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素质形象意志决定成败
10395900000012

第12章 做个真诚达礼乐观向上的成功者(4)

一位老奶奶接到她10岁孙子的一封信,信上孙子说:“亲爱的奶奶,那身您亲手为我编织的毛线套装,我真的特别喜欢。可是毛衣太小我穿不上,所以我把它送给了小波。围巾阳阳他围起来正好,而我自己用的话有点太长,所以我就送给了他。小岩的手比我的大,您的手套简直像是比着他的手织的,我的手要是再长几年,一定可以戴上它,但是小岩今年恰好想要一副您织的那种手套,所以我把它送给小岩了。最后只有那顶帽子我自己留下了,虽然谁也戴不了它,的确很可惜,但是它真是件最漂亮的礼品,我会好好地将它珍藏着的。奶奶您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时间我们会回去看您的。爱您的蓁蓁。”

二十年后,长大成人的蓁蓁,从箱底翻出那顶“谁也戴不了”的帽子,10岁那年的信她也许一点儿也不记得了,但是慈爱的老奶奶,却是一直记在了心上,它就像一个小小的绳索,引起蓁蓁怀念的心情,回想起了超出这顶帽子之外的许多点点滴滴来。

我们也许无法计算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但总有那么几样东西牵动着记忆;我们也许无法理清别人的馈赠,然而历经周折,却始终不忍丢弃那些生命中的“宝物”。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人生的珍藏不外乎一个“情”字。人世间真情难得,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人世间万物难计,但是一个人一生能得到带有真情的物件可数。

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路在前方,想必获得真情的机会还有很多,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生活中的点滴,真情就像一条河,汇聚起生活的点点溪流,也许仅仅是在细节上、在不经意间,我们就让这溪流干涸或者是让它汇聚成海;真情就像一杯酒,需要有耐心的酿酒人调制,一旦酿制成功、储藏得当,酒就能越陈越香。等到成人之后,我们就能体会到:获得真情实在是一种幸运,挽留真情并不是那么容易。珍惜人间真情,就在那点点滴滴汇集成生活的细节之中,还有那一件件小小的珍藏品里。

下面这个成长的故事里,生命中那么有分量的父子之情,就这样凝聚在一根小小的烟斗上: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全家七口人靠父亲那微薄的工资来打发日子。但那时候的父亲在我印象中,那微秃的头上戴着一顶滑稽的帽子,手里拿着一根英式手杖,永远带着微笑的嘴里还叼着一个玉龙烟斗。这个他永远离不开的物件,听说是宋朝传下来的传家宝,父亲对它非常喜爱,曾对我说就是穷到要饭的地步,也不会卖掉它的。

但是当有一天,我终于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冒着小雨从外面赶回来的父亲,笑呵呵地从怀里拿出一沓钱递到了我的手上。我疑惑了半天才发现:父亲嘴角的烟斗没有了!父亲心爱的传家宝、我曾祖父留下来的宝贝玉龙烟斗,此刻不在父亲的手上。我什么话都不用说出口。泪水早已噙满了眼眶。父亲尴尬地笑了笑,故作轻松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小烟斗现在我留着比起你上学,那可真是叫没有半点用处啊。烟嘛咋吸不是吸?以后你有能耐了,这烟斗今天也卖得值啊!”

但是我知道,这个小烟斗对于父亲,哪是像说得那么轻松。虽然现在比起我上学,好像是我的前途更重要,但是在父亲的情感里面,它又何尝不凝聚了深厚的感情呢?斗转星移,我大学毕业了,然后十年也过去了,我的父亲则已是垂暮之年的老人。在父亲80岁生日那天,我把花费五年时间找到的那个玉龙烟斗,交到了父亲的手中,我说:“爸爸,这个烟斗我一直记着呢,没有它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我把它交还给你,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

如今父亲已经故去,烟斗回到我的手上,父亲说要让它代替他伴我同行。于是,我一直将这个烟斗带在自己的身边,即便是出差到国外。看到这个小小的烟斗,已经历将近半个世纪的我,觉得世事再如烟,那份沉甸甸的感情却是一点也不变……

生命中真情的凝聚,并不全是在这样贵重的物件上,也许仅仅是毫不值钱的东西,一样可以传达出无价真情。这个故事里的一根裤腰带,一样无言地诉说了无限伟大的母子之情:

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了。马上就到发车时间,这时只见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带,把儿子的旅行包重新扎好。解裤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母亲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后,儿子还一直把母亲的那根裤带珍藏在身边,也无数次想像没有裤带的母亲,一个人返回几里地的身影……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父母会为孩子保存童年时的物品:衣物、玩具、最初的学习成绩单、从学校带回的礼物、第一个练习本,乃至记录孩子成长历史的照片、录像带……这点点滴滴也都是爱的珍藏。

不仅是在父母子女亲人之间,还有老师同学朋友之间,也一样有着许多值得珍视的感情。珍惜这些情感,我们的生命之旅因此才变得生动、丰富和有意义。珍藏这些凝聚真情的物件,也是我们回赠别人感情的方式。

把爱无私地奉献和传递,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开始:比如一个微笑、一声友好的招呼……把爱仔细地收藏和表达,从珍藏一件件小小物品开始,比如一顶祖母送你的帽子、一个父亲的烟斗、一根母亲的旧裤带……

热爱生活

生活像一个万花筒,包含着五彩缤纷,它一方面给人以应接不暇的美景,同时又给人以难以应对的迷惑。当享受生活的快乐时,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当面对着生活的不如意时,我们经常会抱怨:人活着真是不容易,人生真是艰难。有人说:“心灵往往在头发灰白之前就已经衰老。”因此不难理解,即便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在这个飞速运转的世界里,也会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活就是这样,任何人都不能因为生活不如意就轻易放弃生活,舍弃自己的生命。事实恰恰相反,求生存才是人的本能,尤其是一颗年轻充满生命原始活力的心,因为更容易兴奋,对各种事物都更加热情有加。所以热爱生活的人,必定既有高兴快乐的时候,也有痛苦伤心的时候。同时,由于对生活的热爱,会激发他对未来生活的好奇、探索和思考。

热爱生活的人,首先就是热爱生命。对于他们来说,生命是无价的宝藏,而失去生命的乐趣,是人生最悲哀的一件事情。即使拥有名声、权力与财富,但如果不能享受生命的乐趣,爱情不再甜美,工作不再有劲,生活不再新鲜,生命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热爱生活,包括能接受并战胜各种磨难,同时又能充分地体会到生命中的各种乐趣。

因为生活中表面的东西太多太纷繁,许多人往往舍本逐末,最基本的根基——生命——却被忽略了。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成功和健康的人生,讲求速度的现代人常常忙得团团转,被时间的巨轮追得透不过气来,他们相信只有忙碌才能带来充实的人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就是不怠慢每一秒钟,忙着上课考试,连度假也是争分夺秒,生命的乐趣就在一连串的赶、追、跑中被自己无情地剥夺了。很少有时间思考自己这样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是考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份高的收人或者考上大学就是功成名就吗?

其实这些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家长会对孩子说:努力,努力,再努力,为前程而奋斗。以前是为人民服务,现在是个性化时代,鼓励自我实现,利己的同时利他。虽然这些都对,但都恰恰遗忘了一点,就好像我们看到满天的星星却忘了天空一般。这“天空”便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做一个快乐的人。我们常说生活是一门艺术,每一种艺术都讲究创造与品味,都需要创造者投入时间和心思。匆匆忙忙地过日子,永远没有喘息的时候,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粗糙了。真正的生活应该是精致而美丽的,在于无穷的体验过程,也就是生命的过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朝圣者行走在赶往圣地的路上,长途跋涉,肩上的大包小包让他们一个个气喘吁吁。在人群中,惟独一个背着自己弟弟的小女孩神态自若,步履轻松。同行者很奇怪,问小女孩她为什么不累呢,小女孩微微一笑,说:“你们背的是包袱,而我背的是生命啊!”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忘记了活着的目的,常常把一些最本质的东西遗忘了。印度思想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子合脚时,脚便被忘却了。事实上常常如此。

有个年轻人,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吃了无数的苦,流了无数的汗,当他进入老年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成了百万富翁。谁知一场意外将老年的百万富翁永远地固定在豪华的床上,靠着氧气瓶苟延残喘地生活。有一天,阳光明媚,老富翁从开着的窗户上看出去,不远处有一个年轻的农民正在阳光里忙碌着,农民那一身健壮的肌肉仿佛是生命最自豪的宣言。老富翁不禁潸然泪下:我宁愿用我的万贯家财换取他那健壮的身体。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当我们拥有一切却要失去生命的时候,我们才觉得生命的珍贵,才会想起这一辈子亏待生命的地方太多了,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好好热爱自己的生命。欲望无限,生命有限,知足常乐,其乐融融。

在感动中成长

带着2005年这一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更带着沉淀在心里的那一份感动,“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幕幕闪过:从容的杨利伟,无畏的钟南山,博爱的高耀洁,真诚的巴金,清廉的梁雨润,坚毅的达吾提·阿西木,忠诚的衡阳消防兵,关爱的成龙,执着的陈忠和,正义的尾山宏。他们虽然都是平凡的人,但却体现了震撼心灵的非凡人格力量,并以不同的方式,深深地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现代的人,很少想着为别人去多做点事,而是想着怎样让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有些美好的品德悄悄走远了,当看到别人为他人奉献时,心中才会产生一种感动。而感动别人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正在感动别人。像那些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他们仅仅是用自己最本能的行为,就让所有的有良知的中国人为之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不禁会问:到底什么样的人会感动别人?是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吗?是为别人做了很多吗?是为了工作什么都不顾吗?是忍受无尽的痛苦吗?感动别人不是故意去做一些引起别人感动的事,而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做事。感动是情感的共鸣,也是心灵的震撼,又是精神的升华。人在感动中成长,社会在感动中进步。其实,感动与被感动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并无千里之遥。当一个人受到感动后,他能主动地接近或超越感动者,他就会成为感动人的人。

感动的事第二次看到,是不是就不感动了?不是!感动的事,不管看多少遍,都能让人体会感动。现在的人,可能都忙着自己的事,根本没时间去想别人,于是多少变得有点麻木,只关心自己的事,更不会花时间去做感动别人的事。其实,感人的事,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得到;只有融人角色里,才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是在不知不觉间,就这样丧失了感动的情结,甚至在中小学生这样的人群中,感动的土壤也变得异常的贫瘠,感动的空气正变得出奇的稀薄。日前,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组织下,某中学进行了主题为“什么事使我最感动”的问卷调查。令人担忧的是,从这次回收的2000多份调查问卷中,竟有54%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容易被感动的人”或“不知道什么是感动”;另外,只有28%的同学被革命先辈或先进人物事迹感动,如“老师在班上讲雷锋的故事,同学会……”一题中,不少学生都选择了“雷锋故事很老土、过时”;超过50%的同学会被电影、电视剧的剧情感动,最让同学们感动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被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真实但不起眼的“小事”所感动,如:“考试考砸了,爸爸妈妈不但没有骂我,反而鼓励我;”“放学下大雨,奶奶给我送伞,自己却被雨淋湿。”

在“你曾经做过哪件事令父母最感动”一题中,不少学生交了“白卷”。此外,还有不少学生在“假如班上的同学知道你家里很穷,连汽水也舍不得买,呔多数同学会……”一题中,选择“背地里嘲笑你,看不起你”或“把你看成‘异类’疏远你”。不少家长和老师都反映,现在很多孩子都不懂得感动。他们面对《我为……而感动》的作文题,常常抓破头皮也想不出该写什么,最后只能编出“钱包失而复得”、“在马路帮助老奶奶”之类的“感人故事”。

这项调查至少表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感动情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淡漠并且低龄化。正是鉴于独生子女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起“感恩教育”,如给学生布置了为父母洗脚、做饭等“感恩作业”;扮演孕妇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等。上海市教委颁发的第三版《中小学生守则》中,更是列入了“学会感恩”等条款,“感恩”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填补了以往教育内容的一个空白。

对于这样的现状,这些努力无疑都是及时和必要的。尤其是我们年轻的朋友,在受教育的同时,自身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反省呢?时势造英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感动而且经常被感动的时代。一个人有了高尚的精神作支撑,他就会做出感动人的事,就会成为感动人的人。一个国家,有先进文化的正确引领,这个国家就能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就会感动整个人类世界。

感动,就是一种感觉,一种让人心动的感觉,是一种自己没有想到、没有做到的感觉。自己做到了,估计就没有感觉了。感动别人的人没有被自己感动,是因为已经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所以不要嘲笑别人的行为,而要学会感动。嘲笑别人只能说明还没理解别人行为的意义,其实恰好是在嘲笑自己的无知;而受到感动的同时也是心生感激的时刻,我们会一边噙着热泪安抚自己,一边振作精神去做不息的跋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已经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了,但在今天这个到处都充满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社会中,不得不老调重弹。也许我们还没有忘记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到中午起床后,管理员阿姨就会帮小朋友穿衣服,当然还会加上一句“会自己穿衣服的小朋友自己穿好衣服”,这时总会有人无助地喊“×老师,我不会穿”。于是阿姨只好一个一个地帮他们穿好衣服、裤子。可是接下来的日子,不会穿衣服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原来那些会自己穿的小朋友也变得不会穿了。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