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财富故事
10327700000029

第29章 倾家荡产的赌博:亨特家族的白银战争(2)

从物理的角度讲,白银的性质虽不如黄金,却比铜、铝等有色金属身价高。它不但可以被加工成装饰品,在工业时代还被频繁地用作各种电子电气原材料。在金融领域,白银的地位同样不如黄金,但在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各国先后放弃金本位制,白银也和黄金一样,价格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波动了,而这也给亨特之类的投机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大豆期货获利之后,亨特家族便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对白银现货和期货的炒作,而且他们这次还找到了可靠的战略投资者,作为其垄断国际白银市场的盟友。

如前所说,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由于美国政府放宽了对白银的管制,后者的价格也迅速上涨至2美元,不过总体来看,受投资观念的影像,包括黄金在内的贵金属当时的价格都处于低位。

实际上早在完成大豆期货投机之前的1973年,尼尔森就开始在中东购买白银现货,同时在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市场上买进白银期货。到这年底,亨特家族已经购买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白银现货,并以每盎司2.9美元的成本购买了3500万盎司的白银期货,从而使他们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白银持有人之一。令他们得意的是,市场上很快出现了白银严重短缺的局面。由于白银生产商无法立即扩大产量,结果导致价格进一步攀升。许多交易商眼看有利可图,也纷纷跟进白银期货市场,结果在仅仅两个月之内,就把白银价格提高到每盎司6.7美元,涨幅接近130%!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白银市场对控制,亨特家族又决定借助外来的战略投资者。接着,尼尔森把目光投向中东富得流油的沙特王室,后者与他们的关系一向密切。为了获得支持,他大肆吹嘘白银的投资价值和自己操纵市场的能力,结果吸引了来自沙特的大笔投资。

1976年夏天,白银价格涨到每盎司4.3美元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亨特家族囤积的白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而且买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到了1970年代末期,尼尔森直接控制的白银现货可能达到几亿盎司,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颤抖!与此同时,由于黄金价格飞涨,白银的价格进一步涨到了每盎司11美元左右。经过六年多的囤积,亨特终于决定打出手中的牌了。

1979年夏天,尼尔森通过其控制的“国际金属投资公司”,向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下达了累计4000万盎司的买入指令。“国际金属投资公司”实际上只有两组股东,第一组是亨特家族,第二组是沙特的王子和巨富。经过调查,社会各界很快都知道是亨特家族在炒卖白银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消息传开后,白银的价格反而继续飞涨,甚至许多小投机者也盲目涌进了市场。随着投机者的不断涌入,白银的价格日趋疯狂:先从11美元涨到20美元,然后是30美元,到1979年底竟一举突破40美元!而此时,亨特家族已操纵了纽约商品交易所53%的白银期货合约和芝加哥交易委员会69%的白银期货合约,总共掌握着1.2亿盎司的现货和5000万盎司的期货——这还不包括那些沙特阿拉伯投资者以个人名义持有的白银。要知道,当时全球白银交易量也不过每年2000万盎司左右!不过正所谓众怒难犯,金融圈的其他重量级人物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决定采取措施教训教训不可一世的亨特家族。芝加哥交易委员会最大的谷物交易商就曾愤怒地宣称:“我们宁愿让白银市场倒闭,也不愿意看到它被垄断。”而珠宝界巨头蒂芙尼公司(Tiffany & Co.)则在《纽约时报》上破口大骂:“我们认为囤积好几十亿美元白银的人是丧尽天良的。”

知识链接:蒂芙尼公司

蒂芙尼公司是一家美国珠宝和银饰公司。创立于1837年,查尔斯·蒂芙尼为创始人之一。当时的公司只是一间专门销售时尚商品的精品店。1853年查尔斯·蒂芙尼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将公司名称简化为“蒂芙尼公司”(Tiffany & Co),从此确立了以珠宝业为经营重点。此后,蒂芙尼逐渐在全球各大城市建立分店。蒂芙尼制定了一套自己的宝石、铂金标准,并被美国美国政府采纳为官方标准。时至今日,蒂芙尼是全球中知名的奢侈品公司之一。

蒂芙尼的标志色为蒂芙尼蓝(Tiffany Blue),象征其独特的品质和工艺,而蒂芙尼蓝色礼盒(Tiffany Blue Box)更成为美国洗练时尚独特风格的标志。

3.最后的赌博

亨特家族没有想到,他们一手掀起的投机狂潮终于吞噬了他们自己。眼看银价一路飙升,全世界的白银生产厂商为此兴奋不已,他们迅速开启了寻找新银矿的计划,许多早已关闭的银矿又重新开采。美国和欧洲的普通居民也对银价上涨感到惊喜不已,他们纷纷翻箱倒柜找出祖传的银质茶器和装饰品,凡是有白银作为原材料的器物,都毫不犹豫地送去熔炼,制作成标准银块到市场上卖出。一时之间,市场上的白银供给骤然增加,而亨特家族垄断白银价格的企图则受到了挑战。道理很简单,他们总不可能买下全世界的白银吧?只是由于当时美国金融制度的漏洞,亨特家族的美梦又多做了一段时间。

到1980年1月,白银价格上涨到48美元,并且向50美元攀升。不过亨特家族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因为白银的价格太高了,亨特家族掌握的资本已经很难继续拉升价格。为了维持对白银市场的垄断,尼尔森被迫向美国的几家大银行高息借贷,平均利息高达19%。而不怀好意的华尔街投资银行也大量贷款给亨特家族,使他们暂时能够继续玩操纵市场的游戏。根据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在1979年冬天,亨特家族掌握的白银期货合约总价值已经高达30亿美元;到了1980年1月可能超过50亿美元!只是这场赌博玩得太大了。就在1979年底到1980年初的2个多月之内,亨特家族所欠的贷款就多达两亿多美元,每月的利息就要花费几百万美元。然而已经丧失理智的赌徒仍不愿收手。1980年1月21日,白银涨到每盎司50.35美元,短短一年内竟上涨了8倍!

就在此时,更高明的旁观者终于出手结束这场游戏了。经过严肃讨论,芝加哥交易委员会决定将白银合约保证金由10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这意味着亨特家族必须补充大量的资本。不久,刚刚上任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Paul Volcker)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决定大幅度紧缩银根,提高贷款的难度。这时,几乎所有都知道,身背巨额债务的亨特家族早已无法维持表面的风光了,他们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唯一幸运的是,华尔街的经纪商们可不愿看到亨特家族破产,因为那样将使他们事先垫付的保证金打水漂儿。但是,由于亨特家族态度强硬,死不悔改,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终于失去了耐心。

1980年3月25日,白银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按照规定,亨特家族应该补缴大量的保证金。真是屋漏偏又逢下雨,银行这时又打电话给尼尔森,要求他立即补缴保证金,并归还1.35亿美元的借款,否则将强行卖掉亨特家族的白银期货。这样一来,摆在尼尔森面前的道路只剩下一条——出卖家族产业以筹集资金,归还欠款。3月27日,银行开始在市场上强行出售亨特家族的白银期货,其他华尔街经纪商也纷纷跟进。终于,白银价格崩溃了,而亨特家族也崩溃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天中午时,银价居然跌到了10美元的低点!

对于亨特家族来说,除了欠经纪人保证金之外,还得偿还银行和金属交易商累计借贷8到10亿美元的欠款。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通过卖出手头的原油、汽油等存货,再加上在市场上被抛出的白银期货,总价值大约是4亿美元,但仍然无法清偿借款。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亨特家族此时竟玩起了无赖。正如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的:“如果你欠银行1美元,那么你将有麻烦;如果你欠银行100万美元,那么银行将有麻烦。”既然欠了这么多债,亨特家族的赌徒反而心安理得了。

尼尔森不愧是江湖老手。灾难面前,他和弟弟威廉飞到华盛顿,会晤了美国财政部的高官,请求财政部和美联储牵头,向亨特家族提供巨额长期贷款。尼尔森甚至暗示说,如果美国政府不出面挽救亨特家族,那么亨特家族将抛售手头剩余的6300万盎司白银,彻底摧毁市场信心,并把各大银行一起拉下水。最终,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决定与亨特家族妥协。沃尔克说服美国各大银行组成集团,向亨特家族提供价值11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作为代价,亨特家族拱手让出了许多油田和炼油厂的股权,并且把亨特家族最成功的企业——普拉斯德石油公司(Placid Oil Company)抵押给银行集团。沃尔克允许亨特家族在财务状况好转之后赎回普拉斯德石油公司,但警告他们在此前不得再进行任何期货投机活动。

如果故事就此结束,亨特家族也未免太幸运了。1981年以后,随着白银产量的扩大,白银期货和现货价格不断下跌,亨特家族手中剩余的几千万盎司白银大幅度贬值,财政状况更加恶劣。1987年,走投无路的尼尔森和亨特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并且卖掉了他的所有赛马。昔日的石油富豪,终于落得个一文不名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