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991600000058

第58章 每个父母都应当有智慧 (2)

听了小草的故事,我很同情并理解她的心情。这个婆婆无疑是一个冷漠自私的人,在儿媳坐月子、生病等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冷漠旁观、不施以援手,的确让人齿冷心寒。小草的心里充满了怨恨,这种怨恨让她生活在抱怨之中——抱怨夫家的其他亲人没有关爱孩子,抱怨老公“装孝子”,她和老公经常吵架,把对婆婆的不满发泄在老公身上。老公本来对她很好,由于经常吵架,渐渐也失去了耐心。

孩子是家庭矛盾的最大受害者。尽管孩子已经两岁多,但是他还经常叼着奶头睡觉,正是因为他严重缺乏安全感所致。“境由心生”,大人的心里充满怨气和怒气,这些会不经意地写在脸上。孩子长期对着妈妈一脸的怨气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当他亲眼目睹爸爸妈妈吵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紧张、焦虑、恐惧和担忧一定牢牢地抓住了他小小的心!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又怎么能获得起码的安全感?

我的一位好友经历更惨。结婚前,男友苦苦追求,许下山盟海誓,发动父母姐妹搞亲情攻势,全家人对她关爱有加。好友经不住男友的甜言蜜语和男友全家人的温情攻势,恋爱3年后结婚了。婚后,老公逐渐露出冷漠、自私、虚伪的本来面目,最为糟糕的是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许下的山盟海誓似乎还在她耳边回响,而老公却出轨了。公公婆婆也一反之前对她的关爱,一夜之间变了脸,不仅不主持公道,还反咬一口说她在诽谤!好友万念俱灰,以最快的速度和老公离了婚,孩子归老公抚养。有些离异妈妈喜欢把对前夫的不满如祥林嫂般向孩子诉说,在孩子面前说爸爸的不好;有的婆媳关系不好的,奶奶和妈妈争相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这样做是最愚蠢的,孩子不是法官,无从给我们主持公道,这样说了一点好处都没有,害处却很多。幼小的孩子缺乏判断能力,亲人这么说会把孩子的心搞乱。孩子容易受成人的情绪影响,让他们学会仇恨,甚至让他们丧失爱的能力。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受到伤害了,难道就这么忍气吞声吗?说说都不行?我想说的是,当然要找人诉说,但是倾诉对象肯定不是孩子。我们可以找亲人、朋友、要好的同事诉说,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医生疏导。不管我们受到怎样的伤害,那都是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应该在大人之间解决。我们向孩子诉说是毫无益处的,只会增加孩子的痛苦,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有豁达胸怀的人是强大的。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放宽心,豁达一点,忽视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把握好手中的幸福,莫让满腔的怨气影响我们的孩子。

我这个朋友,刚离婚的时候,心里满腔怨气,每每想到前夫对自己的背叛、公婆对自己前后不一的丑态,她就恨得咬牙切齿。和我诉说与前夫一家的恩恩怨怨时,好友总是泪流满面,又心忧幼小可怜的孩子。每当她跟我说的时候,我都开解她:这一家人确实可恨,恨他们一万次都不为过。但是这种仇恨不要传导给孩子,如果孩子的心中也充满了仇恨,孩子是不会快乐的。我们甚至不能在孩子面前说爸爸、爷爷奶奶的不是,因为孩子还小,没有判别能力,我们在他面前说别人不是,实际是在教会他搬弄是非。

好友做得非常好,离婚近10年,她没有在孩子面前说过前夫家人的任何不是(虽然前婆婆偶尔在孩子面前说她的不是)。她甚至对孩子说,要关心爸爸、爷爷奶奶,他们是爱你的。要宽恕曾经背叛过自己的人需要多么宽阔的胸襟!要原谅一个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是多么不容易!这其中的辛酸苦楚只有她自己知道!

重点提示:

所有父母都应该记住:“仇恨蚕食心灵”,一旦我们的心被仇恨所纠缠,我们便无法快乐。生活在仇恨当中,便是生活在不幸当中,这种不幸还会传导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感到不安。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说“妈妈生气了”,譬如周周刷牙洗脸的时候磨磨蹭蹭,我来一句“你再磨蹭,妈妈生气了”;周周用完一样东西不及时归位,我说了两次后她仍然置之不理,我又来一句“请归位,不然妈妈生气了”……我发现这句话的威力真是大呀,每次我这么一讲,然后配合一下脸部表情,周周马上遂了我的意愿。说习惯了,这句话居然成了口头禅,不知不觉就会从口里吐出来。

有一天,我因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郁闷不已,心情很低落。周周看出了我的异常,非常紧张,她小心翼翼地问:“妈妈,你生气了吗?”我点点头。周周接着问:“为什么呀?是爸爸打游(玩电脑游戏)吗?”由于她爸爸有较严重的颈椎病,上班时又是终日对着电脑,所以对于玩电脑游戏我们约定周一到周五不能玩,周末可以玩1个小时。但有时她爸爸瘾上来了,会忘记“规则”,为此我有些小小的不满。

我说不是。周周仰着小脸迷茫地说:“那我也没有拖拖拉拉呀。”看着她天真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这个小家伙在揣测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生气呢,在她看来,“爸爸玩游戏”和“她拖拉”这两件事是比较容易惹我生气的。看到我笑了,周周也笑了起来,开心地说:“妈妈,你开心了,你不生气了是不是?”我笑着说:“看见你这么可爱的样子,由不得妈妈不开心呀!”周周居然把两个手指竖成“V”字,大呼“耶”,我的情绪转变对她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影响!

有人也许会说,这孩子懂得察言观色,懂得逗妈妈开心,这是好事呀。没错,一直以来我也觉得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权利,妈妈不是圣人,也有生气的时候,这不是件坏事。但是当我发现我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我有了一丝不安,是不是我做得太过了?我可不愿意周周把自己的情绪建立在别人的情绪之上,随着别人的情绪而转移。一个人太在乎别人的情绪和看法,就支配不了自己,长期这样下去,会失去自我的。

我开始反思。当我以生气作为“要挟”的时候,她做某件事并不是因为她发自内心地愿意做,也不是因为她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做,而是担心我生气。这对她其实是一个误导。一个人要做某事,理由应该是自发的、愿意去做,或者觉得这件事情应该这么做。断然不是因为怕别人生气或不高兴而做,如果是这样,怎么着都有些被迫的意味,被强迫的后果就是失去意志上的自由。

我经常把“我生气了”挂在口头,这样对周周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我的生气让周周感到紧张,所以,每次当我说我要生气了,她立马“束手就擒”,避免我生气。在我真正生气的时候,周周紧张而小心翼翼,做什么都顺着我的意愿,似乎要来博我的欢心。幸亏我还算是个理性的人,对于自己的情绪控制得比较好,很少生气,不然周周岂不是生活在压抑之中!

记得有一次,我把周周抱在怀里,我问她:“你爱谁呀?”周周说:“我爱妈妈,因为妈妈不爱生气。”还有一次,周周对外婆说:“外婆,你有一点变化了,你太棒了。”外婆问:“我有什么变化了?”周周说:“你变得不那么爱生气了。”童言无忌,孩子的话真是一语道破天机:生气真不是个好东西。

重点提示:

切莫拿生气来和孩子说事,更不要经常对着孩子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