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打工中积累资本
10397100000040

第40章 从一双筷子到千万富豪

40美元淘金海外

23年前,我在上海的一家缝纫机厂做翻砂工。这是一份极为辛苦的工作,每天下班吐出的痰都是黑的,而一个月的工资是17元8角4分。我小甘心自己的青春就这样度过,暗地里下决心要出人头地。20多年前的上海,已经悄悄地兴起了学外语的潮流。那时,已经有很多人学习英语,日语也热门起来,但是德语还很少有人学。直觉告诉我,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我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德语进行学习。

1983年,我写信给奥地利的远房亲戚,希望能办签证到奥地利,并且跟亲戚保证绝不会给他添任何麻烦。办好签证后,我随即向朋友们借钱,朋友们一百、五卜地帮我凑够了飞机票。这年6月的一天,我怀揣着40美元,带着母亲为我准备的一包泥土前往欧洲。那时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不确定。

尽管奥地利不过是一个处于叶欧和西欧之间的小国家,但是对于从未出过国的我来说,仿佛来到了人间天堂。但是另一方面,国外的先进富裕与国内的落后贫穷所产生的剧烈反差使我深受刺激。我迫切地想任奥地利站稳脚跟,在这个小国家里开始新的人生。

我在奥地利人生地不熟,思量着怎样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先从国家邮局里买了一本电话簿,开始四处打电话求职。我的运气还不错,在大约六七个电话之后,我找到了一家名为“熊猫饭店”的中餐馆,在那里开始了洗碗工作。这份工作解决了我的生存问题,同时也借此归还了出国前朋友们一百、五十凑的钱。

小筷子大生意

然而,我并不满足于在台湾老板开的中餐馆内洗碗。慢慢的,台湾老板的促销手段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位老板从台湾进很多工艺品,如端午节用的香包、风筝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如果客人消费满500先令,他就会送给客人这样一件小礼物,奥地利的顾客们都感到很满意。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奥地利街头的那些广场上,有人画画,有人卖唱?

既然奥地利人那么喜欢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那我能不能把中国的工艺品拿到广场摆地摊?我顿时动了心思。鉴于经济条件,我必须找到一种本小利大的中国工艺品。突然,我想到了筷子。于是我托人从杭州买了成千把的竹筷。我把筷子拆成双,然后用上海带来的带子打成蝴蝶结,在广场摆起了地摊,一双筷子可以卖到15元至20元之间,生意出奇的好,甚至有很多奥地利人买了我的筷子钉在墙上,作为工艺品装饰。尝到甜头的我又托内地朋友到杭州进了更多的货,真丝手帕、真丝领带、真丝衬衫,由于我的定价并不算太高,货品极其好卖,而利润仍可高达400%、500%以上。小有所成的我感到老是在广场上摆地摊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扩大经营,我到商场里租了一个柜台,这个柜台在自动扶梯下面,只用付一个柜台的钱,而扶梯背面的斜坡则是天然的展示台。为促进销售,我雇了一个当地人看柜台。于是我一边在中餐馆打工,另一边又在当老板。这段经验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生意要区别对待——对于像中国饭店,请外国服务员,生意肯定不会好,外国人来端菜,顾客会怀疑不正宗;但商场不一样,在零售业上,本土人之间更容易沟通。就这样,小小的筷子开启了我在奥地利的经商史,可以说一双小筷子帮我在奥地利掘到了第一桶金。

德国的机会

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这些做不大的小生意。1987年,幸运之神又降临到我的身上。当时,中国邮电部下属的一个上海工厂与比利时正在合作一个合资项目(这即是后来的止海贝尔公司),专门生产连接器的德国德贸丰(DMF)从中看到了中国的商机,想做相关的配套服务。有一天,DMF老板在我就业的中国饭店吃饭时,发现我不仅精通德语而且熟悉不少商业知识。他当即邀请我加盟DMF,我感到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马上接受了他的邀请。借此,我离开了餐饮业,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难得的经历。由于要打开中国市场,外国老板必须教会我如何向大客户销售自己的产品,在这家德国公司,我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和培训,逐渐成长为一个开拓中国市场的先锋。

这时的我已不再是一个小业主。在德国的DMF公司,我要面对大型企业的销售代表,需要的是专业的销售技巧。另一方面,日耳曼民族的优秀品质也熏陶了我,在这个重工业、轻工业、电子工业极为发达的国度,我深受洗礼。

再后来,我进入美国ATF的德国公司工作,在这家全球知名的公司工作,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接触到保险丝等电气产品,事实上,这段工作经历也给日后创业的我带来了很大帮助。

在德国期间,我进入慕尼黑大学主修国际经济专业。在这里,我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学会了西化的思维,以便更容易地与西方人交流。而这些,更为我日后创业作好了文化上的铺垫。

70元的订单

中国的电子、电器产品正在兴起,这一行业必定大有可为。基于卜述判断,1994年我回到了上海,创立了查尔斯实业有限公司。这家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创立之初仅有一个很小的店面,甚至不到如今总裁办公室的三分之一。

创业的日子很艰难。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公司的第一笔生意是70元的单子,这是在跑了很多市场之后的第一个收获。但我坚信,事业终会有起色。

事实上,由于有异国他乡的经历,好运很快降临。1997年,我获得世界第一大保险丝企业——美国力特保险丝(Littelfuse)公司的保险丝总代理权。这个代理权的获得,直接让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营业额成倍增长,利润不断翻番。企业从此驶上快车道。1999年,我获得台湾太联事业股份有限公司(AUK)的连接器代理权;2002年,又获得台湾凯士士(KSS)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配线器材和接线端子的代理权以及日本多种电子电气产品的经销权,甚至连赫赫有名的世界照明巨头通用电气(GE)、飞利浦(PHILPS)的一些产品,也将我的公司指定为亚洲供应商。

从一问办公室到三间办公室,从三问办公室到一层楼,从一层楼到一幢楼……办公场地的不断扩大见证着企业发展的不断兴盛。而在此期间,我将德国所学用于企业管理上,特别是德国人对于细节的注重。

在德国公司,接待客户时都用小瓶子的容器装干点心,客人来了之后,给你一杯咖啡,我感到谈生意时,双方距离一下近了很多。如今所有的会客室,甚至连门卫处都有糖果,让客户有更亲近的感受。我始终觉得今天没做成生意,并不意味着以后没有机会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