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八路军震惊中外的20大战役
9859900000008

第8章 反八路围攻以“土”克“洋”(2)

这一天,五台县城大街小巷到处张贴出晋察冀军区成立的布告,普济寺庆祝大会的会场上涌动着花花绿绿的小纸旗。38岁的聂荣臻,风纪扣扣得紧紧的,正在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宣读中共中央军委命令: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查国桢任供给部部长,叶青山任卫生部部长。接着,他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动员大家共同抗日。

老乡们则以热烈而又新奇的目光注视着这位高高的个儿、既威严又和蔼、被称为“聂司令员”的八路军将领,兴奋地交头接耳。

晋察冀军区成立后,各部加紧收集枪支弹药,动员群众参军,改编杂色武装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11月13日,经八路军总部批准,晋察冀军区以在北部、西部、南部和东部的部队和工作团为基础,分别组建第1军分区、第2军分区、第3军分区和第4军分区,各军分区主力部队均整编为支队,每个支队(相当于团)辖3个大队,每个大队(相当于营)辖3~4个中队。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第2、第3大队,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邓华。该军分区以原115师独立团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涞源、广灵、蔚县、易县、繁峙、灵丘等27个县,称为冀西北区。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第5、第6大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尔陆。该军分区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五台、代县、崞县、定襄、忻县、盂县等9个县,称为晋东北区。

第3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10、第11、第12大队,司令员陈漫远,政治委员王平。该军分区以115师骑兵营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阜平、唐县、完县、曲阳、新乐、定县、望都等7个县,称为冀西中部地区。

第4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7、第8、第9大队,司令员周建屏,政治委员刘道生。该军分区以115师第685团2营第6连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晋东北、雁北、直西和冀察边等地区。

4 抗战队伍中的“和尚连”

1938年1月10日至15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会议决定统一边区的军事、行政、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民运工作等各项方针政策,并以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了边区的政权机关——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

10日这天,聂荣臻作为149位代表中的一员,与各抗日党派、各抗日阶层和团体的代表、少数民族的代表以及来自五台山的和尚、喇嘛代表欢聚一堂。阜平的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那些身披火红袈裟的五台山僧侣。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以台城镇为中心,周围屹立着东、西、南、北、中5座山峰,称做五台。五峰之内称台内。最高峰北台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五台山是古老的花岗岩、片麻岩构成断块上升的山地,山顶平展如台,河谷溪流不断。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的四大名山之首,其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均享有盛名。

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据史籍记载,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端坐祥云,从西天飘然而来,知是有佛感应,随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向西寻访,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正在当地传教的天竺国(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即相邀同至中国。

公元67年(永平十年),梵僧汉使以白马驮载经卷和佛像到了洛阳。汉明帝一见释迦牟尼佛像,果然和梦中所见一样,越加崇信佛教,遂下令修建了洛阳白马寺,并请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

公元68年(永平十一年),两位高僧来到清凉圣境五台山,见5座台顶围护的腹地台怀,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分不出两样,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在五台山修建寺院。于是,汉明帝颁旨,在五台山修建大孚灵鹫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与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就成为中国最早创建的寺院。大孚灵鹫寺就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

以后,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寺院的大规模兴建,以及僧侣人数的增多,五台山便逐渐成了佛教圣地。到了唐代,由于唐朝国威强盛,经济繁荣,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国际交往扩大了,五台山又受到了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

清代,喇嘛教传入五台山,至抗战时期,五台山上共有300多座庙宇,这些庙宇,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和尚庙叫做青庙,喇嘛庙叫做黄庙。“喇嘛”,是藏文(bla-ma)的音译,该词最初是从梵文(gu-ru,固茹)两字意译过来的,其本意为“上师”;然而在藏文中还含有“至高无上者或至尊导师”的意义。因此,后来随着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这一尊称又逐渐成为“活佛”的另一重要称谓,以表示活佛是引导信徒走向成佛之道的“导师”或“上师”。

五台山是晋察冀根据地最早的立足点。军区成立后,部队没地方住,只好住在五台山的寺庙里。据聂荣臻回忆说:“当时山上共有汉、蒙、藏、满各族僧人1700多人。对于这些和尚和喇嘛,我们很尊重他们,同他们相处得也很融洽。”

聂荣臻一直记得他第一次上五台山的情景。五台山佛教僧会会长、大法师然秀,得知聂司令要来看望出家人,特地组织了寺庙乐队欢迎。12个僧人披着袈裟,分列两行,钹箫笙笛齐鸣,皮鼓小锣轻敲,声音幽雅动人,使人犹如坠入仙境。聂荣臻高兴地说:“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山乡,在这四面被敌人包围的境地,还能听到如此幽雅的音乐。”

聂荣臻亲临寺庙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和抗日救国纲领,加上八路军进驻寺庙后,非常爱护文物古迹,对僧侣们态度十分友好,众僧看在眼里,深受感动。僧侣也是中国人,也痛恨日本鬼子,大法师然秀代表五台山僧众表示:“出家人慈悲为怀。吾等出家不出国,保不住国家,佛教、寺庙何存!抗日救亡,僧众有责!”

在聂荣臻等人的感召下,五台山寺庙成立了由青年僧人组成的抗日自卫队。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特定环境,积极以各种形式参加抗日,想方设法营救被日军关押的八路军和群众,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拿起枪,勇敢地与日军搏杀,在当时,仅菩萨顶的和尚就消灭日军30多人,当地群众称赞五台山的和尚为“革命和尚”。以后,晋察冀军区专门把这些和尚僧侣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连队,人称“和尚连”。

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会议开始前,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双手合十接见来自佛教圣地的出家人代表。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会议之初,审查与会代表资格的时候,对五台山僧侣的代表权问题竟然出现了分歧意见。

会上有人提出,出家人只能烧香拜佛,不必吸收他们参政。参加筹备工作的黄敬、邓拓列举五台山僧人手持刀枪放哨,为过往的抗日部队提供食宿等抗日行动,说明这些出家人不但慈悲为怀,而且忧国忧民,难能可贵,岂能轻视他们。

最后,聂荣臻表示:“和尚和喇嘛也是中国人,他们虽然出了家,但并没有出国。在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之中,我们应该和各民族各阶层紧紧地携手,共同抗日。我们不能因为和尚和喇嘛的宗教信仰,把他们排斥在抗日的门外。”

聂荣臻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口服心服,一致同意爱国僧侣作为正式代表出席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新华社还为此发了快讯,宣布佛教名山五台山寺庙的出家人也投身抗日,其响亮口号是:我们出了家,但没有出国!这一消息在全国宗教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5 毛泽东日夜关注战局发展

面对猖獗进犯的日本侵略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心里清楚,军区新组建的部队,除了一部分老的骨干力量外,大多数还没有作战经验,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11月23日,反围攻作战开始的前一天,聂荣臻在给“毛朱彭任周”及各军分区领导人的电文中,对敌情作了如下判断:

因敌深入我境,后方联络线延长,八路军不断地袭扰,晋察冀义军纷起,声势颇大,故敌有肃清联络线、巩固后路之必要。因此敌人可能向我晋察冀区开始进攻,在东面首先占满(城)、完(县)、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等县,逐我进山区,离平汉路。西面有进攻五台、盂县,分为据点之企图。

根据这一判断,基于日军对地形生疏、有不少伪军参战、不敢贸然深入我腹地的弱点,聂荣臻决心把有基础、有经验的部队部署在机动位置上,相机打击敌人,以大量新组建的游击武装对敌人进行伏击、侧击、夜袭。其具体部署是:以第1军分区主力于广(灵)、灵(丘)、涞(源)之间,第2军分区主力于五台地区,第4军分区主力于上社镇、洪子店地区,第3军分区主力于阜平地区隐蔽集结,待机歼敌。

11月23日,晋察冀军区发出反围攻作战指示,要求各军分区加强侦察,迅速完成作战部署和各项准备工作,发动与组织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和封锁消息。

11月24日,由平汉铁路沿线出动之敌第14师团分两路向西进犯。

一路日军3000余人,由保定和易县出动,在飞机掩护下向涞源进犯。其中由易县西犯之敌于12月2日进占大龙华。该敌由于沿途遭游击队袭扰,已十分疲惫,疏于戒备。据此情况,晋察冀军区第1支队,以一部于当日夜袭击大龙华,一举突入镇内,与敌展开巷战,激战一夜,歼敌200余人,残敌100余人逃回易县;由保定西犯之敌,被八路军骑兵营阻止于满城附近。

一路敌军1000余人,由定县、新乐向曲阳、行唐进犯。该敌于高门屯和豆家庄遭第4支队的有力阻击,于是企图进占曲阳之敌退回保定。由新乐出动之敌在进占行唐后,也停滞不前。至此,由平汉铁路西犯之敌遂停止向晋察冀边区腹地进犯。

由同蒲铁路东犯之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一部1400余人,由应县出动,在占领浑源后继续向广灵进犯。11月27日,八路军第1支队主力于浑源、广灵间之乱岭关的道路两侧高地设伏。敌军进入伏击区时,突遭猛攻。经数小时的激战,第1支队歼敌200余人,随即主动撤出战斗。敌进占广灵县城后未敢冒进。

由平绥铁路南犯之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3400余人,由怀来、天镇分两路南犯,并于12月4日占领蔚县后,分别向广灵、涞源进犯。5日,八路军第1支队主力一部占领蔚县南之北口村,截击由蔚县南犯之敌。当敌进入该地谷口时,第1支队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袭击敌人,并乘敌混乱之际发起冲击,经半日激战,歼敌200余人,迫敌退守蔚县。

此次反围攻作战是关系八路军能不能在敌后站住脚跟的第一场严峻考验,因此毛泽东极为重视。

聂荣臻回忆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直关心着我们,注视着我们。因为,这是我们党在敌后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在晋察冀根据地反围攻的日子里,毛泽东常常日夜关注战局的发展,并通宵达旦地研究敌情,思考对策。11月27日,他致电八路军总部朱德、任弼时,提出反围攻要进行三方面的准备工作:加强新部队的政治教育和党的工作;加强新部队必要的军事和游击战争的训练;加强动员地方民众的工作。

12月5日,在战局发展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和回延安参加政治局会议的彭德怀又致电朱德、任弼时并转晋察冀军区,提出:

对进攻晋察冀边之敌,除上月29日电及你们来电外,请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正面抵抗,袭击敌之后尾部队。

2、在敌之远近后方活动,使敌处于我包围之中。

3、同蒲、正太路必须积极活动,予以有力的配合。

4、注意在敌后方破坏伪组织、伪军。

5、加紧瓦解敌军工作。

6、在确实有利条件下,集结适当力量给敌以部分歼灭和有力打击,增加敌恐怖与困难是必要的,但须详细审慎。

同时,毛泽东还电令第120师和第129师分别在同蒲路、正太路积极活动,配合晋察冀根据地的反围攻斗争。

遵照上述指示,晋察冀军区部队积极在敌远近后方活动,抓住有利战机打击敌人。

1937年12月14日,第2支队乘代县、原平、忻口之敌第109师团一部1000余人进占繁峙后方空虚之际,夜袭原平镇,一举攻克该镇,歼敌100余人,残敌分向代县、忻口逃窜。此时进占繁峙之敌迅速回援,第2支队随即转移。

12月中旬,正太铁路之敌第5、第109师团各一部共4000人,分别向平山、盂县进犯,在八路军第3支队与群众武装的连续打击下,十分疲惫。聂荣臻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令第115师344旅由五台西南之东冶镇进至平山以西之洪子店地区,协同第3支队伺机打击进犯平山之敌。

15日,日军第109师团一部1500余人,由寿阳、平定出动合击盂县。第3支队集中主力于盂县东南地区隐蔽待机,当由平定出动之敌进至清城镇时,该支队乘其立足未稳,突然发起攻击,激战至黄昏,歼敌200余人,尔后主动撤出战斗。同日,八路军第344旅以687团一部,于小寨地区设伏,击退自井陉北犯之敌,歼其100余人。

21日,井陉、平山之敌同时分途向八路军驻房山和东西回舍之部队袭击。当日黄昏,井陉之敌进到南北马冢,平山之敌进到温塘以东之娄汁岗后,既未进攻也未撤退,而在此两地驻了下来。根据情况判断,“敌人明日(22日)有进攻温塘之可能,得手后再会合向洪子店前进,把我军驱逐到洪子店西北地区”。第344旅与曾支队决心选择有利地形,伏击较弱的左路敌人而消灭它。

为了消灭入侵之敌,各参战部队均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隐蔽于西板山东南山地。21日9时,温塘东面枪声四起,南北马冢之敌全部前进,敌先头部队通过新庄时,八路军右翼部队即分多路向敌猛烈突击,通过新庄之敌即抢占沟西山地,与第5支队对峙,敌人主力被八路军击溃后压入沟中,一部占领新庄村落和以西南山地。八路军指战员英勇作战,反复冲锋,将山头上的敌人击溃。敌人将机枪、炮身均丢在沟中,大部敌人占领房屋和水沟继续顽抗。这时,敌人已经被八路军全部包围,但是不肯交枪,并以小部向平山方向退走,战斗成对峙局面。

此时,温塘东面亦发生了激烈战斗,晋察冀军区在该地区的其他部队与敌人接触1小时后即撤到温塘以西地区与敌对峙。13时左右,平山方向七八百敌人,火炮数门火速前来增援。援敌约二三百人,在炮火掩护下首先对温塘以西八路军阵地发起猛攻。

八路军冒着敌人的炮火,沉着应战,敌人攻击未果。敌人另一大部经侯家庄、台头增援新庄被围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