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头到脚谈养生
9744900000003

第3章 分呵护身体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第九章生病不可怕,人体自会复原

相信身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习惯了一生病就吃药、打针、看医生,总之就是想各种办法寻求外援。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这样的情况,普通感冒,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即使不吃药,一周左右也会自然痊愈。一些传染性疾病一般只得一次,比如天花,因为人体具有识别能力,在天花病毒入侵人体以后会产生一种抗体,当天花病毒再次侵犯时,人体就能进行有效的抵御,病毒也就无可奈何了。

上面的两个例子说明人体自身具有抗病的能力。事实上,人体的大多数疾病都能通过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来治愈,最好的药并非医生处方上那些看得见的实物,而是人体天生就有的自愈力。

那么,现代人为什么一生病就去看医生而不靠自愈力呢?那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医学也在不断进步,人类对物质的依赖程度已经相当大,大家逐渐远离了自然,同时也就忽略了人体这一自然存在的自愈力。

举个例子,有谁见过野生动物因为心肌梗死或者高血压而瘫倒在地?又有谁见过哪只老虎因为脑中风而半身不遂,或者哪只猴子因为得了腮腺炎而捂着腮帮子上不了树?而且野生动物生存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医院,也没有医生,那它们为什么能这么健康地活着呢?

研究发现,野生动物并非不生病,而是生了病或者受了伤以后,要么凭本能去寻找些草药来吃,要么少吃甚至不吃东西(节食),或者干脆任由自己发烧,病自然而然就好了。

因此,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用自愈力治病都是值得提倡的。其中,接近自然的中草药等中医疗法,已逐渐被我们重视起来,但因种类繁多、用法复杂,一般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够很好地运用。而动物们凭借本能进行的“节食”和“发烧”自然疗法,却是人类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并且努力运用自身的抗病能力。

人体自有废物清除系统

人体的警卫兵——免疫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就像人体的保镖一样。正因为有了它,人体才能抵御病原菌的侵犯。它具有高度的辨识能力,通常能精确地识别自己和异己物质,使机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保障人体自愈力的发挥。

人体的免疫器官有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骨髓与血球细胞、胸腺、脾脏、盲肠。

正是靠着这些器官所组成的免疫系统,人体才有自愈的潜能,而人体自愈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细胞的功能。打个比方,从椎间盘脱位的物质,能被免疫系统的细胞视为异物,并通过酵素加以溶解,这就是机体自愈的表现。

人体的免疫系统时刻处于警戒状态,它对人体的保护功能能够使人体免受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它的免疫细胞可以清除机体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战斗遗留下来的病毒尸体和残骸;它的修补功能能够修补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在防病、抗病上,任何外在疗法都无法和健康的免疫系统相媲美。但是身体免疫系统的力量会随人的饮食习惯、行为习惯等加强或减弱。比如,营养适当会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营养失衡就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饮食不洁会使免疫细胞失调,从而引发慢性疾病。因此,为了增强防病、抗病毒能力,我们要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效睡眠等,以此来保证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突发事件的“灵敏器”——应激系统

人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都会本能地保护自己。同样,在人的身体内,也存在着一套总是试图保护自身免受伤害的应激系统,它的存在是人体自愈力的一种有力证明。

现实中,经常遇到和人体应激性有关的问题,比如,人在进入水温比较高的浴池时,可能有想“逃”出来的感觉,但是如果不放冷水,咬牙坚持住,很快就会发现,其实水也没有刚进入浴池时身体所感知的那样烫。这当然不是因为水温骤然降低了,而是人的应激系统在面对温水的时候作出的保护性反应和适应性反应。

当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如果刺激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则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利。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超出了机体的承受极限,那么则会有损机体健康,表现为持续疲劳、失眠、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记忆力下降、精神难以集中等症状。

许多时候,人体不能适应外界刺激,因此往往会有疾病产生。利用好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够激发人体的自愈潜能,从而增强防病、抗病的能力。冬泳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虽为冬泳,但最好在夏天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量,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在下水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准备活动,先把肌肉活动开。然后更衣,适应一下气温,让身体凉下来,再下水。

一定要控制游量,一般来讲,水温在10℃~14℃时游20分钟左右(约200~500米),水温在10℃以下时,每低1℃就少游1分钟,不能超量。冬泳锻炼的安全体温是出水后5~10分钟内测得腋下体温不低于27.4℃。

应该注意的是:雾天、刮风天、雷雨天以及酒后严禁冬泳;感冒(包括轻微感冒)初期和中期最好不要冬泳,但感冒后期和即将痊愈时可以冬泳。心脏病、肝病、肾病和肺气肿等病情较重的患者,还有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都不适合冬泳。

除冬泳外,冷水浴也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体自愈潜能的好方法。

人体的天然“护士”——再生和愈合系统

人体拥有天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自我修复的过程叫做再生。有时候,我们的手因某种原因被磨起了水泡,如果把水泡弄破并揭开外面的“皮”,会看到粉红色的“新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新肉”渐渐退去了粉红色,和原来的皮肤长成一体,用不了几天就根本看不出来这里曾经磨出过水泡了。这是人体自我修复中最常见也最直观的一个例子。事实上,我们身体表面的皮肤在不断地剥落,新的皮肤也不断在生长;整个肠道内层每天都在剥落和重生;还有肝脏,它的再生能力让人惊讶。

肝脏拥有非常强大的再生能力,如果把一个人的肝脏切除80%,那么,只要其他的组织是正常的,剩余部分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失去的物质复原。实验证明,肝脏复原与血小板有密切的关系,即血小板可促使肝脏再生。

肝脏具有化解细菌、酒精和其他毒素的功能,是人体天然的“解毒器”。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倚仗肝脏的这种功能而过度饮酒,因为一旦超出了肝脏的解毒能力,人依然会酒精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不要贪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进入人体后,肝脏能改造药物的毒性,将之变成水溶性物质,从二便中排出体外,从而使机体最大限度地免受药物毒素的侵蚀。

如果肝脏被损坏,那么人体不仅不能完全解毒,体内的毒素还会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使人生病。要保护好肝脏,就要注意饮食平衡;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如踢球、散步、打太极拳等。发怒会伤害到肝脏,因此我们要放平心态,学会制怒,并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此外,如果出现骨骼微裂和单纯骨折,机体也能凭借自身的痊愈系统把骨折部位修复得完好如初。

人体在自愈过程中会产生保护性反应

发热——人体升温,杀死细菌

人的体温一般在37℃左右,即使波动,范围也很小。人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上,是因为人体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当实际体温低于或高于37℃时,此中枢就会加强产热和散热活动来使体温保持正常。

人体产热主要依靠肝脏、肌肉等器官分解的含碳元素的营养物质,产热的“燃料”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人体散热主要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四种方式,前三种方式看不见。至于蒸发,正常人的皮肤在常温下也不断渗出汗液,散发热量,只是肉眼看不见而已,但在出汗较多时,人人都能感觉到蒸发。

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酶,但酶只有在恒定的体温下才能发挥作用,过高和过低的体温,都会影响酶的作用,从而不利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但是当人体体温升高到还不至于影响生物酶的活性时,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则会更加活跃。有研究证明,当体温在上述范围内升高时,吞噬致病微生物的细胞比正常体温下的吞噬能力强,人体中一种消灭病菌的抗体的灭菌能力也加强了。这些变化对保护机体免受病菌侵害十分有利。

发烧是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现象,它源于体温调节失去平衡,常由于细菌或病毒入侵造成。很多时候,发烧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是身体想治愈疾病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人一发烧,就会赶紧打针吃药,试图把体温降下来。殊不知,这是身体自愈系统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身体通过体温上升,不仅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加速治愈疾病,还能把侵入人体的病菌“热”死。因此,不能随便乱用退烧药和解热药。当然,如果体温超过39℃,则对机体有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降温措施。

疼痛——人最忠实的朋友

虽然没有人喜欢疼痛,但是疼痛却是人体的朋友。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疼痛,谁来把疾病的消息报告给你呢?因此,疼痛不是折磨你的“恶魔”,而是提醒你机体受伤了或者受到“侵犯”了,应该立即根据疼痛发出的警报采取相应的防御性保护措施,从而避免发生危险。另外,疼痛也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对人体起着防御和警示的双重作用。

疼痛虽然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没有人愿意永远失去痛觉。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痛觉,那么会连喝水都要用温度计先测一下水温,因为经验告诉你,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损伤你的身体,要么烫伤,要么受凉。这还是小事,如果不幸被尖锐的东西扎到都不知道,那麻烦可就大了。或者身体内的某种疾病已经到了晚期,因为没有痛觉而不能发觉,那样生命岂不很危险?

这样说来,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疼痛的感觉,首先要做的不是想办法止痛,而是找出痛因。贸然使用止痛药只能掩盖病情,甚至贻误治病的时机。当然,合理应用止痛药可以有效控制疼痛。

疼痛既是人体对疾病或创伤的反应,也是疾病的症状。心肌梗死可能表现为胸前区和左上臂、上腹区疼痛,甚至引起牙痛。引起腹痛的常见疾病有急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脑膜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泌尿道结石、肠穿孔等。

洗澡、用温湿布擦身、针灸、按摩等方法可以温暖患处、减轻疼痛。一般,对慢性病可用温湿的方法,对腰部、膝部的慢性疼痛,则用冷湿布冷敷的逆疗法。

用最健康的方式打喷嚏

如果你的鼻咽部有异物,那么打个喷嚏把它排出来是不错的办法。打喷嚏是呼吸道“排斥异己”的行为,也是人体自我防御和保护行为。

偶尔打喷嚏不必忧虑,但如果打喷嚏时伴有鼻塞、流涕、咽痛或眼睛发痒、流泪等过敏性症状时,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偶尔打喷嚏有益于人体健康,可以将体内的一部分病菌释放出来。但在公共场合打喷嚏不雅,因此许多人会把喷嚏憋回去,实在忍不住时,就既捂嘴又捏鼻子,以免飞沫四溅。殊不知,这会把喷嚏中的细菌吞入人体,给健康埋下隐患,还容易使咽部的细菌由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引发急性中耳炎,而且人在打喷嚏时,上呼吸道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口、鼻都被捂住,不能得以缓解的压力会通过咽鼓管作用于耳道鼓膜,严重时可造成鼓膜穿孔。

因此,为了健康,一定要痛痛快快地把喷嚏打出来。但是打喷嚏不能太强烈,否则会使血压突然反弹性增高,甚至使颅内压增高,引起脑血管破裂,进而导致颅内出血;胸腔内的压力会从高压突然转成低压,易诱发心脏病或脑栓塞;强烈地打喷嚏会剧烈震动身体,有时可能引起腰肌损伤或关节错位;慢性肺气肿患者打喷嚏时,可能会出现肺泡和肺内血管破裂的情况,从而导致气胸或血气胸。

由此可知,打喷嚏存在很多危险,但如果打喷嚏时采取坐姿,将双腿交叉,身体前倾或蹲下,则能减少胸腹腔的压力变化,从而减少危险。此外,打喷嚏时不要正对他人,最好与人保持在1.5米以外。当然,也可以低下头用双手或手帕在口、鼻前轻轻挡一下或用手帕轻揉鼻翼,以减轻鼻孔内的刺激。

咳嗽可帮你清空体内的“垃圾”

在生活中,一咳嗽就服用止咳药成了许多人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弊大于利。因为咳嗽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方式,是人体排出体内垃圾的一种方式。

我们身体内肺泡的薄膜就像纱窗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布满灰尘、污物,如不及时清洗,灰尘和污物就会越积越多,从而影响通风效果。同理,我们体内的肺泡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当肺泡的薄膜布满了灰尘或污物时,我们的身体就会作出保护性反应,通过咳嗽来震动肺部,使停留在肺泡薄膜上的灰尘和污物脱离,这些“垃圾”脱落后就会和人体的体液结合成痰。在我们的呼吸道内膜表面上,有许多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纤毛,它们会把“垃圾”运送到咽喉,然后排出体外。

如果一个人工作地点的空气中总是布满粉尘,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会经常无缘无故地咳嗽,并且痰特别多,这就是他的身体在通过咳嗽、排痰来把体内的粉尘排出体外,从而保护他的肺部。

止咳药虽然能暂时缓解咳嗽的症状,但是会导致大量的灰尘和污物滞留在肺部,当这些“垃圾”越积越多的时候,肺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健康受损。这就好比是火上浇油,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城市里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充满着粉尘、金属微粒以及废气中的毒性物质,它们通过呼吸道进入我们的肺部,不仅损害肺脏,还会通过血液循环而“株连”全身。这时,在我们的身体还没有作出防御反应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借助主动咳嗽来“清扫”我们的肺部,每天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做深呼吸运动,深吸气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主动咳嗽,使气流从口、鼻中喷出,咳出痰液,从而让肺更健康地呼吸。

铸造最坚固的人体复原“长城”

现代人平时大多都处于气血透支的状态下,也就是平时身体所使用的能量,一部分来自每天吸收养分所产生的血气,一部分则是透支肝血而来的肝火。

要想让透支的身体复原,就要增加能量,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好好休息

大多数人身体出现疲倦的感觉时,不一定是生病了,而是身体提示你该休息了。这时候就要好好休息几天,把身体的能量补足。

2.合理睡眠

合理睡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保证睡眠时间充足,不同年龄段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不一样,因此要因人而异;二是要保证睡眠质量,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顺应时辰规律。

3.适量运动

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当然年轻人更不用说了,运动都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但应注意,运动是为了更健康,而不是为了让身体劳累,所以不可过度运动。并且,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4.合理饮食

人所需要的营养大多从饮食中来,吃好饭、喝好水,能够强身健体,使人体气血充足,等于给健康加了很重的砝码。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铸造了最坚固的人体复原“长城”,即使生病了也不怕,换句话说就是,有了这个“长城”,人生从此不同。

第十章如何让身体的源泉奔流不息

你生不生病都是“气血”水平说了算

气血掌管着人体的生杀大权,气血充足的人的抗病能力强,一般很少生病。反之,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那么首先影响到的就是五脏。气血就像五脏的“粮食”一样,气血不足就会使五脏闹饥荒,五脏不肯正常工作,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假如心脏没“吃饱”,就会心慌、气短、胸闷,特别想休息,然后出现间歇,心跳得越来越慢,开始痛。这些症状其实是在提醒你,它饿了、累了,需要血来补充。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时并非血液的流动受阻,而是要从增加血液的总量上入手。

肝脏“吃不饱”,它的工作量就会减少,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一斤肉它只能转化七两,余下的三两以脂肪的形式弃置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高血脂。

如果肾脏没吃饱,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人体排毒工作,身体内的各种毒素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引发尿酸、尿素过高。

如果胰脏“吃饱”了,就能奉献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胰脏“吃不饱”,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留在血管里,造成血糖升高。

大脑“没吃饱”,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因远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干瘪、闭塞,继而出现脑缺血、脑梗塞,时间长了,脑子开始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症就是这样发生的。

因此,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做到营养丰富均衡。这样才能保证人体内血的质量和浓度。保证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能让人血量充足。

知道了血的重要,下面我们来看气。中医所说的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组成的。先天之精气其实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

如果生命是一棵大树,那么肾脏就是树根。对于肾脏,中医里永远只存在着补,从没有泻的说法。不能给肾脏撤火,更不能灭火,只有通过不断地、适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让肾火烧得长久而旺盛。

补气就是补肾、暖肾、保暖、驱寒,气血充足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足、质优、肾气足、基础体温偏高、各脏器功能正常、代谢旺盛、血脉畅通;气血两亏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少、质劣、肾气虚、基础体温低、各脏器功能低下、代谢缓慢、血脉运行不畅。

由此可见,一个人生病不生病都是气血水平说了算,所以,我们要养好气血,让疾病无机可乘。

十招教你了解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适当的仪器能方便地检测出人的气血水平,但是我们依然有办法知道自己气血水平的高低,秘诀就在你自己身上。

1.如果一个人的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脱发、发黄、发白、分叉,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2.如果一个人的眼白混浊、发黄,有血丝,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则表明气血不足;眼睛随时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

3.人的唇色变化多端,双唇泛白,属气血亏损,或阳虚寒盛、贫血、脾胃虚弱。唇色深红,并非气血佳而是有热在身,属热证。唇红鲜艳如火的人,阴虚火旺。唇色深红兼干焦,则内有实热。唇色青紫,多属气滞血淤,血液不流畅,易罹患急性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唇边发黑,但内唇淡白,是有实热且气血亏结。

4.如果一个人发现牙缝变大了,吃东西越来越容易塞牙,则说明身体的衰老在加快。因为牙龈萎缩,说明气血不足。当然,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指成人。

5.皮肤粗糙、无光泽、喑哑、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说明气血不足。皮肤白里透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

6.小孩子看耳朵形态可知气血情况。大人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和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则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则提示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

7.摸一个人的手,如果四季都是温暖的,则说明此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8.如果一个人的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则说明气血不足。

9.正常情况下,除小指外,指甲上都应该有月牙。大拇指上,月牙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月牙,或只有大拇指上有月牙,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月牙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10.成年人如果能快速入睡,并能深度睡眠,睡眠中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则表明气血充足;如果入睡困难,尿多,在睡眠中打呼噜或呼吸沉重,这些都是血亏的表现。

山药薏米芡实粥是帮你滋养气血的忠实朋友

有些人吃一点东西就饱胀不适,难以消化;还有人吃下东西,或腹泻,或便秘,或不生精微而生痰涎,或不长气血而长赘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脾不健运造成的。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气血充沛,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

不管是先天不足的孩子,还是高龄体弱的老人,或者身染重病的患者,山药薏米芡实粥都是补养气血的最佳选择。

山药性甘平,气阴两补,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为补中气最平和之品。

薏米的主要功效在于健脾祛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因此,薏米可解决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但薏米性微凉,脾胃过于虚寒,四肢怕冷较重的人不宜食用。孕妇忌用。

芡实止腰膝疼痛,令耳聪目明,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芡实不但止精,还能生精,祛脾胃中的湿痰,生肾中的真水。

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的神效。但用时也各有侧重,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将三药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枣,对治疗贫血疗效显著。

就像要在引来清泉之前排净污水一样,服用此粥之前,也要清查身体。体内浊气太多的人,喝完此粥必饱胀难消;肝火太旺的人,必胸闷不适;淤血阻滞的人,必疼痛加剧;还有津枯血燥、风寒实喘、小便赤短、热结便秘者都不适宜。

此粥的做法十分简单,若用于平日保健,山药、薏米、芡实三种材料以1∶1∶1的比例搭配,打粉熬粥即可。粥里还可以放芝麻、核桃、松子、红枣或肉丸等来调味。对于平日有水肿、尿又少的人,可以用山药薏米粥;平日肾虚、尿频、口干舌燥、喜饮水的人,可偏用山药芡实。对于老人,偏重补脾肺的,山药可以2份,薏米或芡实1份;偏重补肾阴的,芡实可为2份,山药1份;偏重祛湿热的,还可以单用薏米,里面可加绿豆。

最起码的量是山药、薏米、芡实,每个人一次各吃30克,比如山药芡实粥,那就是共60克打粉熬粥。为了保证效果,一般不主张在粥里加米,尤其是不要加大米。

补气养血的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向来是中医里补气养血的要方,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适用于血气俱虚或久病体虚、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腰膝乏力的人。一般情况下,服用一剂即可见效。

做十全大补汤,要准备以下材料:

党参、炙黄芪、炒白术、酒白芍、茯苓各10克,肉桂3克,熟地、当归各15克,炒川芎、炙甘草各6克,墨鱼、猪肚各50克,猪肉500克,生姜30克,猪杂骨、葱、料酒、花椒、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步骤如下:

1.将以上中药装入洁净纱布袋内,扎紧备用。

2.将猪肉、墨鱼、猪肚洗净;猪杂骨洗净,捶破;生姜拍破备用。

3.将猪肉、墨鱼、猪肚、猪杂骨、药袋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葱、生姜、花椒、料酒、食盐,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煨炖,待猪肉、猪肚熟烂时,捞起切条,再放入汤中。捞出药袋不用。

服用时将汤和肉装入碗内后,加少许味精,食肉喝汤。早晚各吃1碗,每天2次,全部服完后,隔5天再服。十全大补汤虽好,但风寒感冒者不宜食用。

细碎的食物是快速补养气血的“灵丹”

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目的是把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顺利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质只能通过粪便排出。

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化成血液,源源不断地供给全身的每一个器官。如果胃肠功能下降,那么把食物转化成血液的能力也就会下降,人体的抵抗力必然会受到影响,各种疾病、传染病就会蜂拥而至。如果胃、肠功能彻底瘫痪,就没有血液生成了,人体各脏器就会“罢工”,人就会面临死亡。

当胃、肠的功能开始减弱,如果我们往胃、肠输送的营养物质都是液体或糊状的细小颗粒,就可以很快消化、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直接生成血,反过来又滋养胃肠,就能使虚弱的胃、肠起死回生,因此保住了胃、肠这个后天之本,身体就能少生病。

从孩子一出生到成人的这个过程,很好地说明了细碎的食物更能快速地补养气血。孩子出生时喝母乳、奶粉等液体的食物,不需要任何帮助就直接进入血液。6个月后,增添的稀饭、面条、各种肉泥、鱼泥、菜泥,同样在进入消化道后被顺利地吸收生成血液。

因此,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才几个月大时,不能大人吃什么就喂孩子吃什么,孩子的牙齿没长全,胃、肠又虚弱,不能将食物磨碎、消化。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原本胖乎乎的孩子就会面黄肌瘦,原因就是消化吸收不好,营养不良。

不管是孩子,还是胃肠不好、大病初愈的大人,吃一些有营养的、糊状的、稀烂的、切碎的食物,可加快气血的生成,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第十一章祛除寒湿,温暖的身体更健康

病由寒生,远离寒湿才健康

人生病,多是因为寒湿造成的,寒湿会阻滞阳气的运行,使血流不畅、肌肉疼痛、关节痉挛等。因为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时脾肾阳虚而致水的内停,所以多表现为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浮肿等。

中医认为,寒湿常伤人阳气。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失去阳气,万物便不能生存。如果人体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生命就要停止。

祛除寒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身体温暖起来,因此,健康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掌握人体生杀大权的是气血,而气血只有在温暖的环境里,才能在全身顺畅地流通。如果温度降低、血流减慢,就会出现滞涩、淤堵,甚至血液会凝固,那么人就将面临死亡,而且人的体温上升,不仅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在正常细胞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大量杀死癌细胞。此外,温度过低,会使体内的寒湿加重,外在表现就是上火。

所以,要涵养我们身体内的阳气,就要远离寒湿,温暖身体。

让身体温暖起来的办法有很多,姜红茶是祛除寒湿的最佳饮品。胡萝卜、苹果等属于阳性食物,可榨汁饮用。安步当车,让身体动起来,为自己选择几项适合的运动;放弃淋浴,经常泡个热水澡;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好习惯。

以上这些方法不仅能让身体暖和起来,而且随着免疫力的提高,人体能克服许多顽疾。

经常“上火”就是因为体内寒湿重

有的人经常“上火”,去看医生,却被医生告知是因为寒湿重引起的。为什么寒湿重会引起“上火”呢?

这是因为,身体内的寒湿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水,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身体就会干燥。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比如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因此,要供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

头、面部也很容易上火。因为肾主骨髓、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说海就空虚,远端的头部会缺血,出现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而且口腔、咽喉、鼻腔、耳朵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些器官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此时不注意养血,各种炎症就很难治愈,会成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

如果身体内寒湿重,还会造成经络不通,散热困难,容易感到闷热、燥热。现代人缺乏运动又普遍贪凉,造成血液流动的速度变慢,极易导致经络的淤堵,从而造成皮肤长痘、长斑,甚至身体上的各种疼痛。经常运动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运动后体温明显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这是因为出汗在排出寒湿的同时也能带走虚火,疏通经络。

因此,要避免上火,就不要贪凉,合理饮食,多运动,自然会“肾气十足”,经络通畅,从而也有效地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体温降低要为抑郁症负责

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灵感冒”,每个人都有患病的可能。当今时代,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是抑郁症最初的表现,比如出现食欲不振、失眠、不安、没有干劲等很多症状,恶化后会有自杀的想法。研究证明,抑郁症的发生与体温降低有密切关系。

抑郁症患者常常是上午无精打采,但是到了下午,就开始活跃起来。这和下午的气温升高,体温也稍为上升有关,因此心情也会稍微好一些。

抑郁症患者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温暖的春夏季节,患者几乎感觉不到郁闷。秋冬天气渐冷,因此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

由此可知,气温、体温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这在古代医书里也有记载,中医认为抑郁症以及所有心理疾病都是“阴性病”。

压力是导致抑郁症的最大因素。如果一个人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受到阻碍,就会造成体温降低。所以抑郁症的直接原因,与其说是压力,倒不如说是由压力过大而引起的体温下降。

患上抑郁症的人,不懂得如何使自己放松,对抑郁症好像束手无策。其实,饮用姜汤以及食用其他一些能够升高体温的食物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人体哪些部位最易受寒气侵袭

寒气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专找人体比较脆弱的地方进攻,如果我们不对这些部位加以防范,就会给寒气以可乘之机。

下面,我们就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看看哪些部位是我们抵御寒气的“重点保护对象”。

头部: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失,如不重视头部保暖,阳气散失,寒邪入侵,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牙痛、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脑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保护好头部,特别是冬天外出时,要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

颈前部:即喉咙口,是指头、颈的前下部分,上面相当于男性的喉结,下至胸骨的上缘,时髦女性所穿的低领衫所暴露的就是这个部位。这个部位受寒风一吹,不只是颈肩部,包括全身皮肤的小血管都会收缩,时间长了,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就会下降。

背部:背部是督脉经络循行的主干,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如果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之邪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破坏阴阳平衡,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诱发多种病症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旧病复发。因此,人们在冬季里最好加穿一件贴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强背部保暖。

脐腹部:脐腹部主要是指上腹部,它是上到胸骨剑突、下至脐孔下三指的一片广大区域,即时髦女性露脐装所暴露的部位。如果这个部位受寒,则易引发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这个部位面积较大,皮肤血管分布较密,体表散热迅速。冷天暴露这个部位,腹腔内血管立即收缩,甚至还会引起胃的强烈收缩而产生剧痛,持续时间稍长,就可能引发不同的疾病。因此,不管是穿衣还是夜晚睡觉,都要注意脐腹部的保暖。

脚部:双脚离心脏远,血液供应不足,如果长时间下垂,则会造成血液回流循环不畅,而且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很差,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引起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趁机大量繁殖,使人患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肠病、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旧病复发。因此,冬季人们要注意保持鞋袜的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平时要多走动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临睡前可用热水烫脚,然后以手掌按摩脚心涌泉穴10分钟。在夏季,要改掉贪凉而用凉水冲脚的不良习惯。

祛除寒气,用姜糖水温暖自己

生姜里还含有姜辣素和生姜油,有抗氧化作用,它能除去体内的活性氧,预防疾病和抗老化。在200种医用中药中,75%都使用生姜。因此说“没有生姜就不称其为中药”并不过分。生姜的功效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促进体温上升,由此增强免疫力。

2.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溶化血栓。

3.发汗、解热、祛痰、镇咳、镇痛。

4.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预防抑郁症的发病和减缓抑郁症的症状。

5.促进内耳血液循环,减轻目眩的症状。

6.加快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

7.清除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杀死肠内有害细菌。

红茶具有高效加温、强力杀菌的作用,生姜和红茶相结合,就成了驱寒祛湿的姜红茶。此外,冲泡时还可加点红糖和蜂蜜。但患有痔疮或其他忌辛辣的病症,可不放或少放姜,只喝放了红糖和蜂蜜的红茶,效果也不错。

姜红茶的制作方法:

材料:生姜适量,红茶一茶匙,红糖或蜂蜜适量。

做法:将生姜磨成泥,放入预热好的茶杯里,然后把红茶注入茶杯中,再加入红糖或蜂蜜即可。生姜、红糖、蜂蜜的量可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适当加入。

让身体远离寒湿的养生要则

寒气一旦侵入人体,就极有可能给身体带来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做到远离寒湿,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好好休息

要排泄寒气,休息是最好的策略。休息可以省下身体的所有能量,让身体用来对付寒气。这时如果强迫身体把更大的能量用在其他地方,例如耗费大量体力的运动,也能使症状中止。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已经把寒气清理完毕,而是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可以继续驱赶寒气,等身体经过适当的休息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才会继续祛除寒气。

2.洗头后要吹干

许多人洗头后懒得吹干,甚至用布将湿湿的头发包住,这些习惯都会促使头顶吸入过量的寒气。

3.不要淋雨

淋雨会在头顶和身上其他受寒的部位留下寒气,如果一个人经常淋雨,头顶多半会生成一层厚软的“脂肪”,这些脂肪就是寒气物质。等身体休息够了,血气上升,就会借助打喷嚏、流鼻水的方式排泄这些寒气。

4.常备暖饮

服用适当中药可加速寒气的驱出。比如当确定是肺里的寒气时,可以服用姜茶;确定是膀胱经的寒气,则可以服用桂圆红枣茶来协助身体把寒气驱出。

5.室内温水游泳

喜欢游泳的人从水中出来时,经常会感觉特别冷,如果有风吹来会禁不住打寒战,这种感觉即是寒气侵入身体最具体的感受。室内温水游泳池可有效减少受寒的机会。同时在每次游泳的前后各喝一杯姜茶,能提高身体对抗寒气的能力。

家常食物是祛除寒湿的“扫除工具”

人体需要的能量来自饮食,饮食与人体的体温关系密切,以下几种食物能提高体温:

葱类蔬菜:葱类蔬菜能净化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最后达到使身体变暖的效果。常见的韭菜、葱、洋葱、大蒜、辣椒都属于葱类蔬菜,它们都有化淤血和提高体温的作用。

根菜类:胡萝卜、马铃薯、洋葱、萝卜、藕等根菜类蔬菜,是强化人的下半身、预防肾虚的食品。

传统食品咸菜:许多人受“盐分多不利于健康”思想的影响而不敢吃咸菜,其实咸菜中的盐分能提高体温。所以吃咸菜不必强加控制,一次别吃过多就行。腌辣椒、咸萝卜等咸菜都是不错的提高体温的食物。

“黏液食品”:山药、芋头等有黏液的根菜类蔬菜具有增强精力的作用。还有秋葵、国王菜、咸草、海藻等都是“黏液食品”。这些“黏液食品”里含有食物纤维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黏蛋白,正是黏蛋白产生了黏液,黏蛋白能够保护黏膜,预防感冒和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