阴阳和合的时段,这个时候是性爱的黄金时刻,其实也就是通过男女的交合配合身体完成阴阳和合的这个过程,达到“三交通泰”。中医一直讲究保精忌色,房事不能过度,但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和谐的性爱会令人身心欢愉,激发生机,只有益处,没有害处。不过人的身体在非常健康的状态下,神清气爽,全身通泰,性事反而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反而是经常有性欲的人,身体比较虚弱。这与我们现代流行的观点是不同的,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宣传补肾的药品都在明示暗示,使用了该药品会让你重振雄风之类的,这是一种误导,只是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性爱的欢愉上,岂不知这样是对身体很大的伤害。大家要注意,千万不要为了那一时的快乐,无节制地透支身体,否则就离疾病越来越近。

西医认为性爱的最佳时间是在22∶30,传统的中医认为最好是在22∶00.西医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中医的理由是为了达到阴阳和合,但为什么比西医认为的要早半个小时呢?这是因为下一个时辰就是胆经当令,应该是熟睡养阳的时候,如果22∶30进行性爱,很可能到胆经当令的时候人体还处于兴奋状态,会睡不着;而22∶00进行性爱,到下一个时辰开始的时候,人体就已经处于熟睡状态了,可以养住阳气。中医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认为天地、阴阳、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和谐,所以人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过性生活都是有讲究的,不能随着性子乱来,否则就会伤害身体。

如何使用三焦经

三焦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肩部和侧头部。循行路线是:从无名指末端开始,沿上肢侧中线上行至肩,在第七颈椎外交会,向前进入缺盆,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其支脉从胸上行,出于缺盆,上走颈外侧,从耳下绕到耳后,经耳上角,然后屈耳向下到面颊,直达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部,到达眼外角。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经的终点叫丝竹空,就是我们的眼外角,鱼尾纹就长在这个地方,很多女士还爱在这个地方长斑,所以经常刺激三焦经就可以减少鱼尾纹和防止长斑。三焦经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所以耳朵上的疾患如耳聋、耳鸣、耳痛等都可通过刺激本经穴位得到缓解。三焦经从脖子侧后方下行至肩膀小肠经的前面,可以和小肠经合治肩膀痛,还能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甲状腺肿等发生在颈部的疾病。此经顺肩膀下行到臂后侧,可治疗肩周炎,再下行通过肘、臂、腕,还可治疗网球肘和腱鞘炎。

头到脚说养生

第七章躯干和四肢

两肩

性感锁骨与缺盆穴

脖子之下,双峰之上,两根凸起的横骨,让颈间妩媚流转。其实只要你一吸气,风情锁骨就会展现无遗,就会在两肩前部形成两个窝。这个窝的中间有一个重要穴位就是缺盆穴,所有五脏六腑的经络都要经过这里,这个地方也是心统领五脏六腑的通路。即使心这个君主能发布政令,假如通路受阻,也无法管好五脏六腑这些百姓,所以人体必须保证缺盆穴这条道路的畅通。那么,如何保证畅通呢?按摩缺盆穴。下面我们会提到按摩的方法。

缓解肩部的痛苦

活泼好动的年轻人,尤其是儿童和运动员经常发生肩部损伤。25岁以后,日常活动所致的劳损和撕伤可使许多人肩部疼痛。中年以后,人们在工作中更多使用肩部,使其更易发生问题,一些周末运动如打高尔夫球,或自己做家务如粉刷墙壁而未做准备时也会发生上述情况。

为了防止肩部的痛苦,最好是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最简便的锻炼方法是每两小时左右做一做肩部放松操。

肩部放松操的做法是:挺胸站立,两脚平行同肩宽,肩部尽可能向上方耸起,一耸一落,共做20次为一组;或者两肩胛骨尽量向脊柱中间靠拢,停一会儿再放松,20次为一组,可做两至三组。

经常低头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还要注意锻炼肩部肌肉。简单的方法是低头,仰头,向左右转动头部,双肩做回环动作。俯卧撑、引体向上、跳绳、游泳等体育活动,对发展肩部肌肉力量很有好处,也能使疲劳的肩部肌肉得到恢复,对于预防颈、胸椎疾病很有用处。

如何保养自己的双肩

1.按摩缺盆穴

中医专业人士对缺盆(人吸气时两肩的锁骨处会形成一个窝,这个窝的中间就是缺盆穴)采用外翻的方法进行保健治疗,但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难度过大。我教你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把手心贴在缺盆处,轻轻地蠕动,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劲道采取“落雁劲”,就好像是大雁落沙滩那样,看似轻柔,但内带劲力。没事的时候多做这个动作,就可缓解肩膀疼痛。

2.点肩井穴三至五分钟

肩井(肩井穴的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肩的最高处,前直乳中)在人体胆经上,是非常重要的强身穴。点按它对人体非常有益。如果感冒背痛,就抓揉提拿肩井穴三次,然后拍拍全身,会很有效。

3.睡觉时护住肩膀

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盖住肩膀。很多年轻的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跟孩子一起睡,盖一床被子,这就容易导致孩子的缺盆处受风,引起肩背痛。所以家长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家休息的时候,随时按摩一下肩部可以舒缓肩部的紧张,平时要加强肩部的锻炼,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高强度、长时间的肩部肌肉紧张。

两腋

神奇的“腋窝运动”

腋窝是一个位于肩、背和胸壁之间的空隙,蕴藏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结,假如他人用手接触,被接触者就会控制不住大笑,因此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考察其强身奥妙,至少有两点:一是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促进神经体液循环,使全身器官能享受到更多的养分与氧气;二是由此引发的大笑,使人体所有的器官甚至细胞都得到运动,于脑、心脏和肺最为有益。

两腋发生病症大多与肝胆有关系,现实生活中,要避免两腋的疾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少生气。人完全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要生闲气。多读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放平心态,身体的诸多疾病都可以有所改善。

按捏腋窝延缓衰老

按捏腋窝可使人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延缓衰老。

首先,按捏腋窝可大大增加肺活量,使全身血液回流畅通,促使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其次,可使体内代谢物中的尿酸、尿素、无机盐及多余水分能顺利排出,增强泌尿功能,并能使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更健康。

最后,可使眼耳鼻舌和皮肤感官在接受外界刺激时更加灵敏。

按捏腋窝简单易行。自我按捏时,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食、无名指有节律地轻轻捏拿腋下肌肉3~5分钟,早晚各1次,切忌用力过分。夫妻间可同时按捏对方腋窝,或由一方按捏,3分钟对换角色,不仅可帮助消化、健脾开胃、增加食欲,而且还能防治阳痿阴冷。

乳房

为什么女人有丰满的乳房

我们知道冲脉起于会阴,然后分出一个叉沿着中线的任脉顺着两边往上走。女人由于气不足、血足,冲脉散于胸中,于是有丰满的乳房。所以,女人的乳房其实就是血的储备仓库。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是气带着血往上走。从经脉上讲,任脉主血,任脉通了,冲脉再一冲,就能够使人的气血充足。在女子的青春发育期,如果血气充足,乳房就会开始发育,并有月经来潮。

只要女人的气血充足,乳房就能发育正常,所以青春期的女孩一定要注意自己气血的保养,切不可任意耗损自己的气血。因为女人的乳房不仅是美的象征,更要承担养儿育女的责任,一定要呵护自己、呵护乳房。

乳房小到底和什么有关系

中医学认为,女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肾气逐渐充盛,从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肾气”在这里主要是指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主生殖的生理功能;“天癸”是一种类似西医所说的性激素的物质;任脉和冲脉则是两条下与内生殖器官相接、上与乳房相连的经脉,同时冲脉还有存贮血液的作用,因而称之为“血海”。当血海满溢的时候则上可化为乳汁,下可形成月经,并按时来潮。

因此,乳房的发育是与肾气和血是否充足密切相关的。如果肾气不充沛,天癸不足,则任脉不得通,冲脉不能盛,最终导致气血不足,乳房便不能充分发育,以致停留在青春前的幼稚状态。

懂得了女性长乳房的原理,也就懂得了如何才能使乳房发育好。现在市场上的丰胸产品五花八门,令人目眩,但大多是治标而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女性乳房发育的问题。其实方法很简单,就三条:

第一,补肾。根据中医理论,白色食品润肺,黄色食品益脾,红色食品补心,青色食品补肝,黑色食品补肾。而“肾为人先天之本”,通过以“黑补肾”,即可达到强身健体、补脑益精、防老抗衰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黑色食品”呢?“黑色食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具有黑颜色的食品;二是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食品。常见的黑色食品有黑芝麻、黑豆、黑米、黑荞麦、黑枣、黑葡萄、黑松子、黑香菇、黑木耳、海带、乌鸡、黑鱼等。

第二,补血。根据女性乳房发育的原理,就知道血对于乳房发育的重要性,而血又依赖于脾胃。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可持续发展是由脾胃来决定的。如果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强,吃了食物之后,生出的营养物质就多,血也就多。

第三,好好睡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体发育的保障,只有休息好,血气才能充足,元气才能充足,乳房才可以良性发育。

乳房的日常保养

健康源于日常的保养,乳房的健康源自每天的呵护。要想乳房健康,避免乳房疾病,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没问题了。

1.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抑郁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第一,女人要性格开朗。所谓的神补就是调神,关键点就是要“调理神明”,使五脏的神变得更好。调神就要求女人的心要宽一点,尽可能不生气或者少生气。

第二,培养爱好,加强修养。女人要有点事做,如果丧失了自我追求,很容易在小事情上想不开,从而影响情志,造成身心的伤害,患乳房疾病。所以要培养自己的爱好,让自己有事情做。

2.营养要充足,不要挑食、偏食

遵循“低脂高纤”饮食原则,多吃全麦食品、豆类和蔬菜,控制动物蛋白摄入,同时注意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不要挑食和偏食,否则你的乳房就会缩水。

3.合适的胸罩很重要

根据自己的乳房情况戴质地柔软、大小合适的胸罩,使乳房在呈现优美外形的同时,还能得到很好的固定和支撑。

4.保持乳房的清洁

要经常清洗乳房,特别是乳头乳晕部位,对于先天性乳头凹陷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内藏污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炎症。

乳房疾病及预防

1.乳腺病

现在的女性患乳腺疾病的越来越多,要想防治这种疾病,就要明白这种疾病的根源。其实乳腺疾病跟一个人的情志有很大的关系。

凡是患有乳腺疾病的人大多是特别爱生气的人,气与肝经、胆经和心包经都有关联,而这几个经脉都要经过乳房,所以女人一生气就会伤害到乳房。有两种性格都不好:一种是心高气傲型的,另一种是郁闷型的。心高气傲型的人气老吊在上面,易得乳腺疾病。郁闷类型的人气老发散不出去,总往下沉着,病就偏于走子宫,易得子宫肌瘤一类的疾病。

2.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少乳和脸上长黄褐斑。少乳是由于胃血不足造成的;而黄褐斑的出现一方面跟小肠的淤积不通有关,另一方面跟心气郁闷有关,而产后的女人很容易得抑郁症。

3.乳房胀痛

很多女性会遇到乳房胀痛的困扰,有些人在经期的前后尤其是经期前总会出现乳房胀痛、大腿根酸痛的问题,这都是血虚、血淤之象。

乳房胀痛跟肝郁气滞有关。肝郁气滞的人经常会在月经之前出现所谓的经期综合征,如烦躁、易怒、口干、头疼、抑郁、两胁胀满等。

大多数女性乳房胀痛都不是特别严重,很快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乳房胀痛严重,可以用药物治疗。如果长时间乳房胀痛,还是去医院检查为好。

颈椎

颈椎是人体最脆弱的部分

颈是脑和躯干之间一个灵活的连接部,三个主要器官要经过颈部:脊髓从脑部开始沿着脊柱通过;气管运载空气进入肺部;食管从口腔运载食物到达胃部。在颈的内部还有供应血液给头的血管;颈部的肌肉支持并且能使头移动,帮助我们吞咽食物。颈部还有重要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可分泌出甲状腺素,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颈椎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位,中医认为,经过颈椎的经脉一共有6条,它们分别是:督脉、膀胱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和胆经。

此外,颈部的7块颈椎只是由肌肉和韧带提供支持,也是人体最脆弱的部分之一。

颈椎疾病的治疗

现在,患颈椎病的人群正在大幅度增加,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长时间低头看书、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最容易得颈椎病。颈椎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脖子后面的肌肉发硬、发僵,颈肩疼痛,而且头晕恶心、手指麻木、腿软无力。

那么,该如何治疗颈椎病呢?向动物学习。中医很早就开始模仿动物的动作来强身健体,预防、治疗疾病,如五禽戏、大雁气功等。下面我们介绍两种:

1.练鸟功

鸟是不会得颈椎病的,这不仅与它的身体构造有关,而且与它的飞翔密不可分。鸟功就是模拟鸟展翅飞翔的动作而来的,每次反复做10次,每天1~2次,这对治疗颈椎病很有好处。

起式:身心放松,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脚并拢,呈立正姿势。按个人习惯向前迈出左(右)脚,前脚跟距离后脚尖大约半的远,两脚间距为一个半脚掌宽,以保持身体稳定。

展翅:双臂缓慢前举,上举至与肩同高、同宽时向后、向外展开,同时头向前缓慢伸至可承受的最大限度,略停留2~3秒。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悠闲的海鸥,飞翔于蓝天碧海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温暖的阳光。

收式:双臂按原线返回,头缓慢恢复至原位。

2.学蛙泳

蛙泳的姿势是:在换气时颈部从平行于水面向后、向上仰起,头部露出水面呼吸。这样每换气一次,颈部都需向后、向上仰起,起到了反向治疗的作用。每周游1~2次,每次30分钟。

此外,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督脉上的风府、手大肠经的手三里。

风府很好找,顺着脖子后正中线上的颈椎向上摸,到头骨时有一个凹陷,这就是风府。用拇指的指腹顶住穴位,向上用力按200下,然后开始转头,正反方向分别旋转5圈。

手三里在曲池的下两寸。曲池的位置也很好找:把胳膊屈曲90°,掌心向下,肘尖和肘关节内侧横纹连线的中点就是。

按揉手三里的时候要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从里向外拨,以有酸胀或胀疼的感觉为度。这对颈椎病造成的手指麻木效果很好。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脖子可以扳响,所以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来回扳几下,听着响声好像很舒服似的。其实这是不对的,经常这样就会造成颈椎关节松弛,颈椎边上的韧带也会变松弛。

不管有没有颈椎病,平时都要注意以下两点:

1.睡觉时枕头高低要适当

枕枕头的目的是睡觉时让脖子上的肌肉放松,所以正确的枕法是垫在脖子下面,而不是把脖子空出来。枕头的高度一般10厘米就行了,身体比较胖的适当高一些。

2.颈部不能受凉

包括食物的寒凉和外来的风寒,因为一受凉肌肉就会发紧,而且凉邪会向里传,颈部的平衡就会变得很脆弱,稍不注意就会得病。

“咽喉要道”是阻挡疾病上行的屏障

人们在形容某个地方非常重要,属于所属地区要害之处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咽喉要道,可见咽喉对人的重要意义。

咽喉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位,所有的经脉、气血都要经过咽喉而上行,由此咽喉也就成了一道阻挡疾病上行的屏障,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个部位。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脑子不清楚,比较迷糊,这是因为咽喉不清爽、不通畅。如果一个人的咽喉老犯毛病,那么就会慢慢影响他的脑子。

很多经脉都经过咽喉,咽喉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两边为咽,中间为喉。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咽喉肿痛,同时大便不通畅、便秘,这是大肠之火通过经络传到与肺相连的咽喉引起的。治这种病,首先要通便,大便通畅了,咽喉肿痛也就不治而愈了。

大肠经走喉咙,如果喉咙干疼,就说明大肠“津”的功能过度了,这样的人接下来就有可能出现大便干燥、颈肿喉闭的症状。喉咙两边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慢性咽炎,是脾病和心病,因为脾经和心经都沿着喉咙两边走。喉结以上痛属于心经,喉结以下痛属于肝经。如果喉咙外两边肿,就是小肠的问题,是吸收出问题了。脸大脖子粗那种症状属于小肠病。如果咽喉老是肿胀,这是肾经的病。还有三焦经也走咽喉。八条经脉全都走咽喉,甚至任督二脉也走咽喉。所以,咽喉的病是大病,如果咽喉有毛病,就要好好地诊治。

腹部

呵护“五脏六腑之宫城”的腹部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腹部为阴,所有阴经都要经过腹部,如胆经、肾经、脾经等。既然腹部为阴,所以一定不要让腹部着凉,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即使再热,睡觉时也要把腹部保护好,盖上薄被。

当小孩子睡觉时,要让其穿上汗衫或背心,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有给小孩子穿肚兜的习惯,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值得提倡。半夜气候较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孩子盖上毛巾被或薄被,防止腹部受凉。

向长寿冠军“龟”学习呼吸养生之道

深长匀细的腹式呼吸,可以降低人体基础代谢率和器官耗氧量,久而久之,有助于提高体质和延长寿命。“龟”是动物中的长寿冠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呼吸节律每分钟仅2次。而人类平均呼吸每分钟15次左右,就是最优秀的登山运动员或长跑冠军,平均呼吸次数每分钟也有8次。

人的呼吸形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平时我们所做的呼吸就是胸式呼吸,胸式呼吸不利于肺部的健康。这是因为在胸式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4/5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这样长年累月地下去,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废用,易使肺叶老化。

而腹式深呼吸弥补了胸式呼吸的缺陷,是健肺的好方法。所谓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常做腹式深呼吸运动,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也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腹式呼吸运动还对胃肠道有极好的调节作用,许多中老年人大腹便便,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使健康受损,缩短寿命。如坚持做腹式深呼吸,既可锻炼腹肌,消除堆积在腹部的脂肪,又能防范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有祛病延年的奇功,并创造了“吐纳”、“龟息”、“气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正确的腹式深呼吸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还能治病与养颜。腹式深呼吸能够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疲劳通常是精力不足和氧气缺乏所致,这时需要做深深的吸气运动来补充氧气。将两手交叉在小腹前呈水平姿势,手掌向上,然后吸气,双手缓慢地向上垂举至下颌。手掌转动向下,交叉的双手重新慢慢放下,并用唇尖呼气,发“f”声10次。

腹式深呼吸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吸气时双肩抬起,然后缓慢地呼气,双肩下垂。或采用双唇闭合法:呼气时双唇轻轻闭合,通过嘴唇的阻力吹出空气,连续10次。

腹式深呼吸能够减轻胃病的症状。吸气时身体仰卧、腿蜷曲,然后用手臂将膝盖尽量向身体方向拉紧。呼气,同时伸出双臂和双腿,连续做10次。

腹式深呼吸还能够治疗便秘。呼气时仰卧、屈膝将臀部和腹部举起5秒钟,在缓慢放下的同时进行吸气,反复做10次。

此外,腹式深呼吸对于治疗痛经也有一定的效果。吸气时仰卧、屈膝,就能感觉到有一股热气输入背部、腿部、脚部和腹部中。呼气时,释放出疼痛和不适,每次约2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在锻炼腹式深呼吸的初期,切忌急于求成地去追求呼吸的深长细缓,不要过于注意自己的呼吸,防止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憋气等不良反应。

不能机械地任意延长呼气时间而缩短吸气时间,防止出现肺换气过度而易致头昏、头痛、疲乏等症状,甚至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或酸中毒。

因此,做呼吸法锻炼应遵守自然舒适的原则,并尽可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另外,呼吸法如果运用得当,还有很多神奇的效果:

有“命蒂”之称的神阙穴

“神阙”,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眼儿。为什么神阙有“命蒂”之称呢?首先脐是胎儿从母体吸收营养的途径,向内连着人身的真气真阳,能大补阳气。另外,神阙穴发生异常变化,都可以借刺激神阙穴来调整,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状态。中医认为脐腹属脾,所以本穴能治疗脾阳不振引起的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阳气不足,包括四肢发凉怕冷、男科妇科等多种生殖系统疾病。

脐疗主要是把药物制成膏、丹、丸、散,贴在肚脐上,再用纱布或胶带固定,有时还需要艾灸。对于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的防治很有效。但脐疗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皮肤是否对药物过敏,如果过敏的话,在贴上24小时内一般会局部发痒或起一些红斑。

在古代,关于脐疗的记载就已经很多了,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脐疗的科学性。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渗透力强,药物很容易被吸收。脐部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还有丰富的静脉网和腹下动脉分支,药物可以通过脐部直接进入体循环。灸神阙穴就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下面介绍几个用神阙穴治病保健的简单方法。

1.敷药

这种方法可以针对以下五种病毒:

2.指压保健

中指隔衣压在肚脐上,力度最好是有一定压迫感,又不太难受,然后排除杂念,集中思想在“脐上”,自然呼吸100次以上,每天睡前指压一次。这个方法有补脾虚、振食欲的作用。特别适合老年朋友。

3.隔盐灸

取少量食盐放在脐窝,上面放钱币大小的生姜片,再拿艾条灸,此法有温脾胃、补肾阳的作用。

另外,现在很多女性喜欢穿露脐装,这对身体是很有坏处的,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经期的规律,还很容易导致痛经,并影响子宫的结构功能。所以,每个人都要注意脐部保暖,不要为了一时的漂亮,毁掉健康。

腰部

腰为肾之府

腰是身体躯干胸腔底部和骨盆间的部分,对于一般人来说,更通俗的解释是系腰带的部位。健康人的腰围必须比臀围小,腰围与臀围比值越大的人,说明腰部积油越多,越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慢性病。在中国,如果女性腰围尺寸超过80厘米,男性超过90厘米就意味着较高的危险。

腰部构成虽然简单,但极为重要。唐朝王冰注云:“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腑。”人的两肾在腰部之内,而由于肾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腰也便有了重要意义。所以养生家都重视腰部的保护和运动,如果腰部活动不灵,肾脏功能也就要产生问题了。女孩子腰部受寒和腹部受寒一样严重,也会引起月经疾患和不育的问题,男人的性功能更跟腰部有关,所以更要护腰,把两手搓热,捂在腰眼上,非常有益。腰部是不可以受寒的,现在的女性流行穿露脐装,可以肯定的是,穿露脐装的女性患妇科疾病的几率远远大于不穿露脐装的女性。

腰痛的医治方法

腰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腰为肾之府,又为冲脉、任脉、督脉、带脉之要会,诸经皆贯于脊而络于腰,故腰为肾之外候,肾病则腰痛。

1.风寒腰痛型

本型由于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感受风寒之邪,则腰痛,项背拘急,身痛恶寒、腰冷如冰、痛不可仰,得热痛减,遇寒痛甚,苔薄白等,取督脉、背俞、足太阳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风府、腰阳关、肾俞

2.寒湿腰痛型

本型亦为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感受寒湿之邪,见腰痛,冷如坐水中,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口中不渴,脉沉涩等。取背俞、足太阳、太阳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腰俞、昆仑、阴陵泉

3.湿热腰痛型

本型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蓄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则腰痛、身重发黄、午后潮热、肢节烦痛、胸痞腹胀、大便溏薄、小便短涩、舌苔黄腻、脉濡数等。取足太阴、足太阳、足少阴经穴,用泻法或刺出血。

穴位:阳陵泉、委中、殷门

4.肾阳虚腰痛型

本型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居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若肾阴虚腰痛,则面色枯黄、颧赤少华、头晕目花、遗精遗尿、苔少等;若肾阳虚腰痛,则面色枯白、肢体寒冷、阳痿早泄、阴囊寒冷、下肢痿软、五更泄泻、脉沉微等。取肾俞、足少阴、足太阳经穴,用补法。

穴位:肾俞、太溪、志室

5.外伤腰痛型

本型因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因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导致淤血腰部,见疼痛,不可俯仰,转侧不能,呼吸牵引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等。取肾俞、足太阳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委中、膈俞、次髎

点穴健由法

腰部保健按摩可以舒筋通络,促进腰部气血循环,消除腰肌疲劳,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动灵活、健壮有力。

1.揉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与前脐中(神阙穴)相对。右手或左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拳尖)置于命门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意守命门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温肾阳、利腰脊等作用。

2.揉肾俞穴

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命门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意守肾俞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等作用。

3.揉腰阳关穴

腰阳关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置于腰阳关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连做36次。意守腰阳关穴。督脉为阳经,本穴为阳气通过之关。每天按揉此穴,具有疏通阳气、强腰膝、益下元等作用。

4.揉腰眼穴

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8寸处,与腰阳关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腰眼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连作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活血通络、健腰益肾等作用。

5.捶腰阳关穴

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击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穴36次。意守腰阳关穴。每天叩击此穴,具有振奋阳气、强腰膝等作用。

6.拿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正中处。双手对搓至热,以两手同时拿揉(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面对称施力拿、揉)两下肢委中穴,约1分钟。《针灸大成》中说:“腰背委中求。”每天拿揉此穴,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等作用。

腰部保健五部曲

在我国传统的养生防病理论中,历来非常重视腰部的保健和锻炼,素有“腰为肾之府”的说法。自古以来,锻炼腰部的方法不少,大多是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运动,来疏通腰部的气血运行,起到健肾强腰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效果好、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

1.前屈后伸。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稳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10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转胯回旋。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中轴,胯先按顺时针方向做水平旋转运动,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做同样的转动。速度由慢到快,旋转的幅度由小到大,如此反复各做10~20次。注意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要随胯的旋转而动,身体不要过分地前仰后合。

3.交替叩击。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手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腰。与此同时,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并借摆动之力,双手一前一后,交替叩击腰背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如此连续做30次左右。

4.双手攀足。全身直立放松,两腿可微微分开,先两臂上举,身体随之后仰,尽量达到后仰的最大限度。稍停片刻,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让手尽可能触及双脚,再稍停,恢复原来体位。可连续做10~15次。注意身体前屈时,两腿不可弯曲,否则效果不好。老年人或高血压患者,弯腰时动作要慢些。

5.拱桥式。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5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后头部为支点(3点支撑)来进行锻炼,每次可锻炼10~20次。

双臂

解郁解压好选择,戌时敲打心包经

心包经是两臂阴面中间的一条很重要的经络,它是从心脏的外围开始的,到达腋下三寸处,然后沿着手臂阴面直到中指。19点到21点,戌时,心包经当令。从名称可以看出,心包经与心是有一定关联的,其实中医所说的心包就是心外面的一层薄膜,当外邪侵犯时,心包就要挡在心的前面,起保护作用。所以,很多心脏上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没有原因地感觉心慌或者心似乎要跳出胸膛,这就肯定是心包受邪引起的,不是心脏疾病。

经常敲打心包经对于解郁、解压的效果非常好。拨动心包经时,先找到自己腋下里边的一根大筋,然后用手指掐住拨动,这时你会感觉小指和无名指发麻。每天19点到21点之间拨数十遍,就可以排遣郁闷,排出心包积液,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人过了35岁以后,敲心包经更是很有必要。因为长时间饮食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健康,使得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肪含量增高,而血液中胆固醇太多时,会逐渐黏附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狭窄、弹性变差,继而导致血液流动不畅,诱发心肌梗塞及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敲击心包经就可以使血液流动加快,使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剥落,排出体外。

心包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这个穴位很好找,手自然握拳,中指所停留的那个地方就是。劳宫穴是人体气机最敏感的穴位,通过劳宫穴补养心脏的速度非常快。心包经就是沿着前臂一直从中指出去的,所以心脏病就会伴有手指发麻,如果连小指都发麻那就很严重了,因为小指的外围就是心经,小指发麻表明这已经不是心包的病,而是心脏的病。当心脏出现刺痛的时候,就是心脏病已经很严重了。因此,很多老人都很注重锻炼手指的灵活度,只要手指灵活,就表明气血还能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去,五脏就基本没问题。

另外,如果在一些场合觉得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这时你不妨按按左手的劳宫穴,它可以帮你找回从容自信的感觉。

双手

手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是一个精密的机械结构。当我们的胚胎长到5周左右时,手就如同鱼的鳍一般出现了。在随后的发育中,手指慢慢开始生长,手指之间的蹼渐渐退化。到了11周的时候,手的关节、肌肉,甚至指甲都已经发育完全。

新生儿出生后两手紧握拳头在空中挥舞,很难把手对准自己的嘴,这是因为大脑皮层还未发育成熟,还不能指挥自己的手。到了两三个月时,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婴儿学会了两个动作,一是盯着自己的手,二是偶尔碰着脸部就转头用嘴吸吮手。开始是吸吮整只手,到最后是灵巧地吸吮一个手指,说明了婴儿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提高,这是个很大的进步。通过吸吮手指的动作,婴儿促使眼和手协调行动,为5个月左右学会准确地抓握玩具的动作打下基础,不断促进智力的发育。

无疑,手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学家认为,手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余两个器官是眼睛和大脑。对手的崇拜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穴居时期。当时,那些原始人中的艺术家会在洞穴深处的石壁上用赭色或黑色的粉末印上自己的手印。可见,双手是智慧的象征。

人死之时为什么是“撒手而去”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人的手一撒开就表明他去世了,还有句话是“撒手而去”,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人去世的时候为什么一定是“撒手而去”呢?

注意观察新出生的婴儿,你会发现,婴儿的手都是紧握着的,还有人在紧张或者恐惧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攥紧拳头,这其实是一种养生方法,叫做“握固法”。“握”是握着拳头,“固”是大拇指的指甲掐在无名指的根部,小孩攥拳都是这样攥的。固什么?固的是一个人的意志力。为什么要这样握拳呢?为什么要掐无名指的根部?

其实,无名指的根部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阳气生发之处,又叫做肝的神窍,肝的神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灵魂的“魂”。小孩子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因为受到惊吓或者身体比较弱,“魂”掉了,这时候小孩子就会发高烧,沉睡不醒,一定要把“魂”收回来才会好。所以小孩子一出生就会握拳,就是握住了肝的神窍,握力大的小孩就是肝气足的表现。

而有人研究过,人去世的时候,最后死去的一条经脉就是肝经。肝经的力量全部表现在手的握力上,如果肝经的气彻底散掉了,手的握力就自然消失了,人就去世了,所以握力足不足其实就表现了肝气足不足。我们在紧张或者惊恐的时候握拳,其实就是聚敛肝气,将“魂”定住,这都是自然的本能。

中医也看“手相”

我们这里说的中医看手相与算命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从中医的阴阳论来讲的。人的一只手就是一个阴阳俱全的小宇宙,手掌为阴,手背为阳,五个手指刚好是阴阳交错。手指一般代表头,手掌一般代表内脏,手背一般代表背部。人内脏经脉的气出来首先到手指,所以手指非常敏感,一个人内脏的问题很快就可以从手上反映出来。

1.看手指

(1)拇指:关联肺脾,主全头痛。指节过分粗壮,气有余便是火,性格偏激,易动肝火;扁平薄弱,体质较差,神经衰弱;拇指指关节缝出现青筋,容易发生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硬化;拇指指掌关节缝的纹杂乱,容易在早期发生心脏疾病;拇指指掌关节上粗下细者吸收功能差,身体一般较瘦弱;上细下粗者则吸收功能好,减肥较难;拇指中间有横纹的,吸收功能较差,横纹越多对人的干扰越大。

(2)食指:关联肠胃,主前头痛。大肠经所过,所以食指反映的是大肠的问题。正常的指尖应该是越来越小,如果相反则是吸收转换功能比较差;如果食指很清白、弯曲、没有力,一般是脾胃的功能差,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如果在食指根部与拇指之间有青筋,则有可能患肩周炎。

(3)中指:关联心脏,主头顶。心包经所过,主要管人的情志、神志。如果中指细且横纹较多,说明生活没有规律,往往提示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中指根部有青筋要注意脑动脉硬化,青筋多有中风倾向。

(4)无名指:关联肝胆、内分泌,主偏头痛。无名指太短说明先天元气不足。

(5)小指:关联心肾,主后头痛。小指长、粗且直比较好,一定要过无名指的第三个关节或者与第三个关节平齐,如果小于第三关节或者弯曲,说明先天的肾脏和心脏都不是很好;如果小指细小且短,女性很容易出现妇科问题,如月经不调等;如果小指特别小,生育功能会出现障碍,男性容易出现肾亏、腰酸湿软等;如果其他四指都非常好,就是小指不好,说明先天不足。

2.观指形

通过观察手指,可以预知人体的很多疾病:

看掌纹可知常见病

1.健康线

健康线名不副实,对于人体健康,只能做辅助性参考。健康线形状与健康的关系和其他各线不同,线越长越深,健康状况可能越差。如果你的手上出现健康线,要注意观察:如果健康线越过生命线,则是很凶险的征兆;如果健康线触及生命线,则为疾病黄灯信号,要引起注意。

(1)健康线与心脏病。健康线较长且与生命线交叉,此手相意味着将患有危及生命的重病。健康线细且呈蓝黑色者,要警惕心脏病等循环器官疾病。出现健康线,再仔细观察感情线是否呈链状、金星丘是否狭窄或拇指根部是否呈现灰黑色,只要出现一种情形,就相当危险。

(2)健康线与神经官能症。健康线与智慧线交叉处有岛者,容易患有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最初一般只是性情急躁、沉默寡言,症状并不明显,应注意防范。

(3)红色健康线。健康线整条呈红色的人,往往是神经质者。但神经质本身并非是病,而是一种不理想的性格。

(4)健康线上的岛纹与呼吸系统。健康线上出现大岛纹者,往往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应特别注意肺、气管、喉咙和鼻子等的健康。健康线呈链状,且上部接近感情线的部分出现岛,此种手相也表示呼吸系统有问题,易患结核病。

(5)健康线与女性健康。出现很长的健康线,向月丘下部或金星丘下部延伸并在该处中断者,往往是患有寒证的女性。女性易患寒证,特点一般为脸色苍白、手足冷、小便清长、舌淡润、苔白滑、脉迟紧等。

(6)蛇形健康线。出现蛇形或波状健康线者,往往是饮酒过量而伤及肝脏的人。出现这种手相,不可轻视,要戒掉酗酒的恶行,并及时就医,以免贻误最好的医治时机。

(7)健康线与发烧。健康线出现红色或黑色斑点,不久将会有发烧症状的疾病发生,且往往是严重疾病,应提高警惕。

(8)健康线与消化系统疾病。手掌中央出现短而粗的健康线,且附近出现浅黑色、暗红色、褐色等不好的颜色,表示消化系统可能有病变,应及时寻医检查。如果同时生命线中央部分有晦暗色岛,则说明病变已经较严重或者慢性化了。健康线局部中断或呈链状者,消化器官容易受到疾病侵袭;若同时生命线起点呈现晦暗色、有岛或生命线食指下方部分变成链状,则更应提高警惕,及时寻医。如果健康线在智慧线下方接近生命线的位置出现褐色大岛,患消化系统癌症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如果健康线与感情线有红色接触点,表示极有可能患心脏病。

2.生命线

通过手相来推测人体健康状况时,生命线应该是最值得重视的。由生命线的状况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身心状况,还可以推测大约什么年龄段身体状况易发生变化或容易患病。

(1)生命线的弯曲状况。生命线的起点一般在食指和拇指间的中心处。若起点接近食指,生命线曲率小,金星丘面积较大,标志着身体健康,抵抗力强。若起点偏向拇指,生命线曲率较大,金星丘面积较小,意味着体弱多病,不耐劳累。总之,生命线曲率越小越好。

(2)生命线的粗细、长短、深浅。生命线深而粗的人,一般认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易得病。但注意这种粗而有力的生命线的末端是自然变细而逐渐消失的。

生命线纤细的人往往体质较差,缺少活力。

生命线出现支线,若支线上翘,一般无事;若下延,可能意味着会出现某种疾病。

(3)生命线末端突然消失。虽然生命线尾端粗而深,但若末端突然中断,则是危险的信号,表示有可能会因为脑中风等疾病突发而危及生命。

如果智慧线和感情线出现明显的红色,或整个手掌异常发红,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血液是否异常。

(4)生命线的岛纹、斑点。生命线不仅是一条纹路,而且存在小的岛纹和斑点,与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生命线以十字纹结束,可能预示着某个年龄段会有致命的疾病;生命线出现岛纹时,暗示要得慢性疾病;岛纹粗于生命线本身,意味着病情较严重。

(5)生命线起点呈浅黑色。生命线起点处及金星丘的上部和胃息息相关,如果起点呈浅黑色,表示胃部可能有疾病,例如胃炎、胃溃疡等。

(6)波状生命线。生命线在途中呈现波浪状,并且感情线有岛者,循环系统有隐患,易发动脉硬化所导致的心肌梗塞及脑溢血。此种人应注意节制饮食,规律作息,不可过度操劳。

(7)变色岛。生命线上部到中部有变色岛者,重症将至。晦暗色(淡灰黑色)的岛表示胃情况不好,褐黑色岛表示可能已患胃癌。

(8)生命线上部或中部的岛纹。生命线沿金星丘弯曲,其中部到上部一段出现岛纹时,表示消化系统出现疾病。饮食过度或过冷、过热都会导致岛纹的出现,此时虽无疼痛症状,但消化功能已经大有降低。

浮现明显的小岛,很可能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先兆。

生命线有岛时,必须注意节制饮食,戒酒戒烟,减轻胃肠负担,改掉不良习惯,恢复消化器官功能,岛便会慢慢消失。

(9)生命线与便秘。饮食失调,思虑过度,身体阳气不足,寒从内生,凝结胃肠,大肠传送无力等多种原因可导致便秘。持续便秘患者,生命线中多出现许多支线,且手掌各处有变色现象。

(10)生命线与呼吸系统疾病。如果在生命线的起点,即食指和中指间下方那一段出现连续的岛,结成链状,表示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若同时在健康线起点附近有淡褐色的岛,且各指指甲呈圆状或指甲根部出现淡褐色纵纹时,可以确定呼吸系统出了问题。

(11)生命线有多道障碍线。如果人精神压力过大,生命线上就会出现多道横切而过的障碍线。倘若仅有两三道此种障碍线,尚无大碍,但出现过多,就应该提高警惕了。应注意敞开心胸,适当地发泄情绪,多参加业余活动,减轻精神压力。

(12)生命线与神经衰弱。若生命线有障碍线横切而过,且本身呈绳状,表示有此手相者神经衰弱,情志忧郁苦闷。

(13)生命线与失眠。神经异常敏感的人,往往在生命线末端周围有多道支线重叠交错。有此手相者,无精打采,容易感到疲劳不堪。若生命线纤细、分支复杂且末端变为浓灰黑色,表示患有失眠症。若同时智慧线出现灰黑色,则可能是神经衰弱的征兆。

(14)生命线上的斑点与精力衰退。如果沿生命线出现许多小斑点,往往是生命力衰退的信号。当身心均感到疲惫时,要留意手相。

(15)生殖器官癌症与生命线。生命线下部所分出的支线和健康线的下部两处皆有岛纹,且岛纹呈现淡颜色,暗示生殖器官会生癌。

(16)生命线短且以斑点或黑点结束。生命线短促且以黑点或斑点结束的人,通常身体虚弱,精力不足,容易因为偶然的身体不适而导致与世长辞。有此生命线的人,对于感冒或其他常见的小病也不可掉以轻心。

(17)生命线短且以×纹结束。×纹线的危险性因其出现部位不同而不同。若×纹在生命线上或触及生命线,则是相当危险的征兆。若未与生命线接触,则无大碍。生命线短促且末端以×纹结束是最危险的情况。持此生命线的人很可能因急病而逝去。若发现生命线上有×纹,应提高警惕,注意身体变化,稍有不适应立即寻医。

(18)链状生命线。患有胃、肠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往往具有链状生命线。有此种生命线的人,天生体质虚弱,性格也偏于消极。

(19)生命线尾端的穗状线。生命线尾端出现类似穗状的纹线,对男性而言,是精力衰退的信号。若丈夫年纪尚轻,却出现如此手相,妻子应多加关切,从精神上、性生活上、饮食上对丈夫多加体贴。

(20)生命线内侧上翘且中断。生命线中断且在金星丘侧上翘起来,意味着在此部分所代表的年龄段会出现危机,例如罹患绝症。若中途断裂,然后重现而延伸,或者是线虽中断但有线重叠,表示即使生病并无大碍。另外,双手的生命线在同段位置中断1厘米以上,表示有可能感染致命疾病。

(21)双生命线。如果在生命线内侧出现一道平行的掌纹,则此人生命力很强,具有极佳的抵抗力,不容易得慢性疾病,也不会因体质虚弱而让疾病有机可乘。即使得了绝症,也可能奇迹般地康复。

3.感情线

感情线也可以推测健康状况,尤其是心脏的情况。感情线和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能清楚地反映出以心脏为主的循环系统的运行状况。感情线和生命线一样,以纹路清晰深刻、头尾相连无间断为佳,但实际情况下,感情线往往有中断或扭曲的现象,说明生活中患有循环系统疾病的人比例较高。通过感情线诊断健康状况,还要结合其他纹线的情况,要考虑整个手相的综合情况。

(1)感情线长短。感情线的长短要合适,从中指根部中心朝下设一直线,感情线恰好止于与此线的交点处为佳。据此标准判断感情线长短,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感情线短于标准的人,循环系统容易出问题。有此手相者应注意心脏和血管情况。感情线本身无瑕疵、黑点,且长于标准者,例如延伸至食指和中指,接近生命线,心脏往往强健有力。感情线太长,如到食指下方,即到木星丘附近,有此手相者必须提高对高血压的警惕。

(2)感情线与眼部疾病。如果感情线在无名指下方出现岛,很可能会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或表示用眼过度引起疲劳。肝脏有病或糖尿病恶化等都会导致眼部异常,会使无名指下方感情线出现岛。因此,感情线上的岛也可用来判断其他器官病变。要根据岛的位置,结合诊疗,来判断问题出在心血管系统、肝脏还是视觉系统。

(3)感情线有岛。感情线上的岛、瑕疵和颜色是心肌梗塞患者的共同特征。感情线上出现岛,应引起对心脏病的警惕,尤其是患有肥胖症、高血压症的人,更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感情线在中指下方出现岛,病情可能相当严重。

(4)感情线重复、晦暗。具有重复感情线的人,容易发生耳朵和肾脏疾病。特别是双重感情线呈现出晦暗色,则更有患肾脏疾病的可能。

4.智慧线

智慧线可以暗示人在精神方面或眼、耳、鼻、舌等五官方面的健康状况,用智慧线辨别人体健康,同样要观察它本身的粗细长短和瑕疵状况。

(1)智慧线和忧郁症。智慧线异常歪曲且末端与生命线相连者,往往性格怯懦,太过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喜欢和人交际,容易罹患忧郁症。假如同时中指下方出现环状纹线,则忧郁情绪更为强烈,甚至无故萌生自杀念头。

(2)智慧线与秃发。智慧线尾部有浅而大的岛的人容易患秃发。有此手相者遇事深思熟虑,心胸不够开阔,徒增莫大的精神压力,容易秃发。如果智慧线尾部的岛小而明确,应注意警觉严重的脑部疾病。

(3)智慧线的变化和眼疾。智慧线在无名指下方出现岛,这是眼部疾病的信号。智慧线在起点附近或在中指下方出现斑点,表示有头痛病症,且此种头痛往往与眼疾有关。

(4)智慧线和神经官能症。智慧线中断且相互交错者往往性格优柔寡断,好钻牛角尖,常为一些小事烦恼不已,容易得神经官能症。智慧线呈链状者,也容易患神经官能症。整条智慧线形成链状、波状者,往往精力不济,做事不能聚精会神。智慧线呈链状且极端下垂者,意志力薄弱,常与官能症相伴。

(5)智慧线中断与神经疾病。智慧线中断的人可能会在中断处所代表的年龄段发生严重的神经质或迫害妄想症。有此手相的人生来胆小怯懦,缺乏决断力,不善与人交往,自卑感强,精神脆弱。

(6)智慧线变化和脑瘤。如果左右手的智慧线都在中指下方突然消失,暗示着持此手相者脑部容易发生严重疾病。脑部疾病往往来势迅猛,难以治愈,非常可怕。因此,发现此种手想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7)智慧线与十二指肠溃疡

智慧线上出现两三个岛的人往往精神疲劳。智慧线上的岛往往产生于精神衰弱或持续紧张时。精神紧张容易导致消化器官溃疡。要根据生命线上岛的具体情况区别溃疡的位置:如果生命线下部有岛且颜色异常,则为十二指肠溃疡;若上部有岛且异色,则为胃溃疡。

(8)智慧线和歇斯底里症。感情线长且智慧线多处中断者,若为男性,则脾气火暴,容易失去理智,作出冒失行为;若为女性,则有歇斯底里症状,喜欢折磨自己,尤其在月经期间,常常作出不理智的行为。

(9)智慧线与五官疾病。从起点至与太阳丘中心朝下的垂直线的交点为智慧线的标准长度。若智慧线短于标准长度,容易患五官疾病,如中耳炎、鼻炎等,特别是结膜炎等眼部疾病。若智慧线过长,则表示精神不安。

(10)智慧线和头痛。智慧线呈链状且横贯手掌左右两端者,容易患头痛病,具有神经质的性格,感情容易爆发。如果有纹线向上伸展横切智慧线,则说明此种神经质倾向更为强烈,容易患严重的偏头痛,常作出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手对于人体的健康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双手。

双手合十也能养生

佛家对人表示问候和尊重时,都会双手合十,这是佛教的礼仪,亦称和南、合掌。在佛教信仰中,双手合十包含着重要的意义,代表着一个人的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称之为五根五力,亦有加强力量之意,以达到专心一致、一心一意修行的境界。我国最早的佛经《四十二章经》序中就提到:“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释迦牟尼的谆谆教诲,使千千万万的人皈依了佛教,我们向伟大的佛陀合十敬诺,一定遵循您的教导)。

其实,在生活中,双手合十更是一种养生方法。一位美国医学院教授就曾指出,人在双手十指相贴、掌心相对时,可以放松身心,最大限度地使人进入一种全身心彻底松弛的状态,使人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如果一个人每天能利用30分钟至1小时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大有裨益。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双手合十其实就是在收敛心包经。通常我们在紧张、害怕、生气或者刚做完剧烈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快,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很自然地去拍胸脯,其实这就是在拍膻中穴。膻中穴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正中心的心窝处。因为心脏上的毛病多反映在心包经上,所以,拍打心包经上的膻中穴就可以缓解心跳加快带来的不适。另外,双手合十,同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的惯性拍膻中穴,并伴随下蹲动作,坚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对感冒、哮喘、气短、心悸等肺经、心脏疾病都有很好地预防和治疗效果。

另外,佛教认为双手合十有四种方式:

(1)坚实合掌——将两手手指伸直并拢,两掌贴合。它可以产生庄严肃然的奇妙效应。

(2)虚心合掌——将坚实合理的掌心虚空。它可以使人瞬间变得心平气和,杂念全无。

(3)莲华(花)合掌——将坚实合理的中指与食指做“V”形,状如莲花蓓蕾。它可以使人忘掉忧愁和痛苦,逐渐变得开朗愉悦起来。

(4)金刚合掌——将两掌并拢,手指插合,拇指交叉。它可以使人增强自信心,抑制住傲气和愤怒。

以上四种合十姿势中,坚实合掌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从养生的角度来说,适当选择自己的合十姿势,对健康非常有利。

双腿

古时的人盘腿坐有什么好处

古时候的女人都是盘腿坐,把腿放在后面,这样可以把下焦气堵住、锁住,使气不外泄,这就是女人的藏。古时候男人坐下时一定要“虎背熊腰”,两手撑膝,两只手的手心劳宫穴正好护在膝盖上,男人这样可以固摄胃气。你没事的时候可以学学古人的坐法,这样就能给自己养护胃气,身体也会感到非常舒服。

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经常练习盘腿能改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痛。常练盘腿还可以减少并减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这也就相应增加了上半身特别是胸腔和脑部的血液循环。由于盘腿坐姿有利于人挺胸端坐,所以对顺畅呼吸很有帮助。

刚开始练习时,盘腿一般以半小时左右为宜,以后循序渐进。

小腿抽筋应对策略

小腿抽筋时,小腿肌肉收缩,引起痉挛,常发生于运动、睡眠或是怀孕时。疲劳过度、剧烈运动、出汗过多、受到寒冷刺激、缺钙也会引发小腿抽筋。

发生小腿抽筋时,可用以下方法处理,并注意休息。

夜里抽筋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暖,不妨在睡觉前伸展一下肌肉,尤其是容易抽筋的肌肉部位。

运动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发抽筋。补充维生素E,适当补钙,食用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制品、瘦肉等食品,能促进钙盐溶解,帮助吸收。

穿舒服的鞋子。平足和其他身体构造的问题使一些人特别容易发生腿抽筋,穿合适的鞋是弥补的方法之一。

睡前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可预防抽筋。伸展方法和腿抽筋时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相同,另外,还可以将足前部置于楼梯的第一阶,慢慢下压脚跟使脚跟位置低于阶梯位置。

“春捂”的重点就是腿和脚

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就是“春不忙减衣”。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那么,“春捂”应该捂哪里呢?重点就是腿和脚。由于北方屋子里有暖气,所以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掉几条裤子。然而,因为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尤其是老弱病残者,极易导致关节病、心血管疾病等。

近年来,医疗气象学家对“春捂”有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

1.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预备

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天。

2.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3.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4.持续时间:1~2周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养生正负极:动腿制“冻”效果好

冬天,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了,人也变懒了,手脚也时常冰凉冰凉的。要想保暖,除了多穿衣服外,多动腿是最好的制“冻”方式。多动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让血液流动到身体的末端,是最好的保暖运动。

1.跑步

跑步可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肌肉、神经的健康,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冬季气温较低,持续性小步伐地跑步可刺激机体保护性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脑部血液流量,调节大脑体温中枢的功能。室外跑步时,把舌头抵在上牙的里端,防止冷空气进入体内;跑步时用鼻子吸气,嘴呼气,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尽可能选择较软有弹性的路面跑步,防止外伤和减少跑步对关节、骨骼的冲击。

2.跳操

跳有氧操是非常适合冬季在室内进行的运动,它是全身性的运动,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都能参与运动。高冲击有氧操(双脚同时离地的跳跃)能更好地锻炼心肺功能,加快血液循环。跳操时的防震很重要,最好选择多功能运动鞋,即鞋子的前掌和后掌都有气垫,以减缓上下跳跃时对关节的冲击。

3.跳绳

手臂的摆动、双腿的跳跃,让四肢充分运动,是促进血液循环理想的运动,特别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做热身运动。蹦跳中脚落地时,应脚掌着地,而不是脚跟着地;胖人宜采用双脚同时起落的方式跳绳。同时,上跃也不要太高,以免关节受伤。

双脚

双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人的双脚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人的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人体器官,血液供应少,血流缓慢,表层脂肪薄,因而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容易在脚底积聚。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钙盐、钙酸、乳酸、尿酸结晶体,等等,长期积聚于脚底会侵犯反射区,并间接危害到各反射区所对应的其他组织器官。久而久之,人体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可以对脚底进行按摩,以揉碎脚底累聚的有害物质,加快血液循环,使废物排出体外,使人体恢复健康。

2.脚底为人体经气汇集之地

例如,人体最重要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大多数的起止点都在脚部,有十条经脉或起或止于脚底。对足脚底进行按摩,可以理顺经脉循环和气血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3.脚是人体脏器的反射区

(1)肾脏。位于双脚脚掌距脚趾约1/3中央凹处。在通常情况下,此区不参与脚部的运动。按摩此部位能加快肾脏的血液循环,提高工作效率。按摩后,在1~6周内尿液颜色变成黄、黄褐或红褐色,并带明显恶臭味。

(2)心。在左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

(3)脑(头部)。位于双脚拇指,头的右半球反射区在左脚,头的左半球反射区在右脚。

(4)肺、支气管。肺和支气管反射区在脚底前部,右侧的在左脚,左侧的在右脚。

(5)眼。眼的反射区位于脚底肉球处至第二、三脚趾的腰部,右眼反射区在左脚,左眼反射区在右脚。

(6)耳。耳反射区位于脚底肉球上部至第四、第五脚趾的腰部,右耳反射区在左脚,左耳反射区在右脚。

(7)小脑和脑干。反射区位于两脚大脚趾趾腹根部,左半侧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右边反射区在右脚。

(8)喉。喉反射区在脚背大脚趾根部和第二脚趾连接处。

(9)胃。胃的反射区位于足弓的前部,相当于拇趾大小。双脚均有,胃的一半反射区在右脚,另一半在左脚。

(10)肝脏和胆囊。肝反射区位于右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区,在肺反射区的下方。胆囊的反射区在右脚,在肝的反射区内。

(11)肾上腺。肾上腺反射区在肾脏反射区之上,位于脚掌部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点下方,右肾上腺反射区在左脚,右侧则在左脚。

(12)脑垂体。脑垂体反射区位于左、右脚大脚趾趾底正中。

(13)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反射区在脚内侧,接近大脚趾关节的根部、脚底和脚侧之间。

(14)乳腺。右乳腺反射区在脚背第二、三、四跖骨之间。

(15)子宫(或前列腺)。子宫(或前列腺)反射区在两脚跟内侧。

(16)卵巢(或睾丸)。卵巢(或睾丸)反射区在脚跟外侧,右侧的卵巢(或睾丸)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的在右脚。

(17)膀胱和尿道。膀胱反射区位于脚的内面,正好在脚跟前内侧下部。尿道反射区位于膀胱反射区向上并向后,正好位于脚跟的内侧。

(18)输尿管。位于两脚掌自肾脏、膀胱的反射区至膀胱之间的线状区域。

(19)胰脏。位于两脚掌胃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的交接处,如扁豆状。

(20)小肠。位于两脚掌心凹陷区域。

(21)盲肠。位于右脚掌跟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上行结肠连接。

(22)直肠和肛门。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掌跟骨前缘,呈带状。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掌跟骨前缘直肠反射区的末端。

(23)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右脚的反射区是升结肠和横结肠的前半段,左脚的反射区是横结肠的后半段以及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24)淋巴腺。上身淋巴腺的反射区在双脚外侧踝骨前略凹陷处;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在双脚内侧踝骨前略凹的区域;胸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的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

(25)脾脏。脾脏反射区在左脚,位于心脏反射区之下。

(26)脊椎。脊椎反射区是在脚弓内侧,只要记得脚上最像脊椎形状的部位即可。

(27)肩关节。肩关节反射区在脚底紧靠第五趾跟,第四与第五跖骨间的肉球部。

(28)髋关节。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内外踝的下部。

(29)膝关节。反射区在两脚外侧的凹陷处。

(30)肘关节。肘关节反射区位于两脚外侧第五跖骨与楔骨的关节凸处。

(31)内耳迷路。内耳迷路反射区位于两脚背第四与第五趾骨间。

(32)腹腔神经丛。在两脚掌中心,分布在胃的反射区附近。

(33)额窦。额窦的反射区在10个脚趾的趾端,右边额窦在左脚,左边的在右脚。

(34)甲状腺。甲状腺反射区在脚底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

(35)上腭和下颌。上腭反射区位于脚跟处第一关节向前0.5厘米处。下颌反射区位于拇指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间0.5厘米处。注意,头部的反射区是左右互换的,右腭在左脚拇指,左腭在右脚拇指。

(36)颈椎。颈椎反射区在大脚趾与脚连接处底面内侧。

(37)扁桃体。扁桃体反射区在大脚趾上面腰部,肌腱的左、右两边。

(38)横膈膜。横膈膜反射区位于两脚背中央部位,是横跨脚背处的带状区域。

(39)下腹部。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脚腓骨后缘的外侧,自脚踝骨后方向上延伸约6厘米的一带状区域。

(40)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反射区在两大脚趾边一侧的上角,左侧三叉神经在右脚,右侧在左脚。

中医教你摆脱“臭男人”的苦恼

不要误会,这里的“臭男人”与品质无关,而是特指“脚臭”的男人。这应该是男人的通病,很多人上一天班回到家,一脱鞋,那脚简直臭不可闻。这些人通常认为脚臭并不算什么缺点,更不是病,而是天生的“汗脚”,就算每天坚持洗脚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汗脚和臭脚多是由脾湿造成的,只要将脾调养好,脚臭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比如人们在运动的时候,运动生阳,阳气蒸腾阴液,就形成了汗,跟烧水时产生的蒸气是一个道理。适度出汗是正常现象,对人体有好处。但“汗为心之液”,如果出汗过多,就容易损伤心阳,成为许多疾病的征兆。如果胸部大汗、面色苍白、气短心慌,这是“亡心阳”的预兆,“亡心阳”就是西医上的水电解质紊乱症,以脱水为主;如果额头出汗,汗珠大如豆,如同油滴,这是虚脱或者要昏倒的先兆,体质虚弱或者有低血糖病史的人尤其要当心;如果偶尔手心、脚掌出汗,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这多半是精神紧张造成的,调整一下心态就可以了;如果手、脚常年多汗,说明脾胃功能有些失调;如果脚汗特别臭的话,就说明体内湿气很重。

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汗脚就属于“湿”的范畴,脚特别臭的人是因为脾肿大,而脾肿大则是由于脾脏积湿,脾湿热的时候,人会出又黄又臭的汗,就形成了“汗臭脚”。想告别“汗臭脚”,就应该吃一些清热祛湿的药,然后每晚都用热水或者明矾水泡脚。明矾具有收敛作用,可以燥湿止痒。还可以适当多吃些健脾祛湿的扁豆。另外,民间有一些土方子治疗脚臭的效果也不错,比如,把土霉素药片压碎成末,抹在脚趾缝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汗和脚臭,因为土霉素有收敛、祛湿的作用。

明白了臭脚产生的原因,知道了治疗脚臭的方法,相信你离告别“臭男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泡脚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洗脚的,民间就有“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人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6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占全身穴位的10%。经常洗脚就可刺激足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的作用,以及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功效。

很多养生的方式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简单,也很方便,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心,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养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

双脚宜保暖,防寒人康健

现代医学已证实,“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这说明了脚特别容易受寒。这是因为脚是阴气最重的地方,阳经的末尾已经是阳气最弱的了,有时阴经的开头是阴气最强的,所以说脚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寒。本身阴气就重,自然更容易受寒,这样就会使脚部的血液淤积,导致循环不畅,引起感冒等问题,这个用现代医学可以解释: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

所以,在冬天的时候一定要穿棉鞋,夏天的时候不要因为热就光着脚在屋子里走,这样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还有就是不要用凉水洗脚,脚底汗腺较为发达,突然用凉水洗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排汗机能迟钝。而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在受到凉水刺激后,会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失调,诱发肢端的动脉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手心搓脚心的养生智慧

《五言真经》中说:“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说明人的健康长寿始于脚。同时,脚心是肾经涌泉穴的部位,而手心是心包经劳宫穴的部位,如果经常用手掌搓脚心,既疏通了肾经,又活络了心包经,可谓一举两得,有健肾、理气、益智的功效。

按摩方法:晚上,用热水泡脚后,用左手握住左脚趾,用右手心搓左脚心,来回搓100次,然后再换右脚搓。

另外,可以常做下肢操:

身体直立,两脚分开,比肩稍宽,两手叉腰,两眼平视正前方。

动作1:左脚向前抬起,脚尖由里向外(顺时针)旋转16圈,再由外向里(逆时针)旋转16圈。然后,再换右脚做同样的动作。

动作2:上体前屈,两手扶膝,两膝弯曲,先两膝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6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6次;两膝分别同时由外向里旋转16次,再分别由里向外旋转16次。

动作3:两脚交替向前各踢16次,踢时脚趾下抠;两脚交替向前各蹬16次,蹬时脚跟突出。

动作4:两腿交替向前高踢腿各16次;两腿后踢,后脚跟踢至臀部,各踢16次。

动作5:两脚跟离地,屈膝下蹲,蹲时上下颤动8次,慢慢起立,脚跟落地,反复做5次。

动作6:右腿屈膝成骑马式,手扶同侧膝,虎口向下,上体向右前方前俯深屈,臀部向左摆出,眼看左脚尖,左手用力按压左膝4次。然后,臀部向右摆出,眼看右脚尖,右手用力按压右膝4次。左右交替,各做4次。

动作7:原地上下跳跃,共跳16次。跳动时,上肢可随之上下摆动,上至头高,下至小腹,手指并拢呈单掌。

经常用手心搓脚心,再加上常做下肢操,坚持下去,对身体健康大有帮助。

养好双脚的其他妙法

除了泡脚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按摩或运动双脚的方式来保护双脚,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1.走路

脚本来就是用来走路的,常走路可以锻炼双脚。现代人出门以车代步,却把脚这一天然工具给废弃了。汽车长时间不用,都会出问题,更何况人的脚呢?所以,能走路就尽量走路,不要用没时间来做借口,那只是懒惰的借口。走路也不是很辛苦的事,能换来更多的健康。

2.晒脚

冬天我们经常要晒晒太阳,这样身体才会暖和。脚也需要晒太阳。将袜子和鞋子脱了,脚心对着太阳,晒上二三十分钟,可促进全身代谢,加快血液循环。

3.倒立或钩脚

倒立或钩脚的目的都是让血液回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如果当天走路走得比较多,在晚上睡觉前可以先在床上躺上半个小时,把脚垫高,这样可以让血液回流,再输送新的血液到脚上。但是不要这样躺着睡着了,否则第二天起来,你就会有黑眼圈了。

4.捶脚、搓脚等按摩方法

用一根棒槌或直接用手握拳轻轻捶击脚心,一直到产生酸、麻、热、胀的感觉;用光滑的球状物或直接用手掌(要先将双手搓热)来回搓脚底、脚板,一直到搓热为止,怕痛或者怕搓破皮的可以在脚底擦一些按摩膏或按摩油。

5.按摩、活动脚指头

脚趾才是各条经络的起止点,可以增强相应的各脏腑的功能。如胃功能较差的人,经常按摩和活动第二趾外侧,并持之以恒,肠胃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第八章会阴和肛门

正确对待会阴和肛门

一位肛肠科的朋友告诉我,这些年一直和病人打交道,他发现了一件让人十分吃惊的事情,甚至有些情况让他感到震惊。比如,一位大肠癌患者,还不到40岁,之前竟然一直认为自己得的是轻微的便秘。还有一位女患者,对于便秘难以启齿求医,又没有正确的用药知识,就滥用便秘药,结果不得不做结肠手术。像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作为医生,看到那些因肠道和肛门疾病而备受折磨的患者,痛心可想而知。他想告诉那些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明明知道自己的会阴或肛门有症状,却置之不理的患者,便秘、痔疮等并不是让人羞耻的疾病,会阴和肛门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且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去爱惜。

其实,会阴和肛门并不是我们身体最脏的部位,我们不能轻视它们,它们有了症状,也不能不拿它们当回事儿。比如,阴部出现黑斑,可能是外阴癌的征兆,及早就医则90%可治愈,但若耽误病情,则可能致命。再有阴部出现肿块,则可能是毛囊炎皮腺堵塞,极少情况下会是外阴癌。如果两周之后肿块仍不消失,就要及时就诊。每月做一次阴部自检可有效保护会阴。

如果肛门出现异常现象,更不可忽视,因为它对于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会阴和肛门重视起来,尽量避免因不重视或知识缺乏滥用药物而导致的“健康悲剧”的发生。

男、女特有的疾病及养护方法

关于性方面的疾病,人们往往讳莫如深,即使在思想已经如此开放的今天,人们对于这方面的话题还是有几分避讳的。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加大,患有性方面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我们就男女在性方面的疾病做一些具体的介绍。

男人在性方面的疾病

男人在性方面的疾病主要有遗精、早泄、阳痿等。中医认为这一般都与肝、肾有关,阳痿、早泄就是肝功能出了问题,遗精就是肾精失去了收敛的功能。

古代有“精满不思淫”的说法,就是说人体内如果元气非常充足,就不会总是想一些男欢女爱的事,因为人在精元充足的时候,尿窍容易开,精密不容易开,而且尿窍开的时候,精密一定不开。反而是那些体内精气不足的人,因为精密容易开,总是会想一些淫欲的事情,出现遗精之类的症状,其实这正是精不足的征象。

1.阳痿与早泄

阳痿与早泄是很常见的男性病,这种病是元气大伤导致的。可以说,男人们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在这方面出问题,很多药物就抓住了男人的这种心理大做文章,把疗效吹得神乎其神。其实,得了阳痿、早泄最好还是不要吃壮阳药,否则就是在硬往上调你的元气,反而越治越糟糕。如果好好休息,给自己减轻压力,从饮食上多下工夫,有恢复的希望。

从病理上来说,阳痿一方面是因为肝血虚,另一方面是阳气不足、膀胱经气不足导致的。现在很多人都长期吃六味地黄丸,这是纯阴的药,如果是用来治疗阳痿,就不一定管用,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阴阳相补的药。

男子的阳痿还可能导致妻子患子宫肌瘤,因为子宫主太阴,阴性很重,需要阳气的灌输,而男人的性功能不好,他的妻子就享受不到性高潮,子宫得不到兴奋,就容易长肌瘤。因此,男人的病不只是男人自己的事,做妻子的要给丈夫足够的关爱,做丈夫的也要积极配合,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会养生之道,为自己和妻子的健康负责。

2.遗精

一般来讲,成年男子特别是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子,情窦初开,偶尔的遗精属于正常现象,无须治疗。但是如果遗精现象经常发生,就要引起重视了。

遗精的发生跟人的心神有关。人的心神白天比较理性,即使有欲望,也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到了晚上,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晚上心神潜藏起来,人就有可能做春梦,导致遗精。

另外,遗精发生的时间不同,代表的健康问题也不同。如果是晚上11点前遗精的话,是肾的收敛功能出了问题,病在肾;如果发生在夜里11点以后,阳气开始生发,这个时候如果出现遗精,就是生发失常,属于心的问题。

3.前列腺疾病

现在得前列腺疾病的人很多,特别是一些特定的职业人群,像司机就很容易得前列腺疾病。

很多人得前列腺疾病其实是自己的性格导致的,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或许是为了让妻子享受到高潮,所以,过性生活时,他们经常会忍精不射,也有人认为忍精不射对身体有好处。

其实,这些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人一旦有性冲动的时候,身体就已经分泌出前列腺液带着精液冲出,这时如果忍精不射,前列腺液和精液就会淤堵在生殖器里,久而久之,就成为脓,也就是炎症。如果再加上郁闷、劳累、生气等,就容易发展成前列腺癌。

所以说,预防前列腺疾病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不要总是顾虑太多,忍精不射。另外,就是要注意休息,心情开朗,这对于前列腺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女人在性方面的疾病

女性病的根源是任脉和带脉,一般的女性病都可以从这两条脉之间找到联系。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所以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任脉能濡养胎儿,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如果女人的任脉有问题,一般会产生子宫肌瘤、月经病等。

带脉也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它位于我们平时系腰带的地方,像腰带一样缠着我们。带脉对女性来说十分重要,是约束、控制、调控经脉宽松的。当带脉松懈的时候,人就可能约束不住整个经脉,所以从形体上来讲,人就可能会出现大肚子,这跟带脉有关。如果女性出现赤白带下等问题,也跟带脉有关,这是带脉的约束力下降所致。

所以,在日常保健中,女性应该多多按摩带脉,这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1.月经病

痛经。现在有痛经现象的女孩子越来越多,只是有的痛的程度轻,有的痛的程度重,其实大多数痛经与寒有关系。比如,有的女孩痛得脸色蜡黄,冷汗直冒,这一定就是寒造成的。所以,女性在经期养护好自己的身体十分重要。要少吃冷饮和避免冷水洗浴,还要通过多吃来补充能量,而且一定要避寒,这都是避免痛经的必知事项。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月经病的表现与其病因:

2.更年期提前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

从理论上讲,女性更年期一般出现在42岁左右,但是,由于女性在现代社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再加上生育、流产等原因,女性早衰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现在,很多女性刚过30岁,就出现面部色斑、皱纹,乳房干瘪萎缩、松弛;阴道泌液减少,性机能减退,失眠、烦躁、潮热、盗汗等症状,甚至有很多女性在35岁左右就开始进入更年期。所以,要对抗女性更年期问题,女性首先要懂得好好呵护自己,调适心情,缓解压力,在该生育的时候生育。要知道,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就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而一直没有生育过的女性就可能提前进入更年期。

3.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有阴道出血等症状。子宫肌瘤多发于中年妇女,一般在绝经后就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所以,如果在快绝经的时候发现有子宫肌瘤,那基本就不用管它了,因为绝经后,子宫肌瘤也会萎缩。这时如果还要手术治疗,就会大伤任脉之血,对身体不好。

男女会阴部的养护方法

1.用好关元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就是四指。对于男女生殖保健来说,这个穴位很关键。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适用于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关元穴在调节内分泌,治疗生殖系统方面疾病的作用。

刺激关元穴的常用方法是按揉法和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刺激关元穴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过度用力,做到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2.坚持提肛术

提肛术,又叫回春术。为什么说提肛术有利于会阴部位的养护呢?这是因为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条经脉都起于会阴,分别主管着人体的气、血和性。而气、血、性是人的根本,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通过提肛术,我们可以经常疏通这三条经脉,达到养护会阴的目的。

3.灸法

灸法是一个传统的养生大法,它是利用艾绒通窜力强的特性来灸治身体的疾病。比如,隔姜灸可治疗老年腹泻;艾附暖宫丸可治疗女性痛经、月经不调;隔附子饼灸神阙穴对解决腹泻或中气下陷都有好处。另外,还有一种疤痕灸,就是直接用艾绒在皮肤上烧灼,这个方法曾在古代很受欢迎。疤痕灸很痛,但是如果能坚持一段时间,你会明显感觉身体素质大有好转。疤痕灸还可治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妇科病。

古代有一句话:“要想身体棒,三里常不干。”意思就是:想要身体好,就要经常灸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很重要的养生大穴,属胃经,经常灸治足三里,胃的功能会不断好转。“脾胃为先天之本”,脾胃强壮了,对人的身体素质也是有好处的。

古代还有一个灸法叫节气灸,就是在不同的节气针对经脉使用灸法,其中最重要的节气就是冬至。在冬至前后各四天加上冬至这九天之中,每天以艾条灸肚脐周围的腹部。腹部为太阴,灸法就是用热性的东西来加速它的循环,促进人体气机生发。这样的灸法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第二年都很少生病。

关于肛门的养护

肛门就是的门

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中,人们最不愿意提起的恐怕就是肛门了。一直以来,肛门的地位似乎比较低下,很容易被忽略,但事实上,肛门是非常重要的,是人体的的门,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一个现象可能大家不曾注意到。在正常死亡的情况下,人在弥留之际,都会最后一次大便,其实从肛门出来的也不是大便,而是肠里的物质因为括约肌失去了力量而“泻”了出来,因此,医生见了这样的人大都只能摇头了。可见,肛门是人体的的门。

人体的肛门对于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应该注意健康排便。

首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最佳时间是早餐后20分钟左右,一日一次。要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尽可能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控制饮酒。

排便时宜集中注意力,不能看书读报,也不宜谈话和思考。每次排便宜控制在7~10分钟以内,排尽即起,不要有坐马桶或空蹲坑的恶习。手纸宜用柔软纸,便后尽可能将肛门擦干净。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便后用温水坐浴5~10分钟,另外还可顺便做一下肛门保健操。方法是:用食指(右)涂少量红霉素软膏,先在肛门口按摩10~20下;然后,慢慢伸入肛内,到不能伸入为止,将伸入肛内的食指向前、左、右、后四个方向撑大肛管,尽可能撑大,操作2~3分钟;最后,擦干肛门后,挤入适量痔疮药膏,站起后,肛门用力向上提缩20~30下即可。

“十人九痔”从何说起

俗话说“十人九痔”,实际上严格来说当为“十人十痔”。在人的一生中,只要你正常生活,不可能在肛门部不产生一丝一毫的静脉淤积以及曲张,除非排泄物不经过肛门。可以说,人人都有或轻或重的肛门疾病。所谓无痔疮,只不过是无症状而已。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一点防治痔疮的知识。

痔疮最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和脱出,大便时反复多次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可用脚尖走路以减轻痔疮的困扰:走路时,双脚后跟抬起,只用双脚尖走路。在家中早晚2次,每次各走100米左右。长期坚持有利于提肛收气,又能让肛门静脉淤血难以形成痔疮。

还可以冷敷,每天大便后,用毛巾或手指,蘸冷水敷或清洗肛门。因为冷水洗不但能清洁肛门,还能使肛门收缩,防止由于大便引起的肛门发胀和下垂。只要坚持这一种简单的方法,就能不得痔疮,得了痔疮的人坚持用这个方法也能减轻痛苦。

痔疮这种疾病正趋向于低龄化,这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当代青年活动量较少,出门就坐车,走路少,再加上饮食不合理,不吃粗粮也不喜欢吃蔬菜,爱吃米、面、肉和海鲜等精细的食物。殊不知,正是这些粗粮和蔬菜对肠道有清理作用,使肠道内有毒物质较快排出。食物越细,产生的废物就越少,即大便越少,肠道中有毒物质是随着大便排出的,大便少,排出的毒物就少。再加上喜欢吃辛辣食物,因此,痔疮就会反复出现。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生理功能又逐渐下降,还得拼命工作,因而痔疮加重,实在很痛苦。

老年人虽不工作,但体力差,活动少,肠蠕动也慢了,吃得也少了,可能几天也不排一次大便。吃得少,废物就少,有限的一点废物又不往下走动,使大便在肠道里长久停留,肠道内水分过度被吸收,大便越发干燥,这样排便就更困难了。

中医治疗痔疮有妙招,对于血热肠燥型,可用槐花散或凉血地黄汤加减。处方:槐花20克、地榆20克、黄连12克、诃子肉15克、木香12克、乌梅15克、黄檗10克、赤芍12克、生地炭20克、茜草炭20克、丹皮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可配合槐角丸、消炎合剂、麝香痔疮膏一起使用。

如肛门坠胀难受、痔出难收、便血色淡质稀、面色少华者,治宜补气升陷,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也可用苦参汤外洗,或使用玉红膏、黄连膏外用,效果都不错。

脱肛是人阳气衰弱导致的

前面说过肛门是人体的的门,而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就会出现脱肛。中医认为,脱肛是人体阳气衰弱导致的。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造成了下焦阳气衰弱,不能收摄住,或者中气下陷,而这两种状况的外在表现就是脱肛。

每天收缩肛门10~20次可以让中脉更加畅通,常常提肛则能够升提阳气,气归丹田,温煦五脏而益寿延年,并能防治肛肠疾病。如果采用针灸疗法,可针灸百会穴,病久加足三里穴。

此外,下列药膳也是治疗脱肛的有效办法。

1.田螺炖猪肉

田螺肉120克,猪肉120克。将洗干净的田螺肉、猪肉入锅共炖。每日1剂,分4次服食。

2.黄花木耳汤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100克,木耳25克,白糖5克。将黄花菜、木耳洗净去杂质,加水煮1小时,原汤加白糖调匀服食。

3.鲫鱼黄芪汤

鲫鱼150~200克,黄芪15~20克,枳壳9克(炒)。将鲫鱼去鳃、鳞、内脏,先煎黄芪、枳壳,30分钟后下鲫鱼,鱼熟后取汤饮之,可加适量生姜、盐调味。

4.石榴皮五倍子水

石榴皮90克,五倍子30克,明矾15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30分钟,滤去药渣,趁热先熏后洗,同时将脱出的部分轻轻托上。每日早晚各一次,一般5~10天可治愈。

5.何首乌煲鸡

何首乌30克,母鸡1只(约500克)。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以白纱布包的首乌末,纳鸡腹内。加清水适量,放入锅内,煲至鸡肉离骨。取出何首乌末,加盐、油、姜、酒调味,饮汤食鸡肉。日内分2次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