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处事全书
10406500000044

第44章 脚踏实地,在取舍中觅得突破(7)

毕业生来上班的第三天,看见赵萌桌上有一份领导发言稿,他觉得文章结构不够合理,于是,也没问过赵萌就自己把稿子拿回去改了。改完以后。还直接把稿子交到领导手里。

那篇稿子的初稿是赵萌写的,已经给领导看过,并根据领导的意思做了修改,文章的结构也是领导惯用的。

开会时,领导读起稿子来很不顺,与自己习惯的风格相去甚远,会后,领导对赵萌大发雷霆,赵萌非常委屈。

事后,赵萌把毕业生叫到办公室,那位毕业生不但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而且还辩解说是为领导好。最后导致办公室里大家都有点讨厌他。

在新的办公环境,怎样显示自己的能力,何时显示自己的能力,显示哪一方面的能力,显示到什么程度,还有,透露什么样的个人隐私会增加同事间的感情等等,都需要讲究。

无论是刚从校门走进社会的毕业生,还是在跨国公司间跳槽的资深职业经理人,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总会希望尽快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求得别人的了解与认同。急于显露自己的能力,几乎是每一个新人的通病,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刚来的新人,上司对他的工作表现一般都会比较宽容。虽然他们与新人见面时,都会谈及公司的不足,并说些鼓励的话,比如“希望你的到来能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之类。实际上,他们不会指望新人一进公司就能马上出成绩,他们会通过一些小事来观察新人的为人、品性、工作态度等,据此形成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会影响上司将来对这位新人的使用。此外,作为上司,他们并不希望新人的到来一下子打破原有的平衡,就算他们有计划用新人来替代原来的员工,也希望能平衡过渡。

很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有大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所以到了新单位,干什么事都想冲在前面,希望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实际上,这样的表现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怎样表现自己呢?

1.在职责范围内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

2.寻找别人没做过的工作,如果不得不进入别人负责的范围内,先要取得上司的支持,再与负责此事的人打好招呼。

3.作为新人,要不耻下问,向有经验的人虚心求教,就算你觉得他的方法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也不要当面表达不屑,不要急着提出挑战,而是先想一想,为什么这套程序能在此运行这么多年?

4.留一些时间给自己来细心观察,以免犯一些简单的错误,不要一开始就让别人对你一眼见底。

要做一个有“心机”的人,在刚开始接手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学会适当地隐藏自己的实力,把自己的点滴进步归功于他人而不是你自己。

以退为进

有“心机”的人善于韬光养晦,螺旋上升。既保护自己不受猜忌和伤害,又容易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创造条件,一鸣惊人。

刚刚大学毕业的迈克想要进入一家大型的机械公司,但是该公司的对人才的要求很高,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很难被录用。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愿意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愿意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迈克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有一个阶段,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危机,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还未见眉目时,迈克进入会议室。在会上,迈克把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迈克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迈克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迈克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设计了解决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的一展才华奠定了基础。

只有志向远大,才可能成为杰出人物。但要成为杰出人物,光是心高气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从最低级的事情做起。在你默默无闻不被人重视的时候,不妨试着暂时降低一下自己的物质目标、经济利益或事业野心,做好一个普通人的普通事,这样你的视野将更开阔,或许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在美国找工作。因为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能低。结果他连连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没聘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就是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干得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这时他亮出了他的硕士证书,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书。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的重用了他。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

这个博士的办法是聪明的,他先放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刮目相看。

如果刚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是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的反差效应值得人们借鉴。人家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错误,相反,如果人家本来并不对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绩总会容易被人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懂得这种心理,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即使别人相信你,在形成心理定势之后,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试想,如果一个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样的成绩,人家会更看重谁?人家会说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的学历高,理应本领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样,有什么了不起?心理定势是难以消除的。所以,有“心机”的人,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不会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他默默无闻的时候,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如果交给你一项工作,你就说“我保证能够做好”,那几乎和说“我不会”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你应当说:“让我试试看。”结果你同样做得很好,也许得到评价会大不相同。

俗话讲:退一步路更宽。要退,必先学会忍。事实上,退是另一种方式的进。暂时退却,养精蓄锐,以待时机,这样的退后再进则会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退是为了以后再进,忍住一时的欲望,暂时放弃某些有碍大局的目标是为了最后实现最大的成功。这退中本身已必然包含了进,这种退更是一种进取的策略。

那位留美计算机博士的求职艺术堪称极妙,最初对理想目标追求得太迫切,反而白白增添烦恼而又不能达到目的,倒不如隐忍一时,退而求其次,以退为进,走一条曲线成功之路。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是一种做事的“心机”。后退几步,再加大冲力,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事有“心机”的人,在做事的过程中能够把握进退的分寸,进而做到明辨是非、趋利避害。

秦朝的李斯曾经位居丞相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一时,权倾朝野,虽然当他达到权力地位顶峰之时,曾多次回忆起恩师“物忌太盛”的话,希望回家乡过那种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由于贪恋权力和富贵,所以始终未能离开官场,最终被奸臣陷害,不但身首异处,而且殃及三族。李斯是在临死之时幡然醒悟,他拉着二儿子的手说:“真想带着你哥和你,回一趟上蔡老家,再出城东门,牵着黄犬,逐猎狡兔,可惜,现在太晚了!”

历史故事中,有很多人舍不得放下所得,这是一种视野狭隘的表现,这种狭隘不但使他们享受不到“得到”的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

韩信,淮阴人,是位“忍小忿而就大谋”的“盖世之才”。他先从项羽,不受重用,又归刘邦,经萧何数次推荐,被任命信为统帅全军的大将,破三秦、占关中、拔魏赵、下三齐,为汉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不愧是卓越的军事家。

韩信既有雄才大略,又有实际能力。也就是说,他制定宏大战略,更能把宏大战略变成现实。因此,韩信应该是帝王之才,这就是刘邦对韩信不放心的原因,刘邦对韩信是利用的同时,又严加防范,恐其不利于己。

韩信在拜将之前,就向刘邦提出“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的建议,表明他胸怀大志,意在封王,他不懂得分封制度在当时已不合历史潮流。在这方面他就远远不如张良有见识。张良本知出身贵族,却看出分封制度已不可行;而韩信出身贫民,却满脑子分封思想。刘邦虽然曾“自以为得(韩)信晚”而任他为大将,但刘邦始终没有像相信、依靠萧何、张良那样把韩信作为心腹对待,因为韩信总热哀占据一方,封王封土,怎么能让刘邦放心呢?

刘邦坐稳了江山之后,看到韩信握有重权,并且深得军心,不由得十分担忧。他宴请群臣,面对臣下的恭贺,他忧心忡忡。张良察言观色,明白了刘邦是害怕功高之人今后难以控制,就私下对韩信说:“你是否记得勾践杀文种的故事?自古以来,只可与君主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同享福。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啊!我们要好自为之。”于是张良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他请求回乡养老。刘邦故作恋恋不舍状,再三挽留,最后封其为留侯。张良功成身退,终于保身全名,足见其先见之明。

韩信尽管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但是对刘邦还是抱有幻想:自己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可是不久,便有奸佞之臣诬告韩信恃功自傲,不把君主放在眼里。刘邦更是不满于韩信的所作所为,不久,就设计解除了韩信的兵权。

至此,韩信终于心灰意冷。他后悔当初不听张良之劝而遭此大难,不禁仰天长叹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现在天下大局已定,我也该遭殃了。”不久,有人趁火打劫,诬告他要谋反,于是刘邦终于对他下了毒了,了却了一大心事。

人生旅程中的确有很多东西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比如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回到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你必须放下已经取得的一切,否则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你生命的桎梏。

古话说:“过犹不及。”做事一定要掌握好火候与分寸,就正如“伴君”一样,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伴君如同烤火,不可太远,亦不可太近的。更要区别气候与环境,热了远点,冷了靠近些。否则过远难取暖,太近热得慌,弄不好还会葬身火海被烧死。

做事有“心机”的人,能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白自己的位置、清楚活动的空间、辨别生活的利害、采取适当的手段,所以能把握进退的分寸,不至于太过头。

处弱势时先退几步

让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体育运动中的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退几步是必然的。

秦始皇从继位到亲政,其间经历了9年时间。这期间秦国的政权便落在了母亲赵太后和相国吕不韦的手中。这就使得与君权对立的两大政治集团的势力得到恶性膨胀。

秦始皇继位后,吕不韦的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张,而且还攫取了作为国君长者的“仲父”尊号,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巨富和政治暴发户。更为嚣张的是,吕不韦还招养门客3000人,著写《吕氏春秋》,目的就是企图在秦始皇亲政后,使其仍然按照吕不韦的意图去统一和治理天下。

赵太后在秦庄襄王死后,孤身无偶,吕不韦投其所好,找了一个人假充宦官,进入太后宫中,这个人就是缪毒。太后对他十分宠爱,除了自己所掌政务全部交其决断,还将其封为长信侯。依仗太后权势,缪毒为所欲为,不仅大肆挥霍国家财富,而且广泛搜罗党羽,图谋不轨,许多朝廷重要官员都投靠到他的门下。他家中有奴仆几千人,求得官职来当门客的多达1000余人。

面对吕党和后党两集团的嚣张气焰,秦始皇深知自己势不如人,表面上采取了“忍”的策略,不动声色,暗地里却为扫除两大障碍做了充分准备,表现了一个英明君王的高超的斗争艺术。

公元前238年,缪毒想在秦故都雍城的蕲年宫杀死秦始皇。秦始皇早有戒备,立刻命令昌平君等人率军镇压,活捉了缪毒。九月,将他车裂,诛灭三族,党羽皆枭首示众,受案件牵连的4000余人全部夺爵流放蜀地。

秦始皇并没有一鼓作气乘机铲除吕氏集团。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在秦国也有深厚的根基,操之过急,难免败事,因而秦始皇暂时没有动吕不韦。公元前237年,秦始皇根基已稳,于是开始逐步解决吕氏集团的问题。他先是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位,将他轰出秦都咸阳,赶到封邑洛阳居住。秦始皇怕吕不韦与关中六国勾结,最后派人赐他毒酒,迫他自尽。

秦始皇亲政不久,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最后顺利铲除缪毒、吕不韦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君权,为其实现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不乏英雄气概,但他也有让步的时候。他迎汉献帝定都许昌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他当时还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反,曹操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而曹操这时的力量并不强,与袁绍等人相比,更处于弱势。因此曹操采取后发制人的方略,将袁绍打败。

曹操得势后,袁绍摆出盟主的架势,以许昌低湿、洛阳残破为由,要求曹操将献帝迁到鄄城,因鄄城离袁绍所据的冀州比较近,便于控制献帝。可是曹操在重大问题上不让步,断然拒绝了袁绍这一要求,而且还以献帝的名义写信责备袁绍说:“你地大兵多,而专门树立自己的势力,没看见你出师勤王,只看见你同别人互相攻伐。”袁绍无奈,只得上书表白一番。

曹操见袁绍不敢公开抗拒朝廷,便又以献帝的名义任袁绍为太尉,封邺侯。太尉虽是“三公”之一,但位在大将军(不常设)之下。袁绍见曹操任大将军,自己的地位反而不如他,十分不满,大怒道:“曹操几次失败,都是我救了他,现在竟然挟天子命令我来了。”拒不接受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