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将这些虫子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了一个花盆周围,这些虫子就只会不知疲倦地在围绕着花盆转圈,直到累死为止。
这种可怜的虫子给我们的提示就是: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要主动寻找出路。
在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一奇异景色的谜底是什么呢?
原来,在下雪天,当雪松上的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却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方方面面的压力,有时候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时候,我们需要像雪松那样具备弹性,去主动改变自己,弯下身来,释下重负,就又能够重新挺立了。这主动的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在一次大会上,赫鲁晓夫大肆揭露并批判斯大林的暴政。有人递上纸条,质问赫鲁晓夫:“您当时也是权力核心集团的一员,为什么当时不起来反对斯大林?”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很难堪,他很难做出回答,但他又不能不回避这个问题。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拿起条子,大声念了一遍条子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道:“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站起来。”
没有人站起来,所有的人都心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心里后悔刚才的举动,想着一旦被查出来会有什么结局。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话。全场仍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鲁晓夫的爆发。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赫鲁晓夫巧妙的回答说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世界上,能够改变环境的是极少数人,多数人是不能改变环境的,只能够适应环境。
中国革命为什么会最终选择毛泽东作为领袖,就是因为他能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马列主义适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等一系列独特的见解。虽然被陈独秀等人指责为“农民意识”。然而,中国革命的实践证实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里面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一个人想要成功,能不能适应环境,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不能适应,就不能生存,谈何发展,又如何能成功呢?
毛泽东说,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达尔文讲,适者生存。环境也许是无情的,但人应该是聪明的,应该主动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忧虑于事无补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这担心,为那忧虑,这些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分散人的精力,消磨人的意志,最后还可能真成为坏事。
杞人忧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说从前有个叫杞的小国家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整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个家伙患得患失的,真是超级搞笑。
有一个英国勋爵,擦破了点皮,受了一点轻微的伤痛,就去召请著名的外科医生塞缪尔·夏普。夏普给“病人”检查后,立即吩咐勋爵的仆人赶快跑到药房去取药。勋爵为此万分紧张地问:“我的伤口看来很危险吧?”
夏普说:“如果您的仆人不尽快跑的话,那么……”勋爵心里好害怕:“那么会怎样?”“我担心,在他回来之前,您的伤口已经愈合了。”夏普幽默地回答说。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要嘲笑这些忧天的杞人,因为我们好多时候会与他们一样,为这担心,为那忧虑,这些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分散人的精力,消磨人的意志,最后还可能真成为坏事。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而且他说过,可以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
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胡汀尼挑战。他们宣称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来看看能否从这里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却失败了。因为他在打开锁的时候,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最后,他筋疲力尽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逃生专家失败的原因,不是那把没有上锁的锁,而是他自己给心中的门上了锁。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外在的压力,而是内心中莫名其妙的担心与忧虑。就像那句名言一样: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自己丢给自己的困扰是最难解开的,自己为自己找寻的烦恼,是最难摆脱的。
怎么办呢?只有丢掉莫名的烦恼,抛弃可笑的忧愁,然后努力地克服困难,将外在压力变成前进的动力,向着胜利前进。
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各个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其中有一次战争,雅典城邦被敌对的城邦围困了半年之久。
这个时候,雅典最高长官命令负责军粮的官员认真计算一下他们还有多少粮食,雅典还能支撑多久。没有多长时间,官员惊慌失措地来报,我们的粮食仅仅还够支撑一周的时间,一周以后全城的人就会被饿死。
最先听到这个消息的一些官员也惊慌失措起来,他们纷纷向长官进言,与其被围困饿死,还不如开城投降,保住一城百姓的性命。
这个时候,最高长官高兴得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和乐观。他说,我们还有一周的粮食可以支持,太好了,难道我们不能利用这一周突围吗?敌人的军粮就能够一周用吗?难道一周我们还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吗?
正如最高长官预测的那样,到了他们的粮食还能够支撑三天时间的时候,围城的敌人开始撤退了,原因是他们的军粮已经用尽了,雅典靠信心和希望战胜了敌人。
我们还经常看见这种情况,越是成功在眼前,越是患得患失,就越是很难得到手;而希望远离自己之后,心态放松了,就经常“意外”地成功。
网球选手张德培在法国公开赛夺冠之后,就长期陷入了低潮,因为他还想继续一个一个冠军夺下去,心理的压力很大。
而当他跌出世界前十名之后,再参加美国大赛,心情反而平静了,还是在脚抽筋的情况下,他愈挫愈勇,居然扭转局势,打败强敌,再度夺得冠军。他后来说:“正因为我脚抽筋,反而能放松心情力拼,打来也就愈顺手……”
光脚不怕穿鞋的就是这个道理,光脚的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怕,什么也阻挡不了他的努力;而穿鞋的瞻前顾后、想赢怕输,最后在诚惶诚恐中自己打败了自己。
据统计,一般人的忧虑有40%属于过去,有50%是属于未来,只有10%是属于现在;而92%的忧虑不会变成现实,剩下的8%则是你能够轻易应付的。
即使有无法克服的困难甚至灾难,忧虑又能给自己什么帮助呢?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自寻烦恼,自找麻烦、自讨苦吃。
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凡是成功的人,基本上都经历了很多挫折。在挫折中,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看清世事,更重要的是磨炼了意志,再经过发奋图强,最后成就一番伟业。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一些挫折,挫折并不可怕。适度的挫折还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克服弱点,促使人奋进。但是,如果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逃避现实的话,永远都不能从挫折中走出来。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天花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很多疾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然努力于天文学的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
他的成功就在于敢面对种种不幸的现实,并把这些不幸的挫折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
凡是成功的人,基本上都经历了很多挫折。在挫折中,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看清世事,更重要的是磨炼了意志,再经过发奋图强,最后成就一番伟业。这就是他们成功的路线图。
NBA篮球巨星乔丹在高中时,居然被校队拒之门外,惟一能接近校队的方法就是替队员们拿衣服,尽管他很不情愿,但他还是接受了这一无奈的现实。这次挫折在他心中烙上了深深印记,不过,反而砥砺了他的意志,从此他刻苦训练,不止跟球队一起练球,球队练完球以后他还一个人练球,有一次他累得在球场里面睡了一夜。
人还有一种挫折,是生下来就有的,比如残疾、丑陋、矮小等等。谁摊上这种挫折都是不幸,但是,如果摊上了,该怎么办呢?逃避不是办法,埋怨也无济于事,只有勇敢地面对,才是惟一的选择。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的身高只有1.6米左右。原先,他也为自己的矮小自惭形秽,也想逃避现实。就经常穿高跟鞋。但1.6米的身高,穿上高跟鞋又能有多高呢?别人还嘲笑他丑人多作怪。
有一天,罗慕洛知道自己比拿破仑要高,就勇敢地面对现实,脱下高跟鞋,发誓再也不穿。后来他在工作中拼命努力,用成就来弥补自己身高的不足,最终成为联合国发起人之一,成为国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罗慕洛很坦率地说:如果我长得高大英俊,那我讲出有水平的话,别人会认为理所当然;正因为我其貌不扬,别人认为我没有水平,对我的讲话就会大感意外,对我也会刮目相看。
因为能够勇敢面对自己天生的挫折,罗慕洛成功地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个子矮倒促使他成功了。以至他后来这样说:但愿我生生世世都是矮子。
天生的缺陷并不一定就是后天的缺点,也许这还是上苍给我们的成功信息。不相信的话,你去问问矮子的拿破仑、斯大林,丑陋的托尔斯泰、林肯,跛子的拜伦、罗斯福,他们都会告诉你这是真的。
和田一夫曾经回忆说,八佰伴宣布倒闭以后,他就捧着《邓小平传》读了好几遍。好似找到一个知己,因为邓小平和他一样,遇到过三次挫折。他还说:“邓小平最后一次从失败中站起来时是74岁。之后,他提倡改革开放,留下丰功伟业。而当八佰伴倒闭时,我才68岁,所以深信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外科医生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脆弱,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
此外,他在给美术学院的学生治病时,发现了另一个奇怪现象,搞艺术的学生的视力不如常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他觉得这就是病理现象在社会现实中的重复。
阿费烈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跨栏定律”——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一个人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大,成功机会也就越多越大。
所以,勇敢地面对挫折吧!说不定这就是你反败为胜的绝佳时机。
把愤怒写在沙滩上
善于为人处世者,牢记他人的恩情,而对于他人给自己的伤害,总是想方设法尽快淡忘。因为一个人没有一点宽阔的胸襟,肯定是成不了大器的。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3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亏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3人继续走了几天,到了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所以要刻在石头上,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不想记仇,希望我的怨气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消失。”
这个马沙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一个人该牢记对方的恩情,淡忘仇恨。而有些人却与之相反,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从不心存感激;假如他人什么地方得罪了自己,就勃然大怒、不依不饶!
善于为人处世者,会像马沙那样,牢记他人的恩情,而对于他人给自己的伤害,总是想方设法尽快淡忘。因为一个人没有一点宽阔的胸襟,肯定是成不了大气的。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气呼呼地对林肯总统说,一位少将甩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听后,立即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于是,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林肯看。“好!写得好!”林肯高声叫好,“就是要好好教训那家伙一顿”。
但是,当斯坦顿准备将信寄出去的时候,林肯却大声说:“不要胡闹!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因为写信的时候就已经很解气了。如果你还不解气,那就再写一封吧。”
在人与人相处之中,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牙齿与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呢!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在气愤中转不过弯来,那么,很可能会将多年来建立的友情一笔勾销。而且,长期的怒火中烧,灼伤的只会是自己。
人生气时,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风度翩翩的周瑜,在战场上智勇皆备,但最终中了诸葛亮的“三气”之计,而英年早逝。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害死周瑜的其实不是诸葛亮,而是他自己狭窄的心胸。为此,鲁肃遗憾地说:“周瑜肚量狭窄,是自寻死路!”
哲学家说:“在怨恨中,没有人是赢家。”所以,与其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还不如忘掉!放下心中这块沉甸甸的石头,自己不就快乐得要飞了吗?
古时候,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越来越多,而一生气,他仍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有人对他这种跑步的习惯不明白,爱地巴解释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生气,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与精力去跟人生气呢?不如多做点事情改变家境;现在老了,生气时我还是要绕着房子与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上天对我不错了,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诚然,要一个人不生气、不愤怒是很难做到的,但我们至少应该去努力做到不怨恨。如果我们心中装满的全是对张三、对李四的怨恨,那不等于是把自己关入情绪的囚笼里了吗?所以,要减轻别人给你带来的伤痛,首先就是要忘记这伤痛!