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青少年必读:心理学入门大全集
10395500000031

第31章 思维心理学——会思考才能赢(5)

将思考的问题或对象从纵的与横的发展方向上进行思维加工就是纵横思维法。就是说遇事时横竖多想想,有哪些因素,哪些可能性,哪些可行的办法,拿出些新点子,以使思路开通,少出差错。例如,我们评价一个同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他过去和现在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要综合考虑他德、智、体、美、劳等的发展情况。现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不仅要考虑上、下级对他的评价,而且要考虑跟他同级人员对他的评价。从纵与横的两方面去把握事物就会全面深刻,在学习中应该多运用这一方法。纵横思维法也可以分成纵向思维法与横向思维法两种。

2.逆向思维法

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改变人们通常只从正面去探索的习惯,这种反过来从完全对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维法,可以说是“背道而驰”或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去看问题,往往产生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观念。正反两方面多想想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们算数时都是从右向左算,史丰收改为从左向右算,从而创造了速算法,被称为史丰收速算法,他的速算能力和速算方法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评价和公认。

为了有效地清除灰尘,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研究除尘设备了。首先想到用“吹”的方法。1901年,在英国伦敦火车站举行了一次“尘吹”的实验。当这种除尘器在火车厢里启动时,灰尘到处飞扬,使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参观者中有一个叫郝伯·布斯的技师想:吹尘不行,那么反过来吸尘行不行?于是,他就决定回家试一试。到家以后,他用手帕蒙住口鼻,趴在地上用嘴猛烈吸气,结果地上的灰尘都被吸到手帕上来了。试验证明,吸尘的方法比起吹尘来要高明得多。于是利用真空负压原理制成的电动吸尘器就在这一年诞生了。

在许多场合,把思维的广度扩展一下,变换一下思维视角,便会引发一连串的创意。

司马光砸缸,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其实,司马光砸缸的行为就是逆向思维的结果。因为,一般人遇到如何从水缸里救人这样的事,都是从“如何使人离开水”这个方向想。但是当时他所处的具体情况根本不允许他这么做,在那千均一发之际,司马光急中生智,瞬息间掉转了思考的方向,想到了“如何使水离开人”,想到用石头砸水缸。

坦桑尼亚是一个拥有大片热带草原、各种珍奇热带动物的国家,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却没有为它的国家动物园吸引来众多的游客,只能依赖政府的补助。如何摆脱困境,一度成为动物园全体成员大伤脑筋的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动物园的一位工作人员从报纸上一则消息中获得灵感。据报载,坦桑尼亚有一个偏远乡村,村民常遭狼的袭击,而当地居民一般没有住房装门的习惯,因此大人外出时,很担心留在家中的孩子的安全。一位女主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到铁铺里打制了一个铁笼子,外出时就把年仅2岁的孩子锁到铁笼子里。一天,她从外面回到家时,居然发现一只恶狼围着铁笼子团团转,于是,她拿起木棍将恶狼赶跑了。

看罢消息,工作人员想:如果对动物元的游客和观赏的动物换一下位置,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游客坐在汽车中观赏动物,岂不更有趣、更具吸引力?

他很快把这一构想向有关负责人提出,建议很快被采纳并付诸实施。于是让人们可以在车中近距离尽情观赏大摇大摆擦身而过的老虎、迈着优雅步伐散步的大象、在草原上奔驰的成群野马以及伸着懒腰的狮子。

此招一出,果真不同反响,从世界各地来感受动物的游客如织、络绎不绝,坦桑尼亚的国家公园因此名声大噪,享誉全球。

在学习科学理论时,对前人的理论进行实验或实践以证明前人理论的确实性,称为证实法;有时也从另一方向考虑,即通过实验或实践证明前人理论的不确实性或不科学性,称为证伪法。对已有的理论观点进行肯定性的证实或抱有怀疑态度的证伪都是重要步骤。每个同学都应学会证实和证伪两种思考方法,学会从逆向考虑问题。

逆向思维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易产生奇异思路的方法,常常出奇制胜,使人创造出新的思想,做出突破性的贡献。

3.分合思维法

分合思维法是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在思想上将它们分解为部分或重新组合,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运用分和思维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当时最大的秤只能称200斤重量,而一只象上万斤,如何称呢?似乎不可能。曹冲用木船为媒介,把大象分解为等量的石头,分别称出石头的重量,再加到一起,不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了吗?这是一个典型的分合思维法的例子。帽子与上衣连起来组合成新的款式,上衣与裤子连起来组成背带裤,上衣与裙子连起来成为连衣裙。收音机与录音机连起来组成收录机。橡皮与铅笔粘在一起成了新型铅笔,据说发明这种铅笔的人是个穷画家,穷得连橡皮头都舍不得丢掉,把它粘在铅笔上,因而成了一项发明,报了专利,穷画家一跃而成了大富翁。这便是分合思维法的妙用。

分合思维法可以分为分解思维法和组合思维法两种。分解思维法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无用的因素分离出去,把有用的因素提取出来,加以利用;组合思维法可以由组合而创新。二者都是很有用的创造技法。

4.质疑思维法

质疑思维法就是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受传统理论的束缚,不迷信书本和专家权威,也不盲目从众。勇于提出问题或者敢于挑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乱说,而是在认真学习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喜欢质疑的人总是能够取得成就的。

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就说明这个道理。希尔伯特是一个想像力异常丰富、善于提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作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一举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的23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它们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为此,希尔伯特总结道:“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小的时候,大家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但是长大以后,就习惯了接受周围的现状,再也提不出“为什么”了。在学习中,经过认真思考,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学,就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继承和肯定;问,就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质疑和否定。

我国明代学问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提出新看法、新观点,建立新理论,这就是立论。质疑和立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阶段。有人说:质疑诚可贵,立论价更高。质疑使人将信将疑,立论使人心明眼亮;质疑使人千回万转,立论使人豁然开朗;总之质疑只是宣告旧理论有毛病,立论才能宣告旧理论的死亡,新理论的成立。

在培养发散思维的过程中,首先是要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扩大观察的范围。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要破除各种思维定势,从多方面考虑,把思维的对象放在更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虑,从而有可能发现它的更多的属性。比如说,把气象预测纳入到企业经营决策的思考范围。日本经营电冰箱和空调器的厂商,都设立了专门研究和测算气象的机构。他们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得出了气温变化与产品销售额浮动之间的关系:夏天的时候,30摄氏度以上的天气每多一天,空调的销售量就能增加4万台。德国的一些啤酒公司也发现,当气温高于24摄氏度的时候,啤酒开始动销,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啤酒将增加230万瓶的销售量。我们经常自以为是的想法,可能使我们错失了很多奇妙的发现。当我们欣赏西方落日的余辉时,却错过了东方的壮丽美景。思考的过程也是如此。我们不妨把目光转向另外一个角度,扩大我们观察的对象,创意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脑海。

发散思维是创新的源泉,研究发现,影响发散思维顺利发展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

(1)、按现成答案。当人们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思考时,已有的答案往往会妨碍了思维向其他方面的扩散,不能想出更多更好更新颖的方案、方法来以供选择。解决这个障碍的办法是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事多思。

(2)、循规蹈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帮助人们完成“方圆”的必要的规范约束,但是日常的许多规矩却使人们的思维被限制,尤其是那些陈规陋习往往是扼杀科学、束缚创造的祸首。对付的方法是跳出旧俗,突破框框,勇于“反常”。

(3)、“从众”、“认同”心理。从众心理和认同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从众、认同的心理现象是发散思维的克星。要想克服它,就要提倡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4)、怕出差错。有这种想法的人就不敢多想,因为发散思维想出来的办法和方案很多是没有先例的,是新颖独创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怕出差错的人谨小慎微,思维也就无法放开。这就要求更新观点,勇于思考。发散思维不是科学家、专家们所特有的,一般的人都具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比如,尽量多地列举曲别针的用途),发散思维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总之,发散性思维是多方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它同单一、刻板和封闭的思维方式相对立。它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物。发散性思维仿佛具有众多条的“触角”,不拘泥于一个方向、一个框架而向四面八方延伸,使我们的思维纵横交错、构成丰富多彩的、生动的“意识之网”,而这张网可以迅速、灵活地“编”出多种多样的“意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