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到少吃零食。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少吃零食,自己却很喜爱吃零食,这样是非常糟糕的。如果连家长都做不到少吃零食,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家长能吃零食,孩子就不能吃,还跟孩子说什么“小孩子不能吃,大人才可以”,这更是错上加错,只会引起孩子更深的抗拒。
吃零食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既不纵容,也不过度限制,合理引导,孩子会养成适度摄取零食的习惯。最后,提醒大家要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零食,多选奶类、果蔬类、坚果类的食物;吃零食不要离正餐太近,不应影响正餐的食量,睡觉前半小时避免吃零食;多喝白水,少喝含糖饮料。
重点提示:
小孩爱吃零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无节制地滥吃零食会导致肥胖,还会导致小孩没胃口吃正餐,扰乱正常的消化规律,进而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怎么办呢?
很多家长有错误的观念:第一,把零食当做“好东西”,藏起来,放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第二,把零食当做“奖品”,当孩子表现好时,才给孩子吃。这两种做法一方面是对孩子不信任,另一方面鼓励了孩子吃零食。家长限制过度会让孩子更加想吃,自己家没有,就会想别的办法,甚至伸手拿别人的。
其实,若想让孩子自觉少吃零食,关键在于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而不是大人时时刻刻监督。如果时时需要大人监督才能少吃零食,那么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孩子就会抵挡不了零食的诱惑。让孩子少吃零食,家长要做到:
第一,买零食的时候,引导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健康零食。
第二,零食买回家后,放在孩子便于拿取的地方。
第三,把零食的控制权交给孩子后,建立简单的吃零食规则。
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家人没有满足他的要求的时候,使出孩子惯用的“武器”来要挟家长。武器不外乎这几种:哭哭啼啼、大发脾气、撒泼耍横、在地上打滚。家长或不堪其扰,向孩子妥协了;或恼羞成怒,对孩子非打即骂,以武力让孩子屈服了;或念念叨叨,说一番大道理,孩子却听不进去。
如果孩子经常使用要挟的“手段”,一定是他曾经成功地用这种手段得逞过。
周周也曾有过不守规则而哭闹的经历,那是在她两岁多第一次看巧虎的视频的时候。孩子过久地看电脑或电视,对智力和视力都不利,因此在看之前,我和她约定每天只能看一集,周周爽快地答应了。看完一集后,周周觉得很不过瘾,还想看一集。我温和地说:“巧虎很好看,你很想继续看是不是?可看电脑久了会坏眼睛,你答应妈妈只看一集的,要说话算数。”周周实在是太喜欢看巧虎了,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哼哼要再看一集。我坚决地拒绝了,在旁边陪着她。周周哼哼唧唧哭了一会儿,见我的态度非常坚决,便不再坚持,玩别的去了。自从那次之后,她每次看完一集巧虎都会主动关掉电脑。
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不要说教,也不要孩子一哭闹就依从,更不要打骂,正确的做法是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不能这样做的理由,然后温和而坚决地拒绝。不管孩子哭得多大声,哭得有多久,赖地撒泼得多厉害,家长在一旁平静观察或该干什么干什么,耐心等待孩子的情绪平息。这个过程中,家长最难做到的就是不能保持平静,一不小心就会火冒三丈,只要家长着急上火,铁定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了。
不少家长问我:“我也知道发脾气不好,可我就是控制不住啊,怎么办?”
喜欢发脾气的家长不外乎两种原因,第一种是不了解孩子。解决办法是多学习育儿知识,读懂孩子的内心。譬如要挟,孩子也就那几招,如果你了解他的那些招数,知道他下一步要出什么招了,你基本上胜券在握,还要发什么火呢?第二种是家长自身的性格急躁,修养不够。这就需要家长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别无他法。家长脾气暴躁又没有自控能力的话,孩子怎能不任性呢?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处事的方式客观理性,不要任性而为,孩子才不会任性而为。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非常情绪化,同样一种行为,在家长心情好的时候会被允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被允许。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慢慢就学会察言观色,揣测大人的心思。有的家长则是不管合理不合理的要求,都喜欢阻止孩子,非要等到孩子哭闹才会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哭闹,家长就满足”,这实际上是在暗示孩子必须要“哭闹”才会得到大人们的允许。这样的家长在阻止(或拒绝)孩子之前,应该好好想想,这件事是应该严厉禁止的吗?如果不是,就不要等孩子哭闹了再来答应。同样,如果是应该严厉禁止的,就要坚决制止,不管孩子怎么哭闹都不能妥协。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是“威逼”,就是“利诱”,比如和孩子说好了到点回家,可是到点了孩子不回,以哭闹要挟。家长先“威逼”:回不回家?不回下次再也不带你出来了,天天把你关在家。后“利诱”:跟妈妈回家,妈妈去给你买糖吃。这样做,给孩子的负面作用是:家长不可能真的天天把孩子关在家,“威逼”没有兑现,孩子意识到家长这么说只不过是只“纸老虎”,今后不会再相信家长的话,家长会失去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利诱”容易兑现,兑现后孩子会觉得哭闹要挟就是好,还可以“得利”,这不是在助长孩子下次继续要挟吗?
其实,孩子的要挟无外乎“哭闹”“赖地撒泼”“打人”等几种方式,孩子喜欢要挟成人是因为他曾经要挟成功过。倘若孩子要挟几次未成,便会意识到要挟无用,从而慢慢放弃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所有在场的大人要态度一致。孩子是最敏锐的,只要现场有一位成人有一丁点袒护,他就会将要挟进行到底。
但是,孩子的哭闹不一定全是要挟,有时是家长没有理解孩子,阻止了孩子的内心成长需求,是孩子略略的反抗。有的家长对于什么是合理行为、什么是不合理行为界定得非常模糊,有的甚至自己都拿捏不准哪些应该允许,哪些应该严厉禁止。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混乱,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哪些行为是不合理的,所以孩子会闹着要满足他的要求。前面说过,只要孩子的行为不破坏环境、不伤害自己、不妨碍他人,我们都应该视为合理行为,对此,家长应该抱以支持和理解的态度,孩子的这些行为是不需要经过成人允许的,他有自己决定的权利。家长要“懂”得孩子,把自己降到孩子的高度,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去思考,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给孩子决定权。切勿把孩子内心成长的需求当做无理要求。而对于不符合上面几条的,则视为不合理行为,应该坚决制止,不论孩子怎么要挟都不要迁就。
重点提示:
孩子喜欢提一些无理要求,特别是跟小孩一起上街的时候,看到商场里眼花缭乱的玩具,看到游乐场好玩的设备,经常买了一个要买两个,玩了一次要玩两次,家长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孩子就“威逼”、“利诱”。通常,家长对这样的孩子没有什么办法。有些家长要么就在孩子的“威逼利诱”下顺从了孩子的无理要求,要么就发脾气。
家长如果顺从了孩子的无理要求,以后孩子还会有更多的无理要求,在家长不同意的情况下,孩子就会使出惯用的“武器”来要挟家长,因为他曾经成功地用这种手段得逞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没有不败给孩子的。
家长如果发脾气,第一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第二是家长自身性格急躁,这对亲子关系是个考验,到这个地步,事情铁定处理不了,结果会是两败俱伤——家长脾气越来越暴躁、孩子心理受到伤害。
正确是做法是: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不要说教,也不要孩子一哭闹就依从,更不要打骂,要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不能这样做的理由,然后温和而坚决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