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10398200000036

第36章 最佳办事技巧五法(6)

因此,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下属能够各尽其才,各尽其能,为你的事业而奋斗,就必须敢于起用他们,让他们的才华铸就你事业的辉煌。

嫉贤妒能终将失败

人都不可能是全才,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敢于用比自己强的人。嫉贤妒能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建安五年春,袁绍厉兵秣马,准备率10万大军攻伐曹操。

袁绍的谋臣田丰认为此举不足取。便对袁绍说:“现在徐州已破,曹操军队锐气大增,不可轻敌,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

袁绍头脑发昏,哪里肯听!

田丰再谏,袁绍发怒了:“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田丰仍在劝诫袁绍:“若不听臣良言相劝出师不利。”

袁绍大怒,将田丰投入大狱,率军出征。结果,官渡一战,袁绍被曹操杀得人仰马翻,大败而归。

这时,狱吏来见田丰说:“与君贺喜!”

田丰说:“何喜可贺?”

狱吏说:“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

田丰很了解袁绍的为人,他笑着说:“吾今死矣。”

狱吏很吃惊:“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

田丰说:“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袁绍回来果然以谣言惑众的罪名将田丰杀了。

袁绍杀田丰,充分显示了他嫉贤妒能的狭隘心胸,从而也说明了他最终为曹操所灭。乃是势所必然的事情。

英国有个政治学家叫帕金森。他写了一本名叫《官场病》的书。其中谈到,官场上有一种通病:“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级递减’,一流的找二流的当部属,二流的找三流的做下级,愚蠢的下属多多益善,精明的对手往往被拒之门外。”后来,这种病就被叫做“帕金森病”。为什么要找比自己差的人呢?因为这样的下属往往有一大优点,就是“听话”。

尖刻之话要少说

虽然说“沉默是金”,但是人与人相处,不能始终默不作声,即使是最沉默的人,在必要时也不能不说几句话。说话是沟通彼此情感的最好工具,你善与熟人讲话,不算本领;能与生人讲话,说得倾心如故,相见恨晚,才是你的本领。既然说话的目的在于沟通情谊。当然应力求避免说话不讲分寸而失人和。古人所谓“片言之误,可以启万口之识”。而一般初涉人世的后生,说话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在说话以前,先得想一想,对方愿意听的话,才出口谈之,对方不愿听的话,还是不说为妙。所谓不愿听的话,也有很多种情况:老生常谈,他是不愿意听的;一说再说,耳熟能详,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心境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主张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无关,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有利害冲突,他也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隐私,他更是不愿意听的;尖酸而又刻毒的话,是他最不愿意听的。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说话,你觉得不入耳,千万别以眼还跟,以牙还牙,那样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大众的箭靶子。所以说话尖刻,足以伤人情,最后的结果却是伤了自己。因此,对尖刻的话,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一定要报以尖刻。与你无关的固然不该予以反击,即使与你有关的,也应该淡然处之。何况对方的说话行为,如能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也未必与你有不利,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有理不在声高

不能说凡是发怒的人,看法都是错误的。而是说他不懂得如何掌握表述自己见解的分寸。讨论问题的原则是: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从容的声音,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如果我们能让自己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讨论就不至于上升为争吵。

如果我们的声音渐渐提高,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来,就是一种伤害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到树后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赢得一场争吵而失去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争吵使人们分离,而讨论却能使人们团结在一起。

争吵是野蛮的,讨论则是文明的。

有的时候,辩论乃至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友谊和婚姻中也难免发生口角,但裂痕却可能隐藏下来。家庭中的情感宣泄有时可能有助于解除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场雷雨能把一场暑气一扫而光。然而即使如此,争吵及其弥合也最好是在私下进行。

办事不能乱说话

办事不能乱说话,这是要切记的。大家知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邦,所以老于世故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可以不开口的,就情愿学金人之三缄其口,实行其“庸人之谨”。比如他的隐私惟恐人知,你说话时偏在无意中说出他的隐私,基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道理,他会认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隐私,恨你入骨。这是说话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别有用心,他对自己的用心,极力掩饰不让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他非常不利。你如与他向来熟悉,对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虽不能断定你一定明白,然而终究会对你感到十分疑惑与妒忌。你处于这种困难境地,绝不可对他表明绝不泄密,那你将如何自处呢?你惟一的办法,只有假装耳聋,若无其事。而这就是说话的第二忌。

他有阴谋诡计,你却参与其事,代为决策,帮他执行。从乐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从悲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谨慎地保守秘密,从来不提及这件事,不料另有智者猜中此事,对外宣告,那么你无法逃掉泄密的嫌疑。你只有经常接近他,表示自己绝无二心,同时设法侦察泄露这个秘密的人。这是说话的第三忌。

万一对方对你尚无深刻的认识,不十分信任,你却极力讨好他,对他说极深切的话,假使他采用你的话,然而试行的结果并不好,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试行结果很好,他对你也未必会增加好感,认为你只是偶然看到,实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可算你的功劳,所以这个时候还是不说话为好。这是说话的第四忌。

他犯有错误被你知道,你便不惜声援正义,直言进谏。他本来就已觉得愧疚。惟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觉惭愧,由惭愧而忿恨,由忿恨进而与你发生冲突,你不是凭空多了一个冤家?所以,即使告之,也应以婉转为宜。这是说话的第五忌。

对方成功乃计出于你,而他是你的上司,他则必会深恐好名声被你抢去内心惴惴不安。你知道了这种情形,就应该到处宣扬,逢人便说,极力表示这是上司的善谋,这是上司的远见,一点也不要透露你曾经出了什么力。

对方不能做的事,而你认为应该做,就算强迫也要让他必须做到;对于某事,对方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或业已骑虎难下,无法中止,但你认为这事不应该做,就算勉强也必须中止,像这种情形,都是强人所难。你勉强他一定要做,勉强他一定要中止,原本是善意,尽一份挚友之责,心地光明,无可非议。但事情已经如此,虽然勉强也不会有效。如果你在道义上,认为不该熟视无睹,不妨进言婉劝,使他自己觉悟,由他自己自觉去中止,这才是上策。万一他不愿接受你的劝告,你也只好见机行事,适可而止,否则过于强求。只是徒伤感情罢了。

克服说话的毛病

在办事中你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人在说话中有一些毛病。虽然这些毛病不具有决定意义,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大大影响谈话的效果。

一般人在交谈中常常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用多余的套语。有些人喜欢在交谈中使用太多不必要的套语。例如,一些人喜欢在什么地方都加上“自然啦”或“当然”一类的词句:另一部分人喜欢加太多的“坦白地说”或“老实说”一类的套语:也有人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吗”或“你听清楚了吗”;还有人喜欢老说“你说是不是”或“你觉得怎么样”,如此等等。

像这一类毛病,你自己可能一点也不觉得,要克服这类毛病,最好的办法是请朋友时刻提醒你。

第二,有杂音。有些人谈话本来很好,只是他的言语之间掺上了许多无意义的杂音。他们的鼻子总是一哼一哼地响着,或者是喉咙里好像老是不畅通似的,轻轻地嗽着,再不就是在每句话开头用一个拖长的“唉”,像怕人听不清楚他的话似的。这些毛病,只要自己有决心,是可以改正的。

第三,谚语太多。谚语本来是诙谐而有说服力的话,但谚语太多也不好。用谚语太多,往往会给别人造成油腔滑调、哗众取宠的感觉,不仅无助于增强说服力,反而使听者觉得累赘。谚语只有在恰当的时候使用才能使谈话生动有力。在使用谚语时,我们应尽可能使其恰当。

第四,滥用流行的字句。某些流行的字句,也往往会被人不加选择地乱用一番。例如,“原子”这个词就被滥用了,什么东西前面都牵强附会地加上“原子”,“原子牙刷”“原子字典”,“原子”这“原子”那,使人莫名其妙。

第五,特别爱用一些词。有些人不知是因为偷懒,不肯开动脑筋找更恰当的字眼,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特别喜欢用一个字或词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而不管这个字或词本身是否有那么多的含义。例如,许多人喜欢用“伟大”这个词。在他的言谈中,什么东西都“伟大”起来了。“你真是太伟大了”“这盆花太伟大了”“今天吃了一餐伟大的午饭”“这批货物卖了一个伟大的价钱”等等,给别人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多记一些词汇,使自己的表述尽可能准确而又多样化。

第六,太琐碎。许多人在谈话的过程中琐碎得令人讨厌。例如,讲述自己的经历本来是最容易讲得生动、精彩的,很多人也喜欢听别人讲亲身经历。但是许多人讲自己所经所历的时候。一味不分主次地平铺直叙,觉得自己的所经所历样样都有味,都有讲一讲的必要,结果反而使听者茫无头绪,杂乱无章,索然无味。

讲经历或故事,要善于抓重点,善于了解听者的兴趣集中在哪一点上,少用对话。在重要的关键点上讲得尽可能详细一些。其他地方,用一两句话交待过去就算了。

第七,喜欢用夸张的手法。夸张的手法可以产生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不过,我们不能把夸张的手法用得太过分,否则,别人就不会相信你说的话。

在现实生活中,你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或“最可笑”的笑话,因此,不要到处用“非常”“最”“极”等字眼,否则,当你在无数的“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时,义该如何表示呢?难道你能说“这件事对我是最最重要的”吗?如果你真这样说,别人昕了也会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一向喜欢夸大的人。

除了以上七点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自己谈话时的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努力使各个方面协调、得体。这样,我们就能大大增强自已说话的吸引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技巧

办事离不开说话。有一位商业界的名人,除了做生意之外,他的成功更是企业团体争相效仿的对象。凶此,除了生意往来之外,他还经常受邀到各地演讲。尽管工作及演讲活动是如此忙碌,他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然而,在35岁那一年,医生对他宣布:“你得的是突发性肾炎,这是由于疲劳过度所引起的疾病。你必须暂停工作一阵子!”因此,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他暂停了所有的演讲工作。

一个月之后,他接到某工商协会的演讲邀请。在演讲前夕,他在自己面前放了一台录音机,然后请太太坐在前面,“即使只有一位听众,也可以试一下是否有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就开始模拟演讲,听过模拟的录音带之后,他发现了两个缺点。

一是“嗯”这样舌头打结的声音,听得非常清楚而刺耳。在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这种接不上来而发出的迟疑声,在听众听来非常刺耳。即使是下意识发出的声音,对于一位职业演讲者而言,也未免太丢脸了!

二是“啊”等语尾助词太多了。适当的语尾助词有美化语句的作用,但太多的语尾助词听众非但感受不到柔和,反而会觉得这个人说话的语尾助词也未免太多了吧!

现代人愈来愈重视说话的技巧,市面也出版了不少有关如何提高说话技巧的书籍,不少业务员都有过阅读这一类书籍的经验。然而,却很少有人在看了书之后实际地练习,并利用镜子来检讨自己的缺点。所谓的镜子还包括了反映声音的镜子——录音带,这也可以称之为“声音的镜子”。

利用“声音的镜子”有下列两种方法:

一是利用小型的录音机。这种袖珍型的录音机可以放在公事包内,随时录下与顾客的实际对话,以供事后检讨。或许在剐开始的时候你会因为正在录音而有些不自在,但投人工作之后就会忘记它的存在。事后听听自己的说话方式,就可以发现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是在自己的家中对着镜子,把当天进行过的对话重新表演一次,并录音检讨。

说话的技巧必须由长期的经验累积,不是靠读书,或参加研讨就可以学到的。但是,不能因为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就不去用心学习。除了学习及记住一些技巧与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利用“声音的镜子”来进行自我检讨。

办事的语言艺术

求人办事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口头提出的。人们不难发现,同样的请求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被求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呢?

求人语言要做到诚恳、礼貌,不强加于人(有时还需要委婉)。

所谓诚恳是指要让被请求者感到你是发自内心地求助于他,从而重视你的请求。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所谓礼貌是指应该尽量选用被请求者乐意接受的称呼,像问路、请求让座时,这一点就显得非常重要。问路时,称对方为“老头”“小孩子”,那你肯定一无所获;若改用“老人家”“小朋友”,效果就会好些。

不强加于人是指不用命令、祈使的语气,而多用委婉、征询的口气。例如,尽可能地使用“麻烦……”“劳驾……”“可以……吗”这类句式,即使对相识者也不妨这样。

下面介绍几种运用求人语言的具体技巧,也许会有助于你的请求得到最理想的答复。

(1)以情动人。这一般用于比较大或较为重要的事情上。把对人的请求融入动情的叙述中。或申述自己的处境,以表示求助于人是不得已之举;或充分阐明自己所请求之事并非与被请求者无关,以使对方不忍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2)先“捧”后求。所谓“捧”在这里是指对所求之人的恰到好处、实事求是的称赞,并不包括漫无边际、肉麻的吹捧。求人时说点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是顺便就与所求的事有关的方面称赞对方一下,也不失为一种求人的好办法。

(3)“互利”承诺。这是指在求人时不忘表示愿意给对方以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配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同时也会对求助者多一分好感。

(4)寻找“过渡”。倘若向特别要好和熟悉的人求助,可以直截了当、随便一点。但有时求助于关系一般的人、生人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时,则常常需要一个“导入”的过程。这个导入过程可长可短。视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