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会决定你的财路,这其中也有绝对多的利益关系,朋友就是利益,酒肉朋友也可以说是“好朋友”。在中国,很多时候饭局是能解决问题的,这样的事情似乎很奇怪。办事就像在打鱼,而交朋友就像是在织网,你的一生混的怎么样,就看你结网能力如何了。在你年轻的时候,你便开始织网,一个扣一个扣的织,织的好辛苦。尽管很辛苦,可是还是在织。你织网的质量如何,决定你的收获。等你织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撒网了。你的人脉成熟了,关系网牢靠了,那么你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利益了。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利益构建了友谊的桥梁。
我们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交朋友,那时称为“小朋友”,为什么能够成为“小朋友”,就是我带他玩,他也带我玩;他把好吃的给我吃,我也把好吃的给他吃;他把他的小刀或铅笔借给我用,我也把我的东西借给他用。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有利益关系,但这已经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利益关系了。等到我们都长大成人了,都各干各的事,不在一起了,或者我是农民,他是干部,我们在利益关系上已经不存在了,或者很少,我们是否还是朋友呢?后来进入中学、大学,我们也有许多的好朋友,毕业后都又各奔东西了,甚至有些比朋友更深一筹的恋人都劳燕分飞了。那时结识的朋友也随着时间与距离而渐渐淡化了,只能说我们曾经是同学,再见时也就那么一会儿的热烈,握个手,吃顿饭,寒暄几句而已。
那么,夫妻算不算是朋友呢?子女算不算朋友?兄弟算不算朋友?应该说算吧,因为他们彼此之间不仅有利益关系,还有血缘关系。但怎么还有夫妻、父子、兄弟反目的呢?反目的原因就在利益上,兄弟之间为了争夺一些遗产,还有父母的不作为,儿子的不努力,或某方过分伤害了对方的利益,都会成为反目的一个理由。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认贼作父”,出卖朋友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如果你交上这样的朋友就是一辈子的遗憾!古人有句话这么说“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也正说明了无论是何种“朋友”关系,都是靠利益维持起来的。
从大的方面来概括,国家与国家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宗教、派系、家族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有时是同志加兄弟的亲密朋友,有时是血海深仇的敌人,化干戈为玉帛,化刀剑为犁锄,握手、拥抱,战争、仇杀,都是因为利益。
那么,这个世界上是否就没有真正的朋友了?有的都是利益关系的临时组合吗?
现实中的人,思想和行为都是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没有人会愿意和乞丐做朋友,因为乞丐对自己没有帮助。朋友这词来自于理想世界,而利益伙伴才来自现实世界。电影《教父3》里,教父说,朋友和金钱如同油和水(遇到一起就会分开)。其实,朋友也是利益的一部分,人交朋友是有选择性的,很少有人会交影响自己利益的朋友。
很多人,打着朋友的幌子,追求自己的利益。这类人交朋友有个特点:那就是只交对自己有实际好处的朋友。他们在友情的帮助下,更好的利用别人。
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又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也就是说,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彼此获益!特别在社会制度或福利不健全的情况下。生大病了,没人借钱就得喊天!被人揍了只好忍气吞声。弱者寻求保护,强者从施予保护中获利,而绝大部分人为双重角色。
我们的先贤曾经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外国的哲人却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截然相反的两句话,就好比是一张盾的正面和反面,将友情的真面目清楚地揭开。友谊的桥梁是靠利益构建的,在利益的面前,朋友随时都有可能变成你的敌人,敌人也随时会有可能变成你的朋友?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可以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随时套上“朋友”这件漂亮的外衣,当然他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除去这件外衣。例如他可以说“我跟他见过面”,也可以说“我们是老朋友了”;可以说“我跟他刚认识”,也可以说“他是我新认识的朋友”;可以说“是别人介绍我们认识的”,也可以说“他是我朋友的朋友”,等等。算不算朋友还得完全视需要而定,想起来真是令人沮丧呀。
为了达到共同的利益,谁都有可能成为朋友,如果不能分享共同利益,朋友也会成为仇人。当仅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实现利益时,选择能帮助达到目的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官场,谁能给乌纱帽,谁就是“爷爷”,哪怕有世仇,为了当官做“孙子”也心甘情愿。堂堂研究生在领导的夫人面前谦虚的像小学生;把领导的小情人作为菩萨一样的拜,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
为了利益,可以冰释前嫌,为了利益,可以滴血结盟。“刘关张”式的朋友是不多见的,更多的是艰难困苦时候是兄弟,功成名就时就会变成了自己的对手。原本是同患难的朋友,到了分享利益时,常常会因为利益的分配不均而产生芥蒂,进而心生不满,勾心斗角,最后斗的是你死我活。比如朱元璋两次大屠杀,杀的都是他初起兵时亲如手足的患难朋友。他们都曾为朱元璋出生入死过,当他们以为可以分享富贵的时候,却被朱元璋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并株连九族,因为朱元璋害怕他们威胁到他儿子以后统治的江山,分享到他的百年基业。
朋友和利益是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因为利益架起友谊的桥梁,人们很难分辨什么人是真正的朋友,什么人才是对手。
因此,利益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恒的只有构建友谊桥梁的利益。
朋友多了路好走
所谓朋友,不外乎是与自己接触较多、较知心的人。深交朋友,可以无话不谈。不过,朋友有真朋友,也有假朋友。有幸交上真朋友,还真是笔财富;不幸交上假朋友,有时引火烧身。大凡是患难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之交的,这些都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一杯清茶淡水,说得非常的投机,谈得大有长进,深感相见恨晚。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路真的好走吗?在当今的社会下,正处在市场转轨的时期,虽说经济发展的很快,可也不能低估世风渐下,各样人物浮出水面,交朋友时,还真得留个神。
那么,朋友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朋友”,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彼此有交情的人”。从“朋友”这两个字的字形上来看,两弯相映的明月组合,讲究一个肝胆相照,同心相契。古人对“朋友”的界定是很严格的,明代大儒苏竣就把朋友分为昵友、畏友、贼友、挚友四种,而以“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缓急可供,生死可托”奉为朋友的最高境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经济活动的一些扩大,社会交往的增多,却使“朋友”这个很纯洁的名词,也像商品一样被贴上了标签,走俏当代。“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信条。如今的“朋友”像市场,名片满天飞,朋友遍天下,到处“朋友如云”、“高朋满座”。其实谁都很清楚,“朋友”这个词,早已不是私人感情的世袭领地了,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滥造的打通关系的一个“通行证”。对精于此道的人而言,“朋友”还是信息,是声势,是众星捧月,是成交鹊桥,更是躲难的法宝。当然,他们也深知这种“朋友”的副作用:有时会是一种头疼,有时还会是一剂泻药,有时像一群按摩情感的骗子强盗一样。
有一首歌唱的好: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待,以心相许……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这首歌就提醒着我们,要多交一些朋友,朋友多了,脚下的路才能更好走。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未必是这样,有时正好相反。深究一下,我们就会知道这个世上的众多朋友关系都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一旦没有了利益,自然人走茶就凉,关系就可能要断。
平时,一些所谓“铁杆”朋友、酒肉朋友,甚至赌场朋友。平日里来去很热火,你吃来我吃去,别看“铁杆哥们”,信誓旦旦“一人有难,拔刀相助”,真的一旦出事,有些人往往帮倒忙、拆烂污。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父跳假神”。所以,人们交朋友,并非越多越好。再看看官场朋友,情形又有不同。“大好必有大坏”、“有距离才是美”,也许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不要好时什么都说,不该说的也说,一旦关系搞僵,可能成为对方攻击你的“炮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性友”莱温斯基,在白宫实习时,交上新闻办公室中年女人特里鲁,“性事”口无遮栏,全盘托出,竞被全部录音下来,懊悔得不得了。当官更得小心,不是看不起人,外面朋友交得多了,人家难免事有所求,好事做得再多,只要一件没有答应,有时反而成为冤家。当官最忌的就是交上了大款,一回生二回就熟了,看似朋友交情很热火,不知对方正在事事设计,循循善诱、步步紧逼。金钱、美女都送上门来,就会失去自己的尊严,稍不小心跌入犯罪深渊,这辈子就完了。
交朋友真是门学问,说简单也简单,说深奥也深奥。但要记住:朋友并非越多越好。交得少看得清,交得多难免滥,一个不留神就会影响人的一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朋友出海遇到风暴,漂流到一个荒岛,四面是茫茫海水,岛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可以说到了绝境。这时,来了一位神仙,让每一个人许一个愿,他问A,A犹豫了一会说:我要好好想想,让B和C先说吧。神仙又问B,B说:我只希望能躺在加州的海滩晒太阳。一阵风吹过,B如愿以偿;神仙问C,C说:我多年在外漂泊,我希望回到故乡,陪伴着老婆和儿子生活。在一阵风吹过后,C也如愿以偿。这时神仙又问A,A说: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平时都是朋友做主,能否请他们回来帮我拿主意呢?又是一阵风吹过,A的愿望实现了,B和C又回到了荒岛上。
故事就这么简单,说明了什么呢?
无主意的人不仅使自己身陷绝境,也会拖累朋友,毁了朋友的前程和幸福。A并不坏,仅仅是无主意而已。对于一个人来讲,如果说像A这样的朋友,就只能会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通过这样一个例子,难道我们还不明白,交朋友多了就一定好吗?
当你把别人当成朋友时,你们却未必能够成为朋友。因为你愿意把他当朋友,他却未必愿意把你当朋友。在实际的交际中,大家都是客气以待,笑脸相迎的,谁能看透肚皮下是不是真心呢?因为真正纯洁的与现实“利益”不沾边的朋友可能没有,太多的是夹杂了“利用与利益”;一旦“利用与利益”不对称的时候,朋友就会不存在了。
有一个人,是一个权力部门的小负责人,因为自己的特殊位置,结交了许多方方面面的朋友。朋友们捧着他、敬着他,整天有人找他,不是请客吃饭,就是娱乐消闲,他自然也是左右应酬,最愁的事情就是自己分身无术。可在外人眼里,他们却看得很清楚,他的那些朋友无非是体制下的一种所谓的“利益共同体”,没有利益的互动,这帮人立马就会作鸟兽散。有人说过,商品经济社会就是一个利益互动的社会,朋友之间也要按所谓的成本“量化”。
朋友多了,你自己的时间就少了,朋友的宴会你要去参加,朋友邀请你去干些事情你也不好推辞。这样,朋友反而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如果朋友少,就好多了。
现在的人越来越看重圈子,于是频繁穿梭于各种聚会:同学忆旧、同事聚餐、庆典婚礼……然而,在积极联络感情的同时,现代人的“情感投资”也越来越贵,“情感消费”也越来越累。“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些都不无道理,但问题是,朋友变多了,是不是自己分到每个朋友上的时间和精力就会随着变少?如果是的话,那无意中就会冷落或者伤害某些朋友。“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歌倒是唱得不错,可谁又能做到呢?
“朋友”正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进入一个异化变味的区域里。友情隐藏着商情,友道蜕变为畏途,友谊浸淫于利害,友好则难度白头。在“同是宦游人”的官场上,呼朋唤友相互吹捧者如慕绥新、马向东之流。曾几何时,也是朋比为奸、结党营私,成为一个相互支撑的腐败团伙,没有造福一方,反而为祸一方。到头来,应了隋朝王通的警言:“以势交者,势倾则绝”。社会上,以利相交的“杀熟”现象,则早已令人们“谈友色变”。一度猖獗的一些传销活动,曾害过多少的亲朋好友倾家荡产,走投无路;朋友间搭伙开店、集资办厂,不也有亏则扯皮拉筋,赚则打斗红眼的?帮你租门面的朋友,也许在赚过手钱;帮你筹措资金的朋友,也许在收高利贷;帮你介绍生意的朋友,也许要狠狠杀你一笔回扣……如果时代都变得众人争当掘金客、权利意识代替责任意识、金钱意识代替事业意识,那么,“朋友”也必然会失去它应有的那些皎洁光彩,被“势”、“利”等“月蚀”所淹没。
当然,这些并非是在否定朋友,只是为了让人们对“朋友”这两个字有更深的了解。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朋友;但做朋友,应该有起码的原则。谚语说“河水有清有浑,朋友有真有假”,“花香,蝴蝶愿意来落;人好,朋友愿意来往。”我们都该用真实的心真诚的对待朋友,多交平面镜似的朋友,做平面镜似的朋友,也要学会识别,不要让一些违心的朋友带你走上一条错误的路!
谁都希望自己有数不尽的朋友,只可惜有时候世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虽然身边朋友一大堆,但真正知心的朋友并不多。
有人说一辈子只要有一个能和你知心的朋友那么就足够了,但很多时候又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待别人真诚了,别人是否也同样的待你。这似乎又是一个问题,于是只能不停的放低朋友的标准,到最后,朋友的标准越来越低,甚至朋友只要是个“人”就可以,只可惜这么低的标准又经常是最难做到的,因为有很多的朋友确实丧失了人的本性,根本连“人”都不能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