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据,以理为先
经典语录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
有人说:“冉雍有仁德而无口才。”孔子说:“哪里用得着口才呢?用滔滔不绝的言词来对付人,屡屡遭人憎恶。不知道一个人有无仁德,光会说有什么用呢?”
解读
冉雍是孔子喜爱的弟子之一。孔子认为他是块做王者的材料。希望他能够谦恭下士,替生民着想。而冉雍也确实按照孔子的指点,平生不以贫穷为累,只把贫穷当成临时的过客;不拿别人出气,不把怨恨加深,不记录和计较人们犯过的罪过。有人对孔子说冉雍有王者之器的话提出异议。说:“冉雍这个人,挺仁德,可就是缺乏口才。”孔子反驳说:“只耍口才有什么用?用伶牙俐齿对付别人,往往会遭到人家的憎恶。我虽然不知道冉雍是否够得上称为仁道的人,不过,也用不着拿耍口才去要求他。”
活学活用
秦王嬴政很重视对楚国的战争,他召集秦国的著名武将,商讨作战方案,确定担任这场战争的秦军统帅。在军事会议上,秦王嬴政踌躇满志地询问他的各位虎将,这次对楚作战所需要的物资和人马。
“最多不过20万人,便可以平定楚国!”
年轻将领李信抢先回答道。李信年富力强,在不久前追击燕军的作战中,曾以数千铁骑在辽东追逐燕太子丹,勇立奇功。而秦王对他这位年轻的将领也颇为欣赏。不过他还是征求了一下老将王翦的意见。“非60万不可。”王翦不紧不慢地回答到。
秦王听后于是笑道:“王将军的确是上了年纪,有些怯阵;李将军果然是英勇气壮,很合寡人心意。”
会议结束后,秦王当即命李信及蒙武率20万大军南下伐楚,即日出发。
王翦见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不说,还当众受到羞辱,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向秦王请求告老还乡。秦王批准了王翦的请求,王翦便回到家乡频阳东乡。
前225年,李信所统率的秦军进攻楚国的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武所统率的秦军进攻楚国的寝(今河南沈丘东南)。进军之初,秦军进展顺利,两军在城父(今安徽县东南)会师。此时,楚王命名将项燕率大军抵拒秦军。
项燕是楚国的名将,下相(今江苏宿迁东南)人,有勇有谋。他见李信、蒙武接连攻下十余座楚国城池,气势正盛,便避免同秦军正面交战,转而进攻秦国的南郡(即鄢郢),以调动秦军,又乘秦军兵骄不备,跟踪反击,三日三夜不停战,大破李信军。项燕所率的楚军杀人秦军的壁垒,斩杀秦国的七名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李信的大败使秦王大为震怒,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后悔当初没有听取老将王翦之言,低估了楚国的军事力量。为了统一大业,秦王嬴政不得不屈尊亲自到王翦的家乡请求老将军出山,由他出任对楚作战的统帅。
禁不住秦王的一再赔礼道歉,王翦觉得难以再推辞,但还是提出条件,非60万人马不可。
在战国时期一次战争动用60万军队实属首次,但这次战争是要灭亡楚国,的确也不可大意。最终,秦王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秦王于是挑选了60万精锐部队归王翦调遣指挥。
前224年,王翦率大军抵达前线,取代李信担任秦军的指挥。
王翦到达前线后,下令将士们构筑工事,令将士们坚守壁垒,不得出战,有敢违令者,一律斩首。
楚军连日来多次到阵地前沿向秦军挑战,无论楚军士兵们如何辱骂,秦军始终不肯走出壁垒应战,楚军也无可奈何。
王翦与项燕都是当时的名将,秦楚大军的暂时对峙,实际上是二人智慧上的较量。王翦坚壁不出,是因为秦军远道而来,行军疲惫,立足未稳,而不久前又兵败于楚,因而坚壁以养精蓄锐,然后再以60万大军的优势伺机而动,一举歼灭楚军。项燕的挑战,也并非是求胜心切,他深知王翦老谋深算,再加上秦军作战勇猛以及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他想趁秦军立足未稳和楚军新近获胜,气势高涨之时,以暂时的优势取胜。项燕十分清楚,王翦及他的60万兵甲这本身就是对楚军心理上的威慑,而这种威慑将随着相峙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在王翦与项燕的智斗中,王翦以坚壁不出把握了主动权,并渐渐形成优势。
一日,王翦派人到军营视察,问军中是否在进行训练。使者向王翦报告说:“各军营中正在练习投石、跳跃。”
王翦说:“士卒可以使用了。”
这时,项燕见王翦一直坚壁不出,急切之中,便下令楚军向东移动,想以此来牵动秦军。然而,项燕这一决策为时过晚,给楚军带来了灭顶之灾。
王翦见楚军东移,便抓住这一时机,在楚军拔营之际下令秦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全线出击,穷追不舍。秦军的前锋将士,个个英勇无敌,大破楚军于蔪(今安徽县东南)。项燕见楚军主力被歼,知道大势已去,便自杀身亡。残余的楚军见统帅已死,便四处逃散。秦军乘胜追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楚国的大片土地已落入秦军手中。
前223年,王翦率秦军攻入寿春,俘虏楚王。
前222年,王翦率秦军平定原属于楚国的江南领土,降服越君,设置会稽郡。
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以及降服越君,设置会稽郡,标志着秦灭六国的第五个战略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了。
语言表达要切合实际,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不能凭空而谈。李信不切实际,妄自尊大,结果吃了败仗。
智慧金言
有理有据的言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空洞毫无道理的话语只会害人害己。
不懂的事最好别乱说
经典语录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子张向孔子学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解读
求学求知的路上,“懂”与“不懂”,“知”或“不知”,成了每一个人解决问题的焦点。关于此,孔子有很多论点,譬如“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这里不光流露出孔子谦和心态,也正是这种德愈盛、心愈下的态度,才使他能从容说出“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活学活用
工作中那种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受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以为这样会被人认为是他们“不能胜任”工作,所以他们只好装懂。而且,他们要求完美却严重拖延,导致工作严重瘫痪。
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他们往往选择的不是默默无闻地做事,而是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习惯了不切实际地夸夸其谈,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免谈,否则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心理上缺乏肯定,还没找到心理根源的难道少吗?也许是一种职业的惯性让这些人很难停下脚步来仔细想想到底该怎样做,但关键的一条肯定少不了——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也有一些老好人,没有心机,这种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他们必须随时为自己竖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
有时,即使知道也不说,更显出一种非凡的智慧。譬如,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谈。会谈休息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斯大林进行心理战,说:“美国已研制出一种威力非常大的炸弹。”而斯大林却好像耳聋没有听见。其实,斯大林完全听清了这句话,会后,他立即指示加快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斯大林为什么要装聋作哑呢?因为,当时无论说什么话,都不如沉默应对的效果。两年后,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如果斯大林也像一只坐不住的公鸡一样,一时怒发冲冠,向当时的美国表达什么,那想一下,事情的结果还不是徒增了一些美国媒体的笑料?倘若信誓旦旦许下诺言,到最后不能成功呢?难道要做一辈子的常败将军?
智慧金言
在生活中,懂得选择,懂得克制,正如孔子所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