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论语》学生活
10254200000040

第40章 为政——以德服人,以礼待人(3)

当然,这种“试”的成本是高了点,尤其在古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礼教下。现实中的人,“试”的方法有很多,只要不拘泥形式,便能“试”出真伪。当然,前提一定是用公正道义的心去试,叵测之心不可有!

有时候,眼睛刚好能被情绪左右,从而影响判断。《易经》中说“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知微”是要善于掩饰自己的内心;“知彰”就是宣扬自己的功德,“知刚”是要懂得发挥武力和权威的作用;“知柔”即怀柔安抚的手段。“四知”本是统治者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政治术,但结合现实生活,能恰当地发挥“四知”的威力,在做人处世上一定有不俗的见地。

要做到“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说白了,就是看一个人的言行、道路及心态。只有结合这三个方面,才能对人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智慧金言

认识一个人,判断一件事情,只要用客观平静的心态去分析,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了。通常情况下,有偏见的人常常意识不到或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偏见,因而克服偏见是很困难的事情。

谨防偏见需要加强多方面修养,如培养公正待人的优良品德,养成冷静观察问题的习惯,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印象,不去接受未加分析的判断,不听信流言,不去随人说三道四论短长。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人云亦云,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不器方能成大器

经典语录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解读

“君子不器”是论语中最短的一句话,没有任何背景铺垫,直截了当,仅四字而已。也是因为孔子说的太简单了,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解释。

这句话的直译就是“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或者引申一下为:高尚、完美的人)不要像器物一样”。大多正规的注释,一般的版本均采此种说法。在《辞源》中,也是如是说。但这种注释有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还是没有解释何为“器物”。有时候,大家读完了,貌似明白,却解释不清楚什么叫“器物”。

活学活用

众所周知,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的用途;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性质。如果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那么“君子不器”应解释为:君子不应一成不变,只有第一种用处、没有第二种用处,只能做一件事情,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君子应该多才多艺,有多方面的功用,不能太单一了。

延伸开去,“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从表面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当演工友的时候,就是规规矩矩扫地倒茶,当演大官的时候,温温和和就是作官,干哪一行就是哪一行。“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功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所以君子不器放在《论语》中《为政》篇,就是说明为政在这方面的道理,换句话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人无须像具有固定形状的器皿一样把自己限定在某个特定的框架之内。同样,对于工作的选择,本身并没有什么对与错,错的只是选择后而无所作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有认真地做到最好,将自己的才干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拥有淡泊与从容的心境,将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消弥于无形之中。

另外,我们依据《系辞传》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道理,同样可以得出君子必须多才多艺的结论。这是儒家精髓,贯穿开来去理解,比较能接受。古人多是在“道”(德)与“器”对举的意义上理解这句话。如朱子就在“德体器用”的基础上将之解释为:“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不器”如果不意味着“一才一艺”,也同样不意味着“多才多艺”。孔子一直认为这些种菜什么的手艺、技艺只是谋生手段,因而是“鄙事”,所以君子也就不必强求自己“多才多艺”。

戏剧大师卓别林曾演过一个生产线上工人的角色,可谓形象。“他”的日常生活里充满了职业病的状态,见什么东西,都想用扳手拧一下。遗憾的是,人决不是工具、机器,人应该是人,人应该有思想、有修养、有情操、有理想、有追求、有品位、有学问、有修养。所以,不应该单单地成为一种可利用的工具,像器具一样,当它被人用到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不用的时候就像废物一样。

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德有才的人,不能把自己当作一种只能被人使用的东西,而必须掌握自己对道德才能的主动权。

智慧金言

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具有无穷法力的魔瓶,无论这个魔瓶变幻成什么形状,只要你与时俱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总会有意外收获与惊喜在等着你。重要的是,我们不要使自己成为职业、工作的奴隶,对于职业与工作要采取“游于艺”的态度,该做的就要做好,做完之后就放下再去做别的事;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被人用的时候就有用、不被人用的时候就自暴自弃的器物,而是从道德修养上成为自己的主人;不要把自己局限于某一种技能之中,更要超出具体技能之中,去掌握各种具体技能中的大道理。

勤政爱民,上下一心

经典语录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带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子路请求再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

解读

孔子强调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认为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做到不令而行,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孔子还强调当官的人要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先之劳之。”即一种勤政爱民的思想。

活学活用

治理一个国家是这样,做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也是这样。能够做到勤政爱民,以百姓的利益为重,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人,就一定是一个好领导。真正让下属拥戴的领导绝不是高高在上、只知道指手划脚的领导,而是那些能与下属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领导。

林肯总统为了充分了解民意,常常喜欢一个人独自走出办公室,到民众中去。平时他在白宫时办公室门总是开着,任何人想进来和他谈话他都非常欢迎,不管多忙他都要接见来访者。有时候为了接近民众他甚至要躲避他的卫兵,他不愿意成为白宫办公室的囚徒,他需要保持最高行政官不同寻常的灵活性。

林肯在白宫外面度过的时间要比在白宫多。他常常不顾总统礼节,在内阁部长正在主持会议时闯进去。他不愿意坐在白宫,当他无法从白宫脱身时,便打开白宫办公室的门,让政府官员、商人、普通市民沿着行政官邸的围墙排着队去见他。林肯很少拒绝人,甚至对有的民众还鼓励他们来访。1863年,林肯写信给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公民:“对来见我的人们我一般不拒绝见他们;如果你来的话,我也许会见你的。”

林肯把这种接见方式叫做“民意浴”,他用这种方式来搜集民意。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搜集到一些有新意、有鼓舞性的民意。林肯总统的“民意浴”,缩短了他与下属和人民的距离,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激发了人民参与国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疑是一种勤政爱民的表现,是利国又利民的创举。

作为领导者来说,只有赢得了部下的爱戴,才会拥有超强的凝聚力,才能够让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指挥,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汽车大王艾科卡在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濒于破产时,被聘为该公司的总裁兼董事长。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艾科卡为了显示自己与部属同甘共苦的决心,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在克勒斯勒彻底翻身之前,他主动地放弃了每年36万美元的年薪,只领取l美元,也就相当于尽义务。

随后不久,他又开始削减高级职员10%的薪金,取消本公司人员购买股票的优惠;最后他又和工会谈判,将工人每小时工资减少2美元,等于每个工人在19个月内少拿1万美元的工资。

这些举措虽然有损于工人们的经济利益,但由于艾科卡对自己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甚至他的牺牲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工会和工人们不仅没有闹事,反而更加喜欢他、拥护他,觉得艾科卡和他们是一条心。他们工作起来也更加卖劲儿了。

此外,艾科卡还每天下到各个工厂,去和工人们直接谈话,请公司负责人参加公司董事会,以促进劳资双方通力合作。

艾科卡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面临世界性石油危机、汽车工业濒临破产、美国整个经济衰退的困境下,艾科卡却带领整个团队,经过三年努力就使公司扭亏为盈。

艾科卡正是以同甘共苦的精神赢得了整个公司员工对他的衷心爱戴和衷心耿耿,整个公司员工上下一心,共度难关,不仅帮助艾科卡走出了困境,度过了难关,也使艾科卡在汽车行业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智慧金言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单纯依靠个人力量叱咤风云、劲舞弄潮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复存在。只有能够树立勤政爱民思想的人,能与下属同甘共苦的人才能够统领着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成功地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并在同行业中独领风骚,独占鳌头。

激励下属讲究技巧

经典语录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解读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这几个弟子,目的就是借弟子之名,向世人说事。每个人都愿意为自己中意的人做事,而且往往会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作为孔子的几个门生,用现代的话来说,早就是孔子的“粉丝”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去做呢?也就是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但是孔子在带领和管理这个团队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子路弹瑟,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你弹就弹了,为什么到这里来扰我清静呢?于是,孔子本着息事宁人的原则,给他的学生分析了如上的道理。在分析的时候,他蜻蜓点水般对子路有褒有贬,然后肯定了其他学生已经“入室”这样一个潜在的事实,让大家平静。

这样看来,孔子是在营造一个有着融洽关系气氛的团队,但是,要做到这些,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到对下属的宽容和喜欢。你的一些不经意的关怀,换来的可能是下属长期的死心塌地。

活学活用

有战国第一名将之称的吴起就是一个对士兵关怀无微不至的人。有一次,他统率魏军攻打中山国,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巡营时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位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解除了他的痛苦。士兵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大哭。有人说:“你儿子仅仅是个普通士兵,却得到将军为你儿子吮血,应是光荣之事,为什么还要哭呢?”士兵的母亲说:“不是这样呀,前几年吴将军为他的父亲吮吸疮口,结果他的父亲直到战死也决不回首。今日吴将军又为儿子吮血,我真不知我儿子要死在哪里了!”正是因为有对下属的一片赤心,吴起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吴起自己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颗耀眼将星。

这种方法,其实是用心来换来下属对领导的肯定,通过这位母亲的说法,很显然,吴起做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思想。

韩国一家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你看,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并以性命相许!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无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难怪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认可与赞美。”

还有一则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故事。

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即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仅仅因为上面那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做错事,特别是花了很多精力又出了错,而在这个时候,老板来了句“一切责任在我”,那么这个下属又会是何种心境?倘若换一种情况呢,领导发现下属做错事情了,勃然大怒,然后按每一个下属所做的事情,当即惩罚——或扣发奖金、或辞退……

这一碗水,好难端平!

下属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不同、他们在一个团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他们的性格不同……这就导致领导对他们的态度变化。

智慧金言

作为领导,适当地进行自我批评,然后肯定手下的成绩,再进行合理化解,甚至让自己成为受谴责的对象。这样,赢来的是下属对你的感激和信任以及以后工作的卖力和死心塌地。就像这一章中的孔子一样,他先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他门人都不尊敬子路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把握做事的分寸

经典语录

子贡问:“师与商也熟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解读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他人在旁的批评或劝告,但我们永远都是无法取悦每一个人的,否则就将失去了方向,迷失了自己,将自己葬送在别人的评论中!

活学活用

《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

在这一章中,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只是他们都为圣人高徒,不可能犯伊索寓言中那样低级的错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