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富人已经不是贫穷的根源,相反,他们是财富的引爆点。向富人看齐,首先要尊重他们的创富能力,欣赏他们的财富视野;其次要象他们那样去思考;像他们那样行动;像他们那样感恩:像他们那样敬业。
向富人看齐
据《竞报》报道,2005年12月26日晚,一男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小区里。将35岁的熊女士杀害,抢得7万元现金后逃窜,后被北京警方抓获。在解释自己的杀人动机时,该男子说:熊女士“开本田。一定有钱,想教训教训有钱人”。
看了这条新闻。相信所有的富人都会不寒而粟,难道有钱就有罪吗?
中国富人的生存环境历来比其他国家的富人要恶劣。这源于中国文化里深深的“仇富”情结。在中国居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里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绿林文化里有“杀富济贫”的说辞,老百姓口中则是“为富不仁”的言论。财富似乎被贴上了罪过的标签。谁占有了它,必将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中国的富人们是泡在在口水中艰难地度日的。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他们不得不抬头盯着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穷人真的对财富仇恨吗?当然不是。当财富分配的不平衡造成机会上的不均等时,占有较多财富的人自然就被看作了罪恶的根源。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财富从来都是由多数人手里流向少数人手里,无论是制度原因抑或暴力使然,几千年来的机会不均等状况从未改善过,穷人想不仇富都难。建国以后。财富通过革命彻底实现了分配上的相对平衡,改变了财富不均机会不对称的局面,劳苦大众终于翻身作了自己命运的主人。但历史的惯性使好想法扮演了坏角色——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平均。使“大锅饭”和“铁饭碗”成了制约穷人创富速度的障碍,差距消失了,效率也就消失了。相当一部份人成了合理合法免费享受别人劳动果实的懒鬼和蛀虫。似乎我国就此掉入公平和效率矛盾的世界性迷题中无法自拔。
“必须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邓小平说。这个时代的伟人看到了在公平大环境下的效率启动办法。可以肯定地说,当今的中国是有史以来最公平的。每个人都有成为富人的机会。时代进步了,穷人不能再以扯后腿的老路子发泄跟不上队伍的不满,仇富不是出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富人不是贫穷的根源,相反他们是财富的引爆点。对他们仇视是不理智的,那无异于对驾辕的千里马打棍子、丢刀子。这从长远来看,必然是所有的穷人都失去了指引方向的领跑者。解决问题的推动者。拉车的马没有了,穷人走路去吧!富人是创富的主力。是领跑者和推动者,人人都应尊敬他们,欣赏他们,毕竟,我们从他们的劳动中得到了较多的实惠。
当然,现在也有一部份富人是靠不正当手段富起来的,包括富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要鄙视他们。他们也必将被自己的行为扼杀。即使果真的要对他们有所动作的话,那也是司法机关的事情,其他人断不可越俎代庖。惩罚的权力只能付诸于法律,惩罚必须有秩序、有步骤、准确地进行。如果人人都有了惩罚罪犯的权力,权力就会被滥用。因为一旦放开。嫉妒就会成为“正当”的仇富理由,连正常的创富也会被扼杀,那谁还敢致富,那就真成了“大家一起过穷日子了”。因此,“仇腐”而不“仇富”才是和谐发展之路。
虽然仇富并不可取,但也并不是说富人的行为完全正确。现在,全世界的富人都面临再发展和加速发展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富人眼睛只是向上看,忽略了穷人这个基础。有的富人花上100万买辆高级跑车给还未成年的子女,而对捐助希望工程却冷漠得让人齿寒,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短视。创富历来是全社会共同劳动的结晶,富人之所以能取得更多的财富,是因为他们“领导者”的地位。在解决发展速度和再发展的问题时,创富的“领导者”应该把眼光聚焦到下面。关怀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关注整体进步。否则,架空了基础,自身失去了发展动力不说,穷人的革命也将不再是现在的穷人自身的革命了。
踢开了仇富这个绊脚石,穷人可以以平和的心态向富人看齐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富人究竟比穷人高在哪里呢?这样的高度又是怎样炼就的呢?
态度决定一切
对富人不应采取仇视的态度,那么对穷人是否就可以呢?其实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显示出一种穷人的思想。在穷人眼里。只有对立的两个极端:不是对就是错,除了好就是坏,正是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压抑了财富的种子。使它们不得伸展。
两个和尚在山间行走,碰到了一棵枯死的树。一个和尚说:一死得了,万劫皆空,好啊!另一个和尚却说:我佛慈悲,此树生前为人遮风挡雨。如今却落得弃尸荒野,惨哪!两个和尚意见不和,于是争辩起来。有个樵夫路过,和尚们要他给评个理。樵夫说:什么好坏,有柴禾就好。说着,抡起斧子把枯树劈成碎片。捆成一担。挑走了。
一阵风吹过树林。满山的树都摇摆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和尚说:是树在动。两个和尚又为此争论不下,于是便去问老和尚。老和尚说:心不动,树就不动,风也不动。
前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有句很有名的话:“态度决定一切。”如果用这句话把上面的故事“筛”一遍,就会发现,和尚也好,樵夫也好,都在用自己的态度衡量着这个世界,并指导自己的下一步行为。和尚对枯树是充满人情味儿的态度,但对枯树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樵夫是“要吃饭”的态度,枯树在他手里变成柴禾。在这个命题下,“态度”左右了“一切”,于是便有了道理上的纷争,有了心动就可以让树动的结论;相反地,“一切”却拿“态度”没脾气,所以那棵枯树在死了以后还要被人议论。态度从来都是对事实的心理反映,好坏也只不过反映了人心理上可以接受事实的程度,但与事实本身无关。如果事事都先人为主地判断是非曲直,那很可能把自己也给套了进去。所以,在决定用什么态度来面对时,还是先把事实看清吧。
要想真正看清事实的本来面目,“好坏”这个有色眼镜是千万要不得。如果从一开始就一厢情愿地认为财富是好的,贫穷是坏的。并且坚持好的要坚持,坏的要摒弃的想法,那这场穷人的革命永远也没有成功的那一天——谁能保证财富有赚到头的时候?
贫穷只是相对意义上的不富裕,它所带给穷人的尴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虽然本书彻头彻尾地洋溢着对贫穷的仇恨,但对穷人是拯救的态度。贫穷是一种落后的状态,置身其中的人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落后的习气。有人落后了,领跑者绝不能不管不顾,因为事实上,穷人是基础,是财富载浮载沉的水,水面一个劲儿地降低,那船不触礁才怪。
所以,在历数穷人的尴尬时,思考该怎样摆脱这些尴尬,才是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正途。即便穷人让人心痛,我们也不能对他们怒目而视,毕竟。我们都是为了创富而战斗的人,只不过穷人的方法和技能比较落后。当然,对于那些乐于贫穷、安于贫穷,甚至靠“露穷”来混饭吃的人,我们大可不必理会。让市场规则去淘汰他们吧。
穷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的生活,是因为物质上的匮乏,毕竟他们接触到的财富太少了,但是与富人生活在一个星球上,这个眼镜就可以摘掉,关键是要向富人学习。我们可以从做事的3个步骤来比较穷人和富人在思维上的不同。
做事大体上有开端、行动和结果三个环节,但穷人与富人对待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开端:穷人使用排除法,先排除不可能的因素——任何事情在没有发生以前,总是有无以计数种可能,而穷人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不可能上,所以在事情没开始以前就已经被吓倒了;而富人使用分析法,首先肯定事情是可做的——大胆假设,细心求证,分析其真实性和可行性,因为有可能“垫底”,所以分析的结果往往是积极的,即使有消极的因素,也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
执行:穷人在战略上重视问题,在战术上却逃避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害怕出问题,甚至不敢承认有问题,一旦承认有问题,就无限放大,本来可以解决的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富人在战略上轻视问题,在战术上重视问题,认为一定会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是大问题,有问题就一定要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想办法规避。
结果:穷人把成功看得很重,贫穷的背景使他们输不起。他们也承认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个“母亲”不会光临,或者连稍坐片刻都难以实现;富人认为只有失败过才能成功,因此心理上从不排斥失败,甚至有时候希望能因此而保持清醒。
如果说成功是鸡蛋,失败是母鸡,穷人希望先得到鸡蛋,即使得到了鸡蛋也担心得到更多的“母鸡”,至于鸡蛋从哪来,最好的答案是和母鸡不沾边;富人则希望先得到那只母鸡,然后可以得到更多的鸡蛋,因为从总量上看,鸡蛋肯定多于母鸡。富人之所以选择母鸡,就是因为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冷静地分析事实。这是富人的特长,但不是他们的专利,穷人完全可以用它武装自己。
思想从来都是与行动结合起来才会有结果。正如哥伦布手里的鸡蛋。轻轻一磕,它就神气地站了起来。这也许人人都想过,“可就是没有人去做”。武装了头脑还不够,还要武装自己的身体手脚,乃至牙齿。那么富人的手脚上都“武装”了什么呢?
首先要有行动
相信下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骆驼对羊说:长得高好,可以一伸脖子就吃到鲜美的树叶。还可以吓跑敌人。羊反驳说:长得矮好,一低头就能嚼到甘美的泉水,还可以跑得更快,再凶猛的敌人也只能跟在屁股后面吃尘土。
它们边走边争辩,不知不觉来到篱笆边,骆驼一抬腿就迈过去了。羊退回好远,蹦了3次才跳过篱笆。骆驼得意洋洋地说:还是高好吧!羊无言以对,只好默不做声地往前走。
一只凶猛的狮子发现了它们,羊“刺溜”一下钻进了山洞,骆驼钻不进去,只好背靠着石壁胆战心惊地和狮子对峙。狮子看到没什么便宜可占,而且也并不饿,于是就悻悻地走了。羊探出脑袋对还在颤抖的骆驼说:是高好,还是矮好啊?
对这个故事通常的结论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难免有“和稀泥”之嫌,因为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这个故事特意设计的环境把高比“矮”了,把矮比“高”了,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把比较放在一个公平的尺度下进行衡量,把两个不沾边的优势扯到了一起。比如说,如果比较的是生存能力,这高和矮并不是什么决定因素。因为不同的生存环境下,同样的能力可能是优势,也可能成为致命的缺点。
在对富人和穷人进行比较时,若比拼财富的多少肯定显得愚蠢。若衡量双方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倒还有可比性,而且这种比较非常有意义,也很有意思。上一节,通过比较做事的思路,我们揭示了穷人发展能力上弱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穷思路”。这里,我们将继续比较穷人和富人面对机遇时的不同做法,以揭示穷人是怎么走上“穷路子”的。
机遇从不像钱那么势利,它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听说有人是买光了所有的彩票中了大奖而成为富人的,相反地,某个穷小子花上几块钱就成了百万富翁的事情倒是时有发生。所以,机遇可以作为比较穷人和富人发展能力的一个客观的标尺。
总的来说,机遇的脸上从来不挂上“我是机遇”的标签,所以怎样发现和利用它是最为关键的,而且,在这一点上,穷人和富人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所不同的是,穷人是用肚子寻找机遇——即使刚迈过温饱线的“后穷人”也会因为惯性用“肚脐眼”看待机遇。所以。以“能吃”或“能穿”的形态出现的机遇会被穷人紧紧盯住;富人用脑袋寻找机遇——摆脱了肚子的“束缚”,脑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琢磨,于是,以“能用”“能赚”形态出现的机遇就成了富人的首选。目标的不同,在相当程度上成了贫富的分水岭。之所以是“相当程度上”而不是绝对的,因为有志成为富人的穷人也可以选择“能用”和“能赚”,但这需要比较大的勇气和毅力,更不要说穷人的一贯做法很可能使机遇“变了味儿”。
在抓住机遇这个环节,穷人由于一贯的怯懦和自卑而始终在“是馅饼”和“是陷阱”之间徘徊。穷人仗着胆子试探地迈了一步。机遇饶有兴趣地“一呲牙”,给穷人一点小小的挫折,穷人就吓得连忙退了回去。反复几次。机遇不耐烦地“走”了。于是穷人感叹:这真是个陷阱啊!富人呢?他们通过积极冷静地思考之后,认定这就是机遇,于是果敢从容地抓住了机遇的手,即使这机遇有点扎手也抓紧不放。富人暗自高兴:亏了那个家伙放了手,否则还真轮不到我呢!
机遇从来都是一匹烈马,即使你抓住了它,它也要尥上几个蹶子。这时,穷人则会痛不欲生,急于摆脱却又舍不得,于是便在观望摇摆不定,该出手时不出手,出手时却又缩手缩脚,在细节上“抠”到让人发狂的地步。机遇和大多数女人一样,喜欢直爽阳刚,敢做敢为的男人,而不喜欢行上为和生理上都阳痿的男人。穷人的做法使机遇很讨厌。没什么好说的,它拍拍屁股说“拜拜”走人。富人抓住机遇之后便咬住不放。一竿子插到底,而不会一步三望,动摇善变。他们讲究节奏和效率,而不是啰里啰唆,在细节上“抠”个没完;他们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认为有效果强过有道理。迅速而又集中力量。讲究方法而又注重实效的做法。使得机遇在富人面前只能束手就擒。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揭开上一节末尾卖的关子了——其实。富人只比穷人多“武装”了勇气和理性。这使得他们勇敢而不莽撞,冒险而不冒进。这两样东西,穷人望尘莫及。
机遇扔到了“穷路子”上就成了陷阱。可悲可叹的。但并不等于机遇与穷人就此绝缘。“穷路子”可以变成富路,因为机遇不只一个,所以不必每个都抓住,但前提是一定要转变思路,而转变思路的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到富人圈子里去接受财富的熏陶。所以,穷人还要学会像富人那样交际。
勇敢展现自己
富人俱乐部,一个神秘又令人无比艳羡的名词。在非富人看来,它是一座用财富堆砌和守卫的城堡,一个装饰奢靡的优雅游戏场。那么,富人到底在里面玩什么呢?
北京有5大富人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美洲俱乐部、中国会所和世界经理人俱乐部。出入这里的人,大都是可以称为行业领袖的精英派。在向笑容可掬的礼仪小姐出示了贵宾证之后。他们就乘高速观光电梯直达这个财富城堡的中心。要休闲,可以到健身中心、游泳池、酒廊等地方进行彻底的放松;要奢华,可以到静谧、优雅的雪茄廊去分享私人雪茄的清香;要大快朵颐,你可以去品尝亚洲烧烤、美式佳肴等。而咖啡厅、私人宴会厅等地方,都可以举办小型的私人宴会和派对PARTY,既体现你的身份又不显山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