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10398200000037

第37章 最佳办事技巧五法(7)

此外,还要尽量防止自己的话无意间冒犯了对方。所以,在有求于人时应事先对对方有所了解,若无意中冲撞了对方,岂非前功尽弃?

说话要有自己的特色

办事要凭嘴巴,既然这样,就要学会说出自己的特色。

无论你谈论什么样的话题,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相配合。

(1)注意自己说话的语调。语调能反映出你说话时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态度。当你生气、惊愕、怀疑、激动时,你表现出的语调也一定不自然。从你的语调中,人们可以知道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好阿谀奉承、阴险狡猾的人。你的语调同样也能反映出你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还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

(2)注意你的发音。我们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由一个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组成,然后加上适当的重音和调整。只有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不要让发出的声音尖得刺耳。我们每个人的音域范围可塑性很大,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单纯,有的浑厚。说话时,你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态度。

有时,当我们想使自己的话题引起他人兴趣,便会提高自己的音调。有时,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也会故意降低音调。但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自身音调的上下限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

(4)不要用鼻音说话。当你用鼻音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让听者十分难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呃”“哼”“嗯”的发音,这就是鼻音。如果你使用鼻音说话。第一次见面时绝对不可能引人倾慕。你让人听起来似在抱怨、毫无生气、十分消极。有些人将“哼”“嗯”这种鼻音视为一种时髦的说话方式,但如果你想让自己所说的话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期望自己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就应尽量少用或不用鼻音说话。

(5)控制说话的音量。当你内心紧张时发出的声音往往又尖义高。语言只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声音的大小与语言的威慑力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迫使他人不愿听你讲话而讨厌你说话的声音。与音调一样,我们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也有其范围,试着发出各种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并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声音。

(6)充满热情与活力。响亮而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以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之感。当你向某人传递信息或劝说他人时,这一点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当你讲话时,你的情绪、表情同你说话的内容一样,会带动和感染你的听众。

(7)注意说话的节奏。节奏,即说话时由于不断发音与停顿而形成的强弱有序和周期性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根本不考虑说话的节奏。而说话时不断改变节奏以避免单调乏味是相当重要的。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重音和语速。法语不同于德语,英语不同于西班牙语,汉语义不同于英语。人们容易认为,诗歌与散文的节奏有很大差别,其实两者的相对区别则在于一种规则与不规则的重读上。诗歌具有规则的、可把握的重音,散文的形式则是不规则的。人们处于一种压力之下时,便会不由自主地使用一种比散文更自由的节奏讲话。

(8)注意说话的速度。在语言交流中,讲话的快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你向他人传递信息。速度太快如同音调过高一样,给人以紧张和焦虑之感。说话太快,以致某些词语模糊不清,别人就无法听懂你所说的内容。

在人际交往中,说话是很讲究的,如果速度快了,会给人一种浮躁的感觉,太慢又会给人一种迟钝或过于谨慎的感觉。因此,应保持恰当的说话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并在说话时不断地调整。当你想和别人交谈时,选择合适的速度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吞吞吐吐,如果这样,你除了被冠以“思维迟钝”之外,也许还会被认为是个傻瓜。偶尔的停顿无关紧要,但不要在停顿时加上“嗯”或紧张不安地清一下嗓子。

培养良好的谈吐

善于说话的人往往容易办成事,因此我们要培养良好的谈吐。

人类用来沟通的工具或媒介,包括语言、文字、态度、表情和姿态。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工具是语言,它占所有沟通流量的90%以上。良好的谈吐,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把彼此间的歧见,逐渐凝聚成为共同的意见。它代表一个人的精神、睿智和学识修养,更重要的是它能增长智慧,使你生活得更快乐。

有位名叫亚诺·本奈的小说家曾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此话说得颇有道理,何故?只要我们观察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谈吐的缺陷往往可能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损及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可能导致父子不和、夫妻离异乃至人际关系的紧张恶化。一个人的谈吐如何,往往决定企业是否愿意聘请他,与之交往,或是否愿意投他信任一票,与之发生商业关系。

一个人若谈吐有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足,则会被人低估他的能力,会被人散播残酷无情的谎言,还会被人扭曲形象。一个人即使思想如星星般熠熠生辉,即使勤奋得如一头老黄牛,即使知识渊博得像一本百科全书,但若缺乏良好的谈吐能力,成功的机遇往往要比其他人要少得多,而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平常说话有许多口头“敬语”。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对人尊重之意。“请问”有如下说法:借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打扰”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疲劳等。如果我们在语言交际中记得使用这些词汇,相互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

和人相见,互道“你好”,这再容易不过。可别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表示尊重、亲切和友情,显示你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

日本人说话爱道“谢谢”。有人统计,一个在百货公司工作的日本职员,一天平均要说571次谢谢,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职员,有被解雇的可能。不管571次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但有一点必须承认,顾客如果买了东西,营业员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再来”;顾客不买东西,只是逛了一圈,仍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光临”,相信你更愿意光顾这样洋溢着温馨气氛的场所。

美国人说话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报都用,如请坐、请讲、请转告。传闻美国人打电报时,宁可多付电报费,也绝不省掉“请”,因此,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1000万美元。美国人情愿花钱买“请”字,我们与人相处,说个“请”字,既不费力,又不花钱,何乐不为?

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凡是请人帮助之事,他们总开口说声“对不起”:“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英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两车相撞,大家先彼此说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自尊心同时获得满足,争吵自然不会发生。

相形之下。我们有些人做得不够。马路上,骑车者碰倒了行人,有的骑车者会先发制人:“混蛋,你怎么不闪开?”被撞者是受害方,自然不会让步,于是谩骂、厮打的事情经常发生。此时,如果骑车人开始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您没伤着吧”,被撞者再大度一些,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今天,说话的作用,在个人成长和工作中日渐重要;良好的谈吐,是你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形势的日益发展,通过谈话或演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很重要的一环。一个人即使满腹治业韬略,胸有雄兵百万,若“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也很难取得成功。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勤劳、质朴、吃苦、耐劳这种精神什么时代都应提倡和发扬。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和他人所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的角度看,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少不了忍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用忍来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忍对他人来说,是尊重,对自我则是一种约束和克制,有忍耐力的人实际上是有修养,有自持力,有知识的人。忍在人的一生中既是全身远祸的护身符,又是成功的智慧和策略。所谓“一忍敌百勇”,正说明关键时刻忍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何把握“忍”之度呢?哲学上常常把度作为质和量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度中间,包含了一定的量和质。在度之中,事物的性质变化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而一旦超出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便会出现新的特征。正如水在100度之内仍然是水,可一旦烧开便变成了蒸气一样。在对待“忍”的问题上,也有一个“忍”之度。这即是说,在这个度之内,我们是可以忍受的,也可以接受种种屈辱和不公,承担一定的痛苦和冤屈等等。但是,一旦超出了这个度,便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能再“忍”的,这个度,也就是忍的极限。

如何掌握这个度,乃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和智慧。这里,很难说有什么通用的标准和准则,更多的是随着所忍之人、所忍之事、所忍之时空的不同而改变。它要求有一种对具体环境、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的能力。毫无界线的“忍”不能算是真正强者的“忍”,它只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体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愚蠢。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些维护封建专制的没落文化总是告诫人们要“忍”,以此来尽忠、报恩等等。这便是一种不讲界限的“忍”,一种愚“忍”。这里所强调的“忍”则不是这样。它主张要认清“忍”之界限,科学地把握这个度,从而真正地使“忍”成为提高生活质量,丰富人生情趣,增加成功机会的方式。

一是要学会耐烦,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忍”的一种十分平常的形式。所谓“耐烦”就是能够在自己已经对某一类事物、某一些话语、某一种情景感到十分讨厌和不适,以致心烦意乱的时候,仍然保持一种十分平和的态度,能够克制住自己心里的不高兴。

最近,不少城市的电台以及社会福利和心理咨询部门都开办了一种“热线电话”,专门就人生中的某些令人烦恼的问题为人们排忧解难。就在这些电话中,不少人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回到家里后,本来经过一天工作就十分疲惫的心情,往往会为一些小事而备感心烦,似乎什么都看不顺眼。于是,在家庭中出现了矛盾和隔阂。有的人则是由于天天在家里听老母亲的叨叨絮语而感到烦恼,以致与父母不和等等。总之,“烦”是引起人生烦恼的一个原因。而“耐烦”则正是针对这一现象而言的它就是要在心情比较郁闷、烦躁的时候,能够“忍”得下来,不发作、不生气。这无疑体现了一种人生的修养和境界。

实际上,这样一种“耐烦”在科学上是有说法的。它也就是不少心理学书中讲的一种“倾听的艺术”。在一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诊所里,不少高明的医生心里都很明白,有时当一些心理病人来到诊所时,他们并不一定非得要你给他们开什么处方、拿什么药,而仅仅希望得到一种同情和理解。他们只是希望你能够认真地倾听他的观点、想法。在这种时候,你不一定要过多地说什么,只需耐心听他说完,不住地报之以“嗯”的似是而非的认可声也就足够了。如果他觉得你的确是在仔细地听他讲,当把心里的话倒完之后,他的情绪也就自然好起来了。

应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担任一个这样的“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角色。只要我们在工作单位、家庭、朋友间能够做到这种“耐烦”,必定会从中大获好处。并得到一种自我满足。

二是做事要戒迁怒。人们有时可能在某一特定场合中出于一定的因素暂时地“忍”下来了。可是,他往往还是压不住心头怒火,于是就随意地找一个对象加以发泄。这便叫做“迁怒”。而“戒迁怒”也是“忍”的一种必要的形式。

能否真正做到“戒迁怒”,是衡量一个人是真“忍”还是假“忍”的重要方式。有些人受了上级的批评,回来后对着自己的下级发脾气:有些人在工作中不顺、出了纰漏,便回家找自己的太太、孩子出气。这样无疑是缺乏修养的表现,而且既害人义害己。“戒迁怒”则正是要防止和杜绝这一类现象。曾经有人这样认为,有气憋在肚子里。对身心健康不利。此话当然是有道理的。有气必须拿一些合适的对象加以排遣,但是,决不能随意地发泄。

从心理学上讲,迁怒的主要原因常常是由于自己一时拐不过弯来,又无法转移自己的内在注意力。这是有道理的。“戒迁怒”便是希望人们在心里堵着一团火的时候,尽快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这样,便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解脱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当这样一种“气”使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时,或者说被用于某种有益的工作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有些文学作品中,常常有这样的描写:某个人物在某件事情上受了委屈、窝了火。于是,回到家里,便拿起斧子,拼命地劈柴,一会儿满院子的木柴都给劈好了。这岂不是反而做了好事吗?这可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升华”吧!

不难明白,如果人们不能够真正地“忍”,而总是借迁怒去发泄自己的气愤,反而会带来一种人们对自己的蔑视,认为你没有本事,只能拿好欺负的人出气。而一旦你能“戒迁怒”,则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认为你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好汉。而且,由此你还可以获得人们的信任。

小不忍则乱大谋

做人当忍,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难于上青天。正因为如此,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做人的“忍”道,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

为什么做人“忍”字尤其重要?有人冒犯了你,需要忍:有人与你争名夺利,需要忍;有人委屈了你,需要忍;有人嫉妒你,也需要忍。总之,中国人需要忍的地方太多了,以致有人说中国人活得太累,累就累在需要忍的事情太多,其中就有人际关系的成份,甚至大多数是人际关系的成份。而累也好,不累也好,忍是现实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忍让才能相安无事,所以古人概括了一句关于忍的至理名言:“百忍成金”。

在做人时怎样才能做到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