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财富故事
10327700000031

第31章 买下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神话(1)

如果关注时事的话,近一两年来,你是否经常听到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频频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你可能会想,如果我们手头的钞票一下子升值了好几倍,这难道不是好事嘛?我们干吗要严词拒绝?下面,我跟你讲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日本身上的故事,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故事。读完这段故事,你就会明白美国人的用心是何等险恶了。

不可思议指数:★★★★★

1.日元升值了!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日本几十年来的经济奇迹令人瞩目。的确,这个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岛国,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后,居然能在废墟上迅速崛起,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经济奇迹,着实令人吃惊。可以说,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在1953~1973年那样迅速实现经济的转型。在短短20年里,日本迅速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东京成为全球最大、最充满活力的国际都会。以至于在1969年,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Herman Kahn)在《即将出现的超级强国》一书中预测,日本将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卡恩先生并非盲目乐观,因为他的预测几乎就完全应验了。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了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当时,欧美经济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遭到沉重的打击,而日本却顺利地进行了产业调整,其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空前提高,出口大幅增加。当时,美国的许多行业受到了来自日本的冲击,这引发了不小的社会恐慌。据报道,在美国老牌汽车城底特律,失业的工人们由于憎恨日本汽车的冲击,曾捣毁并焚烧日本汽车泄愤。但是,似乎全世界都无力阻挡日本经济发展的脚步。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多年以来,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方面,美国人都习惯以“老大”自居。面对日本经济咄咄逼人的势头,从尼克松政府开始,美国就试图采取某种方式来恢复美国经济的竞争力,降低对日贸易的巨额赤字。尤其是到里根政府时,这种势头日趋猛烈,导致两国间的贸易摩擦频频发生。于是,美国许多大企业主、经济学家以及国会议员纷纷游说政府,要求白宫拿出办法进行干预,而里根政府也寄希望于利用汇率这一途径来解决问题。于是,用心险恶的美国人便图谋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美老大又拉来众多小兄弟和老伙伴共同商议。

经过一番妥协与谈判,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极力鼓动下,以英、法、美、日、西德五国财长与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该协议决定:将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比率在两年内贬值30%,以此逼迫日元升值。此后,受汇率的影响,日元开始迅速不断升值,时间长达10年之久。从1985年到1996年的10年间,日元兑美元的比率由250∶1骤升至87∶1,升值将近3倍。这次日元升值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不过到1986年12月,当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后,日本经济又持续了四年多的上升势头。遗憾的是,对于当时美国人的阴谋,普通日本人是很难认清的。当他们为手中的钞票陡然升值而喜出望外时,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掉入人家的陷阱。

2. 东京“等于”美国

许多事情的发展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在日元被迫升值的初期,美国人的阴谋并没有迅速显示出效果。事实上,有那么一阵子,日本人兴高采烈,而美国人却唉声叹气。因为“广场协议”签订后,本想以此抑制日本经济发展的美国却一度陷入恐慌。由于协议造成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因此出现了日本人在全世界的资本输出热潮。据统计,从1986年到1991年,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额竟达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另一方面,由于日元升值、出口受挫,日本大量过剩资本流向非生产领域和海外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成了日本的主要目标。1985年后,日本企业开始大量购买美国企业,或在美国开设工厂。突如其来的大量日本资本,迅速涌入美国的各个领域和角落,无论是工业、房地产还是文化等产业,都能看到日本人活跃的身影。

当时在夏威夷,每到旅游旺季,各大宾馆近半数的客人都是日本人。1988年,有一位神秘的日本富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投入1.5亿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78套高级住宅。这只是日本人对美国地产业冲击波中的小插曲之一。不久,日本著名三菱公司投资14亿美元购买了坐落在纽约曼哈顿闹市的大厦洛克菲勒中心。该消息对美国人而言无疑是重磅炸弹,因为他们一直视这座大厦为美国的象征,所以这次收购使很多美国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在洛杉矶,经过一系列购买行动,日本人很快就在闹市区掌握了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有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且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到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与此同时,更令美国人难以接受事发生了。“索尼买下了哥伦比亚公司”,1989年9月,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对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该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美国娱乐业巨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不久后又将其更名为索尼影像娱乐公司)。消息一经传出,美国舆论界顿时哗然,普通民众、报刊媒体、乃至不少政府要员,为此闹得沸沸扬扬。不久,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又购买了美国音乐公司。除此之外,日本人还将资本渗透到美国的体育、文化等产业。从1986年到1991年,日本企业和政府共向美国一些著名高等学府投资1.75亿美元;甚至向华盛顿的五大思想库投资540万美元,以此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另外诸如高尔夫球场、职业棒球队等,财大气粗的日本人也都照单全收。

知识链接:华盛顿的思想库

华盛顿的思想库有时也被称为“智囊机构”,其功能是开发研究课题、撰文出书、协助与公共政策问题有关的论证。这些研究机构的专家经常受邀出席国会听证会,白宫咨询会,很多机构还被视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权威。一些长期在公共政策辩论中发挥作用的华盛顿著名亚洲问题智囊机构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国会研究服务部、霍普金斯学会、美国和平研究所、美国企业研究所、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新美国安全中心、全国亚洲研究所、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华盛顿全球咨询公司等等。

统计显示,从1985年到1990年间,日本企业总共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案中,有18起是针对美国公司的。短短几年间发生的这一幕幕,令美国人应接不暇。在亲眼目睹了众多本国的大公司、大产业迅速改头换面,由日本人充当老板之后,美国社会的反响十分激烈。对于日本人的收购狂潮,一些美国报刊称其“经济珍珠港”,有的则哀叹美国“引人注目的资产全都被日本购买去了”。当时,多数美国人都在惊呼日本人在“购买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甚至担忧“总有一天日本会收购走自由女神像”。

而在美国,那些把资产卖给日本人的商人被指责成唯利是图的贪婪之辈。舆论认为这些人目光短浅,为了赚钱不惜出卖美国的象征,他们只关心自己当下的收入,而丝毫不关心国家未来的长久发展和经济安全。于是不断有人呼吁政府出面制止日本人的大肆购买,以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还有人要求政府设法防止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被不计成本的日本人不断抬高。总之,当时的美国几乎充斥着一片哀叹之声。美国人感到自己正开始被咄咄逼人的日本赶下世界头号强国的位置,许多人至今还认为:日本是唯一一个两次“入侵”过美国的国家——除了偷袭珍珠港,就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大举“购买美国”。

对于日本人而言,则是自卑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很多日本人为自己在世界范畴内的疯狂购买沾沾自喜。多年来只能对美国唯唯诺诺的日本似乎看到了自己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一时之间,日本变成世界上最风光无限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